如何修六度?六度实践

佛学常识 | 作者:星云大师 [投稿]

星云大师:如何修六度?六度实践

  在一片茫茫的生死大海中,人生像一叶小舟,飘泊在海中央,怎样才能得度呢?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个方法可以得度。

(一)布施

  不少人羡慕西方国家的生活像在天堂,仔细观察,西方人充分实践六度波罗蜜的精神。譬如:虽然西方社会仍存在许多贫穷人,但是他们习惯对全世界行布施帮助,慈善捐款占收入相当高的百分比,他们到寺院教堂,通常会拿钱币给小孩随喜功德布施。此外,他们也常常布施友好、尊重,即使彼此不认识,擦肩而过,都会打招呼:「早!」「你好!」我们东方人民族性较拘谨,简单的一声问候,都觉得难以开口。如果不能体会西方人的这种布施语言、表情的精神,我们也就无法学习他人的长处。

(二)持戒

  西方人持戒守法的精神令人敬佩,他们虽然生活在科技尖端、分秒必争的国家,但一到排队的时候,那种以守秩序为悠閒的神情,是具有修养的性格,所以他们的法治能贯彻实行。

  举例,观赏夏威夷草裙舞的观众游客很多,管理的老人只要用草绳在门前一围,绝不会有人跨过草绳而前往。为什么?这条草绳代表法律,任何人都不能违法。假如发生在台湾,恐怕就是一道高牆,也会有人翻过去看个究竟。另外,他们看到出家众或宗教人士,会把座位让出来,充份表现出他们尊重宗教的美德情操。

  又例如,德国人夜晚开车,遇到红灯,不会因为前方没有来车直闯过去;奥地利的报纸是挂在电线杆上,需要的人,只要投币,就可以自行拿取,没有人会去拿桶子里的零钱;法国的电车不会检查乘车者的车票,但是不会有人不购票。

  这种持戒自律的精神,实在是大众学习的好榜样。

(三)忍辱

  世间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比忍耐的力量更大。《增一阿含经》记载,佛陀告诉诸比丘,世间的人有六种力:「小儿以啼为力,女人以瞋为力,比丘以忍为力,国王以傲慢为力,罗汉以精进为力,诸佛以大悲为力。是故比丘,当念大慈悲力。」

  小孩子被骂、被打,或是肚子饿,他只能哭,因为无法忍耐,所以只能以哭为力量;肩挑重担的人,如果没有力量,路就无法走远。

  「忍」是心上一把刀,如果人能忍耐刀刺在心上,不计较、不皱眉、不诉苦,这个人是有大力量的人,可见「忍」何其难。忍辱是一个得度的法门,《佛遗教经》说:「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忍,是可以训练的。首先,忍之于口,纵使气愤、脸色不好,嘴上不讲,就是忍之于口;心里气愤,但脸上微笑,忍之于面。忍之于心,是心里不计较,无挂碍,不认为有什么了不起。「忍」能解决世间一切问题。「忍」是力量、是担当,世间伟大的事业,没有忍,不能成功;修行人没有忍,不名为有力大人。

  在家庭里,夫妻、兄弟姐妹难免吵架,忍让是方法之一,生气吵架,只要「一回合」。一回合,即双方往来只要一次就好。譬如家人责骂:「这么迟才回来,莫名其妙。」你就承认:「是,这么迟回来,我莫名其妙。」

  「岂有此理,下次不行。」「是,岂有此理,我下次不行。」这叫「一回合」,假如不这样,多回合的吵架就麻烦了。

  例如,太太对丈夫讲:「来吃饭。」先生回答:「等一下。」

  太太又喊:「饭、菜要冷了,快来吃啦!」先生:「好啦!」

  太太:「好啦,好啦!要多久才来?」先生不耐烦的说:「莫名其妙,你不知道我这么忙吗?」

  太太不甘示弱地说:「你忙!你忙!我天天煮菜煮饭难道就不辛苦,不忙吗?」

  先生:「你辛苦,你知道我在外面赚钱多不容易啊?」

  这一来一往,许多回合的应对,把陈年烂帐一翻,永远都没有和平的时候。

  只要能忍一口气,风平浪静;能退一步想,海阔天空。

(四)精进

  佛教有所谓「四正勤」:「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除;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肮髒的衣服洗乾淨,穿在身上很舒服;把有尘垢的地方打扫清淨,住起来很清爽;懒惰懈怠罪恶,勤劳精进是财富。俗语说:「黄金随著潮水流下来,也要起早把它捞起来。」不精进、不勤劳怎么能富贵呢?

(五)禅定

  禅定有助于身体健康、消除疲劳、开启智慧,这只有靠自己不断的试验,从调身、调心、调息开始,任何人也没有办法代替。学禅的人不求成佛,但求悟道;透过禅的智慧可以点亮我们心灵的光明,安顿我们的身心,所以,古德参禅,重在明心见性,他们宁可没有心外的知识,却不能没有内心的悟道。

  禅定非向外求,禅定非呆板枯坐,而是活活泼泼的在生活里有幽默、风趣、灵巧。禅如画,可以美化环境;如盐,可以促进食欲;如花,让人欣赏;如胭脂,让人亮丽;禅是幽默、是大自然、是我们的心、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六)般若

  般若智慧不是一般的世智辩聪,非向外求,而向心内求,它是众生清淨光明的本性。近代的太虚大师,没有念过小学,后来成为了不起的大学问家。八指头陀禅师没有读过书,十几岁时却能随口吟出:「洞庭波送一僧来」,充分显现心中的般若智慧。

  有了般若,可以开发自性的光明,证悟自己真实的生命,从生死的此岸安渡到解脱彼岸。开发般若智慧,才能分辨邪正真伪;断除烦恼,才能自度度人,究竟解脱,人生也才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这也提醒现代的父母、师长们,对孩子、学生的教育要适才适性,不要强制,让他们能自由开发自心的般若。

  如果懂得布施不是给人,而是自己播种,我们就肯布施;懂得持戒非束缚,持戒能真正获得自由,我们就肯持戒;知道忍辱非吃亏,忍辱是讨便宜,是增长修养的良方,我们就肯忍辱;知道精进非辛苦,是一种成就与快乐,我们就肯精进;了解禅定非枯坐,而是任运逍遥的自在,修习禅定就在每一个当下;体会到外求的知识幻化非实,我们便能体悟心内的般若,才是真正的受用。

  六度法门不是理论,是须要奉行实践的功夫。

  摘自: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系列》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