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恒法师
在许多人的认识里,佛教僧人是“形若槁木,心如死灰”的一类人,不知人间冷暖,不对社会关心,更不管什么国家兴亡。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出家人虽然舍家别亲以追求智慧解脱为第一要务,可也绝非“一心只修圣贤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除了“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的终极追求外,还对现实的世间念念在心,甚至多有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奋不顾身为国效劳的人。
清朝末年,列强入侵,国弱民乏,于是许多佛教志士爱国热情高涨,追随革命风潮对满清封建统治与西方列强的侵略进行了爱国斗争。敬安、宗仰、苏曼殊、华山、意周、栖云、铁岩、玉皇、太虚等不同程度卷入反清革命。
敬安法师,1851生于湖南湘潭。早年参禅有所启悟,后工诗词频有成就。敬安法师得深得禅宗心法,以禅入诗,写出大量传世诗篇,集为《八指头陀诗文集》共18卷1900余首,是近代僧界诗坛的巨擘。敬安法师身虽在佛门,可是心萦国家,一生都以“我虽学佛未忘世”,“我已辞家犹悯世”的精神为其本愿。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不堪外辱的忧患意识,磨砖作镜,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以及“毁家兴学”、“银河待挽”的爱国主义热情,在当时的中国佛教界没有人能够比拟。
敬安的禅诗之中,忧国忧民是其主要特点。他以忠君爱国的大慧宗杲为自己的楷模,又敬重屈原和岳飞,故此曾有“我读《离骚》感慨多,那堪复向此间过”及“千古纯忠孝,如公更有谁?”的诗句。1884年敬安在宁波延庆寺卧床养病,听到法军侵犯台湾,官军屡为敌炮所挫而败于基隆的消息,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驱使下,以至于夜不能眠,精神郁结,思报国不得竟至引发热病。
1900年李鸿章代表清廷和西方列强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无比耻辱的《辛丑条约》。敬安哭道:“天上玉楼传诏夜,人间金币议和年。哀时哭友无穷泪,夜雨江南应未眠。”遭受了侵略,反过来要向强盗赔银4亿5千万两,加息共9亿8千万两,这是什么行径!“凤凰巢欲堕,燕雀暮何安?然眉时已急,不容闲。一棋错下,竟输了通盘。笑群公衮衮,颠倒乾坤,乞儿扮作神仙。念长林没个鸣蝉,赤手欲擎天!乱星环北斗,夜钟残,鲁连今日蹈海亦云难。故国重回首,夕阳影里,只留一角青山。”这里上阕嘲讽王公大臣奸贪误国,下阕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苦痛。“伤心蒿目此何世?尝胆卧薪宁有人?商女瑟瑟还度曲,王孙芳草尚迷春。”“国破身存恨何若?遥怜荆棘立铜驼。降王却爱魏宫妓,壮士空悲易水歌!”这表达的是统治者执迷不悟,爱国者的慷慨悲歌之情。
同年8月,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他写道:“强邻何太酷,涂炭我生灵!北地皆成赤,西山惨不清,陵园今牧马,宫殿只飞蛾。太息卢沟水,惟余战血腥!”他以血和泪的语言,控诉了外国侵略军以刀枪大火残杀中国人民,毁灭中国文明的罪行。
1904年,敬安在天童养病,报纸造谣说他东渡日本皈依了本愿寺大谷派,他立刻以诗嗤之。光绪未年,江浙各省学堂有寺产兴学之议,于是杭州僧界便冒用他的名义,联合浙江35个寺院请日本和尚入内保护,他立刻致函当局,力请严拒这种丧权辱国之举。
1906年,江淮一带洪水泛滥成灾,敬安作《江北水灾》长句,以此诗揭露清廷驰禁,米贵珠肌,百姓倍受盘剥的现实,描述出了由于官府不治河致使大水泛滥,浮尸蔽江的惨象,他写道:“掘草草无根,剥树树无皮。饥啮衣中棉,棉尽寒无衣。冻饿死路隅,无人收其尸。伤心那忍见,人瘦狗独肥!哀哉江北民,何辜罹此灾!”同年,敬安以悲愤的心情向来天童山采集标本的宁波师范师生演说:“盖我国以二十二省版图之大,四万万人民之众,徒以熊罴不武,屡见挫于岛邻。”他大声疾呼:“彼碧眼黄髭之流,益将以奴隶待我中华!”他号召有志之士要“夺袂而起”,来富国强兵、兴利除弊,以“磨铁成针”的毅力,以“卧薪尝胆”的精神挽救中华!他痛心国步维难,即席为师生赋诗:“力图砥柱四百川,热血能将沧海煎!”
