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杀护生论
一、作论的动机和体裁
我自受了五戒以后,对于杀戒,特别注意。因此见有关于戒杀放生的经论文字,便喜阅读或抄写,所以食肉一事由心理渐渐影响到生理,先是对于肉食,不似一往有滋味,后来由不愿意吃而渐渐厌恶。所以先吃花斋,后来绝对吃素。早想把此中道理,做一篇论文,公布社会,今见《觉生月刊》通告二十四期出一次‘戒杀护生’专刊,征求这一类的文字,于是灵机一动,略加构思,方知大大不易。因为关于戒杀放生一类文字,都被佛祖大德们说尽了。举其最著者,如来所说《华严》、《楞伽》诸经;祖师们如莲池大师著的〈戒杀放生文〉、印光大师作的〈南浔极乐寺修放生池疏〉等,真是七宝牟尼在前,?趺燕石,安敢献丑?又经过一番考虑,仿照李圆净居士《佛法导论》内〈世法篇〉杀生一段,由业因感果招致轮回,乃至说到十恶十善,虽未明引经论,而道理却与经论完全暗合,人们看看十分醒目动心。但恐我这支拙笔,不能如李居士的大作(《佛法导论》台中瑞成书局重版一阅便知)婉转晓畅呀!
二、人和其他动物的关系
人类和禽兽一切动物,形状虽然不同,而本性则一致。试看水中鱼虾,地上爬虫,大至金鹏象王,小至蚂蚁蚊蝇,虽有种种差别,然而贪生怕死的心,以及繁殖自己种类的心,无一不与人类相同。这‘个个本具’的心,就是不生不灭的佛性。人类与其他动物既同具不生灭的佛性,则身体变坏时,其灵性各自随著业感而轮回受生,上升天人,下堕畜生,自己都不能作主!不惟不能作主,且因习性的欲乐或系恋的关系,往往不离当地,便即转生。古语说:‘三界轮回苦,孙儿娶祖母;猪羊席上坐,六亲锅肉煮。’人们果明此理,则对于其他动物的肉,不惟不敢吃,也就不忍吃了!
三、吃素的面面观
中外人士,吃素的很多,其观念不甚尽同,我往年曾和素食大家李石曾先生(早年在法国创办豆腐公司组织素食总会,现在欧美遍设素食分会支会)谈及吃素的事,他问我吃纯素几年了?我答四年。我问他吃素几年了?他说四十年。我很惭愧的表示,真是‘小巫见大巫’了,顺便请教吃素的道理。他说外国人吃素的很多,有吃科学的素、有吃宗教的素、有吃哲学的素。何谓科学素?是分析动物被杀时,因惊怕恼恨的关系,肉内都有毒质,常吃一定受毒,为各种疮病之源。何谓宗教素?是完全基于慈悲因果的关系。何谓哲学素?凡动物肉内所含的养份,植物上都有的,所以与其在动物身上取养份,不如直接由植物身上取得,也免了多绕圈子,不洁净。他是自命吃哲学素的,所以讲的特别详细。总而言之,无论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对于吃素的观念虽然不同,而不杀生命,则为共同的观念。人类虽千差万别,但是谁能逃出科学、哲学、宗教的范围之外,为甚么因贪口腹而杀生害命呢?莲池大师所谓:‘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者也。’
四、杀生和放生的因果报应
杀生得恶报,放生得善报,经论上所载的,和古今传闻的,真是指不胜屈。暂不谈善恶果报,先体会被杀被放时的心理,便知怀恨和感恩之大。本身虽未被杀过,但偶然身上位一小口,就觉疼的了不得。试想猪羊鸡鸭被宰杀,鱼龟虾蟹被烹煎,若设身易地一想,则此仇恨千载难消。古诗上说的:‘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真是实语呀!我回想前年因僧难被押在拘留所,仅仅失去自由,一闻释放,喜不可言。试想动物被捉囚系,将临宰割,他的恐惧和挣扎的心情,万一被放,或海阔天空,或消遥自在,那感恩图报的心,也难用言语形容了!
