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宝典楞伽经详解

楞伽经 | 作者:净玄法师 [投稿]

  【原文】: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观未来众生,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修行无间,如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者,大方便!”

  【解说】:

  这时,大慧菩萨,观未来众生之根性,为令其从实证上顿悟佛法,速得解脱,再请佛开示,问曰:“(前所言唯识之义已经明了,但只懂佛学道理还不行,必须亲证才能得解脱,如何亲证呢?),只愿听佛为众生说如何能获得不受任何干扰、不间断修行的法门,就像诸大菩萨修行者通达大乘佛法那样,为众生开示大大的方便。无间即不间断之义。大方便,大指通达大乘之义,方便即便利、迅捷。

  【原文】:

  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云何为四?谓善分别自心现,观外性非性,离生住灭见,得自觉圣智善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

  【解说】:

  佛对大慧说:“大菩萨们是因为成就了四法才获得修行者大方便。是哪四法呢?就是善分别自心现,观外性非性,离生住灭见,得自觉圣智善乐,这就是大菩萨们所成就的四法,从而获得了修行者的大方便。

  【原文】: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谓如是观三界唯心分齐,离我我所,无动摇,离去来,无始虚伪习气所熏,三界种种色行系缚,身、财建立,妄想随入现,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

  【解说】:

  什么是大菩萨善分别自心现?就是观察三界皆唯心所现差别境界,本来是无我及我所,无主宰,无去来之相的,只因受无始虚伪无明习气所熏,三界种种色尘和诸多心行攀援缠缚,从而建立起根身和供根身受用的器界,妄想之相才随之而现。这就是大菩萨善分别自心现法。分齐即差别。动摇指主宰。去来指心念进进出出之相。色行即色尘和心行。财指供六根之身享用的物质世界。

  【原文】: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观外性非性?谓焰、梦等一切性,无始虚伪妄想习因,观一切性自性。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善观外性非性,是名菩萨摩诃萨善观外性非性。”

  【解说】:

  什么叫大菩萨善观外性非性?(下面句式有颠倒),正过来译为观一切所谓的性自性,都如阳焰、梦幻一样不真实,之所以看上去像真的,有自性的,都是以无始妄想习气为因的缘故,大菩萨这样来观外性非性,就叫做大菩萨善观外性非性。观世上之人,看上去一个个活蹦乱跳,东折腾,西折腾,似乎各个都有各自的自性,说这个人很坏,给人的印象就好像这个人永远都是坏的,这个坏的自性仿佛不可改变;说这个人很善良,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永远都是善的,这个善的自性似乎会一直延续下去;再比如说这个人很了不起,这个人的高大形象似乎永远留在我心中。可是三五十年过去后,原来的这群人全都化为了乌有,连你都不存在了,还怎么永远留在你心中?这一切不就如同是一场梦幻吗?哪有不变的自性可言?三五十年在漫漫的宇宙长河中不就如昙花一现吗?同平静的水面上冒了个泡有什么区别?对于你的仇人,如果你学会了忍,忍来忍去,他就没了,如果你还在,你就能体会到什么叫一切如梦,到时候恐怕让你恨都恨不起来了,你自会明白所谓的恨也并非是永恒存在的道理。你不妨想想,当你知道你所恨的人已经没了而你还活着的时候,你还恨什么呢?如果你有机会参加他的葬礼,你不妨冲着他的尸体问问他:你不挺能蹦的吗?你咋不蹦了呢?你倒是蹦啊!呵呵!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了高血压、心脏病不得自己擎着吗?谁能替你承受啊?花钱找罪受犯得上吗?仇人见到了不是幸灾乐祸吗?难道你气出了毛病仇人就会同情你吗?一切如梦啊!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就让它静静地过去吧!怎么折腾都是那么回事。一切变化都如秋天的蚂蚱,寒风一来,顷刻化为乌有,只见苍茫的大地上一片萧杀。

  【原文】: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离生住灭见?谓如幻、梦一切性,自、他、俱性不生,随入自心分齐,故见外性非性。见识不生及缘不积聚,见妄想缘生于三界,内外一切法不可得。见离自性,生见悉灭,知如幻等诸法自性,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已,离生住灭见,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离生住灭见。”

  【解说】:

  什么叫大菩萨善离生住灭见?

  谓如幻、梦一切性,自、他、俱性不生,随入自心分齐,故见外性非性。一切所谓的性皆如梦幻,一切法性不自生、不因他生、不共生,这些都是随自心识妄想差别而现,故知一切心外之性都无性。(自是自生,就是自己生;他是他生,就是因其他外因而生;俱是共生,诸多因素一起生。)

  见识不生及缘不积聚,见妄想缘生于三界,内外一切法不可得。观心识不生,则诸缘皆不积聚;观一切妄想相皆是因缘和合而生于三界,若妄想心识离,则缘亦灭。故知内外法皆是心识而起,心识灭,则一切法灭,一切法不可得。

  见离自性,生、见悉灭,知如幻等诸法自性,得无生法忍。观一切法无自性,则生灭,观不生的想法也灭。是为生与不生全灭。见就是观的意思。故知一切法之自性如幻,从而证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把心安忍于不生不灭的境界中,信受不疑,无有恐怖。要想如实了知一切法如幻的道理,只有在定中方能得证,否则无论怎么说,都是意识心分别作用,这个境界靠大脑是思考不出来的,最多也就是知道有这么回事,却不能如实知。那种妄图通过成天念叨阿弥陀佛即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想法等同于白日做梦。一切法不生却生出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法,这种强烈的执著心不去何以成佛呀?不得而得,想得就得不到了。不得而得的想法都不能有。一切法不生必须将心识彻底收回,不能总往外跑啊,心识往外一跑就是生,生了就灭,因此你无法离生灭,不离生灭,自然堕入轮回。心识往外一跑,就如同用火把煤点着,煤将能量往外一放,用不了多久,这就煤就化为灰烬了。化为灰烬就意味着煤要走轮回了,因为煤放出的二氧化碳和灰烬等会被其他的植物吸收,植物吸收后就会生长,因种种原因,这些植物可能会再被埋入地下,从而再次化成煤。煤在世间走一遭也同样是很苦的,因为它要忍受风雨雷电的洗劫,寒来暑往的折磨,病虫瘟疫的侵扰,甚至会化成朽木腐败等等,只不过煤无法自知罢了。这就是煤的轮回。如果你不点煤,将煤深埋地下,则煤永远是煤,不生也不灭。

  得无生法忍已,离生住灭见,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离生住灭见。证得无生法忍之后,自然远离生住灭之妄见。因为一切法不生了,还哪来的住?哪来的灭呀?不生则不灭,灭无所灭呀!这就叫大菩萨善分别离生住灭见法。

  【原文】:

  “云何菩萨摩诃萨得自觉圣智善乐?谓得无生法忍,住第八菩萨地,得离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得意生身。”

  【解说】:

  什么叫大菩萨得自觉圣智善乐?就是证得无生法忍,入住于第八菩萨地,从而如实远离心意意识、五法、三自性、人法二无我,证得意生身,证得意生身之后,就能体验到自觉圣智之乐了。

  那么什么是意生身呢?下次再讲。

  【原文】:

  “世尊!意生身者,何因缘?”

  【解说】:

  大慧问佛:“世尊!意生身这个名字是因什么理由来的?”也就是问什么是意生身?

  【原文】:

  佛告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疾无碍,故名意生。譬如意去石壁无碍,于彼异方无量由延。因先所见忆念不忘,自心流注不绝,于身无障碍生。大慧!如是意生身,得一时俱。菩萨摩诃萨意生身,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妙相庄严圣种类身一时俱生,犹如意生,无有障碍。随所忆念本愿境界,为成就众生,得自觉圣智善乐。”

  【解说】:

  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疾无碍,故名意生。譬如意去石壁无碍,于彼异方无量由延。所谓意所成之身,就像心念那样去得快,回来得也快,心念一动快过闪电,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没有任何障碍,因此称之为意生。就像心念穿越石壁自在无碍,在任何无限远的方向上随意驰骋。由延是印度的距离单位。无量由延意思就是无限远的距离。

  因先所见忆念不忘,自心流注不绝,于身无障碍生。由上可知意生身就是从肉体中化生出来的一个没有质碍的无形之体,这个无形的东西为什么没有魂飞魄散并且还能聚在一起呢?这是因为这个身体是意识和末那识所化,末那识强烈的执我心念没有改变,虽然从肉体中悄悄出来了,但它还在坚持认为是它自己,它还记得它先前所见所忆念的那一切,因受业力缠缚的作用,自心念念相续,流转不绝,因而能够凝聚在一起没有破散,又因从肉身中出来无有实质,故而没有障碍。

  如是意生身,得一时俱。这种意生身到了某种特殊的时刻就会一时俱现。

  菩萨摩诃萨意生身,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妙相庄严圣种类身一时俱生,犹如意生,无有障碍。大菩萨意生身与凡人的意生身是不一样的,比如人死时也会有意生身,但那是受业力烦恼缠缚的意生身,必走轮回,而大菩萨们烦恼已断,所成意生身是清净无烦恼的,无污染的。有人会问,无业力缠缚,菩萨的意生身怎会聚在一起?这倒真问到了点子上。大菩萨的意生身和小菩萨、凡人的意生身都是不同的。大菩萨是指八地以上的菩萨。凡夫的意生身只有一个,七地以下的菩萨可能会有两三个幻化身,但大菩萨的意生身是无量的,这种无量该如何理解呢?你看过宝珠吗?宝珠虽小,但它的表面光洁如镜,它有一个殊胜的功能,就是能在一时之间将整个世界的影像都收进去,也能在一时之间将整个世界的影像都放出去,不论有多少人站在宝珠的面前,这些人都能在这个宝珠里找到他们的影子,八地的大菩萨们就有类似这样的功能,根本不必像人刚死时那样灵魂出窍去做什么事,或像小菩萨们那样一个一个的化身,那能做多少事啊?大菩萨们只在三昧定中整个世界的一切就全都呈现在他们面前了,闭着眼睛就了知天下事了,何须像个疯子似地东跑西颠呢?不然怎么称八地菩萨为如如不动地呢?八地菩萨得如幻三昧神通自在之力,妙相庄严圣种类身一时毕现,犹如心念那么一想,恍惚之间什么都知道了,没有障碍。有人说,大菩萨这么厉害,岂不与佛没多少差别了?大菩萨之所以未能马上成佛,是因为他们所发的愿尚未圆满,受愿力缠缚之故,才不住涅槃,因此大菩萨依然是有为的。

  随所忆念本愿境界,为成就众生,得自觉圣智善乐。大菩萨为成就众生的缘故,随忆念自己所发本愿境界,而得自觉圣智善乐法。

  【原文】:

  如是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住第八菩萨地,转舍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身,及得意生身,得自觉圣智善乐。

  【解说】:

  这样大菩萨就可以安忍于不生的真理中,住第八菩萨地,离心意意识、五法、三自性、二无我,而证得意生身,得自觉圣智善乐。

  【原文】:

  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当如是学!

