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坐姿的正确认识

禅宗思想 | 作者:网络 [投稿]

总得来说,禅修不怎么讲究坐的姿势。很多禅师和老师的教导方法,都只是腰挺直,其他的只要舒适能让自己长时间打坐就好了,没有特别的要求!

特别是葛印卡老师的内观传承,根本就不讲如何坐的问题,寻找出最适宜自己的姿势了就可以了。

一、习禅首先要学会怎样打坐,摆好恰当的禅坐姿势,您需要牢记以下两个重要原则:

1. 姿势务必使您放松,并感觉舒适。

2. 姿势务必使您保持警觉和清醒。

两个原则都十分重要。如果感觉不舒适,则无法习禅,那是因为不舒服。如果不能放松,那么就无法体验习禅的乐趣,同样重要的是,您无法抛弃那些造成身体压力的潜在情绪冲突。

读到这里,也许您会说,那么躺下来习禅岂不更好吗?这可不是什么好主意!倘若真的躺下来习禅,意识就会变得模糊不清,甚至睡着。

如果您曾去过瑜珈训练班的话,其收式里有一个摊尸式(shavasana)动作,大家躺在地板上放松,您应该注意到,大约三分之一的人会在五分钟内发出鼾声。

所以,还是忘掉躺着坐禅吧。放松和感觉的最佳结合办法就是坐姿。

您不必非得盘坐,甚至不必坐在地板上。直立坐姿有助开启胸腔,以便使呼吸自如,同时有助于进入并保持一种放松和专注的警醒状态。我们将介绍三种有效姿势:坐于椅上;坐于座垫或凳上;盘坐。

选姿的关键取决于自己感觉哪种姿势更舒服。请记住:您可能以为双盘坐姿势最酷,但如果您不具备所需的柔韧,那简直是受苦!别跟自己过不去,要选适合自己的姿势。

二、正确姿势要素

习禅有多种不同坐姿,包括坐于椅子上、坐于座垫上、坐于长凳上,以及各种盘坐,从简单的散盘到全跏趺坐姿。

我想强调的是,您需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坐姿,要顺从身体。难受的坐姿会使您习禅时分心,并使身体无法辨别什么是问题

(虽然您需要学会区分 –也许您已经能够分清什么是别扭的伸展动作,什么是受伤的痛苦。我们将在后面详述此问题)。

我们将在以后部分讨论常见的不良坐姿,不过,在您摆好确保自己舒适和意识清醒的姿势时,需要牢记以下内容

1. 身宜平直,脊骨不要曲,要自然安稳地端正而坐。

2. 背部放松。

3. 两肩放松,稍微张开,使胸部开阔,呼吸自然流畅。

4. 双手有支撑,放在垫子上或腿上,使双臂放松。

5. 头正,前颚略内收,颈背要放松。

6. 面部放松,舌抵上颚。 (不一定要的)

三、下面来看几种最常见坐姿,由简至繁,然后再看坐姿中常见问题,以及改正方法。

肩部姿势为造就良好的意识状态,您需要保持开胸状态,使胸部充满宽阔感。您可通过几次深呼吸使肺部饱满,达到这种宽阔的感觉。吸气时,身体正面会出现上升感(见图中箭头)。注意体验前胸的开阔感,

同时双肩放松,使其下垂并向后运动(如修禅者背后箭头所指)。

如坐禅中感觉肩部伸展困难,也许喧将手部垫得更高。坐禅时,您可能会感到肩部随着吐气和吸气而上升和下降。如果将肩部下降的感觉与吐气调整一致的话,肩部会得到进一步放松。

头部姿势 头部位置十分重要。头部应保持平衡,应似乎完全轻松地漂浮在脊椎之上。可以想象,您头上的花冠正被一个连线气球向上拔起,下颚略向里收,颈背长并放松。所以,随着下颚回收,应感觉到颈背肌肉在放松和拉长。

如下颚回收过紧,头将向外倾,会令您感到不是乏味和困倦,就是陷入重复的、通常是消极的情绪圈中。

如头部过度后仰,下颚将向外突出,您会发现自己更容易进入沉思,令自己变得异常的“急”。只有在下颚恰到好处的回收状态下,才能保持清醒,而不陷入思想和情感之中。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