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讲唯识了。佛法到这里,佛过世以后七、八百年。当然佛在的时候,《楞伽经》就提到唯识,这个宇宙,这个世界,佛把精神世界说了三样,什么三样?心、意、识。佛把精神世界说了三样,心、意、识。我们现在一体佛法这个心,什么是心?真正的佛法讲“心”,就是我们哲学上的本体论,就是形而上的。那个能生宇宙万有的那个…那个根根。也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心物一元的。那个东西叫做心。所以心是这个代号,不是只我们这个心脏,也不是指我们现在思想,如果你那么看,你就错得一蹋加糊涂,叫做一蹋糊涂。错得太厉害了。所以心是讲这个。不过,有时候在经典上用这个心,是讲我们思想意识心。这是古代的汉字,中国的文字简化,中文可以应用的在科学、哲学、宗教随便那一方面,只要两千多个字。中文字你认真认识是最大的学问家了。你外国英文、法文,你没有多少万字认识,你还讲学问。那真是谈也不要谈了,那做不到的。而中文你看就是这样厉害。可是有一个毛病,可是这个心字,有时候它代表本体,那我们看成是思想的心了。就把书也读错了。有时候讲的思想心,你们也把它讲成形而上的体了,有错了。所以中国一个天字、一个道字、一个心字,有五、六个意义的分类的注解。这个要把中国文化要学好了。心是这个。意是什么呢?我们现在一个人生下来,能够思想、能够起作用的,能够知觉的这个都是意。所以我们大家国内这四十年来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这四个字,你以为是什么,西方逻辑什么,哪里来的?佛学里头抽出来的。什么“解放”啊,都是佛学的名词。
因为我们中国共产党这一般创始人,比如陈独秀、李大钊这一班人,包括周恩来、毛泽东每一个都是学佛的。有凭有据的,我翻给你看,你们搞不清楚的,包括鲁迅,都是研究佛学的。因为有研究佛学了以后,所以革命家都抱了一番恳切的救世救人的精神。是真的吆,那不是假的。包括共产党、国民党当年的老的那一批,开始出来的,救这个国家,救这个世界。我们当年海小的时候,都是很真诚的。至于大家你用这个方法,我用这个方法有了意见。那是另外一件事,不管了。现在嘛,几十年后大家看到了,我们俩一样,本来一样嘛。都为国家民族…这个不谈,这是现实。为什么谈到这里呢?这是说明这个意识形态能这个意,就是讲这个思想,也是佛学里拿出来的。心意两层。第三个麻烦了,“识”,什么叫“识”?认识,这个是科学了。因此佛学里头弥勒菩萨,这个系统下来,把“识”字特别拿出来,作科学的分类。给你讲,这叫“识”了。但是印度的梵文也好,西洋的文字也好,中国,没有办法。我们大家研究,再用一个字、一个名词来替代使人家搞清楚,找不出来。“识”我们大家知道,我们眼睛张开,我认识你,就这个识嘛。李先生你识不识啊?认识吗?识,认识埃广东话,识不识呀。广东话,识不识呀。不是知不知。知不知,就是这个。这个认识,识是这个东西。那么弥勒菩萨,这个比中论,中论是哲学化的,用逻辑讲的。唯识也叫做法相学,也是逻辑讲的,科学化的,一个分析科学的。中论是讲理念科学。拿我们现在讲,假使我在大学研究所讲课,就用这一套方法讲,不像给你们两个用佛法来讲,因为你们学佛的,我只好拿这个话,你们容易懂嘛。在那一点学术加上,搞不清了,白讲了。
你们千万要注意要修行,要想修密宗,懂得密宗,要想真的修行做功夫的参考,要想真的有所成就,要相对未来的二十一世纪的学术有贡献,佛法推行的出去,你还非研究唯识法相不可。不懂唯识法相,在未来这个时代,你谈都不要谈。你佛法站不祝只有唯识的法相深刻的研究,在未来的人类文明之间,有贡献的。那么你们…你看,不晓得那个同学小小的写了这么几个字,就还得我这个老头子要给你们讲那么久的话。这很辛苦的。那么早上起来,只吃了一口空气到现在。讲了这么多,所以你们听了好好留意埃恳求你埃不要马马虎虎过去了。这个讲唯识。唯识把这个人,生命方面,《瑜伽师地论》都发给你了。大家不准打开看,拷问一个问题答的出来,先拿一百块摆在这里,奖金一百块。不管男女老幼埃钞票拿出等着,我们管帐的老板,一百块呀,奖金。答不出来可是你们每个人要给我一百块哟。我是做生意人,你搞清楚埃《瑜伽师地论》十七地第一篇,那天晚上都给你们报告过了,讲什么?一定答不出来,我晓的包赚的。