  【解说】:

  以上所说就是大菩萨所成就的四法,若能了义,自会为修行者带来大方便。应当这样来学。

  【原文】: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诸法缘因之相,以觉缘因相故,我及诸菩萨离一切性有无妄见,无妄想见渐次、俱生。”

  【解说】:

  这时,大慧菩萨又问世尊:“只愿闻听世尊为我们讲解一切法因缘之相,觉了因缘之相,我和诸菩萨们就会远离一切性有、一切性无两边之邪见,就不会堕入一切法是渐生啊还是一时顿生啊这样的分别之见。

  【原文】:

  佛告大慧:“一切法二种缘相,谓外及内。外缘者,谓泥团、柱、轮、绳、水、 木、人工、诸方便缘,有瓶生。如泥瓶,缕迭、草席、种芽、酪酥等方便缘生,亦复如是,是名外缘前后转生。云何内缘?谓无明、爱、业等法,得缘名;从彼生阴、界、入法,得缘所起名。彼无差别,而愚夫妄想,是名内缘法。”

  【解说】:

  一切法二种缘相,谓外及内。一切法有两种缘相,即外缘和内缘。

  外缘者,谓泥团、柱、轮、绳、水、木、人工、诸方便缘,有瓶生。如泥瓶,缕迭、草席、种芽、酪酥等方便缘生,亦复如是,是名外缘前后转生。 所谓外缘,打比方说,就像制瓶者以泥团为因,以柱、轮、绳、水、人工为缘,因也是缘,这些缘合在一起,瓶子就产生了。除了泥瓶之外,再比如缕迭,缕就是棉毛等丝状物,迭就是迭加在一块儿,把棉毛等一迭加一件大衣一样的披衣就诞生了;以草、人工等为缘,草席就产生了;以种子、温度、湿度、土等为缘,种子就发芽了;以奶、温度、人工、发酵、盐等和合而生酪酥等,都是如此,这就是外缘前后转生诸法。

  这些外缘之法,从表面上看都是出自心外,而实质上都源自于你的内心。你所见到的一切都是因为你心想才有,你心若不想,那什么都不是,你见到那泥瓶就说是泥瓶,见到草席就说是草席,老虎怎么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啊?那些玩意说它是什么就是什么,形状不同而已。诸缘一去都是土,大衣、草席、种芽、酪酥等等这些东西经过腐烂之后不都是土吗?是土的相变。今天这么变明天那么变,千变万变是不是如虚幻?但人见到之后硬说那奶酪不是土,那草不是土,我说那粮食是大粪,你却说不是,因为这是你亲眼所见。你见到的那就是真的吗?人所见没有真的,全是心识作用!有人问那土是不是真的?土也不是真的!你心若不想怎么会有土的想法?这不是心识的作用吗?把地球扔到太阳里顷刻化为乌有。什么是真?不变才是真,总变还称什么真?曾有一个老和尚带两个小和尚坐在一棵大树下打坐,树忽然动了起来,一小和尚见之曰:树在动。另一小和尚说:是风在动。而老和尚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是心在动。这个小故事揭示了心识作用的道理。孔子曾见两小儿辩日,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意思是说,两个小孩在一起辩论早晨的日头和中午的日头哪个离地球近,哪个离地球远,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蓬那么大,等到中午时却像个小盘子了,这难道不是因为离得远而小,离得近而大吗?”另一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凄凄凉凉,等到了中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到热水里去了,这难道不是因为离得近而热,离得远而凉吗?”这个小故事充分说明了我见的荒谬性。一个说早晨的太阳大,中午的太阳小;一个说早晨的太阳小,中午的太阳大。这是典型的两边之见,按照人们正常的想法,这种针锋相对的论辩,一个是正方,一个是反方,总有一个应该说得是对的,可事实上,他们说得都不对。早晨和中午的太阳离我们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其大小凉热与距离没有关系,两个孩子所见全是错觉。那么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永远都是一样的吗?那也不对,因为地球是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旋转的,一天之中变化极其微小,但一年之中却有很大的变化,而且这个椭圆形轨道的周长或面积也不是恒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时时变,处处变,太阳与地球之间是因为缘而结合到一起,等到缘尽了,太阳的能量消耗完了,地球也就消失了,到那时哪里还有人在?人同那石头有什么不同?在茫茫的宇宙中全是昙花一现,全是相变!一切如幻!

  我见是一个非常难去的妄想心识,正因为有我见的缘故,世界上才有那么多的对立,那么多的争斗,也正因为有我见才因缘和合而产生那么多的法。因为我见就是一种攀缘心,你心若不与人或物为缘,怎么会形成我见?你攀缘的这些东西本来并无实性,而你却认定有实性,这才演绎出一幕幕的人间悲喜剧。比如像西亚的一些国家,总搞什么圣战,甚至不惜使用人肉炸弹,搞恐怖袭击,这不就是执我见的荒唐举动吗?除了把命搭上,还能得到什么呀?这样死了就能解脱吗?你所认为的那个真理在哪里?你这样做就能得到真理吗?害人害己。这些人是无知还是无智呢?只有收回心识,了悟心外无法,不与外境为缘,才能断除我见的妄执;也只有去除了我见,达到无我的境界这个世界才会和谐!

  云何内缘?谓无明、爱、业等法,得缘名;从彼生阴、界、入法,得缘所起名。彼无差别,而愚夫妄想,是名内缘法。什么叫内缘?这是从观内在心识的十二因缘法而得名,所谓十二因缘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十二因缘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循环圈,佛祖就是观十二因缘而悟道。

  人是如何诞生如何老死如何又诞生的呢?先有无始以来的无明,无明就是贪嗔痴等诸烦恼。当你还没出生前,你的父母尚未结合时,无明与你过去所造诸业行为缘,(当然你的父母未必一定是人,这与你的业行有关,你的业行保证了是你,只是将来是什么模样不好说),这就是无明缘行,无明缘行会出现什么结果呢?无明当中最根本的是贪爱无明,你的父母为什么会产生爱呢?这个爱其实就是你的强烈要求,你强烈要求来到世间才把你的父母结合到一起,你的父母其实只是创造你的工具而已,你父母一结合的刹那,你过去的业行种子按照以往的惯性缘你的神识而萌发,神识也就是阿赖耶识;神识受无明和先前业力的作用,缘受想行识心法的种子和你父母的精血,这就叫识缘名色,名是心法,色指你父母的精血;你的身体在母体内长大,名色与六入为缘,也就是你心法的雏形、父母的精血以及你的胞胎与你正在发育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缘,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在母体内发育完整,你这个时候的六根就叫六入;六入缘触,是指你诞生后,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开始接触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一接触就有了感受,这就叫触缘受;因为有了感受,所以生起贪爱之心,这就叫受缘爱;因为贪爱,所以就去索取,这就叫爱缘取;因为索取,所以就会拥有,这就叫取缘有;因为拥有,所以诸法生起,比如拥有食物身体继续发育,拥有女人而繁育后代,拥有权力而管理天下等等;但凡生起终究破灭,终至老死,老死再缘无明从而重新受生。

  由上可见,人生这十二因缘均以心识的作用贯穿始终,这心识的作用在世间借用五蕴的外衣循回流转,生灭不已,折腾来折腾去皆如虚幻,就像空中的焰影那样闪一下光就灭了,再闪一下又灭了,缘聚则来,缘去则空,一切无所有。从十二因缘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导致心识流转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贪等无明,如果能把无明断掉,则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生,则无业力缠缚,业力不束缚你,自然获得大自在,人生轮回就像一个大监狱,被业力和无明缠缚无法跳出去,一旦挣脱了无明,即可跳出三界外,从此逃脱生死。

  翻译:什么叫内缘?就是从观无明、爱、业等十二因缘法而立此内缘名。因有十二因缘的辗转变化才生起阴界入之法,从而得一切法因缘而起这个名。虽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缘,然缘起无自性,因缘所生法都是假法,皆如虚幻,既然都是虚幻,都是心识的作用,看上去千差万别,那不过是变化尔,因此并无差别,而愚夫却妄执有差别,这就是内缘法的含义。

  (注:阿赖耶识、无明、和如来藏的关系是整个佛学的基础,必须做严格的论证和界定,因此在这里我将对我前面的说法进行修改,以后所有的解说都将以此为依据。)

  在生命尚未诞生前,地球上只有海洋和大陆。海水在无风的情况下像大陆一样安静,风起时,则泛起层层的波浪,绽放浪花朵朵,形成无穷尽的波峰和波谷。生起的浪头不断跌入波谷中,波谷中又涌起新的浪峰,这就是水波。我们看到水波的形态变化万千,生生灭灭,但本质上都是水。无论形成什么样的波,其水性不变。水波具有二相性,即波动性和粒子性,如果没有水分子做载体则波无法形成。大陆相对于海洋来说,似乎有很大的不同,因为陆地是由坚性物质构成的,表现为稳定和厚重,这坚性厚重的陆地会不会也像水那样引起波动,掀起浪花朵朵呢?似乎不可能。

  地球在洪荒中过着平静的日子,就像无风的海面不起波浪。但说不清楚是在什么时候,地面上忽然冒出小草来,后来又有了大树和动物,我们看到无论是小草、大树还是动物,他们都是由小到大一点点长起来的,然后又渐渐老死,一茬一茬生死轮回,这情景像不像海上的波浪生起又落下,再生起再落下?只是变化的速度没有海浪快而已,就像电影的慢镜头。这不就是陆地上的波动性吗?男人像不像波峰?女人像不像波谷,波峰和波谷相互作用,就诞生一个小孩,像不像浪头跌入波谷中又涌出的新浪?这小孩你一逗他就笑或哭像不像海面上绽放的浪花?有人说这好像不一样吧?海浪和海水看不出分别呀!这就是愚夫之所见。那生命是什么?不就是土变的吗?看上去不一样,那就像把土烧成红砖了,但那砖离得了土的本性吗?由上可知大陆上的波浪是以生命生灭形式来表现。生命物质哪一天不在生长,又哪一天不在衰落?其生灭变化不亚于海波浪。那树、那动物、那人看上去都不一样,其实都一样,都是土的变化形式,就像海波浪。生命体是由极微的微粒因缘和合而成,因此生命体也具有波粒二相性。再比如像声音,声音也同样具有波粒二相性,声音若在空气中传播,则空气分子是声波的载体,声音在真空中是无法传播的。再比如光也具有波粒二相性,光子是光波的载体,等等。

