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那些事儿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真正喝茶也就最近几年的事情。老家几乎是家家喝茶的,我却不谙此道,变了味的隔夜茶连喝几杯居然浑然不觉。直到远离家乡北上工作,才粗略懂得一些。现在喝茶,一来聊以为乐,二来借以怀乡。老家有人来京,经常捎来一些茶叶,于是喝茶也能惦念一下故人。喏,这茶是某某某送来的,那茶是谁谁谁捎来的。人情乡情,尽在茶中。

  北方人豪爽,喝茶是一冲一大杯,大口大口地喝。让他们喝我们老家的功夫茶,总觉得麻烦。老家人喝茶,有自己一套规矩。烧水、烫杯,滤掉头遍茶,南方人的细致讲究都在其中。前不久,我沏茶招待远来的客人。却见这几个人齐刷刷看我“表演”,原本稀松平常的事,却让他们看得我有些不自在,结果他们大摇其头:“太麻烦,一杯一小口,不止渴。”

  老家人待客,沏了茶,主人会掀开茶碗盖子,客气地递到你面前,意思是让你闻闻这茶香如何。如果你闻到了一股或浓或淡的牛奶味,你得说好。称赞别人的茶是好茶,是很给面子的。能喝上好茶的人,不会是一般人。

  喜欢喝酒的人,会说自己血液里流淌着多少酒精;我看老家人的细胞里,到处飘溢着茶的香味。现如今人们常说“茶文化”,但茶文化究竟是什么?估计没几个人说得明白。不过茶作为生活元素,已经与老家人不可分离。

  在北京,有些日子没见朋友了,互相联系时会说:有空大家聚聚!“聚聚”,基本上就是吃吃饭,可能的话来点酒。老家不然,亲朋邀请你去他家做客,一般会说有空来喝茶!喝茶就是纯粹的喝茶,跟广东人请吃“早茶”不同,后者说是吃早茶,其实更多的是尝尝那么多叫得出和叫不出名字的茶点。

  咱们国家大,各地聚会吃饭的习惯不太一样。一些地方的人们聚在一块,先是喝酒、吃菜,觉得酒足尽兴了,主人会征求一下客人的意见:咱们来主食吧?言外之意是,差不多了吧,吃了饭就OK了?吃完主食,大家各奔东西。老家不这样,先是主食填饱肚子,然后觥筹交错,吃饱喝足了。把菜撤了,上茶。喝了酒而不喝茶,这聚会好像不完整。

  几个朋友要凑在一起,大家经常会怀揣一两包自认为不错的茶叶,坐在一块“斗茶”,喝完你带来的茶,品评一番,再喝喝他带来的,继续品评。品评的未必专业,但大抵离不开口感和价钱。经常见到一些人,闻了一闻,呷了一两口,然后果敢地判断出这茶多少钱一斤。茶话茶话,有茶有话,茶是大雅,话可以大俗。

  老家人要送礼,经常会想到送茶叶。但是我到了北京,总要告诫家乡的亲朋,来北京送礼得看准对象,懂得喝茶的可以送上茶叶,要是不太懂得茶的,千万别送。曾经在家乡参加一个会议,主办方好意地给与会者每人送上一袋茶叶,我看怎么着都得几百块钱。可惜天南地北的同志们,没几个内行的,总以为这茶叶跟其他土特产一样,值不了多少钱,就是喝了也不觉得跟茉莉花大麦茶有什么大不同。套用一个时髦的词,真是“文化误读”。(稿源:大渡网)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