敬安法师交往的人极广,上至一品大员,下至朝野名士;内至佛学大师,外至着名学者;早至为戊戌变法的仁人志士,后至革命党人,几乎都有。他的爱国思想还影响了这些名人志士,使他们在民族救亡的运动中也能够激流勇进。
后来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元年他被推为中华佛教总会首任会长。
宗仰法师俗名黄中央,自号“乌目山僧”,江苏常熟人,是革命和尚的典型。宗仰法师精研三藏,旁及中外政法着作,兼通英、日、梵多种文字,又善书画诗词。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中国大败,割地赔款; 1898年戊戌变法,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宗仰在上海蒿目时艰,慨然有献身济世之志。1899年他就与章太炎、蔡无培、吴稚晖、蒋维乔等革命志士来往,宗仰曾撰诗赞颂章太炎等革命党人:“凭君不短英雄气,斩虏勇肝忆倍加;留个铁头铸铜像,羁囚有地胜无家。”诗中直斥清廷为“虏”。
宗仰还是同盟会最早的成员之一。1902年,宗仰联络章太炎、蔡元培等人,组织了中华教育会,以联络有志革命的知识分子,促进文化教育的改革,翌年被选为该会会长,同时他还主编《苏报》,着文倡言革命,启发青年思想。革命英雄邹容的《革命军》就由他筹款印行。他在日本时,东京的革命刊物《江苏》杂志因为经费困乏,将要停刊,还是宗仰致函上海的友人请助,《江苏》杂志才赖以继续出版。
宗仰与孙中山的关系很密切。光绪二十九年(1903),“苏报案”发生,宗仰法师也名列通缉令内,后来他东渡日本。他抵日后即谒见孙中山,二人一见如故,雅相推重,为商革命大计,孙中山特辟楼下一室让他居住。后来孙中山离开檀香山时路费不够,宗仰倾囊相助,孙中山才得以成行,自此二人来往书信不绝。孙中山在檀香山见保皇党冒充革命党人四处募款,愤慨至极,特地致函宗仰法师,请他以新书新报寄往美洲及檀香山,使华人华侨得以辨别真伪。还要他与沪上的同志们与敌人的斗争“遥作声援”。辛亥起义成功,孙中山从海外归来,宗仰到吴淞登轮话旧。孙中山约宗仰同赴南京参加政府,宗仰见革命成功婉言谢辞,归隐山林不再参与政治。1920年宗仰住持栖霞山寺,为重修寺院,孙中山特意捐银币万元,以为宗仰法师义助革命的回报。中山先生曾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盖教有辅政之功,政有护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孙中山对佛法如此之高的评介,恐怕与宗仰法师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1921年宗仰圆寂,民国政府明令褒扬,拨款伍千元为法师修塔立碑。民国以后,僧人之中受到政府明令褒扬的,宗仰法师是第一人。民国总统黎元洪赠以挽联:“奥旨遐深,道根永固;辞机旷远,名翼长飞。”这可谓一代宗匠的定评了。
苏曼殊是近代佛教史上一位频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虽然行为怪诞,可是他对于佛法的追求和对祖国的热爱是强烈且始终如一的。他在短暂的一生里,曾经参加过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反对满清封建统治的斗争,讨伐袁世凯的斗争,竭力支持先进的革命力量。
他出生于日本,母亲又是日本人,可是他却对祖国怀着一颗真挚的爱心,常以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而自豪,为中国被帝国主义侵略而痛心。他经常住在日本,但是却说:“吾是弱国之民,无颜以居,无心以宁。”他痛骂崇洋媚外的中国人,认为就是他们造成中国被外人所欺,积弱不振。
苏曼殊在日本时考入专为中国留学生而办的振武学校,苏曼殊在振武学校时,就加入了留学生界最早的革命团体“青年会”。1900年,当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沙皇俄国趁机出兵占领我国东北三省的重要城市,企图吞并我国东北,建立所谓“黄俄罗斯”。俄国非但不撤军,反而向清政府提出了无理要求。以青年会为骨干的我国留日学生反对沙俄侵略我国东北,发起组织“拒俄义勇队”,天天操练准备开赴东北对俄作战,苏曼殊也是“拒俄义勇队”的成员。