  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相性(要与物理学上的波粒二象性相区别,但本质都差不多)。所谓的波动性就是物质变化的形式,也就是我们所见到的相变,这些相变都像海浪一样不真实。粒子性则是物质的体性。粒子的体性是不变的吗?当然不是,既然粒子是物质的,它就要运动,这是物质的本质特征,因为动而生变,无物常住。以前曾有人认为电子、质子、中子是基本粒子,是不会变的,而实验表明,这些粒子都会变的,一对正负电子的撞击会产生一对光子,一对光子的对撞会产生一对正负电子,电子加质子会变成中子,中子失去电子会变成质子和中微子等等,变化无穷无尽,玄妙异常。

  而量子力学中所呈现出的量子纠缠现象更是令人震惊。所谓的量子纠缠是指如果把两个同源的粒子分开,这两个粒子不论距离有多远,哪怕相隔无数光年,当对其中的一个粒子进行扰动时,另一个马上就知道,而且可能还会转身往回返,而这个被感知的过程根本不需要时间,更无需信息的传递,是同时而现。而对非同源的粒子则不存在这种现象,也就是说这两个粒子必须曾一起生活过才行。这说明两个粒子是有记忆的,它们彼此能互相识别并记住。这样说似乎还有点抽象,我们用两个铁球来比喻这两个粒子,比方你把两个总在一块儿的铁球分开,把其中一个铁球放在北京,另一个放在美国,当你对北京的铁球进行高温加热时,美国的铁球立刻就会骚动得不得了,甚至会蹦起来,当然这只是个比喻,在宏观世界里表现不明显,但如果你从一个铁球中取出两个电子,这两个电子之间就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这就是奇妙的量子纠缠现象。

  量子世界实在不可思议,再举个例子,比如你沿着一条大道往前走,走到了一个交叉路口,一条路通往移动公司,一条路通往单位,这时你犹豫了,因为你必须选择一条路。如果你去移动公司然后再去单位你就会迟到;如果你去单位你的手机就会停机,因为你的话费已经用完了,怎么办?但如果你是电子,你就有办法同时抵达移动公司和单位,既能完成交费任务又不会迟到。这个境界同八地菩萨获得的意生身、化身、分身同出一辙。肉身与化身并无区别,肉身就是化身,化身就是肉身,空有不异。物质世界本来是不可知、不可感、不可见的,我们所见到的一切并不是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全是光的影像,光为这个世界披上了一层有差别的外衣,才让你分辨出色与质,如果离开光,一切将不可见。

  世界的本体我们为什么见不到?因为这个世界的本质本来就是一无所有,你能见到什么?我们所见是因为我们长着一双二百五的眼睛,这双眼睛能与色光相呼应。如果你长着一双X光的眼睛,那这个世界将出现十分可怕的情景,走在路上,你将看到满大街全是骷髅,根本见不到一丝人肉,所有的眼睛全是黑窟窿,面对这样的眼睛你能感觉到他的眼神吗?你能体验到那是友善、邪恶还是多情吗?当这些骷髅向你龇牙咧嘴笑时,你认为那是一种狰狞地笑呢还是会心地笑呢?对此,你还会产生妄想吗?你还会幻想哪个骷髅是你钟情的姑娘吗?人世间的一切虚伪全被X光看穿了,什么善恶情爱恨怒啊,都是空无所有!正是因为你执着于这些本不存在的幻像才产生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妄想。对于X光,我想绝大多数人都熟悉,到医院里做透视做体验时都要用到X光。X光反映了世界真实性的一面,但它依然没有把这个世界看穿,如果把X光换成中微子,这个世界才会被基本看穿,因为X光还能看到骨骼,它的透视能力是有限的,而世界在中微子面前却全是空的,中微子在任何坚硬厚重的物体里遨游都是没有任何质碍的,为什么?因为它几乎不受力。

  我们平时所见的物体,本来就是空的,里面什么都没有,所谓的分子、原子、电子、等等都不过是能量聚集的场所而已,比如电子,电子的内部看上去是实的,实质上是虚的,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认为电子的本体是一个没有体积但有质量的点。所谓的电子半径并不是电子本体半径,而是电子自旋半径。佛祖曾举例说,世间法就像晃动的火点形成的光球,愚夫就认为那是光球而不是光点。这个比喻用在电子上非常贴切,因为电子是运动的,它在绕核高速旋转的同时也在自旋,但这种点自旋是不可思议的,因为电子没有体积,你无法知道它是朝哪个方向转的,但是它肯定在转,是以角动量的方式而不是绕轴旋转,这就形成一个类似光球那样似乎有体积的虚像。

  既然物质内部都是虚的,我们为什么感觉物体很实?这是因为物体内主要是电子活动的广阔空间,电子变化太快了,从整体效应上看似乎是一个整体,就像晃动的光点形成的光球,每个电子都可以在一刹那形成一片电子云,在电子云形成的每个空间点上,电子几乎都可以同时到达,就是佛学上所说的非此即彼,即此即彼,比如在同一时间内,我既可以去北京、上海、天津又可以去成都、拉萨、敦煌等等,电子就有这个能力。

  电子活动的过程杂乱无章,毫无秩序,就是因为它是个虚点,没有体积造成的,因为点本身的方向性就是任意的,因此电子自旋的方向性不被讨论。假如在你卧室那么大的地面上有一个电子,因电子运动方向任意而速度又是光速,因而电子在一刹那就能覆盖你的整个地面,你不论以多快的速度触摸地面上任何一个地方,你的手都将不可避免地碰到这个电子,因此你始终能感觉到你手触摸的地方是实的,一个电子实在太微不足道了,如果是无数个电子,那作用立马就能被你感觉到。

  你或许问,那电子不是没有体积不占空间吗?我的手怎么能感觉到电子的存在?电子自身是空的,这没有问题,但电子是带有负电的,你的手上也存在着无穷多的电子,也同样带负电,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当你用手推墙时,你手上的电子和墙上的电子都显负电性,按照同性相斥的原理,墙会给你一个反推力,因此你的手无法进到墙里去。正因为这世界上存在吸引和排斥两种作用力的缘故,物体才显现出软硬等特性来,而物体内部并不存在实质性的东西,不过是由两种力所构建的能量场所罢了。

  量子力学是十分玄奥的,爱因斯坦形容量子纠缠现象为鬼魅似的超距作用。这个现象已经被做了无数的实验,已经得到了科学界的普遍承认。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家潘建伟首次完成了六光子纠缠态实验,目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他还领导他的团队研制了量子电话的样机,首次实现联网。这个理论一旦成熟,比如用在通讯、计算机等领域将改变世界,人类像神一样穿越四维空间将不再是神话。量子纠缠理论的确立,将粉碎以往一切物理学的成果,人类先前对宇宙的认识全是错误的,唯物论和机械决定论将像垃圾一样退出历史舞台。量子纠缠理论充分说明了万物皆有灵的真理性,心与物本是一体的,物质与精神相依相偎,空有不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真空妙有,并非像唯物论所说的那样,意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突然在人脑中蹦出来的。

  前面我们提到波粒二相性,很明显波动性是相变,不是真实的存在,是幻像,没有探讨的意义;粒子性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体现了物质的体性,但它同样是相变。物质世界无论是波动性还是粒子性都是虚幻,毫无真实性可言,但所有的物质都遵守波粒二相性的共同规律,就好像是同一根绳上拴着的蚂蚱。那么是谁在操纵着这个规律?

  我们知道万变之中有不变,既然波动性是粒子性的表现,粒子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质的体性,那么我们只能在粒子性中寻找答案。物体之所以表现为物体,就是因为它有质量,如果无质量它就无法表现为物体,但未必不是物质。质量是判断存在有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因为有所以必然转化成无,无也必然转化成有,有无相生,这是引起物质生灭轮回变化的客观原因。

  目前所发现的基本粒子都有质量,也正因为有质量,才称它为基本粒子。电子连体积都没有,但依然有质量。过去我们讲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是因为它有体积,无限分割下去,它也有大小,似乎永远也分不没,这是数学的概念,在真实的物理世界里并不是这样的。一根木棍,我们将它分割下去,分到分子层次的时候,分子就是最小的木棒,分子是保持物体特性的最小单位。再分下去就不是木棒了,而是摇身一变化成了许多原子,这原子与木棒已经不存在直接的关系了,再继续分原子,又变成了许多电子、中子和质子,而其中的电子是真正的基本粒子,电子已经缩小到了一个点,没有体积,无法再分,但它存在质量,因此电子必然有生灭。怎么样才能把电子里的质量也弄出去呢?科学家们采取了正负电子对撞的方式,这一撞,正负电子发生了湮灭,化成一对光子,质量彻底转化成了能量,变成了0。这说明电子是由光子转化而来,是能量转化成了质量,电子是被束缚起来的光子而有质量。而光子是能量,静止的光子既无大小也无质量,是一个纯粹的点,但这个点非常奇妙,能运动,因为它携带能量,所以它并非一无所有,但它又不是实在有,虚无缥缈,既无质碍又无大小,非有非无,却能创造万有,内变我们的根身,外变客观物质世界。世间的一切皆是由光转化而来,阳光普照之下,万物竞相生长,不分善恶,离开光,三界皆空。

  说光是无也并不过分,因为你无法从光子里再弄出东西来,一个既无质量又无大小的东西,随便你取也了无所得。但它却有变成有的能力,两个光子相撞就能产生一对有质量的正负电子,物质世界由此而生,这就是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但光子怎么一对撞就能产生物质呢?这个过程是怎么演变的呢?科学家无法回答。光子能变成电子,电子就是光子的被囚禁状态,光子本来就是无,因此电子也是无,而电子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物质世界就是由电子等基本粒子组成的,这些基本粒子全是光变的,都是无,因此整个世界都是无,全是光幻化的影像。另外两个光量子纠缠态实验所表现出来的心灵感应充分说明光子是能量和精神的和合体。刚出生的婴儿,第一次睁开眼睛,所见世界只有光,而婴儿初见的世界恰恰是阿赖耶识第一念的反应,阿赖耶识既能内变根身也能外变世界,阿赖耶识与光并无本质区别,说明阿赖耶识就是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明灯,却不被愚夫所知,只有进入大乘深境的佛子们才能感知到阿赖耶识的存在。

