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度法师,于2004年6月21日临晨6点在太原崇善寺圆寂,享年95岁。2004年6月27日在五台山荼毗。以下为寂度法师舍利图:
寂度法师生于辛亥革命前一年。他跨越了清朝、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很不简单,有这个缘份的人不多啊!
他虔诚事佛。佛给了他高寿。
91岁的老法师人很清瘦。但他精神矍铄,仍按往常的习惯坚持晨练。可一般人见不到他晨练的身影。为什么?他起得很早。当一般人起床之后,他晨练完毕,转入研读经书的生活节奏中去了。
五台山各寺庙的僧人都起得很早,一般是凌晨3点或3点半起床。可寂度法师不到三点就起床了。这倒不是说,他人老睡少的缘故,关键是多少年来养成的习惯。他说,古人闻鸡起舞,是很有道理的,我们也应该认真珍惜时间。
近年来,他锻炼身体的主要形式是散步。从塔院寺出来,绕显通寺前门向西行,再向南、向东拐,经殊像寺北行,然后从二招附近穿行人街,经台怀镇中心地带再踅向原路,循环反复,要走5—7圈。一圈以三华里算,他每天清晨散步在15—20华里之间。这对于一位耄耄老人来说,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
他散步,一开始比较慢,处于热身阶段。走过一圈多之后,他走得就比较快了。脚步轻盈,步步踏得都很稳,就像他所走过的人生一样,一步一个脚印,每一个脚印里都写着执著与奋进。
寂度法师是目前五台山僧人中的一位大家公认的饱学高僧。他博采众长,显密双修,深钻细研,佛理精通,是一代高僧能海上师生前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得道高僧,在90岁以前,依然每天跟普通僧人一样,坚持上殿做功课,没有一点特殊感。笔者曾就此事请教过寂度法师,他说,活到老,学到老,古人老早就这样教导我们。他特别强调说,上了年岁的僧人,决不能倚老卖老。在学佛的路上,是没有老小可分的。他说,有的人虽年岁不大,但很有学问,满腹经纶,百岁老人也应尊其为师。一个人如果虚度百年,没有一点追求和理想,那是十分可悲的。
他的短短数语,若要细细品味,那可真够人享用一生的了。这些话不仅对出家人来说充满了禅机佛理,就对普通红尘中人来讲,也是金玉良言啊!
深入浅出几句话道尽了他毕生的追求和理想,体现了他对人生的彻悟。多么虚怀若谷的一位大德高僧哟。
寂度法师生于四川重庆铜梁县平滩乡新华村。因家境贫寒,他小时候虽也读过“四书”、“五经”,但却实在没念几天书。他的好多学问都是靠勤奋自学而得来的。
寂度法师生来不爱热闹,而爱清静独处。在家时劳作之余,一个人或看书,或思索些问题,是他最大的乐趣。在知识的逐渐增长和对人生的逐渐感悟中,他渐渐地看破了红尘,遂于28岁时毅然出家。
刚开始在峨嵋山万佛顶寺,以海静法师为剃度师。当年又到了成都市近慈寺,拜能海上师为师,受具足戒。从此,他便与一代高僧能海上师相依相伴数十年,直到能海上师去世。
能海法师是建国以来我国最著名的高僧之一。他显密双修,佛理精湛,持戒之严,世属罕见。他高瞻远瞩,充满高度的爱国之情。对和平解放西藏有积极贡献。生前,作为和平使者,曾随郭沫若、宋庆龄两度出国参加世界和平大会,为祖国安定,为世界和平,做为一名僧人,他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名师出高徒。寂度法师所以能成为当今五台山一名高僧,与能海上师生前对他的精心培养是分不开的。
1949年全国解放,寂度法师随能海上师移住四川省绵竹县云悟寺。1953年,他又随能海上师来到五台山清凉桥,即吉祥寺。在学经和为人处世等方面,他深得能海上师真传,故在1954年,他便担任了能海上师驻锡的清凉桥的知客。四年后,又担任了该寺的当家师。由此可见,他深得能海上师的赏识与信赖。
在能海上师的带领下,为修缮清凉桥,为绿化清凉桥周围的坡梁沟壑,为僧人参加生产劳动实行生产自救,寂度法师均做出了自己应做的贡献。
历史的发展有时很像天气的变化,让人捉摸不透。谁能想到,当时间推进到1966年的时候,极度贫穷的中国,像发了疯一样,举国上下闹开了“文化大革命”,揭开了人类历史上极为荒唐的一幕。为害所及,连佛门圣地五台山也不能幸免。德高望重的能海法师在1967年元旦节被迫害身亡。
