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四相品断肉食章
刘宋沙门慧严慧观同谢灵运再治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之人,不应施肉,何以故?我见不食肉者有大功德。’佛赞迦叶:‘善哉善哉!汝今乃能善知我意,护法菩萨应当如是。善男子!从今日始,不听声闻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时,应观是食如子肉想。’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不听食肉?’‘善男子!夫食肉者,断大慈种。’迦叶又言:‘如来何故,先听比丘食三种净肉?’‘迦叶!是三种净肉,随事渐制。’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十种不净,乃至九种清净,而复不听?’佛告迦叶:‘亦是因事渐次而制,当知即是现断肉义。’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云何如来称赞鱼肉为美食耶?’‘善男子!我亦不说鱼肉之属为美食也,我说甘蔗、粳米、石蜜、一切谷麦,及黑石蜜、乳酪、酥油以为美食。虽说应畜种种衣服,所应畜者要是坏色,何况贪著是鱼肉味?’迦叶复言:‘如来若制不食肉者,彼五种味:乳酪、酪浆、生酥、熟酥、胡麻油等,及诸衣服、?奢耶衣、珂贝、皮革、金银盂器,如是等物亦不应受。’‘善男子!不应同彼尼犍所见,如来所制一切禁戒,各有异意。异意故,听食三种净肉;异想故,断十种肉;异想故,一切悉断,及自死者。迦叶!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也。迦叶!其食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卧,一切众生闻其肉气,悉生恐怖。譬如有人近狮子已,众人见之,闻狮子臭,亦生恐怖。善男子!如人啖蒜,臭秽可恶,余人见之,闻臭舍去,设远见者,犹不欲视,况当近之。诸食肉者亦复如是,一切众生闻其肉气,悉皆恐怖,生畏死想,水陆空行有命之类,悉舍之走,咸言此人是我等怨。是故菩萨不习食肉,为度众生,示现食肉,虽现食之,其实不食。善男子!如是菩萨,清净之食犹尚不食,况当食肉?善男子!我涅?后无量百岁,四道圣人悉复涅?,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当有比丘,貌像持津,少读诵经,贪嗜饮食,长养其身,身所被服粗陋丑恶,形容憔悴,无有威德。放畜牛羊,担负薪草,头须爪发悉皆长利,虽服袈裟,犹如猎师,细视徐行,如猫伺鼠,常唱是言:我得罗汉。多诸病苦,眠卧粪秽,外现贤善,内怀贪嫉,如受哑法婆罗门等。实非沙门,现沙门像,邪见炽盛,诽谤正法。如是等人,破坏如来所制戒律,正行威仪,说解脱果,离清净法,及坏甚深秘密之教。各自随意,反说经律,而作是言:如来皆听我等食肉。自生此论,言是佛说,互共诤讼,各自称是沙门释子。善男子!尔时复有诸沙门等,贮聚生谷,受取鱼肉,手自作食,执持油瓶、宝盖、革屣。亲近国王、大臣、长者,占相星宿,勤修医道,畜养奴婢、金银琉璃、车渠玛瑙、玻璃真珠、珊瑚虎珀、璧玉珂贝、种种果蔬。学诸伎艺,画师泥作,造书教学,种植根栽,蛊道咒幻,和合诸药,作倡伎乐,香华治身,樗蒲围棋,学诸工巧。若有比丘能离如是诸恶事者,当说是人真我弟子!’尔时迦叶复白佛言:‘世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因他而活,若乞食时,得杂肉食,云何得食,应清净法?’佛言:‘迦叶!当以水洗,令与肉别,然后乃食。若其食器为肉所污,但使无味,听用无罪。若见食中多有肉者,则不应受,一切现肉悉不应食,食者得罪。’
【语译】大般涅?经四相品断肉食章
