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放生的常见弊端介绍
一、盲目夸大放生功德
很多人热衷于放生,乃至迷信于放生,或以放生为祛病法,或为长寿法,或为消灾法,或为解冤法,或为忏罪法,或为培福法,或为求生净土法。
不可否认,放生是成就多种善法的助行,更是培养慈悲心的一种很好的方便。面对弱势之生灵,行者缘慈而不杀;面对出现命难之有情,行者修悲而救护。以此方便,于一切有情成就慈悲心之行者,则睡眠安隐,无有恶梦,为人、非人爱敬,诸天守护,不遭横祸,面色光彩,资助于定,临终不昧,能够成就尔等功德。
但是,行者如果没有方便成就慈悲、智慧与其它相应善法,即使经常放生、大量放生,虽然放生本身也有诸多功德,但是并不一定就能因此祛病、长寿、消灾、解冤、忏罪、培福,更遑论往生净土。
如果平时没有良好的睡眠习惯、饮食习惯与良好心态,行者想简单通过放生自求祛病、长寿,这不太现实;如重病患者不看医生、不接受正常治疗,想简单通过放生求得不药而愈,这不太现实;如患病亲友不信因果、不信佛教,家人代为放生时患病亲友因此嗔恚,家人想简单通过放生回向于病者以求其病愈,这不太现实。一些信徒花了不少钱去放生,结果患者病没好,搞得家人诽谤佛教。反之,如果平时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饮食习惯与良好心态,行者即使不刻意去放生,也能自求祛病、长寿;如患病者及时看医生、接受正常治疗,即使家人不代为放生,患者病愈也合乎情理。
如果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人对事挑剔、刻薄、不仁不义、无所敬畏,行者想简单通过放生求消灾免难、化解冤亲债主,这不太现实。反之,如果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人对事不挑剔、不刻薄、有仁有义、有所敬畏,行者即使不刻意去放生,也会自然消灾免难、化解冤亲债主。
如果以前有诸多残害生灵之恶业,行者今后仍一如继往地残害生灵,却想简单通过放生来忏除过往之罪行、消抵将来之恶业,这不太现实。反之,如果以前有诸多残害生灵之恶业,行者即使不刻意去放生,而从此改往修来、不再残害生灵,即为佛教所说的“回头是岸”。
如果平时悭吝、亲近恶友、不务正业、贪心不足、执持邪见,行者想简单通过放生来培养将来之福报,这不太现实。反之,如果平时热心助人、亲近善友、正命自活、知足寡欲、执持正见,行者即使不刻意去放生,现在与将来也能天天幸福快乐。
如果日常修学中不培养净业三福、不孜孜于成就念佛三昧,行者想简单通过放生来求生净土,这不太现实。反之,如果日常修学中培养净业三福、孜孜于成就念佛三昧,行者即使不刻意去放生,也能决定往生净土。
二、放生不善巧而放死
在汉地,餐桌上常见的小型动物物种,是佛教信徒经常放生的对象,如鱼、鳖、龟、黄蟮、泥鳅、螺蛳、青蛙、牛蛙、兔子、蛇、鸡、鸭、鹅、鸽子等。另外不太常见的放生对象,有刺猬、穿山甲、蟒蛇、天鹅、丹顶鹤等,以及其它一些不同级别的珍稀保护动物。即使对于一些常见的放生物,除了饲养人员与动物保护的专业人士外,一般的放生者都不会全面、细致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与适于生存的自然环境,因此有时不免缺乏放生前后照料与选择适宜放生区域的常识,更不用说对不太常见的普通动物与不同级别的珍稀保护动物了。
正是因为如此,有些放生者在购买放生物之后,没有做一些适当的照料,或者做了不适当的护理,导致放生物在放生之前就已经奄奄一息。比如鱼类,如果购买后无水,或水量不够,或水中氧气不够,经过一定时间,本想放生的鱼在放生之前就死掉了。又如天鹅,放生者不知如何喂食,或喂食了不当食物,导致天鹅饥饿或腹泻,而后死亡。
有些放生者在放生前后能对放生物做适当的照料,但放生者却放错了地方。比如水族生物,有些喜好浅水的却放入深水中,有些喜好深水的却放入浅水中;有些喜好温水的却放入寒水中,有些喜好寒水的却放入温水中;有些喜好清水的却放入肥水中,有些喜好肥水的却放入清水中;有的则被重新放入渔场中,或污染严重的水域中。其它不常见的动物与不同级别的珍稀保护动物,放生者就更容易放错地方,放生物因不能适应所放生的自然环境而死亡。
也有些放生者不了解饲养的与野生的区别,过高地估计饲养动物的野外生存能力,结果好心放生了,但饲养动物或因不能自己捕食而死亡,或被自然界的天敌轻易捕食。
