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可风

因果启示 | 作者:网络 [投稿]

  厚德可风

  李大亮。迁安州刺史。辅公祏破。以功赐奴婢百口。谓曰。而曹皆衣冠子女。不幸破亡。吾何忍录而为隶乎。纵遣之。高祖咨美。封武阳县公。初大亮为李密所擒。张弼释之。与定交。大亮归唐。至尚书。常以弼脱其死。念有以报之。弼匿不见。一日识诸途。持弼泣。悉推家财与之。弼拒不受。乃言于帝曰。臣及事陛下。张弼力也。愿悉臣官爵授之。帝迁弼代州都督。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李大亮传)

  李大亮唐朝泾阳(今甘肃省平凉县西)人,具有文武才略。唐高祖入关时,授官士门令。唐太宗时累升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因讨伐吐谷浑有功,进封武阳县公,其后官任右卫大将军,兼右卫率工部尚书。李大亮为人忠诚谨厚,个性刚正义烈,深得唐太宗赏识。去世后,赐谥号为懿,追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陪葬昭陵。

  当李大亮任安州刺史时,因攻破辅公祏之乱有功,太宗赏赐他奴婢一百人。大亮对百名奴婢说:“你们都是士族人家的子女不幸家破逃亡,我怎么忍心收录你们为奴婢呢?”于是一一释放,发送他们还乡。

  早年,李大亮尚未出身以前,曾经被李密所擒获拘禁,当时有位张弼,暗中解救大亮,帮助他逃生,从此两人定下交情。

  其后,李大亮归投唐朝,累官至尚书时,怀念昔日张弼救命之恩,念念想要报答恩德,于是四处探听张弼的下落,但是张弼却隐藏行踪,避不与大亮见面。

  有一天,两人偶然在路上碰面,大亮紧握住张弼的手,喜极而泣,于是延请到家中,要将家财全部赠送给张弼,以报恩德,但是张弼拒绝,不肯接受。大亮无可如何,便上朝禀奏皇上说:“臣所以有今日,能以侍奉陛下,报效朝廷,完全是张弼昔日救臣一命之功,臣愿将官禄爵位,转授给张弼,恳请陛下赐准。”唐太宗听罢,深受感动,于是任命张弼为代州都督官职。一时世人,对于大亮如此知恩报德,以及张弼不自矜功德的德量,称扬赞颂之声,传遍天下。

  “按”试观李大亮,受人恩惠,便终身不忘,随时随地,总想报答,一有机会,一有能力,便感恩图报。而张弼施恩给人完全出自仁慈怜悯之心,真诚助人,丝毫不存有其报答之念。两位贤者,此等仁厚之德量,值得留传世间,永做世人效法之典范。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