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每无益,抿茶自诵经

闲聊每无益,抿茶自诵经

问:法师登座说法口才甚佳,平日里却罕见您与人交谈,不知何故?

答:我不无聊,有啥好谈的。

问:那您如何与人相处呢?

答:有问题说问题,有事儿办事儿,此外,各安本分,各行其道。

问:这,太过冷酷了吧?

答:嘿嘿,请问尊驾,是冷酷些好呢,还是随时制造些是非与烦恼,最终发展为纠缠不清,甚至于相互伤害才好呢?

问:哦,那,那宁愿冷酷些吧。可是,交谈也会带来安慰和乐趣呀?

答:人世间的交谈,无非这么几类:一是“谈爱”,情侣之间相互倾诉爱意,通过美化双方,从中获得一种虚幻的满足感。二是“谈情”,家人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朋友之间、同僚之间、合作者之间,等等,大家谈的是感情与交情,目的在于交流沟通并加深感情,以便于家庭和睦、相处和谐或者合作顺利共同发财。三是“谈事”,就事论事,以便交换意见、解决问题。四是“谈判”,对立双方明争暗斗,动手前后时常要谈一谈。五是“谈趣”,各类爱好者们聚在一起,交流心得体会,以便把兴趣玩得更爽。六是“谈法”,交流法义与学问,互通有无。

这六种交谈当中,“谈爱”爱难长久,最终陷入纠缠不清,甚至反目成仇者居多。“谈情”不如平淡交往,家人之间也是一样,接触多了谁看谁都不会顺眼,偶尔聚聚反而其乐融融。“谈事”是必要的,但不可多谈,大体清楚就可以,谈多了人就皮了,必生反感。“谈判”乃是不得已而为之,多属公事,公事公办为上。“谈趣”玩玩就好,不可痴迷于其中,否则便会自寻烦恼,越玩儿越苦趣儿。“谈法”交流,需要投缘,也需要双方水准相当,还需要见解相应,否则,多半不欢而散。

此外,还有一种最无聊的交谈——闲谈,就是心里空虚得发慌,嘴发痒,非得找个人絮叨一下不可。这个,属于人家的个人爱好,咱就不多说了。

总之,生活当中,“交谈”以简要为好,多则无益。至于处世态度,无论对谁,都以“君子之交淡若水”之心态为佳。这样的心理状态,比较平等,比较相互尊重,比较没有企图心,比较轻松自在,它只属于优雅的文明人。

问:可是,生活当中也需要浓烈的感性色彩呀!要不然,还有何乐趣呢?

答:感性与理性并不矛盾,浓烈也未尝不可。只是,要有足够的内在“省察力”才好,要有相当的智慧和修养与之匹配,要有度。否则,一旦过度,感性就会发展为盲目与无知,感情则会演化为迷醉与沉溺。

到那时,您就会明白,为何许多优秀的艺人与艺术家会选择自杀。为啥呢?因为,那样的心境空虚而痛苦,甚至会痛不欲生,乃至于精神分裂也有可能。问题是,那种痛苦并不是别人带来的,而源于自身,源于无知与迷醉,不善学习的缘故。

问:您也有浓烈的感情吗?或者,感性之美?

答:这个人已经不需要浓烈的感情了,不过,他并不缺乏感性之审美。他会在静夜里独自品味桂花的馨香,也能够手舞足蹈地欣赏那些选秀节目,还可能因为淘到一件满意的物品而拍手叫好,甚至,假如有不识趣的人提出些无聊的问题,他很可能会文明,或者半文明地把对方骂个狗血喷头。

当他应邀讲个所谓开示的时候,嘿嘿,他完全没有了绅士风度,就像一个披着僧装的疯子,从里到外,狠狠地把他们数落了一通。结果呢,那些家伙们下来还纷纷夸奖他,说他回答问题特别“接地气”。

不过,这些都不是他最日常的状态,在生活里,他话不多,往往几句就把对方打发了。回到房间里,他便会自言自语,自读自写,自静自观,偶尔也自歌自笑。寺院里的人们,时常看到他独自在院子里经行,戴着一副幽深的变色眼镜,用一种悠闲的气场霸占了整个四合院的氛围。要是有人看他不顺眼,他便会体贴地告诉对方:哦,倘若您觉得我住这里不合适的话,千万别为难,尽管说,我再找地方,尽快搬走。

问:哇,您这么拽啊?哪来的能量啊,教教我行吗?

答:行啊,记住了,兄弟,要想浑身上下充满精气神,此乃无上窍诀,偈曰:

闲聊每无益,抿茶自诵经;

举世不牵挂,淡看轮回景。

坐禅归心地,说法净六根;

家中何所有,一藏大光明。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