为了避免好心放生结果却是放死,放生者在选择放生某个物种前,应多多了解该物种的生活习性与生存环境。放生者用的心思越多,通过放生培养的慈悲心就越坚固、越深厚,功德也就越大。反之,放生者对放生物种所作的了解越少,放生过程越是草草了事,通过放生培养的慈悲心就越脆弱、越单薄,功德也就越小。
三、不注意当地的生态平衡
如果信徒选择放生物是习惯性地倾向于一两种、两三种物种,即使是经常性地小量放生,或偶然性地大量放生,都有可能严重影响当地物种的生态平衡。如蛇类,固定地点的经常性小量放生,或偶然性的大量放生,则当地的青蛙、蟾蜍可能濒于灭绝,直接影响农业生态。又如放生一些特殊的外来物种,可能给当地带来重大的生态灾难。如巴西龟,经常性的小量放生,或偶然性的大量放生,则湖池中的鳖、本地龟因败于生存竞争而可能濒于灭绝。如清道夫,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即使是经常性的小量放生,或偶然性的大量放生,则本地大多鱼种会因鱼卵被食而遭受灭顶之灾。
放生者为了避免因善心放生而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应多多了解所放生的物种会对当地生态平衡有何影响,不可随便、盲目放生。
四、名为放生实为促进捕猎业
佛教所提倡的放生,最初乃指随缘放生,也即偶遇有情出现命难时,行者当即作随缘救护。如看见小孩拿棍棒追打小蛇时,行者及时制止,若小蛇安全逃走,此即放生圆满。
现在我们所做的放生,行者通常主动出击、遍寻市场来搜罗命难有情。更有甚者,掏大把钞票到渔民那里去订购放生物,请渔民把本来幸福安乐的水族从水中捕捞出来,接着请师父来敲敲打打地唱念一番,“慈悲”地给惊恐万状的水族们授三皈、传五戒、劝发菩提心,然后将绑架而来的“命难”有情放归自然,还希望它们对自己感恩图报,于是为“普度众生”、“功德圆满”。后者虽名为放生,而实为促进捕猎业。这是贪著放生功德、迷信放生功德而一次放生数量巨大的放生者通常会犯的一个低级的严重的错误。又如果放生者经常放生,应当避免定时、定量、定点去购买放生物,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商贩为了专门提供放生物去网猎、捕捞。
五、放生“上瘾”
佛教提倡放生的直接目的,一是防护受戒者的不杀生戒,避免行者自己杀生犯戒。不杀生戒的清净,在于行者个人不自手杀生、不教人杀生、不赞叹随喜杀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受戒者必须消除世间人的一切杀业。二是通过放生培养、增长行者的慈悲心。慈悲心的圆满,在于行者对一切有情皆怀有与乐、拔苦之情愿,但这并不意味着行者要切实完成救拔世间的一切有情才算圆满。
而有些信徒悲心过重、“菩提心”过猛,天天目睹世间众生的杀业,真恨不得卖房卖身救脱一切苦难有情,于是对放生上了“瘾”,几乎天天放生、想着放生。但是每天被杀的有情这么多,一个人怎能救得过来?就算所有佛教信徒一起来放生,世间的杀业也不会因此减少多少。对于世间人,我们要知道佛教放生的主要意义在于表法,并不在于不切实际地去阻止一切杀业;如果确实有方法能阻止世间的一切杀业,诸佛菩萨早就做了,还轮不到我们来做。所以行者放生要把握好度,随顺因缘、量力而行,不可“上瘾”,不宜刻意为之。如果行者超出自己能力之外去刻意放生、救护一切有情,会因为无法做到而令自己烦恼重重,于修道反生障碍。
六、利用信徒的善心放生来谋利
在没有证得无我以前,行者修诸善法难免会著相,甚至有贪心。就放生来说,有放生者、被放生者、放生法及放生功德等,此乃以善心著相,此虽障解脱,却不障福报。
但是有些人利用信徒的善心放生以从中谋利。如有“居士”大肆宣扬放生,借代人放生来截留放生款。又如有口称信佛的放生头与渔民勾结,以贪心带人放生,更代人放生,让渔民在固定的湖中专门为放生者捕捞放生物,然后这个放生头将居士花钱购买的放生物又“恭敬”、“虔诚”地放回这个湖中。这个放生头与渔民就这样利用居士的善心放生而财源滚滚。
为了避免花钱放生而成就别人造作恶业,放生者亲手放生最为妥善,也因亲力亲为,更容易培养、增长自己的慈悲心,功德也最大。
以上几种盲目放生的弊端我们要切忌不要去犯,要从自身做起,科学的放生,慈悲的放生。