五、护国息灾必先自戒杀护生做起
年幼时读《孟子》,至‘天下一治一乱久矣’。便怀疑天下为甚么循环式的治了又乱,乱了又治呢?老师们也讲不出所以然来。后来看佛经,明白了众生同具佛性,又知道了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才恍然大悟:天下太平,人丰物阜,便纵口腹,暴殄天物,杀生日多,怨气冲天,暴厉蓄积,发为灾疫,掀动刀兵,于是天灾人祸,相继而来,岂不大乱?待到冤怨相报,人心悔祸,复现清明。这仍就同业共感而言。试约地方言,那处都会杀生最多?南京、上海?即那处兵灾最多最惨,个人别业更历历不爽了。今日世界将到最严重的末日,战地之广,兵器之烈,恐非第二次世界大战所能比拟。吾人若欲护国息灾,非念佛不能消过去的宿孽;非戒杀不能绝未来的新殃。唉!天地之大德曰生;人类之大恶曰杀。古诗上说:‘欲知世上刀兵劫,且听屠门夜半声。’又说:‘欲免世上刀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真慨乎言之!人们生在天地间,如少体好生之德,即不忍食其肉,若恣意口腹而祈祷和平,何异南辕北辙呢?
六、纠正世俗对于吃素戒杀的误解
常听到朋友们说:‘吃素也好,但恐营养不够。’不知肉食只能增加肥胖,与身体强弱并无关系。试看乡下人和城中人比较,谁强谁弱?便知营养不在肉食了。又说:‘若一概戒杀,恐怕猪羊鸡鸭,杜塞了道路,鱼鳖虾蟹,充满了江海。’真是无稽之谈,不值一辩。总之,人们好吃肉的原因,自上古茹毛饮血以来,已成习惯,其后来虽产五谷菜蔬,百姓日用而不知其非。圣贤为随顺人情,以礼限制。所谓:‘天子无故不杀牛;诸侯无故不杀羊;大夫士庶无故不杀犬豕’又:‘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君子所以远庖厨。’对于一切动物,何等恻隐恳切,但不如佛教大慈大悲的彻底普遍。自古‘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所以应当绝对吃素戒杀。
七、吃素确能却病延年
人们谁不想长寿,却要其他动物先丧生命;谁不愿却病,反要其他动物先受惨报。既于理不合,即于心不安。所以肉食求却病延年的人,反而孱弱促寿,富贵人家,比比皆然。我往年多病,尤患眼疾,年年必患,自五十岁信佛以后,发愿绝对吃素,现已十年,眼疾永不复患,身体亦渐强壮。此是实在经验,决不敢妄语,致堕地狱。
八、练习吃素的次第和方法
常听到朋友们说:‘我知道吃素好,也愿意吃素,但肉食吃惯了,没有肉吃不下饭去。’我告诉他这是业力和习惯的关系,并不是一定不能改变,其方法甚多:
(一)吃十斋,或六斋。先吃三净肉,家内不杀生,渐渐再吃全斋。
(二)常阅读《楞伽经》〈遮食肉品〉、莲池大师的〈戒杀放生文〉、印光大师的〈南浔极乐寺放生池疏〉,及有关戒杀护生一切文字。由心理上转变生理,自然不愿吃肉而厌恶吃肉。
(三)自己或亲属,代为在佛前忏愧宿业,恳求佛力加被,积诚日久,感应道交,自然业消智朗,障尽福崇,永不再愿食肉。
九、劝人吃素戒杀功德最大
弘扬佛教的方法,固然很多,但于人们身心最密切的,莫过于饮食。若能劝一个人不食肉,假定平均一日可救一条性命,无量无边,不可计算。社会吃肉的人日少,则屠业一定不景气,自然不戒杀而无杀,不放生而自放。诚如印光大师所云:‘能如是,则雨?时若,谷麦丰登,人民安乐,天下太平矣。’
十、戒杀护生当回向法界求生极乐
戒杀护生,当然因果分明。《书经》上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与佛所说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正相符合。但实行护生的人,应该回向一切众生,同生极乐,不可希求人天福报,仍在轮回!兹恭录莲池大师著的〈戒杀祝愿〉,和〈放生祝愿〉,普告同胞,聊报佛恩。
(一)戒杀祝愿
若能一月不杀,至月尽夜,或次月朔,且对佛像前至心礼拜白言:弟子某甲,一心皈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遵先佛明诲,今行不杀,已及一月,以此功德,愿我罪障消除,冤愆释解。所修善根,日益增长。命终之际,身心安稳,正念分明,蒙佛接引,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莲华之中,花开见佛,得无生忍,具足佛慧。以大神力,凡我旷劫所杀冤命,以及十方被杀众生,悉得度脱,成无上道。愿佛慈悲,哀怜摄受。发愿已,念佛或百声千声万声,随意多少。
(二)放生祝愿