  佛说,阿赖耶识变世界就是这当下的一念!非常深刻!一刹那间,整个世界就会发生无数次的生灭,无穷多的光子转化成无穷多的基本粒子,无穷多的基本粒子转化成无限大的宇宙时空,无限大的宇宙时空又随无穷多的基本粒子之灭而灭,基本粒子灭而化光,光又化基本粒子,这一切都是在一刹那完成的,一刹那我们所见的宇宙都成了过去,当下所现的一切就是一个新宇宙。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平均有70万亿个细胞,这70万亿个细胞中含有6400多万亿个DNA分子,如此庞大的DNA分子居然能同时在我们体内高速旋转。组成我们人体的器官、肌肉、骨骼、血液、神经等等都是由DNA合成的,分布在我们身体每一个角落里的DNA在刹那间就能同时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分子,同时我们体内原有的蛋白质分子被分解掉,并以汗、尿、呼吸、粪便、热量等方式排出体外,由此可见我们身体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在刹那间同时转,刹那间就不再是原来的我。为什么要同时转?必须同时转,谁见过先长脑袋后长腿的人?DNA合成蛋白质所需要的材料来自我们吃的食物、空气和水,而这些东西都是光变的。

  光能变世界,因而光自身拥有无穷法。一切皆光,心就是光,光就是心,心光一体,不一不异,因此一切皆阿赖耶识心所变。尽管物质世界的变化如此之快,但也逃不过处于三昧定中大乘佛子们的法眼

  数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无穷小,什么叫无穷小?就是要多小有多小,小得微乎其微,比微乎其微还小,但它却不是0,它就处在有无之间,用几何的语言说,它就是一个点。点很奇妙啊,点没有体积和大小,但它却不是无,世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点构成的,如果说它是无,它不能构成世界;但它也不是有,无穷多个点罗在一块儿也只是一个点,因为点无体积,把世界所有的点放在一条线段上也不会拥挤,因为无论那线段有多短,线段上的点也是无数个,如果说它是有,那它只能会越聚越多,不可能聚在一块儿依然是一个。点是一个非有非无的东西。点具备变现世间万有的一切功能,日月星辰、山川大地、动物植物都是由点组成的。但点若是静止的,它无法构造世界。因此点必须运动,怎样才能动起来呢?这就需要借助能量,能量一熏,点就动了起来,点就像一个工画师,画前要先打出轮廓,有了轮廓再增添内容,这内容就是能量场,能量若没有点的规范,它自身就是个糊涂虫,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就像那画画的颜料会被到处乱涂,没有依据。能量场被点勾勒出的空间圈起来并在能量场力的作用下就形成了有实质的物质,被点规范起来的不同形式的能量场就形成了不同的物质,于是物质世界就产生了差别,点的运动导致了空间的产生,空间的运动导致时间的产生,空间时间的产生并无先后,物质的产生就伴随着运动,有了运动就一定有时间,如果地球相对于太阳没有运动,太阳永恒地停在地球的上空,我们怎么能知道一天有24小时?

  由上分析可知,时间空间的产生,整个宇宙的产生是由点的运动造成的。点是构造世间万有的最基础单位,没有比它更基础的了,因为点再往下就是0了。0就是无,无法动起来,更不会被能量熏,熏也熏不出什么东西来。 携带能量的点与光子与阿赖耶识完全是一个概念。光子就是一个点,因为它携带能量运动而造世界。阿赖耶识是由无明和如来藏组成,是妄想心的和合体。

  什么是无明?贪嗔痴诸念等根本烦恼就是无明。什么是贪?为什么会产生贪?当你见到美食或美女为什么会被强烈地吸引?这个吸引力从何而来?这就如同问两块吸铁石为什么会相吸?因为它们之间有能量,有能量就有力的作用,力是能量的表现,能量是力的依据,你感觉不到力怎么能知道有无能量?能量与力不一不异,可以说是一回事。贪就是一种作用力,是能量的表现,科学地说就是电磁力,是电磁能的表现。生命体的一切行为和表现全部都是电磁力作用,无电磁力则无生命。死人为什么不会对食物和美女起贪心?因为死人已经丧失了能量,他们体内的新陈代谢机能已经停止了,而新陈代谢的本质是化学能,化学能要通过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而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就是电磁能,一切化学能都是电磁能。一个快要死了的人,你让他嗔怒他也嗔不起来,为什么?因为他的能量不够;等他病好了,精力充沛了,于是脾气又来了,这都是能量搞的鬼。人吃饱了没什么事便徒增烦恼,这就是我们体内的能量扰动心志造成的。修佛的人却有办法将这些烦恼压下去,因为他们有办法正确地使用体内的能量,让能量形成真气、正气强身护体。

  心经上有一句话: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谁知道其中隐藏的秘密?按照佛法的解释就是若以佛法为缘则会断尽无明,因而无无明;若以世间法为缘,则无明永无止境。但若按照现代科学的解释,这句话则是能量守恒定律。无明既然是能量,佛为什么还说无无明呢?因为能量是刹那转的,是虚幻,并不是真实的存在,能量总是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比如说煤能转化成热能,热能变成电能,电能变成机械能等等,你们看煤转化成机械能之后,热能还在哪里?没有了,但能并没有消失。无无明尽呢?就是说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总是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无有穷尽。可见,佛学该有多么的博大精深啊。单就心经上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言,有哪个科学家能说出这样美妙绝伦的语言?这是真禅境界啊!不证不得。

  话说回来,无明是善还是恶呢?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无明只是能量,虽然它能牵引善恶的行为,但它本身并无善恶,如果说无明是恶,那将导致严重的错误,因为烦恼就是无明,烦恼如果是恶的,那母亲思念儿子也是烦恼,这种烦恼也是恶的吗?显然说不通。可见无明非善非恶。

  什么是识?所谓识就是一种功能,但这种功能绝对不是能量,那种把识当成能量的说法是错误的。识体自身是不会动的,是绝对地静,识是精神本质,所谓的精神运动,是因缘无明故。无无明,识是动不起来的。识就像点或说光子,虽然具备变现世间万有的一切功能,但不缘无明它自身不能变,我们这里所说识指的是如来藏,也就是真识。如来藏缘无明就是阿赖耶识,其他的识都是阿赖耶识所转。唯识一般指阿赖耶识。唯识所变指的是阿赖耶识所变。理解了如来藏也就理解了阿赖耶识。我们举例来说如来藏。比如一个灯泡,灯泡具备什么功能?具备发光的功能。灯泡自己能不能发光?不能!怎么样才能让灯泡发光,给它通上电,电一来,灯泡就亮了,电是什么?电是能量,能量就是无明。灯泡的功能与无明一缘就实现了发光的功能。无明不来,灯泡能发光的功能永远都是静悄悄的,但并非没有这种功能。你说它有它却没有,你说它没有它却有,真空妙有,这就是识。

  有人说灯泡能发光的功能是由灯泡决定的,不对,灯泡不过是为发光这种功能搭了个桥提供方便而已。灯泡是实现发光的场所。必须先存在能发光的功能,否则你怎么造它也不会发光。在灯泡未被造出来之前,发明家们的大脑里必须先产生发光照明这样的观念,然后才能去造灯泡,你没有想法怎么造啊?你搞出来一个暖水瓶来能发光吗?人大脑中的想法并非是凭空产生的,人脑是从属于大自然的,人脑的想法就是大自然的想法,在大自然中本来就存在,人才能想出来。人脑是根据大自然的现象才形成认识作用。发明家们就是一群有心人,他们能觉察到,当看到白天有太阳时,世界一片光明,可是到了晚上,一片黑暗,他们想要是晚上也能像白天一样亮有多好啊!人们最初发现了火的好处,但火不容易控制,使用煤油、蜡烛污染严重,而且亮度也不高。后来他们发现电能产生光的作用,如果将电充进一个透明的物体里,就可以持续照明了,他们就是根据这样的想法才想到造灯泡。

  功能就是法,这种法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会消失的,如果消失了,造出的灯泡也不会发光。灯泡就是实现发光功能的一个工具而已。功能不会丧失,永远在自然界中存在,但灯泡会坏,坏了,我们还可以再造。灯泡的形式千变万化,但功能都是一样的,灯泡是物质的,物质是有生灭的,但功能无生灭,只要合理,功能就体现。

  灯泡与其能发光的功能就像手表与时间,手表能体现时间,但时间并不依赖于手表而存在,手表没了,时间照样转,手表只是体现时间的场所和工具罢了,手表不能决定时间的存在。

  有人问是不是结构决定了功能,否则暖水瓶怎么不能发光?不对,结构只是方便之桥,为功能的实现提供方便而已。暖水瓶不能发光,是因为暖水瓶这个桥不方便。就如同你要过河,那灯泡就相当于木桥或石桥,暖水瓶就相当于一张薄纸,你踩着纸怎么过河呀?

  有人说,是电发光,不是灯泡发光,不对,把灯泡打碎了只剩里面的钨丝连接也能发光,但瞬间毁灭,能像灯泡那样持续照明吗?另外把电充到暖水瓶中怎么不发光?电子表里也有电,表里的时间在转,我们能说时间是电驱动的吗?

