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价禅师睹影悟道 五位君臣曹洞之宗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江西洞山普利禅寺是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的祖庭,至今有1500多年历史。曹洞宗由良价禅师住持江西宜丰洞山时所创立。

良价(公元807年-869年),少时在家乡诸暨随师出家,青年时期到嵩山受戒,之后遍游禅林。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良价禅师云游到洞山,在逢渠桥睹影悟道,创建广福寺,开堂宣讲他的“五位君臣,偏正回互”的禅学思想,一时僧侣趋赴,名声显赫。弟子本寂后往江西宜黄曹山弘扬旨义。后人将师徒二人所创宗法称为“曹洞宗”。公元869年,良价逝于洞山,唐懿宗赐其“悟本禅师”谥号,并敕建“慧觉宝塔”。

唐朝末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捐资扩大洞山寺宇。北宋咸平年间,广福寺易名为“功德禅寺”,宋真宗赵恒为禅寺专门书写了匾额。绍圣五年(公元1098年),宜丰同安女佛徒雷四十三娘为纪念良价洞山悟道,特捐资在良价当年“睹影逢渠”的洞水之上建起一座颇具特色的单拱石桥──逢渠桥。元初,胡俊孚施资扩修寺宇。元末,洞山寺宇毁于兵燹,曹洞宗祖庭遭到极大破坏。明万历年间,寺基丈量入公产版籍。至崇祯年间,本县举人戴国士得其产,于是再倡修复洞山,特延请匡山高僧净聪到洞山。净聪在此重整寺宇,张扬曹洞正宗,四方僧侣自远而至者日众,洞山法锡由是复振,净聪也因之誉为洞山“中兴第一祖”。

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洞山寺已更名为普利寺,重建洞山寺宇的后法堂(即藏经阁)及僧房。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洞山正宗38世住持海寿在后法堂门楣正中立起大匾,上书“佛在性中”,对良价的禅学思想作了高度概括。

洞山现存禅迹及宗教主要景观有后法堂、价祖塔、佛塔林、逢渠桥、夜合山、拐杖山、木鱼石、考功泉、聪明泉及罗汉松等。佛塔林规模甚大,仅洞山禅寺周围各山头,就有自唐至清历代佛塔大小近50座,其中“慧觉塔”(良价墓塔)被中外曹洞宗僧徒奉为祖塔。20世纪80年代初期,江西省宗教事务部门拨专款对洞山开始全面整复,使曹洞宗祖庭原貌重新展示于世。

来源:华人佛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