苏曼殊积极参加反对封建统治的进步事业 ,“青年会”、“军国民教育会”等反清革命团体的活动都有他的身影。在香港时,他一度想刺杀保皇派的康有为。苏曼殊与当时的革命团体及后来的同盟会诸领袖来往密切。他参加多个革命报刊的工作,在许多革命报刊上投稿。1903年,他发表《女杰郭耳曼》一文,赞扬郭耳曼的革命精神,以郭耳曼的被捕不畏惧与统治者的惶惶不安作对比,讽刺封建皇帝。他还为巾帼英雄秋瑾烈士的遗诗作序,赞扬秋瑾以女子身为四生请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1908年,苏曼殊发表《岭海幽光录》,记述明末清初抗清死难的广东英雄烈士事迹,以激励反对满清的民族感情,教育不知振作的人们,其中专门提到了反清僧人韩祖心。苏曼殊以这些事迹来激励反对满清封建统治的战士,期望他们团结一致。
民国成立后,苏曼殊对袁世凯篡夺政权十分不满,民国二年发表《讨袁宣言》,骂袁世凯为“独夫”,说他擅操屠刀,丧权辱国,令“四维不张,奸回充斥”,号召全国同起伐罪之师,特别指出“衲等虽托身世外,然宗国兴亡,岂无责耶?”袁世凯死后,苏曼殊又反对北洋军阀,拥护革命的护法军政府。甚至在他肠胃病加剧卧床不起之时,还希望病愈后去广州参加护法斗争。
苏曼殊最擅长以文字为武器投身反帝反清的爱国革命活动。苏曼殊是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成员,他写出过大量的作品,其中不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反对弱肉强食资本主义的思想。他翻译拜伦的诗《哀希腊》,与自己的爱国感情起了共鸣,以致他泛舟湖中时,朗诵《哀希腊》,不由自主歌已哭,哭已歌,而被人疑为精神病发作。
苏曼殊的一生始终贯穿着大乘佛教入世度生的积极精神,他虽然投身佛门研修佛学,可是一点儿也没有忘记世间的疾苦,国家的兴衰。
在直接卷入到革命战争中的僧人里,华山与意周两位都是浙江人,并且都是富有正义感,是热忱爱国的僧人。华山推崇谭嗣同、章太炎等革命志士,主张佛教革新,以传播革命思想着名,曾对太虚大师影响很大。意周于清未之时,就加入了革命党,他利用自己住持的寺院白云庵,为杭州的革命组织建立了一个秘密据点,便于革命党人的联络与交通。有时他还借僧相的掩护,直接为革命党人传递书信,接送装备。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投身而退,隐居深山。抗日战争爆发,他虽已年衰,依然不忘救护我地下工作同志,被日本特务发现,四处追捕,他再度隐潜深山。华山意周,以身相许投入进步革命事业,可谓是佛门中的豪杰傲骨志士。
铁岩法师认定建立共和与振兴佛教是相辅相承的工作,以这种思想与各寺有志革命的同志相互勉励。在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拍卖庙产,以其所得,召集各寺青年僧众及护法居士,组成了浙江僧军,准备进攻杭州,当时这支队伍拥有500余人,200多枪,是绍兴一带屈指可数的革命武力。上海玉皇法师连络了当地七个佛寺的比丘与沙弥,以及有志于革命护教的居士,也组织了一支上海僧军,接受都督陈其美的指挥,担任实际的作战工作,这支僧军有700余人,枪械齐全,纪律严明,在攻克上海宝山等地后,又参加了光复南京的战斗。西安光复之时,也有许多僧人与革命军并肩作战。在北伐战争中,北伐军首先出师的湖南,佛教徒竭力拥护,湖南民众佛化会提出以“大慈大悲救人救世精神努力革命”的口号,释晓观、开悟组织了千余僧众加入国民革命军。
太虚法师也与革命密切,他随同盟会会员栖云至广东双溪寺做住持,参与筹备广州起义的密谋活动,黄花冈起义失败,栖云被捕入狱,他营救未果反而受到追捕。
辛亥革命中佛教僧伽的表现,说明了僧人不是一个只关心自己生死的狭隘修行者;说明了佛教不是一个只重来世的理想主义宗教。佛教是一个出世而不离世的智慧解脱之教;僧人是一群在追求解脱的同时也关注民众的慈悲行者。
参考文献:
1、于凌波《中国近现代佛教人物志》,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9月版。