  人脑与意识的关系也是如此,意识是人脑的功能,但人脑并不能决定意识。人脑是意识活动的场所。如果说人脑的结构能决定意识,那么死人也会有意识,这显然很荒唐。人脑更像一个容器,人脑与意识之所以配合默契,是因为他们有缘,人脑的结构比较适合意识发挥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因缘和合而有。就像人喜欢大房子不喜欢狗窝,因为人与狗窝无缘。狗之所以喜欢狗窝,是因为狗与狗窝有缘。如果是野狗,连窝都没有。意识在没窝的情况下就像那只野狗。意识要通过搜集眼耳鼻舌身等器官的信息而起作用,其实质是利用了这些器官的空性。眼内容物是透明的,光可以通过,人眼内有神经,因而能产生电信号,电信号本质上就是光信号,眼神经有接收外界光信号的功能,眼内电信号与外界光信号一接触,人与自然便产生了沟通,就像我们打开电视那样。眼与外界是一条闭合的光电波传递线路系统。比如当外界的光信号进入你的眼睛,你的眼睛接收到这个信号并传给大脑中的视觉中枢,引起意识反映。意识一分析,哦,原来是一个美女,这个信号迅速地又传回到那个美女身上,你越看越喜欢,光信号载着你的欢喜信息在你与她之间传递。这种信号的传递就像是一条看不见的闭合的电线圈,而你则是发射欢喜信息的机器。如果美女也向你发来欢喜的信息,则信号加强,引起心灵的共鸣,这就是一见钟情;如果美女向你传来厌恶的信息,则信号减弱,引起光波的偏振,这就是挫败感或单相思。无论看美女、看树、看山、看星星,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都要形成这个看不见摸不到的闭合线路才能产生认识的作用。我们过去讲心物一体,心与物与人之间的交流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眼识的产生以及眼识引起意识的反应都是在这样的闭合光信号的空间内实现的。眼睛面对无穷的宇宙,因此眼界无穷大,其他的器官都无法与眼睛比。耳鼻舌都被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起作用。身体的肌肤只有与物质直接接触时才感知软硬,也就是说肌肤的空性功能只局限在表面上。可见意识的产生是利用了五官的空性功能。

  什么是功能?功能就是空性,但这种空不是顽空,是真空妙有。汽车具有载人载物的功能,如果车厢和驾驶室是实心的,则无法完成载人载物和驾驶的功能,这说明人造车是利用了车的空性。汽车能行驶,是因为有发动机的缘故,而发动机的燃烧室绝大部分是空的,如果燃烧室被汽油装满,则汽油无法与空气接触,不可能产生能量,汽车也不会发动,因此汽车的行驶发动功能依然利用的是空性。而汽车上的一切零件和构造归根结底是为实现其空性的功能服务的。

  一只碗,它的什么地方最有用?是碗的外表吗?显然不是,是被碗体包围起来的那个空间,有了这个空间才能完成装食物和吃饭的功能,如果碗是实心的则无法实现其功能。碗体不过就是这个空间的托。没有碗,只要有空间在,我们依然有办法吃饭,只是不方便。碗的种类千差万别,但不论多么精致的碗也只是里面的那个空间有用。而愚夫们却总是把目光集中在碗的外表而忘了其中的空性。

  人生有两件大事,一个是娶妻生子,一个是要有房子。要实现生子这个功能必须利用女人的空性;房子最有用的部分在哪里?是房子所围起来的那个空间,这个空间有许多功能,比如遮风、挡雨、避寒、取暖、睡觉、学习、生活等等,如果房子是实心的,它就无法完成这些功能。那些砖头瓦块沙石只是个包装,一切节目都要在房间里展开。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切行为实质都是在利用空性,比如我们所使用的锅碗瓢盆、水壶、茶具、碗橱、衣橱、洗衣机、电冰箱、书柜、抽屉、地热、暖气片、自来水、便池等等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利用了空性。离开了空性,所有的这一切都什么也不是。再比如我们穿的衣服、鞋子、袜子、手套,是不是也都利用了它们的空性?筷子、剪刀、钳子若不张开嘴,功能何以体现?所张开的嘴不就是利用了空性吗?我们人体大大小小的血管有1000多亿条,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两圈半,血液能在这么长的管道里流淌不正是利用了血管的空性吗?我们的胃肠道能消化食物、排泄废物、毛孔能出汗,耳能听声、鼻能辨味,嘴能品尝、肾有肾盂,肺有肺泡,心有心房心室等等不都是在利用空性吗?除了这些空性有用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支撑的架子,一切戏的表演都要在空中进行。只有在空中才能绽放花朵。

  空给人的感觉总像是一无所有,好像什么用也没有,因为你从空中什么也得不到。本来时时离不开空,处处离不开空却不知空。人们总是被五光十色的肥皂泡、彩色的气球或耀眼的霓虹灯迷离了双眼,把那些极易破灭的物质的东西当成了实有,不晓得这些都是空性功能的体现。

  当空被披上碗的外衣的时候,就体现出碗的功能;当空被披上房子的外衣的时候就体现出房子的功能;当空被披上树的外衣的时候就体现出树的功能;当空被披上昆虫的外衣的时候就体现出昆虫的功能;当空被披上人的外衣的时候就体现出人的功能,等等,空性功能的变化无穷无尽。但空被物质世界分割包围之后,其功能被束缚,变化是有限的。虽然都是空,但碗不能体现人的功能,人不能体现树的功能,树不能体现山的功能,山不能体现月亮的功能……人之所以不自在就是由于被这个臭皮囊束缚的缘故,如果能脱离物质世界的束缚不被无明所缘,彻底证空,那将获得空性的一切功能,从而跳出三界,得大自在,这就是佛的境界。佛拥有法报化三身,具足空性的一切功能,想变什么就能变什么,想怎么变就怎么变,随类而化,变什么就体现什么功能,不想变那就是法身佛,如如不动,不生不灭。

  如来藏的识体自性清净,具足万法,若不被无明缘,则显空性。断掉无明,阿赖耶识中将只剩下一个藏有万法的静点,这个点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既然是空,为何不为0,却是一个点呢?因为如来藏就是真识,什么叫真识?第一念的本来面目就是真识,因为如来藏中存在第一念的缘故,所以它只能是一个点,而不是0。这第一念只是一个点的瞬间,若无明尚未断掉,将同无明同时而起,但未被无明缘时,绝对没开始波动,未波动前就是一个点。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觉醒来,刚睁眼时,光冲了进来,就像照相机拍照那样,无有观念,这就是第一念。但无明恒时存在,因为我们体内有能量,无明必然同时起,随之我们就想知道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这样一想即被无明所缘,由此引起心念的波动,但这已经进入第二念。

  刚出生的婴儿,初睁眼时,他的眼中只有那一念之光,不能辨别颜色,看不到运动的物体,你用手指在他眼前晃他也不知道,动与不动无有任何分别,那团光是静寂的,绝对没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分化,这是真正的真识。婴儿也有能量,这个能量石从父母那里继承过来,无始以来就有,因此他也有无明。但此时他的眼识不会被无明缘,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睁开眼睛,不会想我看到了什么,完全是无意识的本能反应,因此无明想缘也缘不了。

  婴儿为什么不成佛?因为他存在第一念,他不能恒定地停留在第一念里,无智慧力,定不住,过不了多久,因饥饿的缘故,他会起贪念,吃母乳,能量由此增加,无明也由此随之发育。无明的增长,他的好奇心就会因之生起,好奇心就是妄想心,不被无明缘是不会生妄想的。如果修佛的人能恒定地定在初生婴儿那种第一念里,他将获得常寂光,就像那静止的光子,是不动光。即使无明未彻底断掉,也无法再缘他了。但要彻底断掉无明,必须脱离肉体凡胎,不脱离肉体凡胎,身体里就存在能量,有能量就有无明。

  佛祖为什么吃得很少,到了最后,什么都不吃了?就是要彻底断掉这无明的能量。能量是扰动人心志的罪魁祸首。但修行人到了这个境界,不吃也不饿,因为他的体内已经全是舍利子了。凡人为了成佛而忍饥挨饿那是很愚蠢的,饿死是不会成佛的。最简单的道理,饿死的人尸体会腐烂,成佛的人尸体是不会腐烂的。当佛祖脱离肉体凡胎的刹那,仅存的那一点常寂光也不存在了,转识成智,无明被彻底断掉,再也束缚不了他了,从而入真如之境,获得大自在,彻底解脱。既然真识是点,那么真如就是0吗?你这样一想就犯了严重的错误,0是什么呀?0是人的观念,观念不灭怎么成佛呀?任何杂念都不可生起,生起就是人了。前面所述都是方便说法。真如实性是不可言说的。既非有也非无,一念都不能生起。你看那煤,被深埋地下,它就会不生不灭,一旦被挖出来点着,哪怕一点点火星都可能将其毁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念就可能引生无数念!到了佛的境界是绝对不会动念的,因为心念的波动是因缘无明故,佛已经远离了肉体凡胎,断了无明,因而不可能动念了。不动念,因而不生不灭。

  有人说,人死了,能量都会消失,无明会自然灭掉,还有必要修佛吗?岂不是两眼一闭就是佛吗?出现这样的想法就是不了唯识大义。我18岁时曾学过李少波老师的真气运行法,三个月打通小周天,不久,我的眼前出现了奇光异景,美妙异常,能看到房屋树木等景物,但所有的景物自体都是空的,整个世界的景物就是由光构建起来的,就仿佛进入了光幻的天堂一样,五彩缤纷,光怪陆离。随着定力的增强,我发现所有的色光渐渐归一,最后定成了一色,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就是光亮的感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差别全部消失,见不到运动的物体,动与不动完全如一,世间万象皆如虚幻,一切平等,无有差别,这就是大周天的境界,按佛法所说就是无分别智,第一念的本来面目,就像初睁眼的婴儿不辨色。只要不起心动念,这团光就不会分化,心念一起,世间万象立马毕现,一切唯识所变只有亲证者才能如实知,否则说什么都等于白说。

  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心念的波动是怎么回事。以眼识的形成为例。一觉醒来,意识首先生起,意识指令上下眼皮睁开。这说明意识的触角已经埋伏在眼睛里。意识能对眼皮发出指令说明意识已经被无明所缘,我们的眼皮就相当于与外界光信息沟通的开关。眼皮这个开关一张,一束光冲进了眼睛里,穿越玻璃体直达视网膜,携带外界信息的光迅速被视网膜上的神经捕获,这叫触。外境刹那与我们的心灵沟通起来,感觉眼前一亮,已觉知光的存在,这就是第一念尚未辨物的状态,见光瞬间的意识叫眼俱意识,眼俱意识和眼识同时起。

  普通人很难觉察到只有光存在的瞬间,往往一睁眼就什么都看见了,无法体验到那个境界。这是因为我们在睁眼之前就已经预先想知道外面的情况了,这就是妄想心。有妄想心就说明已经被无明缘了,实际上闪过了好几念,意识已经过分析,所以才现物。而婴儿的眼睛是无意识地睁开,虽有无明但不能缘识,因此婴儿眼里只有光。光的信号即使到达婴儿的大脑,他也不会分析,因此他不会有心念波动。真正的第一念就是婴儿初睁眼时的那一念。

  修佛只有修到婴儿这个原初的状态时才能明了什么叫阿赖耶识的了别性,也才能明了什么叫第一念的本来面目,也才能知道什么叫无分别智。这个难度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太大了。

  事实上,当光到达我们的眼睛被视网膜捕获的瞬间,我们的眼睛除了见到光之外,是不可能立刻见到具体景物的,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这个问题。

