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教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南山教寺

  南山教寺又名南山寺,位于今鼓楼路西侧水泥制品厂内。它始建于唐朝乾符三年(876),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初建时名为“护国寺”,宋治平元年改名“资福禅院”,政和七年改名“神霄玉清万寿宫”,建炎元年复为僧庙,名“资福禅寺”,淳熙十年毁,绍熙间重建,嘉定中立戒坛,元至正二十四年僧主僖重修,明代为祝圣道场,且设僧正司,永乐十八年铸钟,崇祯五年重建塔。 南山教寺多次改名,使我们了解了此寺经历了佛教――道教――佛教的转变历程。人们通常称它“南山寺”,是因为此寺的位置在州城的东南方,至于何以称为“南山教寺”,则有人说是在宋朝嘉定时寺内立戒台,传的是终南山白泉寺僧道宣创立的南山宗教法,即律宗,故名“南山教寺”。 南山寺的规模,清光绪以前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光绪《泰州志》有南山寺图一幅,为我们描绘了当时南山寺的概况:寺坐北朝南,前是三个圈门的山门殿,中为前殿,后有大雄宝殿,殿西侧为僧寮客舍及附属用房,建筑结构紧凑。山门殿南是市河,再南边是城墙和护城河,寺庙地势高敞,环境开阔。 现在的南山寺只存有大雄宝殿及几间附属房屋。大雄宝殿庑殿重檐,楠木金柱,内、外柱等高,脊桁下用叉手,沿袭元以前建筑手法,斗拱系明式做法,天花上用草栿作,梁枋上彩绘二龙戏珠和唐三藏师徒西天取经以及多种动、植物图案,(木攀)间枋下有明天顺、清道光及一九五七年修建的文字记载。殿面阔五间,进深六间,筒瓦、瓦头和滴水为龙凤图案。

  从整个大殿建筑形式看,保留明代中期建筑特色。而其屋面继承了唐代的建筑手法。庑殿重檐的屋面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属最高等级的屋顶式样,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的主要大殿,表示特别隆重。泰州南山寺大雄宝殿庑殿重檐的屋顶和北京的“太和殿”、山东的“岱庙”,属于同一类型,目前江苏只有苏州的文庙和泰州的南山寺是这种形式的古建筑。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和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教授来泰州考察时,曾南山寺大雄宝殿评价极高。 在我国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在泰州建这种庙宇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的。隋、唐时代是我国佛教的全盛时期。公元八七三年,唐懿宗兴起了唐代第三次崇佛高潮,在长安举行了一次迎佛骨的活动。当时的唐王朝已是统治不稳,危机四伏,处于黄巢大起义的前夜。泰州南山寺就是在这次崇佛高潮后的第三年,即公元八七六年建成的。 南山寺附近,在历史上曾有不少建筑。寺东南有文峰塔,东北边是学宫,往东去是文昌阁和望海楼,西边是拥有六十余间(座)亭、台、楼、阁、轩、廊的贡院。这里曾是古泰州的文化中心。可是,沧海桑田,昔日南山寺周围的建筑,今天几乎都寻无踪迹。唯有南山寺大雄宝殿,虽经千年风雨,至今仍翘角飞檐,巍然屹立。它是我国古代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是古城海陵文明历史的见证。笔者最近巧遇张家港市佛教协会会长、韩山寺住持清希大和尚时,老人家介绍了他曾在南山教寺出家以及有关南山寺的一些故事。 南山寺大雄宝殿于1957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管会和南京博物院多次来人察看,对此殿十分重视。2003年,政府拨专款将大雄宝殿重新修建,现已美轮美奂。

  随着社会的前进,经济的繁荣,南山寺大雄宝殿将越来越显得珍贵,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