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与失皆是过眼云烟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行走在世间,见惯了太多山盟海誓的颠覆,听惯了太多睚眦必报的纠葛,成日里碌碌劳形。或沾沾自喜,或欲罢不能。就像灯下水碗中的飞蛾,任凭你怎么挣扎,最终都是水中的牺牲,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飞行的方向太过于迷茫。于是,便常常自问,生命中到底什么是真实?有什么值得追逐到底?

  渐渐发现,生命太累,只因为生命的爱恨取舍太多,多的成了负荷。自己的负荷,也是别人的负荷。诚如,我们常常把爱放在嘴上,亲情、爱情、友情,但是这个“爱”却是和“取”联系在一起,这个爱付出的总希望有回报,一旦无法如愿则多会痛不欲生,甚至生出刻骨铭心的恨。所以一代又一代人感叹着“良辰美景奈何天”,感叹着“人生长恨水长东”。而如果走过大段生命的旅程,我们在感叹聚散无常时,往往又有意无意的结怨很多,工作、生活、交往、乃至婚恋,之所以结怨,更多的是我们过分的执着于自己的判断,少了一份宽容,少了一点大度;而多的却是自私和狭隘。

  爱与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千百年来又有几人能够说得清!爱里含着恨,恨中又有爱,爱恨交织,爱与恨是一对冤家。没有绝对的爱与恨,也没有无缘由的爱与恨。爱在前边,恨随其后。爱出现在花前月下,恨出现在刀光剑影下。当恨对抓不到手的爱而咬牙切齿的时候,正是恨和爱走得最近的时候。

  爱充满着温暖与柔和的气息,是一种温柔的力量;爱的力量在于它甘愿为另一颗心而燃烧。恨充溢着冷漠和寒冷的气息,是一种坚硬的力量。恨的力量在于它为点不着另一颗心而自燃。

  当爱超过了极限走到了反面就会变成恨,是爱火太盛以至烧烤变了形而成为恨。在情感世界里,爱一旦想占有,就会生出恨,恨是想要的不能抓在手里。恨来自占有欲,占有欲促使人们幻想着把自己的所爱牢牢抓住。所以,恨总是跟在爱的后面爬行。

  而恨会使人变丑,丑就丑在恨里有私;恨使人感到痛苦,那痛苦写在索取里;恨使人变得卑下,卑下来自只想满足私欲。

  但是,当爱意无限扩大到大爱无疆时,爱会使人变美,美就美在爱里无私;爱使人感到幸福,那幸福写在给予里;爱使人变得高尚,高尚来自勇于为爱牺牲。

  其实,如果我们静下来仔细认真想想,便不难发现,爱也好,恨也罢,只不过是世间缘聚缘散的变化,生命的轮回中没有什么能留下。太多的计较执着,失去的只能是自己那份纯真和豁达,增加的只能是劳累和疲惫,得到的只能是烦恼和困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每个人在生命的最后能获得的是一种心境的高下。不必要隐居林泉,但可以保留一份天真,随顺自然,适应社会。对于生活,不黏着于拿起放下,以平和淡然的心态,去面对、去解决,才能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活的更加从容、更加坦然。

  人生如梦,世事无常。一切都在变化当中,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爱恨都是隔雾看花的朦胧,并不真实。而找到内心的归宿时,再去看人生爱恨,爱恨只不过是朦胧的水中月,镜中花,一切都是泡影,本不真实。只有把心打开,用一种豁达、从容、包容的心态,就会笑着面对这如幻的人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