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教科书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第三册 菩萨行证 第四册 佛教史 第五册 宗派概论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十三课 佛光教团的组织系统

  第十三课 佛光教团的组织系统

  佛陀最初创建僧团,即以六和敬的制度作为组织结构。何谓六和敬?

  一、戒和同遵:是为法制上的平等。佛陀倡导「以戒为师」,不分种姓阶级,皆以戒律自我规范。

  二、见和同解:是为思想上的统一。以佛陀讲说的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等,为大众修持的根本依据,以此巩固教团思想的一致。

  三、利和同均:是为经济上的平衡。凡托钵所得或檀那的四事供养,僧团中弟子皆有权共享。

  四、身和同住:是为居住上的规划。僧团重视团队的精神,僧众不可擅离大众独居,即使是独住比丘,也必须经过一定的年资,得到佛陀的认可,方为如法。僧众共修共住,以不侵犯他人为共住的原则。

  五、口和无诤:是为言语上的和谐。以赞美、爱语增进彼此的道业,减少僧团人事的纷争。

  六、意和同悦:是为心意上的欢喜。由于僧团法制的平等,思想的统一,经济的均平,居住的安乐,言语的和谐,大众同住于法喜禅悦中,彼此心意欢喜融和。

  佛陀除了以六和敬建构教团的组织系统,更提出「依戒安住」的理念,维护教团的清净。如:在家的三皈、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等,有系统有层次的增进道德,净化身心;出家沙弥、沙弥尼十戒,比丘、比丘尼的具足戒等,这些规范身心的戒律,是为修行者的养成教育。

  佛陀入灭后,佛法传至中国,祖师大德遵循佛陀戒律法制之精神,创丛林,立清规,以序列两职,设四十八单职事,令教团统一,僧众和合一处。祖师大德以清规统理大众,使禅林得以迅速发展,蔚为佛教宗派主流。

  佛光山自一九六七年开山,教团之组织系统即恪遵佛制,根据六和敬、戒律和丛林清规,订定各项组织章程,期令正法永住,僧众和合,教团发展。其重要的制度列举如下:

  一、人事上的规划:以序列级别做为人事制度的评定。评定之标准,依其学业、道业、事业等三项,做为考核的内容。僧众分五等十九级,列有清净士、学士、修士、开士、大师(长老)五等,如系年老者入道,列为清安士,增加其福利,不做升等之考核。

  人事序列级别之升等,有一年、二年、三年、五年等之分别。评监程序公开公平,经由「传灯会」初步考核,僧众每人亦可缴交自我评监表,列为评监之参考;再经「宗务委员会」召开人事考核评监会议,并邀请有关的职事列席,听取意见,做最后的议决。凡对升等有不平者,可透过传灯会申诉之。

  另外,由信众入道,加入教团者,以「教士」、「师姑」称之。最高级别为修士级,升等须以加倍之年资计算,维持教团「僧事僧决」的精神。对一般信众的定位,有信徒、会员、护法、功德主等层次,并从中选举老成持重者,聘为信徒代表。此外,有学识广博者,善于讲说者,具有正见者,国际佛光会得聘为檀教师、檀讲师,协助教团之弘化。

  二、职务上的分配:秉持人尽其才之理念,力求开发僧众之潜能,职务上分配原则如下:

  1.长于口才、思想灵敏者:可从事文教事业。例如:讲主、教授、教师、弘讲师、编辑、写作等职务。

  2.慈悲增上、柔和亲切者:可委于知客、汤药、医疗赈济、养老育幼等慈善工作。

  3.勤劳耐烦、组织力强者:可胜任住持、监院、副寺、会务秘书、行政助理等职务。

  4.明因识果、通晓财务者:可承担司库、主计、会计以及出纳等福田工作。

  5.威仪端庄、具备身教者:可任引礼、法务、司仪、悦众等职务,发挥所长。

  一般初学者,以一般性的职务为主,例如:总务、园艺、行堂、典座、香灯、知宾等行单,以培福修慧,自我养成。

  任何职别,一律以头单、二单、三单、四单等,为其资历、能力定位,藉此树立职务之伦理。此外,为令大众有多方学习和全面参于的机会,职务上的任期,有一年、二年、三年的分别。三年任期者,有需要时,可连任一次,届满时须接受人事室之调派。

  三、财务上的制度:以「有权不管钱,管钱不掌权」,做为综理财务之准则。管理财务工作者,为学士级的职事任之,力行「权财」平衡的法制。

  四、福利上的办法:凡佛光教团两序大众,均享有休假、游学、留学、进修、出国旅游、医疗安养等之照顾。其它各项福利办法另有订定。

  此外,佛光教团制定之门规,如:不私收徒众、不私建道场、不私交信徒、不私自募缘、不私自请托、不私自借贷、不私蓄金钱、不私置产业、不私造饮食等井然严整之清规,令教团和合无诤,薪火可以代代相传。

  佛光教团之组织系统,以「恪遵佛制,奉行清规」为其精神内涵;以「集体创作,制度领导」为其宗风性格。两序大众,于佛光教团的组织里,人人唯法所依。以「常住第一,大众第一,信徒第一,佛教第一」为共遵之理念;以「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檀那」为共守之准则。在佛光教团之中,生命将由肤浅走向深广,由闭塞走向开阔,由灰暗走向缤纷,由残缺走向圆满。在佛光教团之中,大众会推动个人的成长,时间会带来事业的因缘,历史会给予公平的定位,信仰会留下永恒的价值。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