  人的视网膜上有12类神经细胞,它们分别负责搜集不同的光信息,有的负责运动、有的负责颜色,有的负责轮廓,有的负责阴影等等,这些工作各自独立,我们的视网膜没有能力将这些信息整合到一块儿,因此我们的眼睛不能直接辨物。这些信息必须传递到大脑的视觉中枢,经过意识分辨、加工、整理之后才能产生图像的视觉。视网膜是光所能抵达的最后界限,从视网膜到大脑视觉中枢是一条无光的通道,是绝对的黑暗。光的信息是沿着视网膜以及视网膜与脑相连的神经传导到大脑视觉中枢去的。大脑接收到的是神经生物电信号,而不是光。

  意识将传到大脑视觉中枢的信息初一整合的刹那,即现一幅类似素描的图像,这是由光分化产生的最原始的图像,尚无分别这个图像中的东西都是什么。但图像的意识已经产生,图像视觉也由此而生,这个时候的意识传达的信息就是“看到了”,这就叫识的了别。

  了别一生就表明第一个心念波动的完成。随之进入第二个心念的波动,光的信号不断地通过眼睛向大脑传来。从第二个心念波动起即进入分别,于是这个图像的具体内容渐渐清晰。这就是识的分别。识的分别作用只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中才有,七、八两识都只有了别作用。

  只要人接收到外界的信号,意识一分析就可以产生认识作用,并非这个意识作用一定要发射回原物,就像收到别人的信不一定要给他回信一样。但人的大脑能否向外发射电波呢?事实证明,是完全可以发射的,但是作用相当弱,不可能产生像手机那样强的信号,我们毕竟是肉体凡胎,那样强的电波是无法忍受的。试想我们打手机超过几分钟机体就烫手,我们的身体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向外发送电波,若产生像手机那样强的信号,身体可能就会被烧熟了。因此那些所谓的用大脑可以远距离遥控他人思想的说法是很荒唐的。所谓隔空打物、电掌烧鱼、密瓶取物、发功燃物都是魔术或骗局,绝对不要相信。比如有人用掌对报纸发功,报纸就被点着了,人们对此感到很迷惑。其实那只是一个化学反应,江湖骗子们巧妙利用了白磷或高锰酸钾加甘油极易在空气中自燃的道理,与发功没有任何关系。

  在自然界中被人类所掌握的力只有四种,即电磁力、万有引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强两种相互作用魔术师根本无法利用,能被魔术师直接加以利用的只有电磁力和万有引力,万有引力这里指重力。

  当有人看到魔术师用意念将眼前的勺子等物通过发功引起旋转时,便信以为真,其实那只是电磁力的作用或借助重力的作用,绝对不会超越这两种力。真正的气功师通过训练可以单掌断石,能量较大,但即使这样他也没有能力通过意念直接将物体转移。

  我们的人体处于四维时空中,空性功能受肉体凡胎的局限,作用是有限的。意念交遍法界,穿越时空无障碍。如果真的存在意念制动这样的神话,只要通过脑袋一想就能达到目的,那这意念足以改变恐怖分子的动机,甚至将其杀死,这显然是异想天开。我们就是这样的身体,功能处处受限,不脱离肉体,无自在可言,妄图超越人体的极限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像什么轻功,凌波微步,全是扯淡,谁见过空中飞的人?谁见过比马跑得快的人?人类当中没有比经过长期苦练而赢得世界冠军的人跑得更快的!

  近距离当中,只有能引起本能反应的脑电波才可能起作用。比如当你与一个你喜欢的人面对时,对方的容貌、身材、气质等特征的信息首先被光波提取,光波载着她的信息传导你的眼中到达你的大脑,引起你的视觉。但这里要注意,你看到的只是她的光信息,也就是光与你视神经相对接的那个影像。如果在你们之间光突然消失,你将什么都看不到。你的视觉一产生立刻被她吸引,引起你心念的强烈波动,你的大脑瞬间产生β波,通过你的视神经以光的速度向她传去,她接受到你的β电波,并被她感知,她感觉到你的心里有她,这就是β波的作用。如果她被你的容貌、气质等光信息所吸引,她的大脑中也同样会产生β波并向你传去,你也感觉到了她的心里有你,这样β波的信号猛地加强,引起你们心灵的共鸣,产生一见钟情。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产生的脑电波都被称之为β波,但实际上每个人的β波都是有差别的。在茫茫的人海中,只有当你找到与你相同的β波的人才是你真正的爱人。你向她传去的电波与她向你传来的电波恰好组成一个封闭的电波环,表明你们通电了,从而产生爱的漩涡。在人际交往中,能形成如此封闭的环状交流电圈的人真是凤毛麟角,这是你们真正的二人世界,也是你们共同的命运,改变了注定谁都不会有幸福。这种幸福与财富、地位无关。这样的β波因携带爱情的信息,因此可以称之为爱情β波。

  人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向外发送脑电波。当人处于婴儿时或成年人处于极度疲惫、睡眠时会产生δ电波;当人精神受打击或抑郁时会产生θ波;当人处于清醒、安静状态时会产生α波;当人处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亢奋时会产生β波等等。

  以上这些电波记载着你从出生到死亡全部生命活动的信息,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向整个宇宙空间传递,这些信息并非只朝着一个方向发射,而是遍布整个时空,就像无线电发射塔是朝着各个方向发送信号的,因此我们才既能在东边接到信号,也能在西边接到信号,无论在哪里都能接到信号是一个道理的。脑电波这样发射的意义在于信息不会因某个方向的阻碍而被完全吸收掉,总有一些脑电波可以有效地逃脱。

  当你见到你的仇人而生起杀死他的念头的时候,你的这个念头的信息就被记录在你的脑电波里并随波向无穷的宇宙空间传送,至于会到哪里无人可知,这个信息就是佛所说的业力。人的生命当中所造的一切业,哪怕一个微微的念头也都将被记录在脑电波里,这些信息一方面形成我们的记忆,一方面传向宇宙空间。因此说当人死亡时,业力并不会消失,而是继续在宇宙中流转,就是这个道理。业力就是能量、无明,这个东西如果消失了,那么能量守恒定律将是错误的。而现代物理学认为能量是守恒的,能量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总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佛也认为能量是守恒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脑电波所携带的业力信息找到寄托时,就可能重新变成人或其他的什么东西,这与你生前的业力直接相关,能量将由此发生新的变化,这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所说的能量总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的脑电波所传出的信息绝对不会没有任何意义,存在就是合理的。以往人们总认为人死了灵魂就离开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人活着的时候,人的一切业力就已经持续不断地传向宇宙空间了,并不是等人死了的以后才被一起带走的,当人闭上眼睛时,业力也就停止传送了,只剩一具空尸,还哪有什么灵魂可言?佛从来不承认什么灵魂鬼神之类的说法,一切无所有,全是相变,全是眼前和大脑中的幻像晃来晃去,什么都不是,这难道不正体现佛的伟大吗?

  佛说,人的一切业力都将以种子的形式寄存在阿赖耶识中,并随阿赖耶识一起流转,而我们前面已经论证过了,阿赖耶识就是携带能量的光子,而脑电波本质上就是光波,种子是什么?种子就是信息!阿赖耶识携带业力种子流转就是光子携带业力能量在流转。阿赖耶识不是我,阿赖耶识心不是我的心,是光啊!而第七末那识却执着地认为阿赖耶识就是我,因而才指挥意识造业导致轮回。

  修佛的目的就是为了消业,你把你的一切业力都消除了,不起心动念,不造一切业,你的脑电波里就不会产生任何信息,没有任何信息,则在生命流转中无法编码,就等于说你今生前世彻底消失,还怎么轮回呀?只剩下纯净的光了,谁能主宰你呀?没有业力束缚你,缠着你,你就无法投生了,那不是大自在吗?而一切都是光所变现,你想变什么不能变啊?金刚道前何以现大光明,不就是这么回事吗?但这依然不是最高境界,只有灭掉光才是最高境界,因为光也是有,是存在,还是有为法,属于大菩萨境界。只有证得无为法,达到彻底的无,因为光也是从无中产生,连无也消失,无无,才是不生不灭的佛之境界。随你怎么想你也想不出来这是一个什么境界,因为你想不出来,所以才无法可得,才无法堕入世间,才不被无明所缘,才是真正的不生不灭。

  有人说,只有佛法才是真的,我说佛法也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非真非假。与真假没有关系。如果你说佛法是真的,你怎么知道的?是不是你想出来的?是不是你的心念波动?人的一切想法全是妄想,当你想到真的时候,一定产生假的对立面,否则你怎么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你只有说那个是假的时候,才会说这个是真,真与假一对立,必然互相转化,这是最低层次的辩证法。佛法在真与假之间来回转化,还怎么能称为佛法?佛法既非有也非无,既非实也非虚,既非真也非假,离有无、离实虚、离真假,离一切两边对立,与这些都没有关系,连什么中道、真空妙有之类的都是方便说法,都没有,都是因心念生起才会有这些想法。心念不起,则有无等一切寂灭。当你证得无分别智时,自会有所了知。我在前面说过,我18岁的时候通过修习气功而得到一些体验,因而才能对佛法有如上的体会。如果不能远离意识分别心,那还是不要学佛法了。人的意识心所感知的这个世界本来全是假的,而你还在或者左或者右地来回分别,这样下去是永远无法获得任何成就的。

  有人问,何以见得脑电波所携带的业力信息会被转化?举个例子来说明,比如当我们打开电脑看电影时,电影的画面是怎么传过来的?是不是无线电波载着远处的信息传到我们的电脑里,与我们电脑的电源、宽带、硬件、软件、操作系统、因特网等因缘和合而生的?我们脑电波同无线电波是一回事,只不过我们的脑电波能量非常小,如果能被无线电接收器放大的话,我们一生的图像就会像电影一样呈现在我们的电脑里。由于我们的脑电波在宇宙中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一旦遇到因缘必定转化。宇宙中一定存在接收它的因缘,否则生命从何而来?我们的生命进程同电影的画面并无本质区别,电脑里是幻像,我们也同样是幻像,都是光变的法。你想想,电脑中的图像是不是光变的?我们的生命也是光变的!

