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神通寺正门
神通寺位于山东济南东南约四十六公里处,位于山东省济南历城县柳埠青龙山麓,为古代名刹,也是山东佛教的发祥地。原寺以门楼、大雄宝殿、千佛殿、方丈禅堂、法堂为中轴线,左右以伽蓝、达摩配殿及斋廊为翼,至清末庙宇尽毁,仅有数座古塔与墓塔林立于该寺遗址之处。该遗址也是全国罕见的一地有四处全国文保单位—隋代四门塔、唐代龙虎塔、历代塔林和唐代千佛崖石刻。
前秦皇始元年(351,即东晋永和七年),僧朗移居泰山与隐士张忠结交。未久,秦主苻坚召忠,忠奉召而行,至华阴山卒,僧朗乃于泰山西北之金舆谷昆仑山中建精舍,筑石室,内外屋宇数十栋,闻风而来者达百余人。苻坚、慕容德、晋孝武帝钦仰其德,苻坚欲请之,僧朗皆固辞不往。其后慕容德以东齐王之名,给予二县之租税,声名大着。时人称金舆谷为朗公谷,称寺为朗公谷山寺。北周时曾遭废毁,至隋代再兴,改名“神通寺”。唐贞观十五年(641),义净七岁,尝于本寺亲侍寺僧善遇及慧智,受其化育。其后沿革不详,迄今虽颇为荒废,然昔日遗物尚存者不少,如四面塔、朗公塔、金元时代之历代住持墓塔,及元明年间诸碑等。其中四面塔为石造建筑,系东魏武定二年(544)所建,为仅次于汉代石阙之石造建筑。朗公塔俗称龙虎塔,内部中心柱四面刻有佛像,建立年代,有说中唐,有说唐末者。又寺西之山腹悬崖有千佛崖,刻有大小石佛数百尊,约为唐初作品。又有僧明德所造佛像,上有唐贞观年间之铭。此石窟比云冈、龙门、天龙山等石窟之破损还少,为识者所重。(梁高僧传卷五、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泰山志、支那佛教史迹评解卷一)。
位于山东济南东南八十里处。前秦·皇始元年(351),僧朗移居泰山。不久,僧朗又于泰山西北金舆谷昆仑山中建精舍,筑石室,内外屋宇数十余幢,闻风而来者达百余人。秦王苻坚钦其德,欲请止住,僧朗固辞不就。后苻坚沙汰众僧时,特诏昆仑不在搜查之列。燕王慕容德亦慕僧朗之德,曾给予二县之租税,声名由是大噪,时人遂呼金舆谷为朗公谷,称该寺为朗公谷山寺。北周时,此寺曾遭废毁。隋·开皇十四年(594),依昙迁之奏请而再兴,改名为神通寺。唐·贞观十五年(641),义净(635~713)七岁,尝亲侍本寺之善遇及慧智,受其化育。尔后沿革不详。今颇为荒废,然存有昔日之不少遗物,如四面(门)塔、朗公塔(俗称龙虎塔)、金元时代之历代住持墓塔,及元·大德十年(1306)、至治二年(1322 )、明·成化十年(1474)诸碑铭等。又,寺西山腹悬崖有千佛崖,刻有大小石佛数百尊,当为初唐之遗作。又有僧明德所造佛像,其上有唐·贞观十八年(644)及显庆三年(658)之铭文。此一石窟比云冈、龙门、天龙山等石窟,破损较少,故为识者所珍视。(《高僧传》卷五;《广弘明集》卷二;《续高僧传》卷十八、卷二十五;《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泰山志》)
神通寺,古谓朗公寺,始建于东晋初叶,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最早的佛教寺院,从东晋到隋唐一直是山东的佛教中心。这所千年古刹,位于历城区柳埠镇。
柳埠,是济南通泰安古道的经由之路,位于锦阳川北岸。这里四面环山,重峦叠翠,风景幽美,气候宜人。柳埠东北2公里许,有青龙、白虎二山,夹谷相峙,此谷古谓金舆谷,后称朗公谷,谷南口横亘一座青翠的高山,古称金舆山、金庐山,亦叫金驴山,现谓金牛山,成为朗公谷之天然屏障。山下有一条河流,由东向西,古称玉水,为锦阳川之支流。青龙、白虎、金牛三山,《水经注》称为琨瑞山。神通寺就建在这重峦叠翠的琨瑞山谷中。
神通寺及其兴衰
神通寺,隋代之前称朗公寺,以其创始人朗公而得名。僧朗,俗姓李,是佛图澄的高徒,他原在关中讲说佛经,后来山东,在泰山南北,齐鲁大地,宣扬佛法。据北魏郦道元撰写之《水经注》载:“济水又东北,右会玉水。水导源泰山朗公谷,旧名琨瑞溪。有沙门竺僧朗,少事佛图澄,硕学渊通,尤明气纬,隐于此谷,因谓之朗公谷。故车频《秦书》云:“苻坚时沙门僧朗,尝从隐士张巨和游,巨和常穴居,而朗居琨瑞山,大起殿舍,连楼累周…… ’即此谷也。”关于琨瑞山,《岱览》云“在泰山东北四十五里,旧名金舆山又名金庐山。”《山东通志》云:“金庐山在历城县东南八、十里,山下为朗公谷。”
