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往生比丘一
兴 慈
兴慈,名悟云,号观月,亦号瞻风子。俗姓陈,浙江新昌人。家世业儒,敬信三宝。其祖父及父辈以下,全家八人,先后出家。慈四岁,母出家为尼,名常光。姐年八岁,亦出家,礼母为师,名勉持。父昭禅,入天台山诣下方广寺为僧。父未出家时,曾入天台礼祷伽蓝求子,夜梦幼童趺坐膝上,喜而抱之。期年而慈生,时光绪辛巳岁也。慈幼时,由母抚养,长于庵中。七岁,就父读书山中。十四岁,从父出家。次年春,依止从镜和尚,受具足戒于国清寺。旋返石梁习禅观。二十一岁,于中方广寺,听同环法师讲楞严经,宿慧顿发,遂决志究心经教。无间寒暑者数年。二十七岁,应高明寺之请,宣讲金刚,发扬妙义,震惊四座,山中尊宿,靡不赞许。自是应诸方请,宏经讲座,法筵遍于东南。历讲楞严、法华、地藏、弥陀诸经。一九一三年,还天台,重兴中下方广寺。一九一八年,建法藏讲寺于上海,设置学社,创立道场。教弘台宗,行专净土。严订寺规,勒诸碑石,俾垂久远。并为便利沪人子弟攻读,筹设兴慈中学,导世愍物,无微不至。
一九三一年,应天台诸山长老之请,接任华顶寺,重兴寺务,规模巨集传。惜逢战事,未竟全功。三十年来,弘宗演教,法缘极盛。诲人不倦,皈依座下者,无虑数十万人。律己谨严,居恒讷讷寡言笑。虽居繁华都市,不易山中素抱。淡泊为怀,卓然自立。冬夏一衲,食不知味。以简驭繁,以德胜威。内绝爱憎,外无亲疏,不以贵贱易念,一应之以平等慈心。为沪地佛门所罕见。著有二课合解、金刚经易知疏,并刻印古德经疏数十种行世。一九五○年春,略示衰象,关于华顶、法藏寺两寺未尽事宜,咐嘱其徒慧开负责完成。至农历四月十七日,预知时至,沐浴更衣,面西端坐,于大众念佛声中,泊然而寂。春秋七十。遗骨塔于华顶。一代龙象,犹得瞻仰于白云深处焉。
德 森
德森,杨氏子,江西兴国人。年三十一,于福建报恩寺出家。受具于江西宁都湛田大乘寺。为人诚朴。森亲见其师今彩和尚念佛坐化,大为感动,故亦专诚念佛。毕生弘扬净土,不遗余力。恒言:‘佛法钥锁,唯在断恶、修善、度众生。此三事外,更无别法。三者各臻其极,即自圆成佛道。’皈依弟子甚众,远及南洋各地。原住上海法宝馆。一九三七年,卓锡苏州灵岩,掩关于山之东关房,足不出户者二十余年。印光大师创建弘化社,印施佛学书籍,得其助力甚多。四大名山志及净土圣贤录三篇,整理编印,皆其力也。示寂前数月,曾印施无量寿经四千册。其时纸张印刷,都极困难,森以毅力,卒告完成。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临终前一周,致书弟子云:‘不久人世。’并安排身后各事。时略感微疾。十六日临终,命人扶坐,连呼:‘决定成佛!’三声,安祥而逝。室有异香,数日不散。遗体坐龛,面目如生。荼毗检得舍利甚多,由弟子取回供养。世寿八十,僧腊五十,塔于灵岩。
慧 行
慧行,杭州市郊西溪花坞人。二十岁后,出家于良渚大崇福寺。受具已,于花坞自结茅庵,居三十余年,无事不出庵门。朝暮课诵,寒暑无间,恒持弥陀圣号。一九二四年三月初八日晨,对其徒瑞茂说:‘我今日身体不适,替我打盆水来洗足。’洗毕,跏趺端坐,念佛而逝。世寿八十六。
寄 东
寄东,安徽人,貌魁悟,性豪爽。曾从戎,任团长。新婚三月而妻亡。悟世无常,乃出家。受具后,住持南京灵谷寺。有权贵来访,执事僧为备新衣,请于明日接见。东拒之。只身赴南洋,卓锡于槟榔屿。人见其貌古神清,定慧非凡,言简而义超,皈依者甚众,为建极乐寺,香火殊盛。东厌其烦,复回国。得檀越之助,于安徽黄山觅一兰若,一住十年。后拟重游槟榔屿,至沪待船。因九·一八军兴而阻,寄住上海佛教居士林。林中启建佛七,请东开示,为讲说心经要义,闻者叹服。一日谓林友邵联萼曰:‘借汝办公室暂住三日,我要往生西方净土。’联萼不之信,问曰:‘师有把握否?’东曰:‘我不诳汝。’因令将房门反锁,三日内勿送饭食,联萼尊嘱。第二日,从门隙窥之,见其尚有呼吸。迨第三日下午四时窥之,则已作吉祥卧而逝矣。翌日探其顶门,犹如火灼。
觉 照
觉照,浙江仙居人,中年出家于天台国清寺。其妻亦为尼。照恒破衲敝屣,不事盥洗,人皆恶其邋遢而远避之。常持金刚经,念佛号,修密行,不使人知,人亦莫之知也。惟与看山道友银火相善。遇有檀越来寺斋僧,则走避之。一九三八年春,一日,出其所蓄银币二百五十五圆,交与常住充斋粮。谓人曰:‘三日后,吾去矣!’并将古玩茶杯一只,水晶镜一付,宝剑一口,分赠道友。剃发沐浴,以待示寂。要求寺中职事,给与棺材一具。越二日,嘱所相善者玉凯、银火二人曰:‘明晨打四板时,来寮房唤一声。’届时往唤。照则穿海青,披袈裟,整冠履;香气四溢,见者肃然。两人陪照健步至大殿,随众做早课毕,遍礼寺内各殿堂佛菩萨罗汉像,至伽蓝前,俯伏不起,掖之,已逝矣。寿七十六。