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祖庭云台禅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云台禅寺

  云台禅寺是临济宗白云山系祖庭,不少人誉之为“中原的布达拉宫”。

  云台禅寺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处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478年)。

  太白顶又称白云山,海拔1140米,悬崖峭壁直插霄汉,云蒸霞蔚真貌罕露,林木葱茏,山岚谷雾。相传白云顶上,原有石拱道观一座,道士四人。清乾隆四十九年,四川紫微山宗林寺临济宗大和尚端德朝五台山归来,慕名进山,见群山巍峨,灵光彻天。一日登顶,目相地貌而流连忘返。天色即晚,道士不允进观内歇息,于是坐在观外石上。当夜风雪交加,奇寒无比,及至天明云霁,道士见端德正襟危坐闭目未醒,而周身热气蒸腾,四近无雪,方知其为得道高僧,遂迎入石房供齐拜之为师,并立誓言弃道皈佛。端德即为四道剃度传戒,请经授法,至其彻悟教义,方分授法号,曰圆明、圆真、圆智、圆法,令圆明居留白云山、圆真下桃花洞分别开基筑山,而携圆智、圆法归蜀。

  圆明在太白顶之巅创建云台禅寺,时称“太平寺”,光绪三十二年改名“云台禅寺”, 圆真创建普化寺,自此形成以云台禅寺和普化寺为主体的桐柏山佛教禅宗支脉中的临济宗白云山系。豫鄂两省香客结队朝顶进香,络绎不绝,香火颇盛,为全国佛教圣地之一。鼎盛期僧众多达600余人,曾有“南普陀,北云台”之誉。

  清同治年间,云台禅寺和尚马哈奈曾作为主僧奉诏入宫做佛事,佛事后独受御赐千佛袈裟和金钩玉环,此物现藏于云台禅寺做为镇山之宝。20世纪30年代云台禅寺法一和法达两位法师分别在上海安国寺、北京无量寺弘法,两人分化南北,时有“南法北达”之说。

  云台禅寺历经沧桑,屡有兵患匪祸此来彼往,至1949年,除石观外佛寺成为废墟。

  1989年,住持性墨海长、印诚和尚率僧尼居士化募集资、艰苦劳作,历时七年,耗资百余万元,云台寺六大殿堂终于竣工。

  现在的云台禅寺古朴肃穆,青砖黄瓦飞檐雕梁,殿内大小塑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山上有曲折的“十八扭”、“一线天”、“龙官庙”等胜迹。山顶有祖师殿与大雄宝殿,殿内供奉极乐诸佛;山顶还有卧虎石,昂首蹲座,状如猛虎。太白顶狭谷内有桃花洞、观音洞、锣鼓洞、楼房洞、霹雳闪电洞五个石洞,景致殊胜

  该寺高僧辈出,在海内外颇有影响。前殿供道,后殿奉佛,佛道合一,非常独特。

  如今殿堂巍峨,圣像庄严,门坊轩昂,规模宏大,僧人云集,游人如织。佛教临济宗第四十八代衣钵传人、白云山系第十二代高僧印恭大和尚生前曾深有感触地赋诗赞曰:披雾带云登云台,日暖奇花遍地开。危殿插霄星月近,险峰接天风雨来。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