2、东初《中国佛教近代史》,中华佛教文化馆民国63年9月版。
3、中村元等着,余万居译《中国佛教发展史》中册,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民国73年5月版。
4、《八指头陀诗文集》,岳麓书社1984年版。
5、柳亚子《苏曼殊传略》,杨鸿烈《苏曼殊传》,见《苏曼殊全集》,1928年北新版。
6、邓子美《传统佛教与中国近代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版。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请问师父,牛奶和鸡蛋是素食吗?就是说吃素的人能食用这两种东西吗?
很多同修由于对本分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在生活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职位以及相应的本分。有一句话: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我们过往烦恼不断,证明我们没有好好落实本分,完善本分。我们来学佛,学做什么?
佛法从恭敬中求,当我们对学习佛法生起真实的恭敬心,谦让心、忍耐心、顺从心将会随之生起,远离高傲,远离懈怠,远离忿恼,于诸违顺境界心得安忍,柔软轻安,于诸善法精进修行,于诸不善努力断除,少欲知足,正念无常,这样学修我们的心就能逐渐得到调伏与安乐。
一位老居士讲:“我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祖母平常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好了别人是好自己,有东西给别人是自己得利益。’我从读书到工作,这两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祖母活了101岁,在她临终时,我对她老人家说:‘祖母,谢谢您!教给了我怎样做人。’”
现在很多人有死亡焦虑,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实在,就会在生的现象上产生自性见,在死的现象上也产生自性见,以为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于是贪著生,恐惧死。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就是通过对生死轮回的观察而觉悟。生命就像河流,遵循无明、
处理不善心的方法,我在这里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首先你要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真正的朝自己心里看。要承认自己的烦恼:我的贪欲心、嗔恨心,甚至于我的愚痴:我不了解,有些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是对是错,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你要如实地承认它们的存在,
古人尝有言:衲子风格凛然,有古人之风。古人之风从何而来?就是从这八个字而来:动用举措,必稽往古。这就有古人之风,要是没有古人之风呢?那就是流俗阿师的样子——行,不像个出家人;说话,不像个出家人;思想,不像个出家人。
寿量圆满即健康长寿:因为往昔种下的善业感得长寿果报,得以长久住世。又因为长寿,才有更多时间内修外弘、自利利他,长时间地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那么如何感得寿量圆满,身体健康的果报?如果光是长寿,活了九十岁,但一天到晚在生病,那还不如短一点,所以