五识身相应的。阿弥陀佛,我这个老乡厉害。你们教务长真的厉害。一百块,甘输了。但是你看,教务长就是教务长。我那个老乡答出来。第一篇,我这个方法是教育方法。鼓励你们读书做学问,就要那么认真。我看你们太马虎了。向我那么大年纪,有时候看一篇东西,如果是新的学问接触,看一下,懂了,疏忽了。忽然想起来,我还要翻开看第二次。可是第二次翻了很多页,刚才明明记得是十七页,怎么找不到呢,又翻。第二次还不放心再去看。古人四个字,注意啊,你们求学做人一样的,勤能补拙。只有勤劳,佛法讲精进,你们都太聪明了,以为自己都对了,都懂了。犯这个毛病只有勤能补拙埃一切要努力,要勤劳、要精进。所以我们这些老同学们,还骂我,你学佛当然不告诉我,你们这一些悠哉游哉的,还搞这一套。自己认为聪明绝顶的。真的,聪明绝了顶,就没有头脑了嘛。这四个字大家听了很舒服,我听了很可怕。聪明绝顶,没有顶,一定没有头脑了嘛。这就是骂人嘛,笨人嘛。什么叫聪明决顶。
《瑜伽师地论》第一地就告诉五识身。先从科学来,再分析人。什么叫五识,就是我们人生命,眼睛、耳朵、鼻子呼吸、嘴巴,身体这个生命。这个是物质的、物理的、生理的构成这个身体。现在我们把人变成机器,这个身体摆在这里,暂时不动。那么这个身体上面有五官,我们讲的,佛法叫做五根。我们普通叫五官。五官有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整个的身体。整个的身体包括里面的肉、神经整个的啦。这是一个空架子,在他们这些大医生,博士认为神经反应。现在西方的医学是唯物哲学,所以常常我在外国、中国,很多两派,因为我中医、西医朋友都很多。我说我告诉你,西医的根本学问最初基础,是西方的唯物哲学来的。中医的根本基础,是哲学基础来的。
西医是唯物基础来,而且它的科学实验室,是靠动物来,靠机械来的。所以一个医学的发明,要死了很多老鼠杀了做实验,很多猴子、很多兔子,结果学会了西医。忘记了一个东西,基矗把一个人当东西看,因为它是唯物。所以赶紧送进来,脱光,拿来检查。冬天,又脱光又病又冷气又检查。所以我说医院里,我一辈子不去的。我都熟的很,里面决不去。没有病去一定死掉。这个冬天去,冷气里头把你脱光还放在那个肺活量检查。他学的医是这个,他唯物的。他当年对猴子、对老鼠也是这样干。一个病人不过是个东西嘛。
中医不然,我们小的时候,中医来看,一来了,请来,像我那个老师就是中医,一进来了以后,把帐子放好放好,不要…叫他手拿出来,把他被子该好,拿出来慢慢摸。窗子关好。然后开了药吃了以后,还坐在旁边等。我看两个钟头会出汗了。一出汗,一叫了,哦!好了。这一幅药不要吃,这一幅赶快熬了。中医师是把人当人看。西医把人当物看。这两个…是真的埃这一点假使办个医院,非改进它不可。你这一套我都懂。所以我可以敢骂人。你会的我都会,我会的你不会。就凶了嘛,没什么了不起。这两个观点不同。我们懂了这个,回转来看。这个机体管你神经、细胞,这一部分唯识很科学,暂时不谈。这眼睛能够看东西吗?不能。这个眼睛眼球活的,就是照相机一样,它很灵活,可以照一切。这叫做所看。眼睛是所观,所看的一个工具,我们眼球。但是这个工具里头呢,我们照相机后面有个人。这个人使这个照相机在后面卡喳一按,它才把影像吸收进来。所以眼识有这个作用。但是眼识看到东西一过来以后,眼睛不能分别。譬如我们假设一个人,碰到一个很严重、很危险的事,马上后面一支枪,一秒钟就杀死你。他看后面东西都看不到了,明明看到你都看不到了。因为眼球虽然看到你,眼睛看到,心意识不再这上面。照相机后面那个人没有,后面是第六意识。眼识这样懂了吗。我不读书的啦,讲课不喜欢用那些名词。越听越青蛙跳井扑通、不懂,那听个屁。你们以后,尤其出去弘法去,要把最高深的道理,讲的很平实,使人家懂。法师们注意年轻法师,你们都是大法师,将来我看到你都要跪下来拜三拜,好好的。这个耳识也是一样的。但是眼睛呢?注意哦,刚才讲到第六意识了,眼睛为什么讲…它本身有个识的作用吗,有。这是科学了,所以佛法非常科学。刚才讲,我们一个人心里头有了严重的烦恼与痛苦,或者有严重的高兴和危险的事,对前面的,眼睛前面的事情,见而不见,看不到。看到了不知道。或者一个生了神经病,一个疯子看到前面的东西,看到了,不知道你识谁,会不会,懂不懂埃所以孔子也讲,心有事焉,肚子里有事心里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嘛。