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的意思

华严经 | 作者:如瑞法师 [投稿]

如瑞法师:净行品偈颂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的意思

  今天我们来学习《净行品》偈颂的第四愿:

若得五欲 当愿众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隐

  偈颂中的“安隐”,依于传统读“安稳”。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

  菩萨居家,在得遇五欲乐境时,应巧发善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拔除五欲的华箭,早成佛道,获得究竟的安稳快乐。

  我们逐句来看偈颂。

若得五欲:

  “欲”,希求、染污义。五欲能令众生乐着无厌,一般有两类。一是指由染着色、声、香、味、触等五境所起的五种情欲,即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二是指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

  先来看第一类。

  一、色欲:男女形貌端庄及世间宝物,种种妙色,能令众生,乐着无厌,故名色欲。

  二、声欲:音乐和男女歌咏等音声,能令众生乐着无厌,故名声欲。

  三、香欲:男女等身香及世间一切诸香,能令众生乐着无厌,故名香欲。

  四、味欲:种种饮食、肴膳等美味,能令众生乐着无厌,故名味欲。

  五、触欲:男女色身的柔软细滑,及衣服等种种好触,能令众生乐着无厌,故名触欲。

  我们再来看第二类五欲。

  一、财欲: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以财物资身,所以会贪求不舍。

  二、色欲:色能适悦人的情意,尤其是男女之间的贪着,因此会让众生难以出离。

  三、名欲:世间的声名能光耀门楣、产生利益,所以凡夫会贪求乐着,不知止足。

  四、饮食欲:一般人依饮食而活命,这是无可非议的。但为贪求各种美味而杀生食肉,则会感得种种不如意的果报。

  五、睡眠欲:正常规律的睡眠是必要的,但懒惰放纵,乐着睡眠无有厌足,就是睡眠欲。

  我们再来看五欲的过患。《华严经》中说:“此五欲者,是障道法,乃障碍无上菩提……众生长夜在生死中,忆念五欲、贪着五欲、爱乐五欲、心常流转五欲、境界永没五欲,莫之能出。”

拔除欲箭:

  因为五欲过患多、常害人,所以被比喻为箭,称为欲箭,也名华箭。《大智度论》说:“五欲名华箭,破种种善事故。”可见,贪着五欲,就如同中了毒箭一样。正如《华严普贤行愿修证仪》所说:“此五(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凡夫,令生受者失于道志。”因此,只有把欲箭拔除,才能解除痛苦,得到安稳快乐。

究竟安隐:

  何谓究竟的安稳呢?《华严经疏》告诉我们:“究竟安隐,谓菩提涅槃。世间惑苦,可畏不安。菩提涅槃,安隐无畏。”

  《百喻经·奴守门喻》中讲到这样一则譬喻:

  一天,有户人家的主人要出门远行,临走前吩咐仆人说:“你好好守着门,并看管住驴子和绳索。”仆人听了,连声答应。

  主人走后村里有人奏起了音乐,仆人按捺不住内心对好音声的渴求,所以决定到奏乐的现场去看看。他随即用绳索捆好门,把门放到了驴背上,赶着驴来到了奏乐的地方。仆人离去后贼人趁虚而入,把房子里的财物一扫而尽。

  主人回来发现财宝不见了,便责问仆人道:“财宝哪儿去了?”仆人答道:“主人先前吩咐我看守门、驴和绳子,除了这些以外,其他东西我就不知道了。”主人说:“留你守门,正是为了看护财物。财物丢失了,还要门做什么用呢?”

  这个譬喻告诉我们,流转于生死的凡夫,就像譬喻中所说的仆人一样恋着五欲,愚痴无知。佛陀常常教诫弟子们要远离五欲,一旦心意贪着五欲,就会遭受无明覆心、爱索缠缚,正念财宝必将散失。由此可知,只有谨慎防护五欲的毒箭,清净持戒,勤修定慧,才能早日达到究竟安稳的涅槃彼岸

  可谓:

一句弥陀

放下贪着

永离众苦

清泰安乐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瑞法师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