放生已,至佛像前至心礼拜,白言:弟子某甲,一心皈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遵先佛明诲,今行放生已得若干善业,以此功德,愿我罪业消除,冤愆释解。所修善根,日益增长。命终之际,身心安稳,正念分明,蒙佛接引,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莲华之中,华开见佛,得无生忍,具足佛慧。以大神力,凡我所放一切生命,以及十方无尽有情,尽得度脱,成无上道。愿佛慈悲,哀怜摄受。发愿已,念佛或百声千声万声,随意多少。
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积德,放生就是改变命运。每年四月八日佛诞日举行放生会。但是关于放生的日子,就没有什么说法,只要你有心,天天都是放生日。但是放生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要做到真正的放生。放生要看缘分,缘分到了就是最好的时间。你放生不是攀缘,而是说你碰见了,别人要杀生,你当下救那众生,不为自己着想,哪怕多花钱,完全来救它于水火,然后给它做三皈依,众生最需要你救它而又让你碰见了这叫放生的最好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你等于救了一条人命。
问:放生一定要念咒吗?答:放生不一定非念咒不可,当然念咒就更完美一些。假如你放生忘记了念咒念佛,现在念依然来得及。若你不会念往生咒,只念阿弥陀佛就足够了。念皈依的方法,就是这样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或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 皈依法不堕饿鬼 皈依僧不堕旁生 (三次)
首先要加持一杯大悲咒水(可以预先加持准备好),洒在被放众生的身上。在什么都不具备或紧急的情况下,可大口出声念“南无阿弥陀佛”,让所放众生听的清楚真切,在八识田中种下金刚种子,等到因缘具足,种子成熟,自有开花结果,修成佛道,彻底脱离苦海的时候。如在马路旁或任何地方,看见人家正在杀害生命,没办法救它的时候,我们应发出怜悯的心,口中赶快为它念三皈依及往生咒或“阿弥陀佛”佛号,也略尽我们三宝弟子的一点悲心。细心周到:放生地点宜选择人烟稀少
大悲咒 (一或三遍):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阿唎耶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 菩提萨埵婆耶 摩诃萨埵婆耶 摩诃迦卢尼迦耶 唵 萨皤啰罚曳 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 婆卢吉帝室佛啰愣驮婆 南无那啰谨墀 醯利摩诃皤哆沙咩 萨婆阿他豆输朋 阿逝孕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 那摩婆伽 摩罚特豆怛侄他
放生泥鳅几天放一次?放生泥鳅的日期没什么讲究,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去放生,泥鳅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放生仪轨念诵 我弟子妙音,今在佛像前,诚心皈依三宝,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皈依佛,两足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离欲尊, 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僧,不堕畜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放生泥鳅的好处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
佛教语。又称回向偈,佛家于法会结束时齐声朗诵的一种偈文。即发誓愿共同皈依佛道。净土宗多以唐善导之《发愿观三宝》偈“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为回向文。其余诸宗,大同小异。根据国际君友会佛教典藏,记载回向是佛教的特有名词,亦是重要的修行法门。