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积德,放生就是改变命运。每年四月八日佛诞日举行放生会。但是关于放生的日子,就没有什么说法,只要你有心,天天都是放生日。但是放生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要做到真正的放生。放生要看缘分,缘分到了就是最好的时间。你放生不是攀缘,而是说你碰见了,别人要杀生,你当下救那众生,不为自己着想,哪怕多花钱,完全来救它于水火,然后给它做三皈依,众生最需要你救它而又让你碰见了这叫放生的最好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你等于救了一条人命。
问:放生一定要念咒吗?答:放生不一定非念咒不可,当然念咒就更完美一些。假如你放生忘记了念咒念佛,现在念依然来得及。若你不会念往生咒,只念阿弥陀佛就足够了。念皈依的方法,就是这样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或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 皈依法不堕饿鬼 皈依僧不堕旁生 (三次)
首先要加持一杯大悲咒水(可以预先加持准备好),洒在被放众生的身上。在什么都不具备或紧急的情况下,可大口出声念“南无阿弥陀佛”,让所放众生听的清楚真切,在八识田中种下金刚种子,等到因缘具足,种子成熟,自有开花结果,修成佛道,彻底脱离苦海的时候。如在马路旁或任何地方,看见人家正在杀害生命,没办法救它的时候,我们应发出怜悯的心,口中赶快为它念三皈依及往生咒或“阿弥陀佛”佛号,也略尽我们三宝弟子的一点悲心。细心周到:放生地点宜选择人烟稀少
大悲咒 (一或三遍):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阿唎耶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 菩提萨埵婆耶 摩诃萨埵婆耶 摩诃迦卢尼迦耶 唵 萨皤啰罚曳 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 婆卢吉帝室佛啰愣驮婆 南无那啰谨墀 醯利摩诃皤哆沙咩 萨婆阿他豆输朋 阿逝孕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 那摩婆伽 摩罚特豆怛侄他
放生泥鳅几天放一次?放生泥鳅的日期没什么讲究,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去放生,泥鳅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放生仪轨念诵 我弟子妙音,今在佛像前,诚心皈依三宝,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皈依佛,两足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离欲尊, 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僧,不堕畜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放生泥鳅的好处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
佛教语。又称回向偈,佛家于法会结束时齐声朗诵的一种偈文。即发誓愿共同皈依佛道。净土宗多以唐善导之《发愿观三宝》偈“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为回向文。其余诸宗,大同小异。根据国际君友会佛教典藏,记载回向是佛教的特有名词,亦是重要的修行法门。
放生乌龟怎么做 要放生乌龟一定要慎重,不管是生态学上还是风水学上,放生都是很需要认真考虑的事。个人总结放生应该注意的事项包括(这里只介绍水龟,陆龟由于植食性为主,所以生态威胁风险很小,只要环境温度等适合即可): 1 放生要合理,不能随便放生。选择龟种的时候要注意,巴西龟、甜甜圈、彩龟这些龟切勿放生。它们是外来物种,对本土物种危害极大。放生的话十分推荐我们中国本土龟种,如草龟、花龟、鹰嘴、黄缘、闭壳龟等。不推荐放生外国龟种,对生态环境和本土物种有风险
