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二祖的传钵之地-大开元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禅宗二祖的传钵之地-大开元寺

  大开元寺,原名开元寺,位于邢台市邢州北路中段,唐开元年间敕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为我国历代名刹,是佛教曹洞宗的祖庭之一,也是禅宗二祖的传钵之地和禅宗七祖神会大师的驻锡之地,元代皇家寺院,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历届住持多为得道高僧,自唐玄宗李隆基下诏敕建后,周世宗柴荣又诏建了大圣塔,宋徽宗赵佶赐名为圆照塔,此塔高108米,为古代中国之最,1250年元世祖忽必烈赐名为大开元寺,列为皇家寺院,明代时期,古刹春游为顺德府十二景之一,清代时期,野寺钟声为邢台八景之一。

禅宗二祖的传钵之地-大开元寺

  寺内还遗留金代巨型铁钟一个。该钟高2.70米,下沿围长7.2米,钟厚半尺,重达3万多斤。该钟铸成于金“大定甲辰岁”即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钟壁有日、月、人、兽、牛、鱼等十二种图案,与黄道十二宫相对应。是研究我国古天文学发展渊源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另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卦图像,含乾坤浑圆之说。钟壁还铸有文字数百,清晰可辨,多记载铸造、监制、资助人姓名或身份、籍贯等。该钟铸成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虽历经风雨剥蚀,因铸造技术高超绝伦,铁质火候纯精,不但不显氧化痕迹,并且综红色的钟体四周仍然荧荧发亮,“十年动乱”中曾遭捣砸,但只闻嗡嗡声,不见钟破损,可见我国古代铸铁工艺的高超。当年该钟悬在开元寺三殿前东侧的钟楼内,用以作课报时,每当以巨木击撞时,钟声粗犷沉鸣,声闻数里。信徒僧众闻钟声,双手合十,异地同拜,成为邢台一大景观,俗称“野寺钟声”,为邢台八景之一。传说,大钟铸成后第一次敲响前,老僧告诉众僧说“等我走离寺院十里之外,你们再敲钟”。但众僧不明其意,试钟心切,老僧才走出三里就敲了钟,结果钟声便只能传出三里。

  皇家气派

  开元寺为我国古代北方名刹,开元寺是唐代、五代、宋代和元代皇家寺院,历届住持多为得道高僧,是禅宗二祖的传钵之地和禅宗神会大师的住持之地,唐开元年间唐玄宗下诏敕建,邢州开元寺由大云寺改建,该寺初建时,香火旺盛,为我国北方之最。五代后梁时天竺(印度)高僧空本于后梁

  乾化年间曾在造里翻译佛经,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五代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邢台人)诏命建立开元寺大圣塔,宋代末期,重修邢州开元寺大圣塔,宋徽宗下诏赐名为圆照塔,该塔高98米,元朝初期邢州顺德府为忽必烈的封地,世祖忽必烈曾数次驾幸开元寺,万安禅师将受到兵火损破的圆照塔修复为十三层,高108米,可容纳千人。经刘秉忠凑请,忽必烈下诏改圆照塔为普门塔。此塔为中国历史上最高最大的木佛塔,故该寺更为昌盛。明正德年间该寺又重加修缮。据史料记载,自唐至明初,开元寺有僧数千,良田数顷,游僧、佛徒更是不可胜数。元朝是该寺最兴盛的时期,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幸临开元寺。1250年,忽必烈赐名邢州开元寺为大开元寺,1276年,忽必烈在邢州开元寺召开资戒大会,一次受具足戒者竟达十万人,1279年,忽必烈再次在邢州开元寺设资戒大会,并立资戒坛碑,虽然明朝以后,开元寺逐渐衰落,但每当住持法师讲授教义时,知名高僧仍多达千人云集于此。据《邢台县志》记载:“每当朝暾初上,暮烟缭绕,僧人奉经,撞钟之声远闻数里。”所以,开元寺堪称当时我国北方的一个佛教中心。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