放生乌龟怎么做 要放生乌龟一定要慎重,不管是生态学上还是风水学上,放生都是很需要认真考虑的事。个人总结放生应该注意的事项包括(这里只介绍水龟,陆龟由于植食性为主,所以生态威胁风险很小,只要环境温度等适合即可): 1 放生要合理,不能随便放生。选择龟种的时候要注意,巴西龟、甜甜圈、彩龟这些龟切勿放生。它们是外来物种,对本土物种危害极大。放生的话十分推荐我们中国本土龟种,如草龟、花龟、鹰嘴、黄缘、闭壳龟等。不推荐放生外国龟种,对生态环境和本土物种有风险
放生一尾鲤鱼的功德不单是一条生命,还包括鲤鱼妈妈肚内的鱼卵。鲤鱼自古就是吉祥的象征,由于鲤鱼的「鲤」和「利」同音,故春节期间老百姓都喜欢在家中饲养鲤鱼,有「家家得利」之说。记得儿童游戏中有「放生大鲤鱼」玩 法,而真正的放生鲤鱼是从唐朝开始,唐朝皇帝姓李,而鲤与李同音,犯了皇帝的忌,于是把鲤鱼改称为「赤公」,当时朝廷还颁了一项法令,规定捕到鲤鱼必须放 生,全国上下不准吃鲤鱼,谁卖鲤鱼就要受罚,并且打60大板。
前一段时间,有一位信众提问:发现一只流浪狗在小区附近活动,由于受到物业人员及业主的驱赶,经常找不到食物,自己又没有能力帮它,不忍其受苦就想给小狗进行安乐死,但又不知这样做是否违反佛教的不杀生戒?首先,安乐死是在生命受到无法逆转的重大疾病将遭受死亡前,病者无法及不愿再忍受极大痛苦时,在病患自愿的基础上,医生提供帮助,患者自主启动注按钮以无痛苦的方式而结束自己生命,它是西方根据医学伦理临终关怀的一种方式,在个
居士问:夏天晚上开车,挡风玻璃到处都是小虫子受伤害,会死亡,师父这个是不是杀生,这个杀生戒很难持啊!一如法师答:在开车的时候,无意当中肯定会伤害到众生,像我们开车一样的,你晚上开车,把灯一打开,一个个虫子啊,一个个蛾子啊,飞过来,那个高速上速度很快,碰一下就死掉了,所以第二天一看,挡风玻璃到处是死的虫子,这个对我们来说是无意杀生,不叫犯戒,叫无意伤生。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我在饭店工作,避免不了杀生,怎么办?觉火法师答:阿弥陀佛!如今学佛,能改则改。不能改就是造杀生业,受报很严重。当今大环境都是造业的,虽很难改。但信佛了,也要有惭愧心,念佛忏悔,这样日后感召的罪报会轻些。
放生能增上我们的慈悲心,看到生命被救,能唤起我们这个“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对我们提高佛教的修养,增进我们的同理心、慈悲心、无常心非常有好处;也让我们知道了要珍惜这个暇满人身,好好地用来了生死、度众生,不要再像这些鱼一样迷惑轮回。
放生虽然功德无量,但很多人在放生过程中还是存在误区的。有人担心因为放生的条件限制,物命会在放生前就死去,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放。我们要知道,佛教的放生并不是单纯地救命,更是救度它们的法身慧命,所以,我们在放生时,尽量做到佛法僧三宝具足,为它们作三皈依,种下佛法的善根,未来总有一天,它会因为这个因缘而得到究竟解脱
有善士一家来寺院找师父,自述小孩无故全身疼,医院检查不出结果,所以求助佛法。小孩母亲:“看到小孩生病,心里难受。”师父:“这是你们宿世的因缘,是一家几口之共业。”稍顿了顿,师问道,“你们现在是做什么工作的?有没有杀生?”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我们在家几个佛友组织了放生小组,定期放生,这是着相吗?达照法师答:阿弥陀佛!活着,是所有众生最宝贵的财富;你不要管它活得质量怎么样,只要有生命,都要被尊重和善待。这就是佛陀最伟大的地方:慈悲利物。
“护生园”就是建了放生用的,那你要建多大?主要放什么生命?建设的这个护生园是放什么种类的众生?是水族众生,还是陆地的众生?是适合哪些气候、水土的众生?这些你都要考虑。它们来了适合在这里吗?还有,你资金够不够?除了建园投资,你还得有长时间的后续资金来养这些生命。
元朝的时候,有一位富商求子,他听说太岳真人可以召请来神仙判事,非常灵验,于是这位富商就前往叩问太岳真人关于子嗣的事情。神仙判说:“因为你前生杀业太多,使得物类绝种,所以得此果报。现如今你一定要放满八百万生灵才可以赎罪。如果误伤一虫,必须再放一百生灵才能准数。想要挽回命运这是最重要的事
吃素、放生当然是有功德的了,不会白做,帮助推动佛法也是有功德的,也不会白做。不过要检讨:自己福报不够、有障碍,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不顺,就是福报不够,有障碍,那就得忏罪集资。忏悔自己做错的一切过失,然后积累福德智慧资粮,这样障碍就会消,福报、智慧就会起来。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