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对立的世间法 我们讲法的概念,像诸法、万法、一归万法、万法归一。真正的法,分根本二元与次生二元割裂。第一个是根本二元对立的,先有根本的二元割裂。比如我是主体,从这里切一刀,就有了自他的分别,有心跟境的分别,有主观跟客观的分别,有心跟所的分别,有
我执与无念与无相 有人提出来了破我执,无
关于禅净双修 1986年在栖霞山受戒,当年就来过两次,所以跟南京较有缘,去年(07)带了几位法师来江苏考察,给佛学院学生讲课,也跟居士开示,缘分越来越深。 走了许多地方,还没看到像南京这样的居士团体,相信自己可以开悟,以开悟为目的,一直为开悟而努力修行。 常言
无住 什么叫无
漫谈一念在修行中的重要性 传明 闽南佛学 一、解释—念 一念在佛法中有二种解释:一是极短促的时刻。可以说,是时间单位之中的最极小单位。如在《俱舍论》中的极微,把东西层层分析,到最终,再也无法分析下去,就把物质的小单位称为极微,比如社会物理学之中的原子
形象教育法——观想念佛 闽南佛学 编辑:传明 [内容提要]:净土宗倡四种念佛,以持名念佛最为简便流行,观想念佛亦为其中之一,而少见行者倡行。然众生根机各异,既是法门所设,必有其适机之用。观想念佛是依佛相好起念观想,其方法有顺观和逆观与一相观、全身观之别
无相 无相,无相是说你不能去割裂开来独立存在。 比如讲这个杯子放在这里,杯子是怎么存在的?它一定是跟环境比较才能存在,如果跟周围环境没有可比性它不存在。杯子拿起来离开桌子而存在,很独立是不是?可是再怎么独立,都是我的手拿着它,还要依靠我的手拿着它,虽
论禅修之所缘境 闽南佛学院释传明法师 一、前言 《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以超越生灭、我我所、内心外境等一切相对为入不二法门,“超越一切对二元相对的执着”即是禅的宗旨。而禅定则是选择所缘境,排除昏沉掉举,令心明静地安住所缘境不动。此通于内外道,以
修行人应立志:不做弘法利生之菩萨,则示现坐脱立亡、来去自如之圣贤,此乃真发心也! 真发大菩提心乃开大智慧之引因。 不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应小心谨慎,不可恼害众生,不然让众生不得安乐,也让自己造无
禅修杂谈 主讲:传明法师 整理:张杰 一、公案的来历 公案里的对答一般不涉及修行的方法和手段,大家聚到一起,要是有见地,就可以公然跟堂头和尚应对。和尚上堂,坐在上首,下面都是学生。学生顶礼、磕头,然后发问。和尚针对问者的内心问题进行回答,彼此对答的过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