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杂谈 养生误区 食疗养生 瑜伽 有氧运动 太极拳 其他运动

潜水初体验的注意事项

其他运动 | 作者: [投稿]

  初次体验潜水给我们带来新鲜、好奇、刺激和神秘,同时也带来少许恐惧和紧张。初次下水的朋友们可千万要注意了。

  一.检查器材

  潜水前万不可马虎的重要环节。首先自己组合器材,仔细检查之后交同行的潜水伙伴确认。为确保安全,潜水运动规定必须两人一组进行。双方相互检查对方的潜水器材,安全更有保障。

  二.入水

  确认一应器材准备妥当之后即可入水。入水的方式有陆地入水和船上入水两种,船上入水又分坐于船侧,身子向后倒入水中和身子向前跃入水中等两种方式,这里只介绍陆地入水的要领。

  背上器材,同潜水伙伴一起走入海水,当水深及腰时,站定,先戴上潜水面罩,随后套上脚蹼。穿脚蹼时相互倚靠对方的肩头,可保持身体的稳定。作完这一切,将调压器衔于口中,从第二减压部开始呼吸。身子后转,双脚擦地继续走向海中。取“身子后转擦地而行”的方式,意在防止因脚蹼的不便而绊倒。同时应观察背后有无海浪袭来或是否存在障碍物。

  三.下潜

  行至预定的潜水地点后,双方面对面站定,相互明确表示“准备齐妥”的“OK”手势,然后大拇指向下比划,发出“下潜”的信号,沿海底的自然坡度逐渐潜入海中。首次体验潜水者,下潜深度不可超过六米。

  下潜途中应随时观察水压计,把握自己所处的深度。

  “释放”耳孔中的压力,是下潜时另一重要注意事项,不然耳孔会感觉疼痛。方法是捏住鼻子以嘴吸气,然后闭住口鼻出气,此时耳中会感到“噗”地一声,似有东西穿出。水压随深度变化,故耳孔压力的释放应时时进行。

  四.水中移动

  下潜到一定位置,即可随心四处移动。游水时,身体昼保持水中姿势,呈流线型。为减少体力消耗,应有规律地、缓慢但幅度较大地摆动脚蹼,不必紧张,平稳地呼吸,同时正确调整浮力,以避免同海底相碰。若身子开始感到沉重,可在浮力调节器里输入少许空气。密切注意周围的动静,频频同潜水伙伴交换信息。

  五.浮起

  潜水结束后开始上浮的动作,首先以手势告诉伙伴准备上浮,得到对方的确认后,排出浮力调节器的空气,缓缓上浮。此时应注意,一是上浮途中不可停止上呼吸,另一是上浮速度必须缓慢,否则有可能因水压的变化引起潜水障碍。浮上水面后立即在浮力调节器中充入空气,以保持浮力,并换成通气管呼吸。

  六.上岸

  浮出水面后游向岸边,至水浅处站起,按下水时的同样要领,取倒退的姿势双脚擦地行至陆地。上岸后须做好潜水记录。

  如果想更好地体验潜水的乐趣,认真听好下水前的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初次体验潜水的人,在潜水时会遇到的一些困难,希望对即将要来体验潜水的朋友会有所帮助。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