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不能讨价还价 皈依是为成就自己

佛学常识 | 作者:济群法师 [投稿]

\

  成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便是皈依。正如入党需要宣誓、入学需要注册那样,通过相应仪式获得合法身份;皈依是成为佛教徒必须履行的入门手续,也是远离三恶道苦、迈向菩提之道的开端。

  时常有人询问:“若不皈依,可否依法修行?”当然,若按佛法教义调整身心,按相应法门修习实践,多少总会有一些受益,但所得极为有限。若不曾生起恳切皈依之心,正说明对三宝的信心尚未具足。尽管在学,尽管在修,多是按个人喜好进行抉择,而非全身心投归三宝怀抱,以此为人生唯一目标。没有坚不可摧的信心和改造生命的决心作为动力,如何从无始劫来的生命状态中脱颖而出、焕然重生?

  所以,学佛首先应皈依三宝,而且是真切、投入、全身心的皈依,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不存在患得患失的反覆。唯有这样的皈依,才能使我们真正站到菩提大道的起跑线上,否则的话终究还是在场外徘徊。即使领到一张属于自己的皈依证,也只是拥有了入场的通行证,还需自己走过去才能使之生效。这段距离,正是靠我们对三宝的信心来跨越。

  皈依三宝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等待三宝庇护,等待三宝为我们安排一切,而是为了使自己最终成为三宝。或许在家居士们会担心:那是否意味着我们都要出家呢?并非如此。我们所要成就的并不局限于形象上的三宝,而是三宝具备的内在品质,这才是修行的关键所在。

  对于出家众来说,虽然剃发染衣,成为继承并弘扬佛法的僧人,在形象上已是住持三宝之一的僧宝,与佛像和经典一起象征佛法在世间的流传。但从内在考量,是否具足表里如一的相应品质?我们需要不断反躬自省。若有名无实、流于表相,终究与解脱毫不相干。发心出家只是踏上了寻求真理的解脱之路,抵达终点之前尚需不断精进修行,最终成为名符其实的三宝。

  佛法的一切修行,都是帮助我们成就内在的、佛菩萨那样的品质。念观音圣号,是为了忆念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之心,以此作为学习榜样,时时激发自己,圆满同样的慈悲品质;念弥陀洪名,是为了忆念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以此作为修行楷模,时时策励自己,成就同样的宏誓伟愿。

  所以说称念佛菩萨名号,不仅是为了得其护佑,更不是祈求他们满足一己私欲乃至成就自身的凡夫心,这一切与佛法修行背道而驰。忆念佛菩萨的根本目的,是仰慕其智慧、德行,从而见贤思齐、从善如流,不断向佛菩萨靠拢,最终于自身成就和他们同样的品质。如此,才是标准的佛子所行,是对皈依的圆满完成。

  常随佛学微信公众号: fjdh66

  用佛法智慧提升生活品质。陪伴您成长进步的良师益友。

  ——扫描下方二维码快速关注——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