对不对,一个人,你看有时候你们自己人生经验都有嘛。心里想一件事情,别人走过你前面,是看见一个人,可是没有看,不知道是谁。对不对,是不是这样。帮一下忙嘛,唱戏也要有个人帮腔嘛。你帮一下腔,我这个唱戏有精神了嘛。你们都不响就没有意思了,好吗。这叫你注意了。刚才讲,所以常常我们笑禅宗的人,功夫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一步。后来又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我说你见鬼不是鬼,乱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就是见道了。这是打坐或者…这个谁都做到了。一个要枪毙的犯人绑出来,马上绑到法场了,你说它见人不是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它已经吓昏了,看得到吗,看到。你懂这个意思吗。所以眼本身没有意识起作用以前,这个眼还有眼识,它本身有个生命功能,这个叫“眼识”。这懂了吧,这是科学。所以我们一个人要老了,要死了,这一副眼睛还好。现在有人菩萨心肠发心,吩咐孩子,吩咐儿子,吩咐后代,我要死了,我这副眼睛很好,你叫医生给我挖出来,留下来,移植给那个没有眼睛的人。那么医生赶快,快要断气以前,马上给他挖出来。冷冻起来,送到另一个人,把那个眼睛挖掉把他接好。它又可以用了。那么眼识这一部分功能,它存在,什么叫“识”呢?这个是生命的能,就叫生命。
这三个原理,暖、寿、识。他温度,有一定的温度。暖,佛学叫暖。那么它的生命的作用,活的。告诉你,暖寿,这个识的作用起来了。所以佛法是真正的科学。你以为我们行香、跑香、打坐是科学。也是科学,这叫打的科学。所以眼识这样懂了吧。所以,唯识上告诉你,唯识,弥勒菩萨这个系统下来,眼睛要看东西,要有九个因素才能看的见。耳朵只要八个,鼻子、嘴巴、身体只要七个。眼睛为什么要九个,眼睛要空,空间。如眼睛没有空间,没有距离,幪起来看不见。所以要空、要色、要许多,叫九缘,才能看。耳朵不一定要空间了。鼻子要闻这个味道,嘴巴不能有个空的因素,有空就有距离,有距离嘴巴就吃不到东西。尝不到味道了。所以后面只有七个因素。这些不要光听学理,同你们打坐做功夫,这样懂了你们才会打坐做功夫。这叫前五识。所以了法法师就答出来。《瑜伽师地论》第一篇五十身相应地。第二篇,第二地叫意识地了。这才讲第六意识。所以我们现在简单跟你讲,你们好好去读书用功,眼耳鼻舌身,前五个叫前五识。这个前五识是什么。第六个是意识,意识厉害了。眼识能够看东西,不是讲眼睛。耳识能够听声音,但是都不能分别,只有第六意识,分别意识。眼睛一看到外面的色就交给第六意识了。这是黄的衣服,这是白的,这是男的,这是女的,都是第六意识。所以我们下面,要问我们这些医生博士们,这个第六意识,在脑里、在心里,哎,这个问题你文我,我就觉得你问得过瘾。那慢慢再跟你研究。那个问题就摆在一边,现在不卖,一百块不卖的。所以第六个叫意识,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就是我们现在白天的,你们说参无梦无想主人公何在,现在是有梦有想。我们听的见能够讲话,六根都可以起作用,是第六意识在指挥。你眼睛所看的,耳朵所听的,前五识马上交给总司令部。总指挥部是第六意识。这叫明了意识。明明白白的,也叫做分别意识。第六意识,但是明了意识分别意识当中,有时候还有个作用,独头意识,若无若有之间的,单独的独一个头的头。独头意识,怎么呢?譬如说我们意识的作用,一定配合前五识。前五识配合第六识,有时候一个人在那里,好像楞了半天。什么都没有想,愣住了。可是在想没有?在想。眼睛没有看,有时一个好像很清醒的,似有似无的这一个东西,他单独的不配合。平常我们思想,配合前五识第六意识,有时候,那里那张画很好,刚才客厅里看到,我们一边在这里,听人家讲话耳识在听,意识还在想那一张画。这样等等。可是有时候呢,这个意识,譬如我常常讲他们,你们怎么愣住在那里。你说那在做事,头也没有动,前五识好像没有用。可是他有思想吗?里头自己都不知道,有个在想,那个独头作用。独头意识后面翻过来什么?夜里睡觉的时候,会做梦,叫做独影意识。独影意识包含很多了,就是现在西方学问的,心理学,最高只讲的下意识,潜意识。