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两性关系: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解释】看见别人的妻子女儿美丽动人,就立刻起了淫欲的心,想要与她私通。【分析】色,这件事情,是人最容易犯的罪业啊!它比起贪财杀生等等的恶业,还要百倍的难以控制;所以它的败德取祸,也比其他的恶业,要百倍的严酷惨烈。然而太上对于贪财杀生等的事情,不断再三的说明禁戒;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邪淫”,一般是指佛教上所认为不适当的性行为,属於佛教在家居士所要奉行的五戒之一, 在现代汉语中引申为不良性行为。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有位学生给我看了一则《锯和蛇》的故事,并且忏悔说道:“我曾有着和毒蛇一样的愚痴嗔恨等烦恼,是佛法给予我智慧,让我慢慢变得冷静理智。”故事是这样的:一条蛇进入木工店,穿过锯子时受了一点伤。它本能地转过身咬住锯子,没料到又把嘴弄伤了。蛇以为又受到锯子的攻击,决定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使锯子窒息。于是它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不幸的是,蛇最终被锯子锯死
从前有个愚人,准备宴请亲友,打算积蓄一些牛奶,以备宴会时用。于是他想道:“若现在天天把牛奶挤出来,就会存得很多,那就没有地方存放,况且牛奶放存久了也会变坏,不如就蓄存在奶牛的肚子里,等到宴会时,可以当场挤出牛奶来。”他想好后,就把母牛和吃奶的小牛分开喂养。一个月以后,他举行宴会时,亲朋好友都来了。这时他把母牛牵来,想挤牛奶,谁知一点牛奶也挤不出来,惹得宾客当场辱骂和讥笑他。愚人往往就是这样自以为是。
从前,有一个富人,愚蠢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人到另外一个富翁家,看到有三层楼,又高大,又壮美,轩敞窗朗,心生羡慕。心里想:“我的钱财不比他少,我也要造这样一座楼。”于是他找来了木匠,问:“那座楼是你造的吗?”木匠回答说:“是的。”“现在你也为我造这样一座楼。”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地处穷乡僻壤。这个国家的人也无知无识。有一个人喜欢养猪。一天到了另外一个村落,见到有许多干粪,心里想:“这里的干粪好多呀!现在我应当用草把这些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回家。”于是,这个人找了些草,把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走到半路,恰好下起了大雨,粪汁流下,一直流到了脚跟。众人看到了,都说这人是疯子。粪便是臭的,即便是晴天也不应顶在头上,何况是雨中呢!
某日,师上堂开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要学习菩萨,不要在因上造作,就不会有这个果报。都知道自己有毛病,为什么不去修改?要找好的方法把这个病治好,这才是根本。再痛苦、再委屈、再烦恼,不去修正自己的习气、毛病,不去解决实际问题,一点用都没有。
某次法会前开会做相关部署,师开示道:“这次法会的总指挥,你们得学会真正以管理者的心态去做事,抓大放小。你是指挥,要安排好大家的工作,而不是啥事都要亲力亲为,千万不要有害怕得罪人的心态,要为整个法会效果考虑,你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怎么样做一调整,是你们应该考虑的课题。
佛陀前世为菩萨时,曾经身为鸽王。“徒众五百”,在国王的花园里飞翔觅食。国王看到了,命令下人张网捕捉,所有的鸽子都被捉住关在笼子里了。国王每天让人用白米、肉屑喂养这些鸽子。鸽王痛心地说:“我们失去自由,说不定会成为国王的盘中菜肴。我们必须逃出去。‘佛经众戒,贪为元首,贪以致荣者,犹饿夫获毒饮矣。’从今天开始,大家不要再吃这些饲料了,只有如此,才能保全大家
从前有一个国王,国王拥有一棵极其高大茂盛的果树。每年这棵树结果实的时候,香气四溢,味道甜美。有一个人来到宫廷,国王对他说:“这棵树上将要结出味道美妙的果实,你想吃吗?”这个人回答说:“这棵树太高大了,即使我想吃,又怎么取下来呢?”国王于是命令砍倒这棵树,希望今年结果时可以很方便地摘到果实。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