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行宫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泰山行宫

泰山行宫

  泰山行宫因祀泰山神女而得名。宫址即城内五一路中段北侧毗邻光孝寺。明代称淮提庵(见《泰州志》),清代改称祐生祠,又名泰山庙,俗称奶奶庙,后改名泰山行宫,民国十七年(1928)废泰山行宫名,复称古淮提庵。该庙很始建于何朝,史书未载。据庙中第十代尼僧讲:“建庙很早,可能先于光孝寺。开始是道士庙,而后改成和尚庙,最后改成尼姑庙。”泰山行宫前曾有铜炉,炉身刻有“大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六月江南泰州东台场人卢世德等施奶奶庙神前供奉”字样。又据说庙中曾有一古银杏树,树身三人合抱,乃千年以上古树。由此可见,该庙在明代以前就已建成,明代成为尼姑庙。, 泰山行宫有山门殿五间,中三间连通,两侧塑哼哈二将神像。通过天井进入二殿,殿中央供奉着开口常笑、大腹便便的弥勒佛和三面千手观世音像,两侧塑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彩塑道士群像。过二殿,进入大殿,殿宇巍峨,金碧辉煌,端庄秀丽的泰山神女铜坐像供奉在殿中央。神女像前还供着木质装金的天后圣母娘娘像。殿前有古柏和右银杏各一株。殿侧有素心梅一株。庙内东侧有屋八间、厅屋三间。西侧有厢屋七间、厅屋三间、厨房三间。 庙中殿宇古朴雄伟,结构精巧,飞檐串角,歇山重檐,颇具南方建筑风格,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现除二殿迁建于泰山公园外没存大殿一座、山门殿五间、东厢屋八间、厅屋两间。 庙中大殿供奉神女像说法不一:有说是黄飞虎的三个妻子,名金霄、银霄、碧霄的;有说是赵公明的三个女儿,统称三霄娘娘的。黄飞虎和赵公明是《封演义》作者塑造的人物,且书中黄飞虎只有一个妻子,赵公明有三个妹妹即云霄、碧霄、琼霄。这两种说法均不可信。清代夏退庵在其《退庵笔记》中写道:“西桥西有泰山行宫,俗称奶奶庙,莫详其义。有云泰山碧霞元君,则日:顶上奶奶。清口之惠济祠,日奶奶庙。他处凡元君行宫皆以奶奶称之。”又据《辞》条:“西晋时即有泰山神女的传说。宋真宗东封,命于泰山巅建昭应祠,封天仙女碧霞元君,明清祠名改称碧霞灵应宫。《山东考古录》也有记述:“碧霞元君封号,虽自宋时,而泰山神女合拱处有说西晋已有之。”再从庙中三尊铜像来看,均系宫装打扮,两手圭的长方形孔的痕迹,端坐的姿势是朝観的样子,中为神女像,旁两像当侍女。故庙中所祀者应为碧霞元君。泰山行宫原有一座沉香雕塑的观音像,在“文革”中被抄没,至今下落不明。该宫大殿仍幸存。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