南朝梁慧皎撰写的《高僧传》云:“竺僧朗京兆人,少而游方,问道长安,还关中,专当讲说。……以伪秦皇始元年(公元351年)移卜泰山,与隐士张忠为林下之契,每共游处。忠后为苻坚所徵,行至华阴山而卒。朗乃于金舆谷琨瑞山中,别立精舍,……内外屋宇数十余间,闻风而造者百有余人,朗孜孜训诱,劳不告倦。秦主苻坚钦其德素,遣使衬遗。坚后沙汰众僧,乃别诏曰:‘朗法师戒德冰霜,学徒清秀,琨瑞一山,不在搜例。’ ……燕主慕容德钦朗名行,给以二县租税,其为时人所敬如此。”
数斤,缋绫三十疋,奴子三人。后燕主慕容垂赠送官绢百疋,袈裟三领,绵五十斤。南燕主慕容德统治了山东一带之后,为得到朗公的帮助,致书朗公:“皇帝敬问泰山朗和尚……使者送绢百疋,并假东齐王,奉高、山茌二县封给。书不尽意,称朕心焉。”朗公在答谢信中说:“僧朗顿首……贫道味静深山,岂临此位?且领民户,兴造灵刹,……。”此时的朗公,已成为一名政治和尚,成了辅佐南燕的国师。从唐房玄龄撰的《晋书》中得知,慕容德在山东南部的进军中,得到了朗公的帮助,而朗公也在慕容德大力支持下,使朗公寺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山东佛教也有了更大发展。《续高僧传》云:“燕主以三县民调用给于朗,并散营寺,上下诸院十有余所,长廊延袤,千有余间,三度废教,人无敢撤。”此时,朗公寺已成了山东的佛教中心。
朗公之后,寺院由朗之高足僧意任住持时,寺中有高丽像、相国像、胡国像、女国像、吴国像、贷宗像、昆仑像,如此七像,并是金铜,俱陈寺堂。此时之朗公寺真可谓盛极一时。直至北周保定(公元561年)以后,在周武帝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中,朗公寺同其他寺院一样,遭到洗劫而一度荒废。
隋代,文帝杨坚“专弘佛教,开皇伊始,广树仁祠,有僧行处,皆为立寺”。此时,朗公寺又获得了发展。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文帝杨坚因“通征屡感”故曰“神通”,便勒令将朗公寺更名为“神通寺”。神通寺最早住持是高僧法安,他曾随文帝至泰山,其神奕色采,酷似其祖师朗公。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文帝勒令杨广之子河南王为神通寺檀越,兴工恢复。在皇家的直接支持下,神通寺又有了相当规模。《泰山道里记》云:“琨瑞山西北为神通寺,……其制门阁两重,北为大雄殿,东曰伽蓝殿,西曰达摩殿,北为千佛殿,圮;北为方丈,东为禅堂,又北为法堂,两翼斋廊。寺西,地敞豁,旧有藏经堂,转轮藏,钟鼓楼,圯。又东一台,有四门塔,极崇丽,皆石为之。塔前古柏一株,传云汉植。”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文帝送舍利于30座寺院,令建灵塔。勒令高僧法瓒送舍利于齐州神通寺并其为该寺住持。现今保存的四门塔便是仁寿年间往神通寺送舍利所建之塔,至大业七年落成。此塔依山扼谷,巍然屹立,为寺院增添了庄严的气势。
盛唐时期,神通寺顺时应势,发展到了鼎盛阶段。据唐《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载:“寺立以来,四百余载,……天下崇焉。”又说:“三度废教无敢撤,塔寺基构如其本焉。”
经过唐宋五代的社会大动乱以后,神通寺便走向衰败。金代末年,狼烟四起,神通寺地处战场,破坏尤甚。
元代中叶,随着释教的兴盛,神通寺又重新得以恢复和发展。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敬公碑》云:“即得大殿、旁庑、僧舍俱一新之……侣众盈千”。此一期间,其下属寺院多达27处,除临近的涌泉庵、九塔观音寺之外,北到河北灞州,南至邹县、滕州,连孟子亚圣庙也皆属其下。可谓盛极一时。