所谓下意识、潜意识,在我们佛法的文化里头,是属于第六意识的,独影意识。独影,譬如人会做梦,这个做梦,你眼睛眼识没有去用嘛,眼睛没有睁开,真的没有睁开,你在睡觉嘛。耳朵也没有用。可是梦中可以听得到,会看得到。这个是第六意识,把平常的习惯反映,它含藏里头,等你睡眠的时候,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放出来。所以世界上做梦,任何最长的梦,不会超过五秒钟。而且梦往往是过去…许多经验片断兜拢来,或者因为梦分很多种,专门讲梦给你讲,可以讲半年的课了。要讲半年,有时因病态而发生的,有时候因情绪而发生的,各种片断兜拢一个梦境。你看世界上有一个人梦境,譬如说信基督教的,它可以梦到上帝、耶稣。你们信佛教的很难得梦到它,梦到菩萨。信鬼的梦到鬼。世界上有个人梦到“哈不愣蹬”没有?因为东西文化里头,没有这个东西嘛。你妈妈也没有告诉你,我们妈妈会告诉我,吃饭不要丢在地下,有罪过给雷公打死呀。我们意识从小就有个雷公。再看了封神榜,嘴巴尖的,有翅膀,手里拿个錾子,这里拿个锤子,不对,轰隆打下来,四分五裂。我们意识有,你到了梦境某一个阶段,雷公就会出现了。所以天堂、地狱、上帝都是独影意识来的。独影意识,这个独头,独影的作用,注意啊,三个地方容易出现的,梦中出现独影,平常没有。平常如果独影意识,这些境界很多的话,神经病精神病出现了。
所以我常常访问精神病院,一进去一百多人,一看很惨埃那个大医院,有些个给铁连锁着的,有些给塔吊在那里不准动,因为他要杀人,有些对你笑的,你来干什么。我站在一百多个精神病人当中,我站了半天,我就告诉这个医生,我现在真不知道,我是正常的,还是他们是正常的。真的,以所有精神病,看我们进去,这个家伙是疯子。跟我们都不同的,我们觉得他是精神病,究竟谁是正常的不知道。所以这个世界我活了几十年,大家是不是疯子,或者我是疯子,我到现在没有搞清楚。你们搞清楚了没有?因为你们比我高明的多了。你想想看,这个世界谁是疯子,谁是正常的。除了佛,所以佛成正觉者,只有他大概搞清楚了。头脑清楚了,正觉。我们这些都是妄觉,乱的。没有搞清楚。所以独影意识是第二个你注意哦,第一个是梦中会出现的。这个第一是代表啦,并不是一定是第一第二。第二是精神病第三、打坐的时候,当你六根真的有一点像定境,身体六根感觉出了很多境界来的,这个都是独影作用。一般人把独影当成特异功能了。那么独影,你要问我,后面这几位医师就要问了,独影同脑神经有没有关系?有关系,看通过哪个神经。这一刻我要另外卖了,价钱要高一点才给你讲。现在来不及,来不及告诉你们,一切太多了。这是第六,独影意识。独影意识,所以有个同学问修行跟男女形的关系,独影意识与性的关系,严重不严重?很严重。当然不只“性”的一个种子了,很多东西问题来。那么西方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只懂得这个阶段,六个。那么他叫下意识,独影叫下意识。但是佛法分法所谓八十八个。第七识,连玄奘法师没有办法把他翻译出来,只能够嘴上讲。这个第六意识,你说人会思想意识的根根,在哪里呢?意识不能起作用,还有一个意的根,这个翻译,梵文翻译叫末那识。末那就末那,我们只好讲第七识。第七识是个什么东西呢?佛学里头名词很多,还有人叫数取趣。数取趣,我们听那小孩讲,去、?去的吱,蟋蟀,数取趣。北方人赶蟋蟀的一样,所以不用。也有讲叫第七叫俱生我执,也有叫意根,好多名词。这一个作用,意识后面还要找他的根,这个跟就是第七识。第七识可以叫意根,就是我们入娘胎的时候,除了后面那个功能,带我们变成胎儿。一有胎儿就有我见,生命就有个我。婴儿在娘胎里头,没有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种子,在这个我的根根里头。我们一个婴儿生下来,头顶还在跳,不会说话的时候,现行的第六意识,,是没有这一生。等到头顶封了顶,开始会说话的时候,这一生的第六意识才出来了。那么我们第六意识出来了以后,受家庭的影响、社会的教育、文化的等等,就形成现在的意识。人到老了,这个意识形态越来越顽固。所以人家骂我,说你老奸巨所以人家骂我,说你老奸巨猾猾。我说,阿弥陀佛,你怎么那么聪明。你是大哲学家,你怎么知道?人到老了,那个意识越顽固啦。染污越厉害了。然后告诉年轻人,你懂什么,我都活了八十岁。八十岁了你知道个屁呀。实际上他那个意识形态越来越顽固。这个意识越到老,越顽固,这是第六意识。那个第七识在胎儿里头,这个东西又带到胎儿,来生的。就是第七识种子带过来。第七、第八,第七识就很难讲。所以你们打坐,所以要把身体的气脉打通了,身体空得了。那是你们那么说啦,你那个第七识末那识,没有打破以前,气脉打通,空掉身见,才不可能呢。奥,这样。不要笑我,好像你也自相矛盾了。以前讲气脉打通了就空了。