寂度法师面对能海上师的遭遇,他感到极度的悲痛和困惑。他想不通,像师父这样举世闻名的大德高僧所犯何罪,竟遭到如此的迫害?他想不通,他想不通啊!他怀着悲愤和无奈,在师父去世一年后,即1968年也被迫离开五台山,被赶回四川原籍去种田。这时,他已年近花甲。有好多像他这般年岁的僧人被赶回老家去种地为生时,因心灵空虚和为生活所计,都娶妻成家,打算苟且余生。而寂度不然。他虽恢复了出家前的俗名黄裕昆,但心里想的依然是佛的教义和几十年相濡以沫的能海恩师的教诲。为世所迫,他不能像以往在寺庙中一样潜心学佛了,他必须面对现实,参加农业劳动和当时必须参与的一些社会活动。但时局没法剥夺他菩萨一般的心肠。他看到特别贫苦的人家,不仅从道义上给予支持,鼓励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想办法摆脱窘境,而且从经济上力所能及给予关照。常常以佛的教导开启一些对生活失去信念的人们的心扉,使他们断除烦恼,不断清除生活道路上的一些障碍。劳动之余,回到家里,将门一关,他便翻开经卷,认真温习功课。每当此时,他感到浑身轻爽,快乐无比。他想,也许这一辈子我再无缘出家了,但我对佛的情缘无论怎样都是无法斩断的。他发誓说,我将以此心走完我未来的人生之路。不管前程怎样坎坷,佛永远在我心中。
在对佛门生活无限的怀恋和向往中,他在故乡的土地上摸爬滚打了整整十年。1978年,国家拨乱反正,落实宗教政策,他又被请回了他梦魂索绕的五台山,任十方丛林碧山寺当家师。是时,他已年近古稀。1981年,71岁的寂度法师受五台山佛教协会委派,移锡于塔院寺,担任住持。多少年人去寺空,原先香火隆盛的千年古刹如今是破败荒凉、杂草丛生,风过处尘土漫天,使寂度老法师嗟叹不已。看到围墙上依稀留存着文革中的极左标语,诸如“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等刺人心目的东西,他连连摇头,不住地说:“罪过,罪过!”
他到塔院寺时,已先他有五位僧人到了塔院寺。偌大的寺院只有五、六位僧人,寺庙东院还被外单位工作人员临时占用着,法师心中真说不上是种什么滋味。他发誓要重修寺庙,扩大僧团,使荒凉破败的古刹重新变成文殊菩萨的清静道场,并逐步将其变为十方丛林,为五湖四海而来的僧众提供良好的修持拜佛的场所。正好,当时任山西省副省长的卫逢祺到五台山视察,寂度法师抓住机会找到卫副省长,结果得到大力支持,才使外单位工作人员退出寺院,为设清静道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形势越转越好,塔院寺在寂度法师领导下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又一步步兴旺起来。
1985年、1986年国家几度为塔院寺拨款维修寺院中轴线上的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和藏经殿。之后,寂度法师又自筹资金揭瓦翻修了山海楼,落架维修了东西配楼以及东西两排僧舍。另外,还安装了锅炉,为各僧舍输送暖气,改善了僧侣们的住宿条件。在维修藏经楼的同时,他又重塑了八大菩萨像,并于华藏世界转轮藏内安装了1000尊小佛像。对于塑像的每一个细节,寂度法师都要进行认真鉴别,致使1000尊小佛像每尊都神采各异,栩栩如生。
谈到寂度法师对寺庙的修缮,特别应该提及的是对大白塔的两次维修。
大白塔是五台山的标志。由于年久失修,外表斑斑驳驳,一派容颜不振的样子。巍峨高峻的大白塔呈佛瓶状。就在那“瓶颈”上居然就长出两棵树来。一棵是杨树,另一棵是榆树。那杨树稍小点,那榆树长得特茂盛,从下望上去,凌空出世,酷像一只振翅欲飞的仙鹤。据一位老者讲,说那榆树长在几十丈之高处,看去有碗口般粗细,如落到地面,足可以做模子用了。他说,清朝末年,这白塔的“瓶颈”上也曾长过一棵树,是杨树。后来被一场大风将那树从中刮断了,你猜怎么着?仅掉到地面上的一截主干就做了一条梁,粗点的树枝都做了椽。那树冠上掉下的三个喜鹊窝,让塔院寺二百多僧人烧了半个月。
老汉的话可能有点夸张,但白塔之高是人们都知道的。这么高的塔要进行从上到下的维修那可不是一件简单事情。然而,寂度法师发誓要维修白塔,要维护五台山的形像,要重振文殊菩萨的道场,要给香客游人一个美好的印象。寂度法师说,一进五台山首先跃入人们眼帘的就是塔院寺的大白塔。这白塔怎么可以容颜不振呢!1988年,投资35万元,对大白塔初步进行了一次维修。这其间,仅塔院寺就投资20万元。这一次维修,有好多方面不尽人意,使寂度法师甚感遗憾。待到1995年,寂度师经过多方努力,共筹集到资金100万元,又一次对大白塔进行了彻底的维修。这一次由山西省古建研究所施工,从1995年7月开始,到1996年8月竣工,历时一年零一个月。第二次维修过的大白塔,白洁无瑕,较过去更加英姿勃发,巍峨壮观。
其后不久,寂度法师在山西省佛协常务副会长根通法师的大力帮助下,又将白塔下的四个大转轮和123个小转轮都由木质的改成了铜质的。这一改,古老的转轮旧貌变新颜,香客游人转动起来也兴趣倍增。经无数双祈求佛陀保佑的人们的手的触摸,那铜质的转轮锃明彻亮,金光耀眼,显得特高贵,特精神,特神秘。
然而,寂度法师真正的功德还在于对经学的深钻细研,对僧众的悉心培养和自身严守戒律的感人事迹上。