放生一尾鲤鱼的功德不单是一条生命,还包括鲤鱼妈妈肚内的鱼卵。鲤鱼自古就是吉祥的象征,由于鲤鱼的「鲤」和「利」同音,故春节期间老百姓都喜欢在家中饲养鲤鱼,有「家家得利」之说。记得儿童游戏中有「放生大鲤鱼」玩 法,而真正的放生鲤鱼是从唐朝开始,唐朝皇帝姓李,而鲤与李同音,犯了皇帝的忌,于是把鲤鱼改称为「赤公」,当时朝廷还颁了一项法令,规定捕到鲤鱼必须放 生,全国上下不准吃鲤鱼,谁卖鲤鱼就要受罚,并且打60大板。
前一段时间,有一位信众提问:发现一只流浪狗在小区附近活动,由于受到物业人员及业主的驱赶,经常找不到食物,自己又没有能力帮它,不忍其受苦就想给小狗进行安乐死,但又不知这样做是否违反佛教的不杀生戒?首先,安乐死是在生命受到无法逆转的重大疾病将遭受死亡前,病者无法及不愿再忍受极大痛苦时,在病患自愿的基础上,医生提供帮助,患者自主启动注按钮以无痛苦的方式而结束自己生命,它是西方根据医学伦理临终关怀的一种方式,在个
居士问:夏天晚上开车,挡风玻璃到处都是小虫子受伤害,会死亡,师父这个是不是杀生,这个杀生戒很难持啊!一如法师答:在开车的时候,无意当中肯定会伤害到众生,像我们开车一样的,你晚上开车,把灯一打开,一个个虫子啊,一个个蛾子啊,飞过来,那个高速上速度很快,碰一下就死掉了,所以第二天一看,挡风玻璃到处是死的虫子,这个对我们来说是无意杀生,不叫犯戒,叫无意伤生。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我在饭店工作,避免不了杀生,怎么办?觉火法师答:阿弥陀佛!如今学佛,能改则改。不能改就是造杀生业,受报很严重。当今大环境都是造业的,虽很难改。但信佛了,也要有惭愧心,念佛忏悔,这样日后感召的罪报会轻些。
放生能增上我们的慈悲心,看到生命被救,能唤起我们这个“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对我们提高佛教的修养,增进我们的同理心、慈悲心、无常心非常有好处;也让我们知道了要珍惜这个暇满人身,好好地用来了生死、度众生,不要再像这些鱼一样迷惑轮回。
放生虽然功德无量,但很多人在放生过程中还是存在误区的。有人担心因为放生的条件限制,物命会在放生前就死去,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放。我们要知道,佛教的放生并不是单纯地救命,更是救度它们的法身慧命,所以,我们在放生时,尽量做到佛法僧三宝具足,为它们作三皈依,种下佛法的善根,未来总有一天,它会因为这个因缘而得到究竟解脱
有善士一家来寺院找师父,自述小孩无故全身疼,医院检查不出结果,所以求助佛法。小孩母亲:“看到小孩生病,心里难受。”师父:“这是你们宿世的因缘,是一家几口之共业。”稍顿了顿,师问道,“你们现在是做什么工作的?有没有杀生?”
将被捕获之鱼、鸟等生灵放入山野或池沼之中,使其不受人类宰割、烹食,是佛教表达慈悲理念的常见方式。佛教徒在放生之时依仪式进行的法会,即为放生会。放生义举源于经典中戒杀生食肉及积极救护生灵的理论,据《梵网经》卷下所载: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因一切男子是我父,一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我们在家几个佛友组织了放生小组,定期放生,这是着相吗?达照法师答:阿弥陀佛!活着,是所有众生最宝贵的财富;你不要管它活得质量怎么样,只要有生命,都要被尊重和善待。这就是佛陀最伟大的地方:慈悲利物。
“护生园”就是建了放生用的,那你要建多大?主要放什么生命?建设的这个护生园是放什么种类的众生?是水族众生,还是陆地的众生?是适合哪些气候、水土的众生?这些你都要考虑。它们来了适合在这里吗?还有,你资金够不够?除了建园投资,你还得有长时间的后续资金来养这些生命。
元朝的时候,有一位富商求子,他听说太岳真人可以召请来神仙判事,非常灵验,于是这位富商就前往叩问太岳真人关于子嗣的事情。神仙判说:“因为你前生杀业太多,使得物类绝种,所以得此果报。现如今你一定要放满八百万生灵才可以赎罪。如果误伤一虫,必须再放一百生灵才能准数。想要挽回命运这是最重要的事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