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高明寺座落在天台县城东北10公里的幽溪之旁。在天台山,以背倚高明山而得名。它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538-597)亲手创建(当时称幽溪道场)。在佛教天台宗的发展史上,具有显著的地位。为智?手创天台山十二古刹之一。现为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初建于唐天钓年间。后唐清泰三年(936年)改为智者幽溪塔院。寺宇经历代多次重建。现存建筑系1980年重修,中轴线上依次有天王殿、大雄殿、楞严坛。寺周多奇石和名人题刻。寺旁幽溪之上,一石横架,下有四石相承,自成一洞,名圆通洞。高明山下有大石,突兀峥嵘,如笋如笏,名看云石,上刻“佛”字,径约7米。
南朝陈宣帝太建七年(575年),智头入天台山,先是结庐山于天封山,自号“灵墟”,并于此注《涅盘经》。后卜居佛陇山,讲《净名经》。有一天,他正在讲解《净名经》,突然一阵大风吹来,经页翩翩向东飘去。大师追求经页坠落之处,只见此地峰峦环抱,幽溪静谷,是一处非常理想的坐禅修行之所,因而伐木结茅,辟为幽溪道场。大师圆寂后,将他用过的衣钵和具叶经保存在这里,成为学佛修行者朝拜的圣地。
台州高明寺
台州高明寺历史
唐朝正式建寺,昭宗天钓年间(904—907年),因寺处半山腰,又寺周青色莲峰,顶锐而足阔,好像处于凹形镜的聚集点,日月二光常照不散,故高而大明,取名高明寺。宋朝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名净名寺。后几经兴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秋,高僧传?大师驻山,重兴高明讲寺,立幽溪讲堂,复兴沉寂已久的天台宗。传?(1553—1627年),又名祖 ,号无尽,俗姓叶,太末(今浙江衢州市龙游)人。少年时在贤映庵出家,万历八年随百松法师在智者塔院研习上观之学,承其衣钵,成为天台宗第三十代传人。后住持高明讲寺,在太史冯开之和东邑居士赵海南等人资助下,陆续修建了僧房、禅房、山门、两廊、钟楼、藏经阁等,精心制作了“楞严坛”。此坛按经论构建,为全国仅有的三座之一,名闻海内。传 大师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佛学家,与名僧黄檗(号无念)、博山(号无异),并称“三无大师”,他对天台宗、净土宗和华严宗的各种经典均有深入研究,佛学著述达42种,计百余卷。他还修了《天台山方外志》30卷、《幽溪别志》16卷,保存了不少历史文献资料,至今仍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传 大师中兴天台宗,重兴高明讲寺,功德无量,后人称他为“智者大师再来”,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重修。十年动乱中,寺宇毁坏殆尽。1981年,由住持觉慧主持,在爱国华侨夏荆山、周勤丽和广大群众的资助下,对高明寺进行全面整修。觉慧,俗姓倪,浙江省三门县葛岙乡人。幼时父舍入宁海县寿宁寺,从勤林和尚出家,13岁入海游广润寺受具足戒。18岁从宝静法师 天台教观。24岁任寿宁寺住持。1944年,在宁海创办佛教慈幼院,任院长。1950年至天台山,住华顶至觉岸修持。1960年至高明寺,后被推啉为该寺住持。历任浙江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台州地区佛教协会会长,天台县政协副主席。他爱国爱教,成绩卓著,主持重建高明寺的大雄宝殿、钟楼、观音阁,恢复幽溪佛学院,任院长,并兼任宁海县福泉寺、寿宁寺住持、天台山华顶讲寺修复委员会主任等。他善于诗文,编有《台山清音》、《幽溪石秀》和《天台山高明讲寺史略》等,对天台山的佛教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81年9月高明寺举行开光法会,巨赞法师亲书“幽溪重光”的匾额和大殿楹联。高明寺共有13个院落,分布在三条中轴线上,殿宇依山而建,约四百余间。山间及大雄宝殿,均系康有为题额。大殿中所塑佛像与他寺不同。《幽溪别志.幽溪道场规制考》中说:“本寺所祖者,智者;所宗者,《法华》。以释迦入定,弥勒腾疑,文殊决答。故殿中尊像中建释迦如来入定,文殊菩萨居其左,弥协菩萨居其右,以为当时回答之状,与他寺不同者,在乎此地。”原有的三尊佛像都是铁铸的,佛身连底座共高一丈二尺,文殊、弥勒二菩萨略低二尺。三尊铁像共重一万七千斤。可惜三尊铁像在“文革”期间毁坏,如今已易为珍贵的檀香木雕像了。
台州高明寺
台州高明寺
台州高明寺寺庙风景
高明寺四周古迹众多,出寺往东南走,幽溪清凉桥旁,有明玉禅师笔冢。智头当年题于崖上的“幽溪”两字,笔势端庄,每字约一尺见方。现于崖上建亭以保护其墨迹。过桥往北走,登伏虎岗,崖边有“松风”、“伏虎”四字,笔力遒劲。溪边有洞,深约六米,上跨巨石,洞下可容数人,洞南有两棵巨松,高摩云天,这就是圆通洞。《幽溪别志》中说“圆通洞在芙蓉峰下,顶下三石鼎峙,上片云横覆,中空如庵,涧下溪声瑟瑟,洞侧松音幽幽,于是跏趺,耳根圆通,时时现前,因名。”洞下有看云石,传为传灯大师当年晏坐看云观瀑之处。
台州高明寺
台州高明寺
楞严坛内有古井一口,名“福泉”,坛前西方殿殿壁嵌有高1.2尺,阔3.4尺的“楞严海印三昧坛仪碑”一块记述传灯法师建造楞严坛之事,由虞淳照撰文,董其昌手书,陈继儒镌碑。寺西三圣殿,墙上还镌有五块“楞严台碑记”,字迹秀丽,均出自董其昌手笔。
高明寺原藏文物很多,如《雍正龙藏》、《贝叶经》、椤严坛铜镜等,都是无价之宝,大都已移送国清寺珍藏。
高明寺四周景争幽美。《幽溪别志》载幽溪八大景为:狮峰松吼、象案花红、幽溪雪瀑、香谷云坪、金台远眺、丹照清修、日窗暖色、月岭秋明。传灯大师都有题咏。又有幽溪十六小景,即:圆通洞、般若台、补衲窝、翻经堂、行道庵、照我潭、空心泉、石斛井、龙尾流,灵乡岩、巾子岩、西天竺、金银岭、白花庵、圆伊室、跨壑桥等。徜徉其间,足以使人留连忘返。高明寺东南是“螺溪钓艇”,为天台山八大景之一,两山夹峙,缺处如门栏,称“石门栏”。进岩门数十米,茫茫碧潭上一石孤耸云端,即石笋岩左右峙壁围抱,飞瀑从后冲下,直击岩根,其声轰轰,如雷贯目,潭水深而清澈,称“螺蛳潭”。相传智者大师放螺于此,故名。