迦叶菩萨禀告佛陀:‘世尊!不应该布施肉类给吃肉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不吃肉有大功德。’佛陀赞叹迦叶菩萨说:‘很好很好!你真了解如来的心意,护持佛法的菩萨都该像你一样。善男子!从今天起,我不许声闻弟子吃肉。接受信众食物布施时,应观想食物有如自身子女的肉。’迦叶菩萨又请问佛陀:‘世尊!为什么您不允许弟子吃肉呢?’佛陀回答:‘因为吃肉会断慈悲种子。’迦叶又说:‘先前如来为什么允许比丘吃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己杀的三种净肉呢?’佛陀回答:‘这三种净肉,是随著不同的事项因缘逐渐制订。’迦叶又请问佛陀:‘为什么十种不净肉,及九种清净肉,都不许吃呢?’佛陀告诉迦叶菩萨:‘也是随著不同的事项因缘逐渐制订。要知道当初制订这些戒律时,已经明白宣示不可吃肉的义理。’迦叶菩萨又禀告佛陀:‘为什么如来称赞鱼和肉是美食?’佛陀回答:‘善男子!我不曾说过鱼和肉是美食,我说甘蔗、糙米、蜂蜜,一切谷类、黑糖、乳酪、酥油等是美食。虽然说要准备各种场合穿的衣服,但每种衣服的颜色必须灰暗不亮丽。穿的衣服都不可讲究,怎么吃的反而贪著鱼味肉味呢?’迦叶又说:‘如来若制订不许吃肉,那乳酪、酪浆、生酥、熟酥、胡麻油等五种食物也不该吃,以及各种衣服、蚕丝衣、玉石、皮革、金银器皿等物品也不该接受。’佛陀说:‘善男子!你的见解不该像尼犍子裸形外道一样,如来制订一切戒律,各有不同的意义。因为意义不同,先前允许吃三种净肉,不许吃人象牛马等十种不净肉。如今意义不同,因缘也已成熟,迦叶!从今日起规定弟子:所有种类的肉,无论他杀或自然死亡,一律不许吃。迦叶!吃肉的人,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一切众生闻到他的气味,会产生恐怖心。就像有人靠近狮子,身上附著狮子的腥味,其他人接触这个人,闻到狮子的腥味,也会生出恐怖心。善男子!就像有人吃大蒜,味道腥臭,他人闻到,立刻避开,远远闻到,都不想看了,何况靠近。吃肉的人也是这样,一切众生闻到他身上的气息,会起害怕死亡的恐怖心。无论天上飞的、水中游的、陆上走的一切动物赶紧离开,都认为这个吃肉的人是它们的仇人。因此,菩萨没有吃肉的习性,为了度化众生而示现吃肉,虽然示现吃肉,其实没有真正吃。善男子!菩萨连清净的食物都不吃,何况去吃肉!善男子!我涅?后经过许多年,四果圣人也入涅?。正法灭后,在像法中,会有出家比丘,道貌岸然好像持戒,不读诵经典,贪著食物以养身。穿著丑陋难看,外形憔悴,缺乏威仪。砍材割草,畜养牛羊,留著头发胡须,指甲长而锐利。虽然穿著袈裟,走路却像猎人一般东张西望,有如猫找老鼠。常口出诳言:我得阿罗汉道。身体多病苦,睡在肮脏的地方,外表像贤善人,内心却充满贪欲嫉妒,有如受持禁语戒的外道。现出家相,但不是修行人,邪知邪见,诽谤正法。这种人破坏如来制订的戒律及威仪,说背离清净法,也能得到解脱果,败坏如来甚深无上的教理。颠倒解说经律,说如来允许我们吃肉,自己胡说,却说是佛陀的教诲。互相争论,个个自认是真正的佛门出家比丘。善男子!那时候更有出家人,储存粮食,接受鱼肉等供养,手拿油瓶煮菜做饭。头戴宝冠,脚穿皮鞋,亲近国王大臣、名门望族。占相卜卦,观天文星斗,看地理风水,勤修医术,畜养奴婢。收集金银琉璃、车渠玛瑙、玻璃真珠、珊瑚虎珀、璧玉珂贝等宝物,种植水果蔬菜等作物,学画学雕塑等各种伎艺。或著书教学,宣扬自己的理论;或种植花草树木,怡情养性;或放蛊幻术,害人害己。或和合各种药物,作歌作曲,身戴香花,涂抹香水,赌博下棋,学各种巧妙的技艺等。出家比丘若能远离以上所说的种种恶事,才是我真正的弟子。’
迦叶又禀告佛陀:‘世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接受供养,或出家人向在家弟子乞食维生,在受供时,如果饭菜中掺杂肉类,要怎样处理才符合清净法呢?’佛陀回答:‘应当挑出肉频,其余的饭菜用水洗,直到没有肉味才可以吃。如果钵沾染了肉味,用水洗掉味道,才可以装水装食物。见到布施的食物中有许多肉,就不应该接受供养,如果接受来吃,是违反戒律的行为。’
大般涅槃经原文
涅槃经原文
大般涅槃经白话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大林中重阁讲堂。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而与阿难。于晨朝时。著衣持钵。入城乞食。还归所止。食竟洗漱。收摄衣钵。告阿难言。汝可取我尼师坛来。吾今当往遮波罗支提。入定思惟。作此言已。即与阿难。俱往彼处。既至彼处。阿难即便敷尼师坛。于是世尊结跏趺坐。寂然思惟。阿难尔时去佛不远。亦于别处。
缘起,这部经是我自愿为诸位略释,因为在前一段时间,定中出现一座大殿,有一位大德高僧周围有无数僧人围绕,坐而不语。但我感知令我承担一项重任,然后不现,恢复寂静。出定后百思不解是什么重任。当我拜佛时,突然看见桌上放的《大般涅槃经》,又回想定中见大德高僧时,也看到一部经,虽不知经名,但从外形上一模一样。这个因