对潜心研学经卷的寂度法师来说,对经书的热爱简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隔一段时间,他就让弟子们将藏经楼里存放的经卷搬出来晾晒。他对弟子们说,误下什么,也不敢误下定期翻晒经书。他说,五台山地处高寒区,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湿度较大,空气潮湿,若不经常翻晒,经书就可因潮而发霉。连经书都发霉了,你们能吃得下饭,睡得好觉吗?他说,当一天和尚念一天经。如果你念的经书都发霉了,你说你能对得住谁?
对于怎样翻晒经书,寂度法师要求极细。晾晒经卷的地方打扫得必须净而又净。然后再铺上一层纸。在铺纸前必须先检查地面晒热了没有。要多少有点热度才好。把经卷轻轻慢慢搬了来,再轻轻慢慢一排排摆好,之后打开经卷细心翻晒。所谓翻晒,关键在一个“翻”字。为避免将经书弄脏,翻晒时必先将手洗干净。在翻的时候,用手先将书页捻起来,然后用光光的细竹棍挑住,使两面登空,通风。一次,一位小和尚正按照师父指教认真翻晒经书,不想一阵风来,将竹棍儿挑着的一页经书给刮破了。小和尚很着急。他急忙跑去将此事告给了寂度法师。正在念经的寂度法师一听经书破了,很不高兴。但念及小和尚来寺庙不久,经验不够,而且能主动来承担错误,寂度法师也没过多怪怨他,只说:“把那被风刮破的经书拿来我看。”跟着又问了一句,“还有风吗?”小和尚说:“刚才就刮了一股,现在没风。”寂度法师透过窗玻璃向外看了一下,说从现在起,再晒上一个小时,赶快往回搬。
一小时后起风了。小和尚怎么也弄不清,老法师咋就连风也预测的这么准呢?
寂度法师将那被风刮破的一页经书认真进行了糊补。那小和尚看见老法师如此爱书如命,心中既钦佩而又惭愧。
寂度法师研读经书同样也到了痴迷的程度。在90岁以前,他一直同寺庙其它僧人一样,坚持上殿按时诵经,不以寺庙住持的身份搞特殊,更不倚老卖老。他说,在学佛的路上,无论谁都是个小学生,不管你官职多大,也不管你年龄多高。在他的带头下,塔院寺的僧人上殿诵经那就成了天经地义之事,雷打不动。除了上殿诵经之外,寂度法师一般用于学经的时间,甭说在塔院寺,就是在五台山的众多僧众中,也是最多的。老法师除了锻炼身体和少量的睡眠时间之外,其余时间基本都用在了学习经卷方面。有的经书他可以说不是诵念了几十次、几百次,而是成千上万次了,但他依然兴趣不减。有时看得眼花了,他就闭上眼睛默诵。整部《华严经》60多万字,寂度法师基本上可以从头至尾背下来。其它短一点的经文就甭说了。
试想,若没有对佛经浓厚的兴趣,若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谁能做到这一点!在当今五台山众多僧众之中,有几人在这方面能与寂度法师相提并论?在这些年,我与五台山的众多高僧的接触中,尚没发现第二人。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有什么用呢?是很非常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1 可逢凶化吉,避灾解难。 2 受天人护法和其他众生的护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扰。 3 重业轻报;可以用于佛像装藏,净灵等。 4 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获百千万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业,也得百千
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
舍利花如同花朵那般。即舍利子的骨片。何种人才能修出舍利花呢?唯有正宗佛教的修证成就者,才会有舍利、坚固子,得大成就者才会有舍利花;不是正宗佛教者不会有,正宗佛教未得大成就者亦不会有舍利坚固子或
舍利子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
龙宫舍利子简介: 龙宫舍利子起源于缅甸边区,山势绵延,有如盘龙腾空的气势,山洞入口有如龙宫之壮丽,法人称之为龙宫洞。佛经记载古时由苦行僧侣在洞中修行,由于高僧全身金刚法体,洞中灵石经长时间产生变
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师荼毗仪式结束后,弟子们经过讨论商议,在否决了就地不开炉建塔的方案后,于2012年10月5日早晨四点打开荼毗炉,看到经过荼毗后,南师的头骨完整,上面缀满各色舍利子;头骨一半呈现黄色,一半呈现蓝色;其余身体化成舍利子无数。
舍利子在历来传说中都极富神秘色彩,据说能带来祥瑞。法门寺的佛舍利据记载曾多次大放异彩,是为瑞相。有些舍利子本身更是神奇,如肉身舍利等。而随着社会发展,有大量的仿冒舍利出现。因此,掌握正确的分辨方法是现今很必要的事情。