从元至明,未经多大变动,明成化年间,佛教盛行,在位居济南的宪宗之弟德王朱见潾的提倡下,神通寺再度得以发展。据明弘治乙卯年张天瑞《神通寺纪略》碑文载:“……面山曰金舆,桥梁曰通圣。东一台,台之上有浮图,为门四,为方五。西一台,台之上有钟鼓楼、转轮藏,殿凡若干楹,相传为古戒坛也。尚有大殿二:一以供佛及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一以供五百阿罗。天王殿四楹。伽蓝、祖师二殿亦如之。殿之后为方丈,左为禅堂,又其后为法堂,两廊翼列。方丈之左右皆以筵宾客、居徒众。……”
天启(公元1621年)以后,随着明王朝的危机四伏,神通寺也再度衰败下来。
清朝乾隆年间,寺院住持兴寿和尚,无视佛祖之清规戒律,“放荡淫逸,无所不至”,将寺产大肆挥霍,当卖土地近三百亩,盗卖树木不可胜数,神通寺愈加败落。
历经1600多年,神通寺几经兴衰,今尚保存下了许多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成了后人研究佛教在山东的发展史、研究古代佛教文化、雕刻艺术、美术、建筑等丰富的实物宝库。
万年寺算得上是峨眉山的母寺了,在峨眉山以普贤菩萨闻名于世之前,便有了这座万年寺启发信心。这座寺院位于峨眉山的半山,上可通于金顶胜境,下可达于清音阁,左右山形环绕,内藏本迹法要。寺院的建设是一个标准的汉传格式,山门进入后,便是天王殿、普贤殿以及
在佛教的禅宗里面,永明延寿禅师无人不知。《灵隐寺志》说他是属于法眼宗的,其实,他倡导祖佛同诠,禅教一致。融法相、三论、天台、华严各宗于一体。持律清严,行道念佛,持密咒,欣往生,有
今日龙华寺与静安寺 今日龙华寺依然巍然屹立,并计划筹建一座上海佛教文化中心国际会议厅。唯静安寺重新扩建,约三、五年后,方能建成新殿楼阁,大放异彩。 海内外佛教徒来到上海参访,几乎都
江南悬空寺大慈岩(图片来源:资料图) 江南悬空寺大慈岩 大慈岩位于建德市南面24公里处。它是一个佛教文化和秀丽山水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素有浙西小九华之誉,以江南悬空寺、长谷溪流、全国
门票: 20元/人,1.2以下儿童免费;12月31日撞钟日门票是380元。 开放时间: 07:30-17:00 交通概况: 乘公交33、44、301、307、游3路到何山桥下,步行上桥后沿匝道至寒山寺;或公交9、10、4
【基本信息】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俊路115号 门票:不详 开放时间:全天 交通:泉州市区内乘坐10路、25路公交车到承天寺站下车即可。 【景点介绍】 承天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中心承天巷对面南俊
门票开放时间: 60元,保险一元(自愿)开放时间:9:0017:00 交通概况: 从大同乘长途汽车到浑源。 景点简介: 位於北岳恒山脚下的金龙峡,距大同市约80公里,这就是我国五岳名山之一的北岳
门票开放时间: 门票15元 交通概况: 白马寺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湟水北岸。前往西宁以北40公里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可乘西宁长途汽车站的中巴,15分钟一班,票价15元左右,行程1小时30分
门票开放时间: 每周一休息;平日票价5元,节日期间10元。 交通概况: 公交9、10、16、18、24、25、602路可以到达。 景点简介: 在银川古城西南部,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承天寺,寺内中间一座耸
景点介绍: 法门寺位于宝鸡市扶风县城北约10公里的法门镇,东距西安120公里,西距宝鸡96公里。法门寺因存有流传千年的佛指舍利而闻名于天下,更有多种文物珍宝,是一座罕见的文物宝库,被誉为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