涅槃经译文
《大般涅槃经》是一部大经,40卷,是佛祖在人间最后讲的一部经典,也就是涅槃前讲的一部大经。《涅槃经》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关于涅槃。四德——常、乐、我、净。小乘佛教视世俗社会为“无常、苦、无我、不净”,认为从无常苦中解脱的唯一出路是离开世俗世界并不要再生,这种涅?,只是单纯地歌颂死亡,并不能给人以生的刺激
大般涅槃经卷第一 白话佛经 白话大般涅槃经 常亲近同修 翻译 大般涅槃经卷第一 寿命品第一 这是我亲耳所闻。一天佛来到拘尸那国(又名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的娑罗双树间。佛的周围有八十亿大比丘围绕。二月十五日是佛要涅槃的日子,这一天佛用神力发出宏大的声音:如来应
《大般涅槃经》全文共「374967」个字。《大般涅槃经》四十卷字数如下:《涅槃经》序:1040;《涅槃经》卷第一:9609;《涅槃经》卷第二:10745;《涅槃经》卷第三:9683;《涅槃经》卷第四:7925;《涅槃经》卷第五:10194;《涅槃经》卷第六:9180;
涅槃经讲解
若能于众生,昼夜常修慈;因是得常乐,以不恼他故。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如果想获得幸福安乐的生活,就要时常修习慈悲心。慈悲的人没有烦恼,有慈悲心的人,不会去侵犯人,不会去恼害人,自然就不会有烦恼。「若能于众生,昼夜常修慈」,我们可以学
佛身在本经中是指如来之身,或如来、如来藏、佛性,也就是指佛的法身。世间一切有为法是无常的,所谓生者必灭,合会必离,盛必有衰,众苦流转,无有休息,常为诸苦所侵。因此,佛陀于拘尸那入涅槃之际,众生心大忧愁,同时举声悲啼号哭,咸谓世间空虚,众生福尽,从今以后,无有救护,无
经文: 若有人能供养恭敬无量诸佛,方乃得闻《大涅槃经》,薄福之人,则不得闻。所以者何?大德之人,乃能得闻如是大事,凡夫下劣,则不得闻。何等为大?所谓诸佛甚深秘藏如来性是,以是义故,名为大事。释义
《涅槃经》是佛祖在人间最后讲的一部经典,也就是涅槃前讲的一部大经。佛祖一生,用几十年的时间讲”无常“,”苦“,”无我“,”不净“,为佛法的根基,至今南传佛教依此思路修行:”无常“,”苦“,”无我“,”不净“。
涅槃思想之发展,到达中观和唯识的无住处义,已达到了最高的大乘境界,但就广义或全体大用说,还未达到综合完成的阶段,因为上述二者或言空言有均有所偏重,贯注在某一面的深阐发扬,未顾及到整个涅槃之完满胜义。完成此一胜义者,我以为应是大般涅槃经,虽然涅槃经之思想和唯识思想孰前孰后,还难断定,但涅槃经之内容,涵盖了中观和唯识
《大般涅槃经》梵名(Maha^ -parinirva^n!a-su^tra)。(一)凡四十卷。北凉昙无谶译。又作大涅槃经、涅槃经、大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系宣说如来常住、众生悉有佛性、阐提成佛等之教义。属大乘涅槃经。共分十三品:(一)寿命品,(二)金刚身品, (三)名字功德品,(四)如来性品,(五)一切大众所问品,(六)现病品,(七)圣行品
《涅槃经》是佛教经典的重要部类之一,有大乘与小乘之分。西晋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大乘《涅槃经》的译本,其中影响大的主要有三个:一、东晋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僧人法显和觉贤合译的《大般泥洹经》六卷,但该译本不是《涅槃经》的全译,只是译了原经初分的前五品;
《涅盘经》是佛教经典的重要部类之一,有大乘与小乘之分。西晋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大乘《涅盘经》的译本,其中影响大的主要有三个:一是东晋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僧人法显和觉贤合译的《大般泥洹经》六卷,但该译本不是《涅盘经》的全译
《大般涅槃经》,又称《大涅槃经》、《涅槃经》、《大经》。北凉昙无谶(385-433)译。师中印度人,初习小乘教法,兼习五明,讲说精辩,应答善巧。后遇白头禅师,得树皮《大般涅槃经》,自感惭愧,改而专学大乘。后携《大般涅槃经》前分十卷、《菩萨戒经》、《菩萨戒本》等入罽宾,又至龟兹,然此二地多学小乘,遂东经鄯善,至敦煌。