学习打坐,就要好好就近寻找正规寺院觅善知识,按照经论中的来,不可以想当然地坐,不可以道听途说地坐,更不可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再坐。须知外道也打坐,练气功的也打坐,乃至邪教也打坐。如果在家真想坐禅,不妨认真读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楞伽经》中说,譬如巨大的海水波浪,这是由猛风所吹起的,洪水波涛鼓动着冥壑,从来没有断绝的时候。我们的藏识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又包容万千,由于境界风所吹动,所以才有种种诸识波浪,腾跃而生起。我们的心就像大海一样随着外界的风的吹动,掀起各种各样的波浪
傲慢则无礼。偏见则自私。傲慢与偏见的人,其实就是强烈自我意识的人。说才智,很可能是绣花枕头。说修养,势利有余的攀附者。佛法中说:贪、瞋、痴最强烈如火炽盛之流;于财、色、名、食、睡最具占有欲的代表性人物;心念中充满了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
佛弟子要想获得广大的真实利益,必须学习培育随喜的特质,随喜佛菩萨一切贤圣乃至凡夫众生的一切善法善行。随喜可以让心柔软开放,与众生广结善缘,建立现前与未来的良性关系,随喜之心还能推动我们的身语趋于善法善行,由此累积种种善法功德,给现前和未来的生
禅宗有“平常心是道”的公案,我们今天暂且不去讨论,但就虚云老和尚所说的“平常心”来谈谈。虚云老和尚说:“怎样叫平常心呢?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就是平常。譬如世人招待熟客,只用平常茶饭,没有摆布安排,这样的招待可以长远,就是
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之人,对自己所喜爱的事业,无论是起步,还是在过程,不管有多么困苦、多么艰难,都始终抱着一颗坚定不移的信心,踏实笃定地前进,最后无不取得卓越不凡的成果。我们有缘接触佛法,修习佛法亦是如此,从信开始,因信而入,信心生起,发愿力行。
北方曾有一位富人,祖上留给他很多财产,单说田地就不少。然而不幸的是,有一伙好吃懒做的人,打起了他的主意。他们合计着把富人活埋,好瓜分他的家产。打定主意后,他们事先挖好了埋人的坑,接着设法把富人骗到了坑边,对富人说:“死到临头了,你有什么话说?”
不会。但受戒时,能够穿海青、搭缦衣,较庄严、摄心。譬如穿得花花绿绿,心就比较乱;穿素雅的颜色,心念就会比较寂静。眼根对色尘,颜色会影响我们的心念。
正是因为感受到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我们就明白了。我们明白了,就不应该再执着;不再执着,就真正自在了,所以我们就挣脱出了那种束缚、枷锁。可见,学佛最大的敌人,不是这个世界,也不是他人,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自己。
小时候,我们看一本一本的连环画《三国演义》。里面出现最多的一个故事情节,就是那些大大小小各种级别的“主公”,在每次面对自己眼前各种各样事情的时候,就会有身边的臣子谋士们为他献上各种主意或计策。出那些主意或计策的谋士们,无论是高手还是低手,无论是真
在《佛说法华经·方便品》里边,佛陀说了这样的一首偈颂:“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深着虚妄法,坚受不可舍。”这段经文很深刻,让我们来分享一下:所谓“薄德少福人”,什么叫“薄德少福人”?
一位年长者和一位年青人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导致二人许多年不说话。人们劝年青人主动一点。要知道世事无常,今生的隔阂若不化解,未来世难免要受“怨憎会苦”。比起生死,这点小摩擦算什么。有智慧的人会主动向人道歉,有慈悲的人会接受别人的道歉
度和被度是相互的。你好心给他讲佛法,结果人家不但不理解你,还把你臭骂一顿,这时候你心里马上生起嗔恨心,想这个人怎么好坏不分,于是就跟他对着吵,你原本想度对方的,结果不但没度成,还心随境转,被对方给度走了。所以,学佛人要有观空的智慧,知道我们所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