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翠岩禅师与《警僧铭》的人天师范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翠岩禅师是宋代著名高僧,福州人。曾经参访过当时高僧慈明禅师,因到金銮结夏安居,与善侍者结为好友。翠岩禅师年轻时经常骄傲自满,他因为曾亲近过高僧慈明禅师,自以为了不起,时常目空一切。善侍者是慈明的得意弟子,与翠岩禅师言谈之间,知道他尚未彻悟,便嘲笑他的骄傲自满。

一天,两人在山路上行走,翠岩禅师议论风发,善侍者拈起—片瓦砾,放置于磐石上,说:“若向这里下得一转语,许你亲见慈明。”翠岩左右顾视,准备回答。善侍者大声喝叱一声说:“伫思停机,情识未透,何曾梦见?”意思是说,你还在用情想妄识来猜测,离道未免太远了吧,翠岩惭愧不已,惊恐莫名,遂即回到石霜慈明那里寻求答案。慈明见到翠岩回来,便骂道:“本色行脚人,必知时节,有甚急事,夏未了早已至此?”慈明这样说,是因为翠岩是在结夏安居期间离开的,按照丛林规矩,在解夏之前,不可随意离开本处修行道场。而翠岩在结夏安居还没结束时就提前离开自己道场,前来参礼慈明禅师。

被慈明禅师一问,翠岩哭泣说:“我被善侍者的喝问所逼,不能得到答案,所以来见和尚,希望能得到解答。”慈明猛然发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翠岩说:“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慈明怒目大喝:“头白齿豁,犹作这个见解,如何脱离生死?”翠岩大惊失色,请求开示。慈明禅师说:“你问我。”翠岩用前面的话语问他。慈明厉声说:“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翠岩言下大悟,从此爽气逸出,机辩迅捷,丛林中人都对他产生敬畏。

翠岩禅师不仅在道业上卓有成就,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很高。他撰写了大量具有深刻哲理的诗文、偈语,在佛教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警僧铭》便是其一。偈语全文如下

凡—披缁,便非庸类。

岂可泛常,仅同俗辈。

立志立心,宜勇宜锐。

进道进德,克精克励。

处众处独,宜韬宜晦。

埋光埋名,养智养慧。

随劝随静,忘外忘内。

离圣离凡,拔群拔萃。

一粥一饭,信施信馈。

饱事享餐,须惭须愧。

勿效庸僧,成群逐队。

说张说李,杂痴杂秽。

争是争非,夸能夸会。

本性本真,尽盲尽昧。

凡戒凡律,或犯或背。

虚朝虚暮,丧月丧岁。

可悲可怜,必沉必坠。

常警常醒,灭殃灭罪。

翠岩禅师的这首长篇铭文分别从进道修身、为人处世,持戒修福等方面论述了僧人应当时常警示自己,做在德行方面堪为人天师范的人。(来源:凤凰网)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