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白鹿寺寺门
地理位置
白鹿寺建在益阳市城区资江南岸的白鹿山上,毗邻会龙山,距离资江一桥仅200余米。它始建于唐代宪宗元和年间,距今约1200年。古寺鼎盛时期有四进,第一进为弥勒佛殿,左右为四大天王;第二进为观音殿,左右为佛学堂;第三进为大雄宝殿,左右为十八罗汉,左厢房为禅堂,右厢房为斋房,第四进为药师殿、藏经楼。住寺和尚有300多人,是益阳最大的一座寺庙。
寺院简介
白鹿寺的名字,缘于一个神话故事。唐代名相,贬任荆南节度使时,曾几度来益阳,小住在古木葱郁的江边山上。裴休博学多能,喜欢佛学,夜深人静,他便在山上秉烛夜读,朗朗的诵经声,引得一只仙白鹿驻足聆听,每晚只要经声响起,仙白鹿就飞来听经。一天晚上,白鹿听经的秘密被人发现,仙机泄露,再也不见有白鹿复来。为纪念仙白鹿听经,山民便把白鹿驻足听经的风水宝地,命名为白鹿山,在山下建了一座庙,取名为白鹿寺。
寺院历史
湖南益阳白鹿寺钟楼
白鹿寺在清代,和尚多,香火盛,名气大,尤其叫人称奇叫绝的是寺内的那一口一千公斤重的古铜钟,声极洪远,堪称古城钟王。夜晚,和尚上香的钟声,响彻古城十里麻石街,悠扬的钟声,飘逸清盈,震撼心灵,净化灵魂。因此,人们把“白鹿晚钟”,列为了益阳的十景之一。明罗允衡诗云:“山暝日西沉,蒲牢吼梵音,隔江误听,疑是老龙吟”,足以佐证。
清咸丰年间(一八五八年),寺院毁于兵火。幸惟光和尚得两江总督陶资助,仅以六年恢复旧观。然世事沧桑,据史记载:“海印和尚一八八一年卓锡沅江景星寺,民国初年,白鹿寺被占,景星寺被毁,海印曾七入京师,两行蒙古,先后十余年筹措资金才恢复两寺。”海印系益阳人,著名诗僧,曾撰联云:“十年瓢笠遗民老,万里边沙野衲归”;“资水滔滔,淘尽古今人物,问裴公何去?云树犹存,遗址怅空亭,白鹿不来秋又老;江风浩浩,吹开天地尘氛,忆禅寺夕阳,终声宛在,名山寻旧约,黄花应笑我归迟”。正是当时境况写照。海印住持白鹿寺后,一九二二年圆寂,自空和尚接任。此后,烛冥、弘畅、愿修相继住持。一九四三年,弘畅等人筹建“中国佛教湖南省分会益阳县支会”之后,在寺开办“益阳佛教讲习所”,后期熹谷、佛源法师住持事物,培养多届僧才。此时寺院常住僧众两百,拥有良田山林千亩,加之寺院经忏佛事,足以维持僧众生活。
湖南益阳白鹿寺玉佛
一九四九年,寺院僧众走上生产自救道路。熹谷、佛源率众办起工厂,待安顿僧尼之后,熹谷于一九五一年去湘潭,佛源则应广东虚云和尚之邀赴云门寺;工厂于一九五八年合并到市人民织布厂。“文革”十年动乱,僧众被驱散,寺院被毁坏,继后因建大桥,两座殿宇拆除,禅寺荡然无存,寺地被人侵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逐步落实,僧众重返旧址,成立佛教管理小组,一九八四年成立市佛教协会,释观照任会长。次年,因寺址被划建商场,由政府另择塔林山,重建白鹿寺。此时,广东云门寺方丈佛源大和尚回乡瞻礼祖庭,睹此情景,感慨万千,有诗写道:“白鹿含花千载名,耳边犹听晚钟声,曾滋法雨灵苗育,阅历沧桑故地行;一角残痕存旧迹,十年浩劫荡文明,欣逢盛事同呼吁,国教齐兴颂太平。”从此,重建祖庭成为佛源一大心愿。他筹资修建大殿,接受政府敦请担任住持。一九九0年秋大雄宝殿佛像开光,得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寺名,白鹿寺正式对外开放。其后年间,佛源身在南粤,心系祖庭,继续发动海内外佛弟子为后续工程捐款。一九九八年建成三层药师宝殿,塑六米佛像金身,请多尊珍贵玉佛;改修斋堂,兴建僧舍。一九九九年古历九月三十日,迎来药师宝殿佛像开光庆典。此后,佛源大和尚为完善寺院建设,又提出加固北坡,拓宽道路,兴建报恩堂的建设方案。该项工程耗资达六百万元,于二00三年三月竣工。至此,白鹿寺主要工程全部完成。得以功德圆满。
湖南益阳白鹿寺大雄宝殿