  如来藏在原始佛教中被认为自性清净,藏有一切法,其性属非善非恶,这个观点经过认真考虑后,我认为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如来藏识就是一种功能,自身并无善恶的分别,它自体若不缘无明是不会动的,怎么会有善恶?善恶是按人的标准来划分的,如果没有人,谁去说这是善的那是恶的?狮子是食肉动物,若让它不食肉,它怎么活?难道让它们都饿死就是善的吗?狮子若是都灭绝了,牛羊等无天敌,草原就要受到巨大破坏,大自然会不会惩罚我们?世界需要各种法来平衡,好的坏的都是必须的,无好无坏,好的就是坏的,坏的就是好的,需要辩证地去看,不能一概而论或堕入两边之见。佛祖认为世间本无善恶,一切法如幻,善恶平等,一切平等,或善或恶这种两边之见是佛祖反对的,这是分别心在起作用,分别心不灭怎可成佛?如来藏的理论传到中国来被大乘佛学家们修改成纯善,说什么是站在超越的立场上,就像太阳那样普照世间,不分善恶,共同受益,这是佛所讲的法吗?太阳一照,万物生长,这不是世间法?有生就有灭,如何度众生?佛法如果像太阳那样照,岂不是巨大的心识作用吗?这分明是有为法,而佛法是无为的。因此我认为大乘家们这样修改佛法可能是为了顺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另外如来藏的法体应该是平衡的,如果被修改成纯善,将导致法体的严重失衡,本自具足一切法(善、恶、无记)的功能,却被砍掉了三分之二,如何能体现佛法无边?另外所谓善恶都是指行为表现。不造善恶业,没有具体的善恶行为,何以表现为善恶?因此我们必须遵循佛陀的教诲,不能随意乱改。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去理解佛法,但绝不能背离佛法的基本精神。

  如来藏自性清净,识体本空,虽被无明染污而生万法,但无明一撤,便又会恢复清净,留不下任何被染污的痕迹。就像那个灯泡,当无明来时,它就亮,实现发光的功能;当无明一撤,它就不亮了,又恢复了清净,但它依然具有能发光的功能,虽被无明染过,但哪里有被染的痕迹呢?因为它本来就是空的,无物可着附,怎么染?

  综上,所谓识就是一种功能,它具有能了别的特性,但并不是说去了别,如果当你见到一个东西时,你的眼识告诉你看到了,也许你尚未分别,但也表明你的识体已经被无明所缘,引起了心念的波动,若无无明,则识体自性清净,如如不动。没被无明缘的是真识,被无明缘即转向阿赖耶识,从第二念起将转向七转识。阿赖耶识是无明与如来藏的和合体,是连接世间法与佛法的桥梁,缘无明就堕入世间,断掉无明就证入佛地。阿赖耶识因缘无明而变现根身器界,因而佛学上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唯识所变,即是指此阿赖耶识心所变。

  关于光、如来藏、无明、阿赖耶识的关系,可以用易经来解释。光是光子和能量的和合体,光子相当于如来藏、能量相当于无明,携带能量的光子就是阿赖耶识。光子自身带电中性,具备阴阳二性,是阴阳合抱的状态,相当于太极,光中的阴阳二性若分开,则转化为正负电子。负电子主动,显阳性;正电子主静,显阴性。正负两种电子对撞则化为光子,重新进入太极的状态。光子化电子和其他基本粒子,电子及其他基本粒子组成世界,就相当于阿赖耶识变现世界,这一过程无需神来主宰,完全是无为而生。电子化光子就相当于人向外发射电波,这个电波的形成就是人体内电化学反应造成的,当人体灭时,这些电波并不消失,携带能量和业力继续在宇宙中流转,就相当于阿赖耶识携带业力种子恒时流转。若能断掉无明,净除能量,则只剩下静态的光子,这个静态的光子就是如来藏,具备阴阳二性,若不被无明所缘,则如如不动,这个状态称之为常寂光、不动光。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阴阳二性所化,阴阳二性用佛法讲就是善恶二性,从这个意义上讲,那种认为如来藏是纯善的观点显然是很荒唐的。纯善只能说是对菩萨而言,但菩萨施善法只是对治自己的贪欲,这种贪是指对涅槃境界的贪。不除贪何以成佛呀?菩萨的境界也是在这种善与不善的对峙状态中不断得到提升的。只有善性如何能获得万法?善是生长,恶是毁灭,世界上哪有只生不灭的道理?而佛法是不生不灭。因此在这里做一下修证和澄清。下面将继续翻译楞伽经。

  【原文】:

  “大慧!彼因者,有六种:谓当有因、相续因、相因、作因、显示因、待因。当有因者,作因已,内外法生。相续因者,作攀缘已,内外法生阴种子等。相因者,作无间相相续生。作因者,作增上事,如转轮王。显示因者,妄想事生已,相现作所作,如灯照色等。待因者,灭时作相续断,不妄想性生。”

  【解说】:

  大慧,所谓因有六种:即当有因、相续因、相因、作因、显示因、待因。(前面说缘,此为说因,因与缘并无本质差别,有时因被看成比缘近一些。比如种子能发芽,说明其有内因,外在的条件被看成缘。但若从缘起性空的角度的看,种子的内因也是外缘,因与缘都围绕着空性转。浅白地说就是种子未发芽前本无芽,芽是空的。种子内部的内因是蛋白质和核酸,核酸和蛋白质在温湿度等外缘的协助下互相作用,导致芽的产生。相对于芽未生前的空性状态而言,一切导致芽产生的内外条件都是缘。)

  当有因者,作因已,内外法生。什么是当有因呢?“当”就是当下、现在之义,当下生起之因,“作因”就是造作之因,指的是贪爱等无明。“已”是虚词,可译作“啊、矣”。所谓当有因就是指作因啊,也就是以贪爱等无明为因,当下造种种业,导致内外法生。当有因就是现在因,现在的一念之贪因造业就为未来的果报种下了业种。当有因是导致生死轮回的首因。这个因就是指在根尘相对的刹那产生,比如眼睛见到金钱立刻起贪心,引起心念的波动,这个贪心就是当下之因。但还没产生具体的行为,善恶诸行还没开始,但法已生,心念的波动就是法。当有因者又被称作因缘。

  相续因者,作攀缘已,内外法生阴种子等。当有因的一念之贪造了一个业种,这个业种攀缘所缘之境导致一系列内外善恶业果的发生,这些业果又被熏成来生五蕴(阴)的种子,这种导致连绵不断攀缘生起内外诸法的因就是相续因。这个因就是所缘缘,也就是所缘之境。比如,眼睛看到一个美女,立刻起贪念,这个贪念就是当有因,因这个贪念而生爱,因爱而欲取,可是当听说这个美女已经有男朋友了,便心生恶念,准备去杀死她的男朋友,没能得逞而入了监狱。从这个例子我们看到,当有因是首因,如果不起贪念,则不会有后面一系列的事发生。但从这个过程看,引起贪念的那个人是谁呢?就是那个美女。是因为谁的缘故导致心内外生起诸法,攀缘不已,造了那么多的业,最后入狱?还是那个美女。这个美女就是相续因,也就是所缘之境,又叫所缘缘。你进了监狱是不是就得到果报了?未必,这只是现世现报,入狱并不能为你消业,来世还会有恶报,恶种已经种下,不修佛是去不掉的。

  相因者,作无间相相续生。所谓相因就是指等无间缘,什么样的缘能达到连续不绝,无有间断呢?只有人的心念,也就是指妄想心所生诸相或说所生诸法。比如上面的例子,当你见到那个美女时立刻起贪念,因贪而生爱念,因爱而有取念,因对方已有男朋友而生恨念等等,贪爱取恨等诸多念头前念引生后念,连绵不绝,相续不断,这些念头就叫相因,也叫等无间缘。

  作因者,作增上事,如转轮王。这里的作因不是指造作,是指增上缘。这个增上缘有促进的意思,浅白地讲就是借光,比如张三的父亲是省长,则张三借他父亲的光上了一所好大学,不必他父亲说话,便有人乐颠颠地给他办了。他父亲就是作因、增上缘。就像那转轮大王那样有权势有威望。这个作因就相当于因上之因,其他的诸因聚在一块儿可能问题不一定好解决,但有了这增上之因,问题很顺利地便解决了。

  显示因者,妄想事生已,相现作所作,如灯照色等。前面所讲的四种因缘和合之后必定生果,必有显示,是谁把这个果给显示出来的呢?就是你的意识分别心,因缘和合所生法本是假法,如果不去分别则一切无所见。因此显示因又被称作分别缘。妄想之事已经发生了,境相显现于能作和所作,就像灯照诸物那样清晰可见,为什么看得那么清楚?就是意识分别心的作用。作所作指的就是缘所缘,能缘和所缘,能缘是指心法,所缘是指外境,也就是前面所讲的四缘和合,因四缘和合之故导致境相的产生,我们为什么能看到这个境相呢?就是因为用意识心分辨的缘故。比如一粒种子在土壤、温度、湿度等条件下因缘和合发芽了,这个芽就是境相,我们怎么知道这个种子发芽了?是因为我们起心动念了,境由心生,心若不动,则一切法不生。这个含义是相当深奥的,现在能了此义者不多了。佛所说法都是因缘法,我们睁眼看世界也是因缘和合而有,比如我们为什么能看到这个种子发芽了呢?是因为我们的身体、眼睛、意识、光等与种芽为缘才生起显示种芽的境相。若眼睛、光等不与种芽为缘,则不会有种芽这个境相的发生。事实上,这个种芽确实是空的。我们人、温度、湿度、种芽、光等都是缘,这其中只要有一个缘断了,这个芽的事就不存在。比如温度,若突然发生一场大火,你还去哪里找芽?那温度是缘,我们的眼睛就不是缘吗?都是缘,哪个缘断了,都等于这个芽不存在啊!这个境界不证得无分别智是不会如实了知的。因为在你的心中还存在人死了芽还有这样的观念。佛说,法我比人我难去,就在这里。但是千万不能把佛法理解为虚无主义,虚无主义是一种执顽空的外道,是对佛法的污蔑。佛法是讲因缘的,一切法的显现都是众缘和合才有,缘不俱则法不生。比如你培养一种非常重要的植物种子,对其进行发芽试验,但由于某种原因,你不得不去美国,于是发芽的事就交给了你的妻子。你在美国停留了半个月后,你妻子给你打来电话告诉你种子发芽了,你听后非常兴奋,缩短了在美国停留的时间,但到家时你并没看到芽,却见到了一株已经长起来并放了叶的小苗,而你居然问你的妻子:芽呢?这个例子听起来是不是很荒唐?就像中国古代的刻舟求剑,以不变的眼光看世界。虽然你已经知道有这个芽的事存在了,但由于时空的阻隔,你无法直接与种芽为缘,缘不俱何以见芽?佛所说因缘是指一切法皆因缘生,缘俱则有,缘不俱则空,此时为缘,彼时未必还是缘,就像那种芽,此时为芽彼时为苗。因缘之法是不断变化的,不停留的,刹那转的,因而说是不真实的。不真实不等于没有,有也并非真有,只是当时的因缘,非空非有,就像那芽,你说它有,可是没几日,它就变成了苗,你再去找芽,芽在哪里?那芽简直就像一场幻梦,但这梦也并非没有如实存在过,存在只是当下,太短暂了。就像有人问,人死了芽还在不在?芽在与不在就看当时是什么因缘。一切皆变。人死了月亮在不在?月亮在与不在,也是要看当时是什么因缘。如果月亮被某个天体撞碎了呢?你说月亮还在不在?一切很难说。佛是以此方便说法教育众生,求证不生不灭。一定要正确理解因缘法,