佛法是个诱导啊,一步一步埃末那识真了了,所以转第七识,我见。那才是大公无私的境界了。为众生者,没有小我又大我。所以了就得了平等性智。第六意识转了,唯识的修行只讲转,没有讲断了,没有讲改变哦。这是非常有理由的。第六意识转了,不是凡夫分别心,就转成智慧了。第七识转了,转成平等性智。才真的大公无私,大慈大悲了。向你们现在小萝卜头们,还在第六意识业里头转。第六意识还搞不清楚。这个叫第七识。已经非常难懂了。简单。后面还有一个根,要把它拔掉的。这个第七识后面还有个东西,这个东西是心物一元的。这个东西没有办法翻,只好翻音叫“阿赖耶识”。阿赖耶。如果勉强翻译,叫如来藏识。这个东西心物一体的,这个东西也就是等于引用僧肇的话,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一概平等。人也可以做上帝,上帝也可以做人,是自由民主平等的。天地与我同根嘛,这个东西即第八阿赖耶识。整个的三千大千世界、物理世界、物质世界是它所形成的。我们的生命精神部分,也是它所生的。所以玄奘法师讲第八阿赖耶识呢,讲了一个偈子叫,去后来先做主公。人死的时候,前天跟你们讲,死过了,最后那个地方暖气都断了,阿赖耶识还没有完全离开,等最后那一个部分的暖气都断了,冷却了。阿赖耶识离开了没有,才算离开。真离开了,那你们才搞错了。一般讲唯识的统统都搞错了。我问你,我们的指甲常常剪,对不对。我们的头发也常常理。你看,头发和指甲剪下来。你给它好好保存一万年,一千年变成化石可以保留,那是不是我呢?是你身上剪下的指甲是你。等于佛的舍利是不是佛呢?是佛。可是你知道痛吧,你剪下你的指甲。你现在指甲一打它,有时指甲也会痛埃你剪下来的指甲,再拿去打它,你这里痛不痛呢。那个是你哦,不是不是你哦。你们研究看这是科学、哲学,第八阿赖耶识。所以我们的生命,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所以舍利,你说的了道的人死掉,舍利不是也是,真的。这是科学埃我只告诉你指甲、头发剪下来,摆在那里。这是什么作用?所以你说身体冷却死亡了,阿赖耶识完全离开,没有埃你的生命还在这个宇宙之间。可是你存在不?就是中观正见了。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断也不常。所以“去后”死的时候最后走,“来先”投胎的时候没有第六意识,所以自己入胎,作不了住,除了有道的人。莫名其妙被那股因缘业力,就吸进来。自己跟父母两个有因缘,自己就扑过去了。两个磁石吸铁一样就粘住了。“来先”投胎,只有第八阿赖耶识的功能,同第七识的意识根来投胎。第六意识思想没有分别心没有。去后来先做主公。宇宙万有,受熏持种根身器,“受熏”它能够变成身体,“持种”保持宇宙万有同生命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种性,受熏持种。根能够生成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身”能够形成我们的身体,“器”就是物质世界,能够变成地球、太阳、月亮。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做主公。对不对?同学们。我背对了,好,谢谢。这个老师说我对了,好好记得。你们《八识规矩颂》都要背的。所以你打坐、修行、得定,你的习气没有转变,第七识、第八识没有破掉,你开悟。那是言旁一个口天吴的误。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作者德清,晚年号憨山老人。与云栖盐宏、紫柏真可、蜀益智旭等三人被称为明季四大师。治学范围极广博。除佛教经论之注疏外,另有关于《老子》、《庄子》、《中庸》等书之注解。
