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的意思

华严经 | 作者:如瑞法师 [投稿]

如瑞法师:净行品偈颂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的意思

  今天我们来学习《净行品》的第四十二愿:

大小便时 当愿众生

弃贪嗔痴 蠲除罪法

这首偈告诉了我们:

  在上厕所的时候应当怎样善用其心,不忘修行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在上厕所的时候就会发愿,愿一切众生都能弃舍贪、嗔、痴三毒,“蠲除”杀盗淫妄等种种“罪法”,安住于清净无染污之中。

大小便时:

  但凡用饮食,就有大小便利。大小便利是人体所排出的不净之物。若能将此事转成修行,可谓心能善用了。

  有一个从禅宗公案演绎出来的故事:

  一位参学者前往某寺拜见禅宗大德,请问禅宗的修行要义。禅师说:“我很想告诉你,但现在我得去上厕所。”禅师如厕回来,对参学者说:“你看,这点小事必须我亲自去解决,你能代替我吗?”参学者言下大悟,起身礼谢而去。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修行是一件他人无法代替的事情,就如大小便利一样,必须自己解决。因此,生活中不要忽视每一个善念,不要轻视每一个善举。“滴水成河,粒米成箩。”每一个善用其心的当下,都在创造着我们的未来,也在体现着佛法无穷的功德。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中说:依经而言,一切众生,皆依饮食得以生存。饮食可以滋养人的色身,令四大安和。饮食滋味入于肠胃后,轻清上升,重浊下坠,于是就有了大小便利。可见,在人的身体当中,同时存在净、秽两个世界。我们的心也是如此,有净世界和秽世界。净世界充满戒定慧的善法;而秽世界,则是造作贪瞋痴等罪法所感的世界。

  从这首偈可以看出,菩萨时常想着利益众生,即使在大小便利时也不忘巧发善愿,愿一切众生都能舍秽入净,得入自在

  可谓:

自己吃饭自己饱,

自己生死自己了。

若能明理真修行,

善士引路须自跑。

弃贪嗔痴:

  “弃”是舍去、扔掉、弃舍的意思。“贪瞋痴”,通称三毒,又名三垢。

  一、贪:对顺境感乐受,起贪欲想,以染着为性。

  二、嗔:对逆境感苦受,起嗔恚想,以憎恨为性。

  三、痴:对违顺诸境,苦乐诸受,起与道理相违的愚痴想,以迷暗为性。

  之所以把贪嗔痴比喻成“毒”,是因为这三种烦恼像毒蛇,一触必定伤人;又像毒药,服了就会害人性命。如果我们不知道修行,一天在贪瞋痴当中,必受其害。如《大乘义章》里所说:“此三毒通摄三界一切烦恼,一切烦恼能害众生,其犹毒蛇,亦如毒龙。”

蠲除罪法:

  “蠲”是除去义,在古代同“涓”,有清洁的意思。“罪法”是指身口意所造的不善业。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中说:“云何有罪法?谓三恶行,三不善根,十不善业道,是名有罪法。云何无罪法?谓三妙行,三善根,十善业道,是名无罪法。”这首偈里的“蠲除罪法”,是指去除种种身口意所造作的有垢之法。

  《毗尼日用切要》中说:“三毒之罪性既除,六度之善行圆成。”这是告诉我们,当我们的心断除了贪嗔痴等种种恶法,身来积极修习三学六度等善行,慢慢地身心就会趋向于清净,从而圆成佛道。

  因此,我们在登厕方便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发愿: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弃舍贪瞋痴三毒烦恼,如同身体排出废物一样,蠲除种种罪法,令身心清净无有垢染,最终如佛一样,证得究竟清净自在!

  可谓:

随时随地善用心,

胜妙功德不离身。

勿以善小而不为,

水滴石穿坚持行。

原文标题:学习《净行品》四十五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瑞法师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