  待因者,灭时作相续断,不妄想性生。所谓待因,就是指观诸法灭了的时候就认作是相续断了,不再连续生法了,彻底灭了,就像人死了,就消失了,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无,认为一切法未灭时都是妄想之相,若灭了以后就是无,就不再是妄想了,于是心念就停留在这个无的境界里,认为这个“无”不是妄想,这就相当于说无是有自性的,无是永恒存在的,由此不妄想的自性生起。这个无是不是妄想呢?同样是妄想,你不想怎么会出现一个无的境界呢?你让大树去想“无”它会想吗?这同样是心念哪!是典型的断灭论,执有执空都不出三界。不远离断常二见是不会证得佛法的。为什么称此因为待因呢?就是以妄想心等待那些妄想相断灭,以妄待不妄,也就是等待无的到来,这就叫待因,待断灭之因。执空的果报是无想天。这是外道婆罗门教的最高涅槃处,位于色界最高层,他们因为不想而断欲,因此能够脱离欲界,但无法摆脱色界,因为他们知道是自己在不想,执我之念不灭。是谁在守着这个空无啊,是我!我既然还在,那说明色身还在,传说他们肉身可以在色界天存在500年,这当然是扯淡。他们因为没有欲界的烦恼而长寿,这倒是事实,但终究难免一死。执我故有我,他们所灭的只是前六识,表现色身的第七识他们无法断灭,连人我都断不了还成什么佛呀?七识不灭,八识更别提,或者说他们根本不明白。八识若断不了,那就别想不生不灭的事了,因为生死轮回都是由第八识流转而形成的。他们只知道止妄、不想,而不知观,因而无有智慧力,弄到最后都变成白痴了,大脑里空空如也,什么都不知道,那不是白痴吗?就像一个人一出生即被关在一个黑屋子里,从来不让他见世面,也无人和他说话,一直关到死,你说他是不是白痴?学佛、修禅必须要懂得止观双运的道理,达到无所知无不知的境界,才是佛的智慧。止是止妄想,达到空的境界;观是指妙观察。妙观察就是指要动用意识心的力量去剿灭妄想,我们的人为什么聪明?就是因为我们有意识,像无想天那样把意识都灭了,那不是傻瓜吗?但这种意识与凡夫的有分别意识不一样,是指无分别的意识,因为无分别,只是观,因而不会起心动念,这样的智慧叫妙观察智。没有一定的修为是不得证的。这个我也不能太深说,说多了肯定不行,容易引起执著心,最好是自己悟。

  【原文】:

  “大慧!彼自妄想相愚夫。不渐次生,不俱生。所以者何?若复俱生者,作所作无分别,不得因相故。若渐次生者,不得相我故,渐次生不生;如不生子,无父名。大慧!渐次生,相续方便,不然,但妄想耳。因、攀缘、次第、增上缘等,生所生故。大慧!渐次生不生,妄想自性计著相故。渐次、俱不生,自心现受用故,自相、共相外性非性。大慧!渐次、俱不生,除自心现,不觉妄想故相生。是故因缘作事方便相,当离渐次、俱见。”

  【解说】:

  彼自妄想相愚夫。愚夫从前面所述六因缘所生法中妄想出两种相,即渐次生相和俱生相。俱生就是同时生、顿生之义。

  不渐次生,不俱生。所以者何?愚夫之所以会认为诸法是渐次生或俱生,是妄想分别故,事实上诸法既不是渐次生也不是俱生,为什么这么说呢?

  若复俱生者,作所作无分别,不得因相故。假如说诸法是俱生,一起生,顿生的话,谁是能做,谁是所做就没有了分别。能做是因,所做是果,因果若同时现,何为因何为果?无可分别,因果混淆,没有因哪来的果?因此说凡认为诸法俱生者,必然导致事物发展无因的结论,即不得因相。比如花生果,能做本是花,所做本是果,若花与果同时生,是花生果还是果生花?显然俱生之说很荒唐。

  若渐次生者,不得相我故,渐次生不生;如不生子,无父名。假如诸法是逐渐产生的,那么法体自身还没产生怎么能称为法体?(相我就是法体自身),渐次生并不能生法,是因为法体自身还没产生的缘故,即不得相我故,所以说一切法并不是渐次生的。比如父亲这个名是法体,即便你结婚了,和老婆一起生活了很多年,但你没有孩子,谁会称你为父亲?父亲这个名显然不是渐渐生起的。再比如葡萄酿酒,酒还没产生,哪来葡萄酒这个名?

  渐次生,相续方便,不然,但妄想耳。愚夫认为诸法是在渐次、连续方便中产生,其实不是,只是他们的妄想罢了。

  因、攀缘、次第、增上缘等,生所生故。因是指事物发展的内因之缘,故称作因缘,就像种子里面的蛋白质与核酸;攀缘是指所缘缘,也就是我们的心识所认识的对象,比如你的眼睛见到一个苹果,这个苹果就是所缘缘;次第是指等无间缘,这是指我们心念的波动,前念引生后念,连绵不绝;增上缘是指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的缘。一切法都是因这四缘和合而生的。因为诸缘生起,所以诸法生起,这就是“生所生”的意思。

  渐次生不生,妄想自性计著相故。渐次、俱不生,自心现受用故,自相、共相外性非性。一切法都不是渐次生的,之所以会认为是渐次生的,是因为对诸法妄想有自性起执着的缘故。所谓渐次、俱都不能生法,都是自心所现的虚妄的境界。(受用就是指我们根身所依存的境界)。心外所现的一切自相、共相看起来像是有自性,其实都没有自性。比如说张三是自相,人是共相,你眼睛所见到的那个张三就永远都是那样子吗?显然不是,他会变老的。另外如果他中风口歪眼斜了呢?今天看他这样,明天就可能变那样,很难说,只能看当时是什么因缘。因此说心外所现一切自相共相都是没有自性的。就像人从远古走来,远古时代的人就像现在这个样子吗?可能最初不过是细菌或者是鱼。现在的人看起来是这样,将来说不定会变什么样,一切都看因缘而定。因缘所生法本是假法,当体即空,瞬息万变,哪来的渐生俱生啊?俱生因果混乱,显然荒唐,自不必说。愚夫之所以会产生渐生的想法,是因为他们把一切法都看实了,好像那些法有什么特定的规律,不可改变,这是很荒唐的逻辑。种子为什么会发芽?因为当时的温湿度土壤等外缘与种子的内因缘和合时,诸内外条件恰到好处。若有一缘改变,种子发芽之事立马即灭,比如一场寒流袭来芽体当即死亡,种子哪有渐次发展的不变的内在自性规律可言?如果它是渐生的,它就应该不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因为种子发芽是不可改变的自身规律呀!那就渐渐生吧!既然是不可改变的,内在的、特有的东西,那寒流来了,它怎么不发了呢?这充分说明种子自身并没有不可改变的自性,种芽生与不生只与当时所处因缘直接相关。缘来则聚,缘去则空。再比如说张三,有人说张三从小到老那不是渐生吗?未必!那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自体无病等诸缘恰到好处之故,并不是他自己能经历从小到老这个过程,而是诸缘共同向前推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他有生之年他恰好碰到了这样的缘,若有一缘发生变化,他都未必会有从小到老的经历,比如遇到灾荒、地震、车祸、瘟疫、洪水、战争等等诸多不确定的缘恰好与他聚在了一起,那他未必会等到老,这不是他想渐生就能渐生得了的。产生渐生的想法,就是因为妄想一切法有自性的缘故,也就是说把那法看成了实有的缘故。

  渐次、俱不生,除自心现,不觉妄想故相生。是故因缘作事方便相,当离渐次、俱见。一切法既不渐生也不惧生,除了自心所现别无境界,愚夫因一念不觉而生妄想,所以才有相生。因此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方便而有,并不真实,应当远离渐次生和俱生。

  【原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一切都无生,亦无因缘灭;于彼生灭中,而起因缘想。非遮灭复生,相续因缘起,唯为断凡愚;痴惑妄想缘。有无缘起法,是悉无有生;习气所迷转,从是三有现。真实无生缘,亦复无有灭;观一切有为, 犹如虚空华。摄受及所摄,舍离惑乱见;非已生当生,亦复无因缘。一切无所有,斯皆是言说。”

  【解说】:

  一切都无生,亦无因缘灭;于彼生灭中, 而起因缘想。一切法既不渐生也不俱生,本自无生,既然不生,当然是灭无所灭,也就没有所谓的因缘之灭;因缘法本是假法,当体即空,愚夫却迷于虚妄的生灭而起因缘妄想。

  非遮灭复生,相续因缘起;唯为断凡愚,痴惑妄想缘。遮是否定之义。“灭复生”是生生灭灭之义,指缘起。佛说一切法不生,不是要否定缘起法,连续不断的因缘生灭法宛然存在;只是为了断灭凡愚们痴迷思惑等妄想才这么说的。

  有无缘起法,是悉无有生;习气所迷转,从是三有现。但从根本上来说,缘起法是假法,生等于没生,一场虚幻而已,所以不管有没有缘起法,都是不生;那么所谓的生又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被无始虚伪妄想习气所缘熏而迷转,从而才有这个三界的自心显现。三有就是指三界。

  真实无生缘,亦复无有灭;观一切有为, 犹如虚空华。真实从来与生无缘,因为不生所以也不灭;观一切有为法,皆如虚空中的焰华一样不真实。虚空华指眼睛有病,空中本无华,硬说亲眼所见,比如眼冒金星等。

  摄受及所摄,舍离惑乱见,非已生当生,亦复无因缘。摄受是指能取,比如我们的眼根具有看的功能,能看。所摄是指所取,如眼根所见之境,指色尘。在这种根尘相对中,若能舍离一切惑、乱、见等无明烦恼,则已经生起的、正在生起的都将化为乌有,也不见任何因缘。

  一切无所有,斯皆是言说。一切 无所有,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假名言说。言说并不都是嘴里说出来的,心里想的东西也是言说。佛说的很对,我们的眼睛所见、耳朵所听,鼻子所闻等等都是符号,都是信息,这些符号、信息就是言说。真实不可见,不可听、不可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