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里的禅茶意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佛家参禅,少不了禅茶。要演绎禅茶,自然少不了精美的茶具。壶匠制壶,深谙禅茶与佛缘的关系,总要围绕佛家经典,挖掘些许故事题材,进行艺术创作。笔者友人收藏的这把壶就是借《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一民间喜闻乐见的形象,精制出了悟空禅茶壶。

  这把悟空禅茶壶,壶底落款磨损严重,经专业人士辨识,制壶时间约在清同治6年,依稀可辨的还有“万氏”署名字迹。此壶原为武夷山一座佛寺寺产,长期由老僧专人保管,文革破“四旧”冲击佛寺,老僧见势不妙,偷偷将此壶藏匿民间。后老僧病危,寺院会首为支付老僧治病药费,贱价将此壶卖给民间喜集壶者。当年买壶者已逝,如今由其后人收藏。

  该壶坯料为宜兴紫砂,泥质细腻,经润色工艺处理,与松树色泽和谐,呈棕红亮色。壶的整体造型为松树墩高提梁。该壶高48厘米,壶腹直径约32厘米,巧妙的是该壶可容七碗茶,与唐朝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意趣妙合。卢仝《七碗茶诗》中描述的喝茶情形,是依层次递进的,因此禅意亦由浅入深。最为生动有趣的是,该壶壶盖是家喻户晓的孙悟空形象,壶的主题正蕴藏于此。壶嘴与提梁都以松枝造型取代,品相完好,风格一致。壶盖上塑造一具孙悟空仰卧之像,双手朝天作揖,双脚交叉高翘,与垂挂着的小猕猴相互顾盼,孙悟空的精明与滑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此壶外表装饰巧妙,缀上突出的松树纹理,攀有数只小猕猴,此壶更显得情趣盎然。

  赏玩这把茶壶,还可以领略到丰厚的佛禅韵味。这把茶壶中的“悟空”形象,是把佛门子弟追求“万事皆空”的禅机形象化了,只用一头人见人爱的灵猴,就将禅机诠释了。“悟空”是佛界参禅的最高意境,“悟空”坐于茶壶之上,佛之禅机也在茶之上。禅茶活动又是通过“悟空“这一形象来展现的。虽说茶有茶悟,禅有禅悟,然而它们又有相关的妙悟。茶悟出佛缘,茶悟出禅意。一边焚香静气品茶,一边把玩壶盖上悟空的超然神态,佛的真谛,茶的灵气,氤氲茶座,沁人心脾。品茶与参禅,就是觉悟所在。由茶得禅再得悟空,境界无穷美妙。

  “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空字无妙法”。茶道的最高意境就是禅意。因此,舍掉禅意,就没有了茶意。不知道禅味的话,也就不知道茶味了。如今,一些寺院又大行禅茶礼仪,选用了多种禅茶具,但笔者观之,没有比这悟空禅茶壶更具典型意义的了。此壶从佛界返回民间,百姓用此壶品茶,未必如卢仝所言用七碗分盛,未必按卢仝说的那样去寻求喝茶的感受,当就落座品茶赏壶,也获益非浅。因为悟空禅茶壶既体现了茶道与禅道的圆融,又展示了民间制壶工艺的魅力。悟空禅茶壶实为难得的壶界珍品。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