临街山门,雄伟壮观,红墙拱门,气派恢宏,大大超过了古寺山门。登石阶而上,第一进为市佛教协会和佛教堂,右厢为迎客厅和一栋三层楼的禅房,是全市30多位尼姑的宿舍。旧白鹿寺全部是和尚住寺,新白鹿寺则全部由尼姑操持。登上白鹿山顶,是一座新修的大雄宝殿,殿内佛像金光闪闪,佛幡条幅五光十色,木鱼声声,香火飘绕,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去了一批又来一伴。宝殿的左右,各建了一座钟鼓楼,正在制作大鼓巨钟,准备让“白鹿晚钟”的雄风,重现古城。 游罢佛殿经堂,下到第一进的“香客”休息室,可以和家人亲友,品品斋茶斋果,或进寺庙的斋食馆品尝斋席,体验一下出家人的生活情趣。满桌的“鸡鸭鱼肉”,造型精巧引人,然而它们并非真鱼真肉,而全是豆干瓜果蔬菜制成,能吃到如此精美的风味斋食,这的确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寺院住持
明良法师
释明良法师,字本世,俗名,胡世良湖南湘阴人,70年出生,91年2月在广东乳源云门寺礼上佛下源恩师剃度出家,同年八月受具足戒。以后常住云门寺。在2004年9月29日任白鹿寺方丈,同年12月被选为益阳佛协会长,2005年被选为益阳政协常委,省佛协常务理事。
西山庙在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凤山(别称西山)东麓,本名关帝庙,因建在顺德县城西山(凤山)麓上,群众习呼为“西山庙”。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建成。全庙依山构筑,历经重修扩建,现为清光绪年间重修格局,占地4800平方米。
玉台寺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北郊圭峰山山腰,始建于汉朝,是广东四大佛教寺庙之一,后日军入侵时被毁,于1986年修复,现佛殿金碧辉煌,香火鼎盛,长年不衰。玉台寺内还有广东省重点保护文物、现存唯一的喇嘛塔和明代白石塔。
六祖惠能寺位于四会市贞山风景旅游区内,原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有历史。于清嘉庆十四年重修时,六祖惠能寺的建筑面积为600多平方米,灰沙春墙杉木瓦结构。整体为中轴线平面布局,分别由大门、前殿、后殿及左右辅以的厢房、廊庑及小巷构成一体。
莲开净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南雄市南郊一公里处、浈江河畔,风景优美、环境清幽,花树环绕,百花飘香,殿堂雄伟庄严,近小城而不喧,居尘寰而不染,是一处修行学习的好道场,也是粤北较大的尼众丛林之一。
佛山南海观音寺 公元990年(即宋太宗淳化五年),牛牯岗上建有 南海观音庙 ,距今已超过一千年了,周围群众十分信奉。随着时间的推移,千年来兵战动乱,观音庙屡建屡毁。到了清朝只余残垣断壁
深圳弘法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内。弘法寺地处深圳特区,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位于市东郊素有深圳绿色心肺之称的梧桐山麓,背靠着峦峰迭翠的梧桐山,面临碧波荡漾的仙湖水,坐东南,朝西北,依山拾级而建。
华林寺前身叫西来庵。隋代以前此地为珠江岸。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天全国(即古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东渡来到中国传教。他首先在今西来初地处登岸,并在登陆处建西来庵。
洛阳白马寺 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座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是我国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寺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中岳嵩山西麓,背依五乳峰,周围山峦环抱、峰峰相连
福建鲤城承天寺 地理位置 承天 寺 又名月台寺,位于崇阳门东南、南俊巷东侧。 寺院 简介 承天寺又名月台寺,位于崇阳门东南、南俊巷东侧。承天寺屡修屡废,历经千年,建筑规模却越来越大,与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