当脑筋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明州天童景德寺语录 侍者 祖日 编 山门天童大解脱门。豁开衲僧自己。透乾坤无表里。虽然万古清风八面来。前楼后阁玲珑起。 佛殿。黄金妙相。驴腮马嘴。咦。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方丈。横一丈竖一丈。文殊维摩隔壁抓痒。卓柱杖云。尽大地人不钓自上。 至法座前
禅宗经典有哪些?《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我国著名高僧虚云大师,是禅门巨匠,是禅宗史上极为罕见的大器之人,是我国佛教继惠能大师后又一位伟大的觉者。虚云大师生于1840年,示寂于1959年,世寿120岁,僧腊101年。虚云身受禅门五宗法脉,即:沩仰宗七世、法眼宗八世、云门宗十二世、临济宗四十三世、曹洞宗四十七世。虚云喜禅,他晚年对弟子说:“余于初出家后,自审根器,当从行门人,故习苦行,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滞,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中经四十二代至)→虚云古岩禅师→净慧本宗禅师→寂仁常毅禅师→四十六代义辉寂月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①,寒光一点竹间灯。中宵入定跏趺坐②,女唤妻呼多不应。 白居易的晚年,是个虔诚的佛弟子。在他的诗集里,有《赠僧五首》之一说:“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般勤一戒重千金。”诗名《钵塔院如大师》,并有小序说:“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斋戒者九度。”表现了对于出家人的赞美和欣美。这回轮到他自己坐禅学佛了。
解脱之法的发现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所以,佛教把这能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中心,佛陀入灭后,佛教则以僧团为中心。皈依三宝是为了学习正法,正法又须僧团来作良导。
做什么事都要以大悲为体、菩提心为相、种种方便方法为用。若是以大悲心为体智慧必然会显发,悲智运用如何也是要以菩提心为相,这样在依法行事和发心做事的时候,就不会以顾及而最终是以自我的寻思为顾忌,这样就会视一切为恶为不如法就会远离大悲,就不会发菩提。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去成就别人,因为我们明白一切众生无其自性,受被成就的也无自性,成就的方法也无自性,这样我们就不执着了,因为有执着就会有因自我估计寻思而出现的好坏,这些好坏用常规看上去很对,但是却远离了大悲,就不会和无尽功德相应。
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格信誉,他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当一个人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品行时,他的生活很充实,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不知所措,更不会迷途无归。
修禅就要平实,老实修,老实参,老实做。不要以神通来眩人眼目。当然有的人在初学佛法的时候,总是以神通为修法的目的,或者以神通为动力、目标,立这样的志而去修学佛法。这样修学佛法,这样去用功,往往会落入外道的修学当中。所以我们这里切记不要在修禅定中以神通为目的、动力。否则容易走到外道邪路上去。当然,因为根基所致,很多人平实不了,平平淡淡怎么可以呢?我修行就是要修出一点动静来,这个动静在哪里呢?其实这个动静就是你心里面的动静,还是要息止它。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