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香

禅宗思想 | 作者:网络 [投稿]

对于不能用眼看的不可思议的“香”,我们的先辈们,在生活的历史中,一边不断地分辨着其好坏,一边产生了一个相关的文化。

在欧洲,有“香水”文化,而在东方,则产生了和佛教礼仪有着深深关系的“香道”文化。它寻求着与众不同的香,伴随着时代的前进发展而来。

和佛教同时流传到日本的“香”,是“焚香”,即从烧香这一佛教礼仪开始。《日本书记》记载在公元七世纪,有“烧香发愿”祈雨等等。更有:“沉水香”、“旃檀香”等名香的记载,那些记载大都是关于依“焚香”将气息不好的去掉,用能够清净身心,特别是能够清净意识的香,在佛前薰香而做的“烧香供养”的记载。从奈良时代开始到明治时期发生的排佛毁僧为止,烧香供佛的同时,宫中都会举行“焚香之礼”,香是宫中活动不可缺少的供物。

佛经中寻找“烧香供养”的记述的话,《陀罗尼集经》第三卷,有供佛的二十一种供养。其中列举了五种:“香水、烧香、杂香、燃灯、饭食”。记述了供灯、供花、供香是供佛的基本内容。《金光明经》卷二《四天王品第六》及《大智度论》中还就烧香的功德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些虽然都是对佛教基本形式的记述,特别是日本人的生活中,与用香供佛有密切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中阴”思想的信仰。我们在此世间受生时叫“生有”,保持生命的过程叫“本有”,死的一瞬间叫“死有”。然后,由“死有”到下一个“受生”之间的四十九天叫“中有”,也被称为“中阴”,传说新佛在这四十九天之间食香,所以连续焚香为好。因此,烧香供佛之事,作为一种习惯而被我们掌握。

与此关联最为密切的《法华经·法师品第十》中列举了十种供物供养佛、法、僧三宝:“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应该注意的是,在佛教礼仪中的“香”不只是烧香的形式,还有“抹香、涂香”等不同的用法。

现在,如果要列举其基本内容的话,能分为以下五种:

1、将香放进水里,作为阈伽香水的香叫“香水”;

2、用于涂抹身体的香叫“涂香”;

3、用嘴含的香叫“含香”;

4、薰的香叫“烧香”;

5、一般用途的香叫“线香”。

以上五种香形状不同,其原材料为伽罗、沉香、白檀香、丁字香、郁金香、龙脑香混合制成。

其次,修行的僧人独自一人在佛前修法时,归根到底和“香”有什么关系呢?在佛教,特别是密教的修法上(极多),我们在此引用天台宗、真言宗的例子来看看。

修行僧在著净衣之前,到放着丁字香的浴盆里洗浴,净身后穿上净衣面向道场。他嘴含丁字香,身体、衣服以涂香全部洁净。然后,以“洒水”淋湿散杖,全部洁净。在道场的入口处,有名为“香象”的象形香炉薰着香,修行僧跨过这个香炉,进入道场。道场中央有一个修法坛,有名为“火舍”的香炉薰着名香,旁边的香炉分别烧着五种香。在这个地方,再次用涂香器、洒水器清净身、口、意。然后,他再进入修行阶段。

在修法的过程中,以中央的火舍为中心,左右相对地顺序放着阈伽水、涂香、花曼、烧香、饭香、明灯以为分别供养。一座的修法中,用各种器具进行的香供养,以“名香”烧四次,和其他的供养,包括香水供养合计共有十次。

如此,在寺院里举行的和“香”有关的“行法”中,也是用各种各样的佛具,举行与之相伴的各种各样的修法。去寺院参拜,在佛前,特别是殿堂前安置着大型香炉,大量的参拜者各自在插香、烧香,在香烟弥漫袅袅上升中,可见人们专心祈祷的身姿。这时,也能看见用手接着香气抚摩头、肩、身体的人们。香能驱恶除病,清洁身体,是一种极其平民化的习惯。

总之,宗教,特别是佛教和香相连的心被下面这首香偈充满:

“愿我身清净如香炉,愿我心如智慧火,念念戒定真香,恭奉十方三世诸佛。”

(据日文《香和香道》一书翻译)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