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禅修者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 | 作者:果煜法师 [投稿]

禅修者的心路历程

在禅修过程中,行者因于方法的纯熟与心境之提升,将经历几个层次的变化:

一、螃蟹过河:大家都看过螃蟹吧?它有两个头,八条腿;两个头,其实还不是真正的头呢!似头而非头,这象征它三心两意,捉拿不定的性格。其次八条腿,又代表它遇事慌乱,七手八脚的窘态。行者刚发心修行,意志还不坚定,时而亢进,时而退转;这就像螃蟹有两个头,经常左顾右盼;即使奋勉于一时,也常因方法的不纯熟而搞得手忙脚乱,狠狈不堪。就算奋勇挣扎了好久,却只是横行而已!如何能到彼岸呢?

二、秋风落叶:当行者道心慢慢转坚固,尤其当禅修方法渐渐用上力了;这时心境便像秋风中的树,落叶归根。在秋天中,树叶慢慢由翠绿转为枯黄,而翩翩落下,最后只剩下萧条的枯枝,在北风下哆嗦。很多人看了,都觉得悲凉。

但秋天的落叶,其实不是雕残,而是培本。所谓「落叶归根」者,正为将一切养份落实到根本。于是由于根扎得更深,根结得更稳,才有来春之纷红骇绿,鸟鸣花香。

行者亦尔,因一心用方法,故不再向外攀缘;尤其当心气向内收摄,不但非容光焕发,反而憔悴枯槁,尽失往昔的光彩。但这并非消极衰颓,而是为培根本而作的努力!

三、心如盘石:经过落叶归根的过程后,外形虽枯瑟萧条,但内在却稳若盘石。所谓「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或「蚊子咬铁牛,没得下口处」。不管是外境的变化,或内识的翻涌,皆不能干扰其方法,或影向其心境;只一心一意专行持于修道的路上。

四、高山顶立:因内摄而外延,从下沉而上升;因此,过了落叶归根、心如盘石的阶段后,将转换成「高山顶立」的气象。

在高山中,一方面因空气新鲜,视野辽阔,故心胸为之开朗;一方面因噪音隔绝,远离人事,故神明为之清爽。因此,一个人于立足高山,游目四顾之际,自觉飘飘若仙;一切红尘俗事,已恍如昨梦。很多过去的事情,即使想起来,也不再觉得那么的真实。

这时即使身仍在人间,但心已出世矣!

五、雁度寒潭:这是取用《菜根谭》「风拂竹林,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的典故;在古诗中,雁是一种极典型的象征。譬如「衡阳雁去无留意」、「万里长空送秋雁」都用雁的特征。

我们都知道,雁是最典型的候鸟之一。每年秋天便成群往南飞,为方便寻找较温暖的地点以度寒冬。然到了春天,气候稍暖和了,它们又成群向北飞。于是任一个地方,对它们来讲,都是过客而非归处。

但在高空中,游目四顾,高山培塿,汪洋小河,尽在俯视中;一切虽看得更清楚,却与自己了不相干。前之「高山顶立」,虽也能看得远,看得开;却局限在某定点上。而此「雁度寒潭」,却是在不断的变动环境中,去作更扎实的历炼与升华。

这时修行的重点,已非在蒲团上,用「守一」或「禅观」的方法去练心。而是该到一切顺逆境界中,去磨炼、去淬砺。使心如雁过秋空,不留任何痕迹。

六、渺若晨星:所谓晨星,乃指天快亮时的星星;当然这时的星星,必将若有若无,难以分明。此之星星,乃喻众生的无明我见。

我们知道星星必在没有光明时,才能分外明显;如果是满月夜,或在大白天,则星星必将隐而不彰。同样,众生的无明我见,也是在愈没有智慧时,愈显得高矗;如经一番寒彻骨,既已从佛法建立正知见,又在行门中历经觉悟与历炼的过程,则无明我见,必如严冰解冻,日消于无形。

七、春风化度:此时内敛的修行阶段,已过去了。故不再是秋风飘零、不再是严冬酷寒;也不再是孤高顶立、目中无人。而是煦煦春风,肇化万物的生机。

春风本是无心的,然而在它的吹拂之下,枯枝吐出了新芽,大地换上了新装;小鸟枝头欣唱,蝴蝶花间遨游;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欢喜

真正修行到家,已纯是无心境界;既不向外攀缘,也不向内幽守,冥冥与万化合一,语默动静皆安然。如春风徐徐,如春日煦煦,而万物自得欣欣以向荣。虽不存心度化众生,然众生于其扬眉瞬目、轻拨点化间,自得心开意解、寻得归处。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