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教科书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第三册 菩萨行证 第四册 佛教史 第五册 宗派概论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十五课 家庭

  第十五课 家庭

  一、佛化家庭的生活内容是什么?

  1.家中设一佛堂,增长对佛法信心

  2.要有佛书专柜,开拓智慧宝藏。

  3.张贴格言法语,时时自我反省。

  4.早起安排定课,念佛、禅坐、诵经、拜佛,与诸佛贤圣常往来沟通。

  5.每月几餐素食,全家约定,以早斋或初一、十五日,或六斋日,培养慈悲护生的观念。

  6.家庭有共修的时间,禅坐、念佛、读经皆可,增进家庭的和谐。

  7.共同做寺院的护法,长期护持道场,接引他人学佛

  8.常用佛法,互相勉励。

  佛化家庭的生活内容,凡是合乎佛法正道,能令家庭美满,眷属和乐的活动,都可以随缘随喜的参于。

  二、佛化家庭应如何注重亲子关系?

  1.要有信仰的传承:父母把信仰传承给下一代,就像薪火相传,生命得以绵延不断。信仰,是留给孩子最好的财富。因为人世间的金钱终有散尽时,但是有了信仰,则能开发善美的本性,获得无量的圣财。

  2.要有佛化的生活:孩子不是父母的讨债鬼,而是菩提幼苗、有缘眷属。不用权威管教孩子,多赞美,少责备;多鼓励,少打击;多说理,少命令;多接纳,少拒绝。

  3.要有上慈下孝的模范:儿女就像一张白纸,父母的言行是他们学习的模范。因此,不只是一味要求儿女孝顺,自己也要对父母供养承顺。如是因如是果,慈爱的父母,必然能使儿女感动,亲子的关系自然能维持上慈下孝的伦理纲常。

  4.彼此惭愧感恩:亲子之间,常怀惭愧、感恩之心,彼此相互学习,把家庭建设成清净安乐的道场,彼此互为助道因缘。人的一生,与家庭生活关系密切,家庭是悲惨的地狱或是欢乐的天堂,眷属是善人聚会或是怨憎相会,端在吾人的一念之间。

  三、家庭中的成员信仰不同,彼此应当如何相处?

  同一信仰的家庭最圆满幸福。但是,如果家庭中有不同信仰的成员,更应该发挥尊重包容的心胸,容许异己的存在,不批评,不非议他人的信仰。自然界的风雨各不相同,但也都能遍洒人间,滋润成熟万物;宇宙间的星球各有运转轨道,也能彼此循环无间,呈现昼夜四季的风貌。

  面对不同信仰的家庭成员,柔软慈悲心是溶化彼此隔阂的不二法门。多一些赞美的声音,多一些关怀的温情,多一些协助的行动,多一些忍耐的智慧。人人有信仰宗教的自由,藉由尊重包容的平等观,才能避免困扰和纷争,不造成家庭情感的伤害,影响和乐的气氛。

  四、居家如何过感情生活?

  1.对父母长辈要恭敬孝养,以尽人伦之情。

  2.对兄弟姊妹要助其创业,使其生活顺利,以尽手足之情。

  3.对夫妻伴侣要相敬相爱,生活无令缺乏,以克尽夫妻互谅互信之情。

  4.对年幼子弟要教授礼仪及处世之道,助其达成理想,以尽提携之情。

  5.对亲人朋友要讲求仁义,以尽守望相助之情。

  此外,居家的感情生活中,除了创造欢乐的气氛,增进彼此情感的融和,更要以缘起法,升华净化彼此的执著,以信仰为居家生活的中心,带领眷属,由爱家到爱人,将家庭的小爱,扩大为菩萨清净的大慈大悲。

  五、在家信众应该如何经营钱财?

  佛教有所谓的「正命」,就是合乎五戒的经济生活。在人世间,小至个人生活,大至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安定,都与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如何经营钱财?1.将本求利,获取报酬;2.勤劳节约,积集财利;3.一技之长,开拓事业;4.智慧灵巧,增加财富。这些都是净财的来源,不犯法不违法,合乎佛陀所教导的正命的经济生活。

  钱财要如何分配呢?可分为十等分:六分作为家人生活之用,其余四分,一分储蓄,备不时之需;一分作为医疗或娱乐之用;一分帮助亲属或社会福利之用;一分作信仰布施,广植福田之用。

  来路正当的钱财不是毒蛇,只要懂得经营分配,钱财也能成为人间的慈航,救人上岸,解除他人的忧悲苦恼。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