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的般若中观思想浅析

二、对著“空”者的批驳

  在开示智常的一段公案中,智常曾转述大通和尚神秀对本性的描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11在这里神秀所理解的见性成佛,是一个空无一物,只有一片清净圆明的境界。惠能却认为这还著了一个“空”在,仍然是凡情知见,不是菩提。因此他说:“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12虽然口头上说“不见一法”,却还存了一个“无”在,这已经是执著了。那么惠能所说的“空”又是如何呢?“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13惠能的“空”,是指因不著一切法,故而能包容一切法,明了一切法,应用无碍的广大境界,这与神秀的“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是何等的差异!

  惠能呵斥那种教人静坐一念不起的修法,他说:“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他指出:“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14他所说的“无念”,不是一念不生,而是“即念而无念”,是应对一切境界心不染著,这与那些执著了一个“空”字的顽空者也是有着根本的不同的。

三、对惠能思想的综合评价

  通过以上对空有两个方面的探讨,相信能使我们对惠能的般若中观思想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惠能的时代涅槃经已十分流行,受到涅槃佛性思想的影响,他在弘法中也常常提到诸如“自性”、“真如本性”等,这与早期的般若空宗只破不立的思维方式已有所不同。杨曾文先生曾说到:“他(惠能)的顿教禅法绝不是局限于般若空宗的范围之内,而是用大乘的中道不二的思维模式将大乘有宗的佛性思想与般若空义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既体悟一切事物本性‘空寂’、‘本源空寂’,又要认识‘性含万法’,避免‘无记空’,做到对外‘于相离相’,对内‘于空离空’……然而应当指出的是:慧能的禅法从总的倾向来看,所具有的般若中观色彩似乎更加浓厚……因此慧能将自己的禅法笼统地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是有道理的。正因为这个原因,后世也把禅宗简单地称为‘空宗’”15。杨先生的这种见解应该说是比较客观的。惠能所说的“真如本性”、“佛性”等,毕竟都是建立在般若中观的基础之上来谈的,是超越于空有二边的,因此绝不可以错认为他是在指一个实有的本体,否则便会落入如志道一般的错误之中。惠能在谈法身、报身、化身时曾说过:“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明四智菩提”16,明确指出了,即使是法身也是无自性的,也不是一个实在的本体。契入诸法实相,当下即是涅槃。考察惠能的思想始终不能离开般若中观这个根本。

  应该说,惠能的世界观和修行观与一般常人之间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他的知见,来自于明心见性后,对诸法实相的直接体悟和把握。如果没有契入实相,无论如何钻研经典,总是很难摆脱落入空有两边的过失。惠能的思想来自于体悟,他的开示也是为了指引后人悟入实相,因此,正如佛家著名的指月之喻,一切的语言文字只是指月之指,而并非月的本身。要想真正理解惠能,不能仅仅局限在哲学思辨的层面来分析他的语言,只有通过实际的修行来体证。

  1.《坛经》的版本向来有好几种,其内容也有一定的差异。本文所根据的是宗宝的校编本,这个版本在中国比较流通,包含了宗宝所增入的弟子请益机缘等内容,研究材料更为丰富,思想特点也更为清晰明显。

  2.敦煌本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青净,何处有尘埃。又偈曰: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相比之下,宗宝本的“本来无一物”,对凡夫执有的执著破的更为直接彻底,更符合般若空观,耐人寻味。

  3.《大正藏》四十八卷第349页下

  4.《大正藏》四十八卷第360页下 ̄361页上

  5.《大正藏》四十八卷第357页上

  6.《大正藏》卷三十第1页中

  7.《大正藏》四十八卷第357页上

  8.《大正藏》四十八卷第357页上 ̄中

  9.《大正藏》四十八卷第360页上

  10.《大正藏》卷三十第36页上

  11《大正藏》四十八卷第356页下

  12《大正藏》四十八卷第356页下

  13《大正藏》四十八卷第350页上 ̄中

  14《大正藏》四十八卷第353页上

  15见杨曾文先生《敦煌本坛经的佛经引述及其在慧能禅法中的意义》一文

  16《大正藏》四十八卷第356页中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