《大般涅槃经》在北朝隋唐时期的传播与影响 一、僧妙、昙延一系的涅槃师 僧妙[①],河东蒲坂人。持戒精严,修习苦行,通览诸典籍,性格谦虚。后来,住蒲乡常念寺(即后来的仁寿寺),聚徒说法,得到周
《涅槃经》卷七《如来性品》说:“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能得见。”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是性故,断无量亿诸烦恼结,即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
净土宗必读经典之一,既是“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也是与《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的一经。净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该经中找到理论依据,可谓是净土宗修法的最佳导航,也是究竟方便兼而有之难得的法门。
首先,六祖慧能是因为《金刚经》入佛门,又因为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而大彻大悟,成为禅宗的六祖。其次,六祖慧能的禅法依据的就是般若法门,提出禅门修行的三大纲领。“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楞严经》,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佛教经典,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楞严经》有三大宗旨:(1)悟本性,本
《金刚经》共有6种译本,现今通行的,为鸠摩罗什的译本:(1)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2)元魏菩提流支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3)南朝陈真谛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4)隋朝达摩笈多所译的《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所有的经典都是开智慧的。《华严经》有八十一卷。里面的思想内容非常深奥,不是像我们这些末法时代业障深重的众生所能够理解的。《华严经》是教导你圆融。什么叫圆融?事跟理要圆融。我们修行,很多人执著事,然后到理上不圆融。佛法讲中道,中道是不偏于任何一边,是绝
第一次讲功德:在依法出生分第八,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还不如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多。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数量很重要。这个是第一次。第二次讲功德:在无为福胜分第十一,有多少三千大千世界呢?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所得到
善信问:顶礼师父!阿弥陀佛!《法华经》说“佛种从缘起”有点不理解。觉火法师开示:众生有佛性犹如矿中有金,要成佛也要好助缘,种子才能启发出来。学佛成佛都是有因有缘的,我们修行就是在开矿。阿弥陀佛!
在《悲华经》、《妙法莲华经》等经典中很多都是以芬陀利花作为经题的,用来比喻此经的清净、无染和广大。在由僧叡著的《妙法莲华经·后序》中描述道,莲花在诸花之中最胜。花尚未敷则名为屈摩罗,敷而将要落则名为迦摩罗,当它处中盛时则名为芬陀利。没有敷喻二
《涅槃经》又称《大本涅槃经》、《大涅槃经》。“涅槃”的意思是“消灭烦恼火焰,达到觉悟状态”。本经是四大部之一,说明佛身常住不灭,涅槃常乐我净;宣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均得成佛。全经共分13品:寿命品、金刚身品、名字功德品、如来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