高明寺分3轴13院,依山而建,屋宇400余间。山门及大雄宝殿,均系维新派首领康有为题额(康氏于1924年来游天台山,留此墨迹).大殿两侧,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手书的楹联,上联为:牛宿耀峰,风飘经至,百代咸尊至者;下联为:幽溪映月,人悟性空,三乘共证中观。天王殿右侧为地藏殿,原有明万历年间铸造的7000斤巨钟,后毁。今年内易为铜钟,高1.96米,直径1.48米...
三殿两侧,是巨赞法师手书的楹联,上联为:“牛宿耀峰,风飘经至,百代咸尊智者”,下联为:“幽溪映月,人悟性空,三乘正证中观”。天王殿右侧为地藏殿,原有明万历年间铸造的七千斤巨钟,后毁。今易为铜钟,高难度.96米,直径1.48米,重2.5吨,系法籍华人周勤丽所捐赠。铜钟重量和规模,为浙江省内之最。
每当清晨敲钟,震长空、山谷回应,声传十里之遥。每次撞钟均为108下,寺僧相告说:古人用108声代表一年,因为1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72个候,(古代称5日为1候,积6候成1月,故1年有72候了。)加起来正得108。取年年如意,岁岁平安之吉利。另外关于钟的敲法也有讲究,各地的撞击上手法不同,天台是:"前击七、后击八、中间十八徐徐发,更兼临后击三声,三通共成一百八。"目的是使钟专声不至于单调呆板,造成一个"百八鲸音,响遏行云"的美妙意境。大钟上还镌胡"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之佛教偈语,促使人们对钟产生敬意。
高明寺原藏文物很多,如《雍正龙藏》、《贝叶经》、楞严坛镜等,都是无价之宝,大都已移送国清寺珍藏。
台州高明寺
台州高明寺
台州高明寺
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悬空寺,在山西省浑源县城南四公里恒山金龙峡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原名玄空寺,又名崇虚寺。现供人们游览观光的建筑主要是明、清遗物,该寺历代均予重修。悬空寺
山东庆云海岛金山寺位于山东省庆云县汾水王村西,隋代即有。该寺院建筑宏伟,大殿禅堂10余排,占地千余亩,僧侣众多,有骑着毛驴关山门之说。寺门之东即为汾水镇,居两水交汇处,乃水旱码头,游者香客络绎不绝,商贾云集,日进斗金。《金史·地理志》尚有记载。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现存的遗址古
扶风县法门寺,又称法云寺,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地处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
恒山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距大同市约65公里。位于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是国内仅存的佛、道、
武汉归元寺又名归元禅寺,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位于武汉市汉阳翠微街西端。国家AAAA级景点,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是湖北省佛教协会和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也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著
雷音寺位于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盐锅峡镇小茨村黄河和湟水河的交汇处,整个建筑坐南朝北,依山取势,寺院重迭,以集中、紧凑、高雅著称。设计以中轴线展开,横向左右对称,逐次延伸、升高、平地、高台浑然一体。寺院显得非常庄重宏伟、气势非凡。
红螺寺风光欣赏 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当今住持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历史沿革] 红螺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5公里的红螺山南麓,为历代佛教圣地,也是京华气功的发源地。始建于东晋永和四年(公
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始建于384年,为东晋著名高僧慧远所建。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慧远在东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僧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同修净土之业,成为佛门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始祖。
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当今住持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历史沿革] 南山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据史志所载,三亚南山即菩萨长居之补怛洛迦,有大光明山之称,故琼州历来即有观音出巡南海之说。南山侧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