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景点之照墙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寒山寺景点之照墙

  门票:20元

  寒山寺照墙像一道屏障耸立山门之前,朝西临河而立,上置脊檐,饰有游龙,气势非凡。黄墙上嵌有三方青石,上刻“寒山寺”三字,铁划银钩,笔力雄峻,款署“东湖陶浚宣书”。

  陶浚宣(公元1849――1915年),原名祖望,字心云,号稷山居士,浙江会稽(今绍兴)陶堰人。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举人,精诗词,亦工画人物,曾任广东广雅书院山长。其间接触国内革命志士和海外爱国华侨。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秋瑾被害,他振笔疾书,上万言奏折,斥责浙江巡抚张曾扬草菅人命,义正词严,为士林所敬重。他著述颇丰,有《百首论书诗》、《稷庐文集》、《稷山馆辑补书》等。陶浚宣早年即以书法闻名乡里,临池之勤,寒暑不辍,碑版名迹,无所不学,真草篆隶皆精,尤工魏碑,为翁同龢、梁启超所推重。据说,当时所铸银元、铜币上的“光绪通宝”模字,就出于他的手笔。光绪二十二至二十五年,他和亲戚集资八千馀银元,在会稽东郊山麓,利用长期劈山采石形成的山水奇观,筑堤围墙,擘划营构,配置亭台楼阁,建成东湖胜景,名重江南。陶浚宣宣视此为平生快事,于是自称东湖居士。这“寒山寺”三字,就是他构建东湖之后的手迹。

  这三方碑石的刻工是江南有名的勒石高手周容。周容(公元1882――1951年),字梅谷,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他是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的入室弟子,所刻碑版遍及吴中各地,其中有名的有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刻《重修寒山寺记》,1919年刻天平山《范参议公祠堂记》,1934年刻吴县角直镇《重修角里先生祠堂记》等。这“寒山寺”三字石刻,是他而立之年的力作,深入浅出,神韵俱足。

  根据三十年代初的照片资料,这三方题字刻石原嵌寺内回廊壁间,四周杂草丛生,破败不堪。不久,三方石碑便不见影踪。此后近二十年间无人知其下落。1954年整修寒山寺时,在藏经楼后面的地下发现了这三块刻石。当时主持整修工作的苏州市园林整修委员会主任谢孝思觉得山门前一无掩映,过于空旷,建议筑一照墙,以壮寺容。于是将这三方石碑嵌入新建的影壁之上,成为寒山寺醒目的标志。

  面对寒山寺的第一道胜景,游人不由自主会驻足观赏,摄影留念。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