释地藏肉身不朽: 1200年前,公元794年,农历7月最后一天,金乔觉召集其徒子。然后向徒子告别道:我死了以后,不要火葬。把尸身放入石头缸,三年后再拿出来。如果到时候还不朽的话,再在身上刷金漆。他99岁入
问题:舍利花、舍利子是从何而来的?火化后的骨灰,有的骨头上有些绿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和一些像珊瑚一样的骨头,看起来也很漂亮,这些是舍利花吗?大安法师:对于这个问题,要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你可以做个比较,为什么有些念佛人,助念之后能够烧出舍利花,有各种颜色。那些不信佛的人,没有人助念的人,他的骨灰烧出来是什么情况。你可以做一个对比。
古代“月”字通“肉”,所以这座寺院被读作“肉身宝殿”。九华山有肉身舍利的,并非只有这座月身殿,但是这其中所供养的金乔觉着实是了不起。金乔觉于719年来到中土的时候,佛法已然盛行,尊佛之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年轻的金乔觉没有在此停留,他来到了地处江南的九华山。
我们拜舍利也好,拜佛像也好,都是功德,都是力量,都是向佛恭敬礼拜,我们同样可以消除业障,同样可以增长善根、福德、智慧,可能舍利要尊贵些,但效果都是一样,只要心诚则灵,确实没有什么大差别的。
这个完全是一个误会,舍利是佛菩萨还有罗汉、历代高僧大德通过修戒、修定、修慧,他们由于精进地用功办道,在身体内,通过精神气凝结起来的舍利。这种宝物的东西不是叫你舍弃一切,不是这个含义,这样就误解了舍利的含义,我们不能以讹传讹的来听它。要按照佛法里面的真实解释舍利,千万不要误解这里面舍利的含义。
舍利在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它乃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它是怎么来的?就是透过佛弟子们或者佛陀本人,以持戒修定修慧的这种行为,然后转化了整个人身心的果报,最后呈现了一个殊胜的相,事实上就是由精神而影响了物质的形成。
有人认为,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经火化而烧出来的结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印光大师文钞》中开示:舍利是梵语,译为“身骨”,是修行人修戒、定、慧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是心于道合,心于佛合者的表相。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即高僧大德火化后的遗骨结晶而成,骨骼形成的舍利是白色的;头发形成的舍利以黑色为主;肌肉形成舍利以红色为主。
舍利子也叫做坚固子,这种坚固子是由坚固的道心感应来的。当一个人临终念佛的时候,假如对求生净土,信心极其坚定的话,也能感应到舍利子。虽然当下还是凡夫,但是只要一生净土,必证不退转位。
在世界佛教总部所属寺庙之一的圣迹寺,发生了一桩佛教史上从未有过的特大圣迹,一位高僧长老圆寂后,十几天其法体发生脱胎换骨大神变,当下震惊所有在场佛教七众弟子,此一真实不虚的现象摆在佛教徒与世人的面前。据悉,这位圆寂后不仅脱胎换骨,而且成为金刚不坏肉身舍利的圣僧就是世界佛教总部经律论三藏总导师因海老和尚。因海长老从来淡泊名利,远离尘嚣,
《金光明经》中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是佛教修行解脱成就的标志,故历来为信仰者所崇拜。尤其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更是在佛教徒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提及
2015年3月27日,觉真长老法体进入荼毗后的第五天,按禅宗丛林传统,曙明法师等长老众弟子在紫金寺对觉真长老灵骨进行了初步分拣,发现各种舍利异彩纷呈,十分庄严。长老生前好友、嗣法门人及信众居士共同见证了这一神圣时刻。
舍利又叫舍利子,是梵文Sarira的音译,意为遗骨、灵骨,通常指佛或佛教高僧去世后火化遗留下的各种颜色的坚硬结晶体和残留物。佛经《金光明》卷四上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这是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