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 净土经论 净宗法脉 因果启示 净土论著 净土旨归 净宗早晚课 净土圣贤录

六道轮回的问题(五)

第四、往返六道受生受死的是个什么

关于这一问题,我在第一章之最后,曾经说:‘请读者们,且先牢牢记住这真妄二心的道理。’现在要研究这‘往返六道,受生受死的是个什么?’干脆的说:就是这妄心之主的第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本身的意义,及其所使用的心所,在第一章中,都曾略略说过。它之所以独任往返六道责任的原因,就是它身为前七识所依之总体,仅能接受外境的熏染,和收藏善恶业的种子,而不直接造善恶业。直接造善恶的功能,属前六属,第七识则专司内外传送。对于这接受外境的熏染,和收藏善恶业种子的道理,在这里应再加以说明。我们假使接触到一种好的外境,如好看的男色或女色,或者是珍奇宝贵的东西,以及好听的声音,好吃的美味,或功名利禄的位子;一经接触以后,就永远的对他爱好。反之,如果是不好的,那就不等到看到听到、尝到、你一听到它的名词,就会生起一种厌恶心理来。进一步,对于这可爱的,如何才能为我所有;对于那可恶的,怎样才能迅速的除去。于是就如第二章中所说的,杀盗淫妄,种种恶业。就因此而起了。接触外境的声色境界,分别其可爱与可恶,那是前六识;可爱的要为我所占有,可恶的必须去除,这是第七识。当第一次接触之后,就会念念不忘,就是由前六识,将那外境的影相,揽入内心而熏染到第八。当中偶尔会忘记者,就是已熏成种子,潜伏到第八识里去了;所以再经接触,马上就会浮现出来,这就是由种子位复生现行。复次前七识,当我们一个人,或一个生物,在生命延续时,他总是任运的眼分别色,耳分别声的继续工作。一到寿命终了,这附著眼耳鼻舌等五根的躯壳坏烂,他本身也退缩到种子位,而潜伏于第八识田里去。等到第八识转生为人或其他生物时,这前七个识,又从第八识中伸展出来;他们本身所役使的心所,亦复从他各个本识中,因外境的接触一一放射出去。仿彿蜗牛的两只角。你碰著他,他缩进去,停一会,他又伸出来一样。总和起来说个譬喻:譬如稻子,当稻苗成长时,以至开花结实,这是现行位;一经结成稻子,那将来发芽、抽苗、长叶、开花的功能,就都潜伏到稻子里去,这是种子位。种子一经成熟,过去现行位的稻苗,就枯萎而死。这已成熟的稻子,你过上几年,或移种他处,只要水、土、阳光、空气、肥料,各种需要的条件备具,它就会从种子里,发芽、抽苗、开花、结实、将它固有的本能,一一搬演出来;所不同者,稻种子如不善储藏它会坏烂,第八识中的业种,在未受果报以前永远不会坏烂。所以这第八识,由多生多劫以来,因前六识所接触的,或好或丑,可爱可恨。可怜、可恶、千差万别的外境,而引生的恩爱、怨仇、以致造作出来的杀盗淫妄,或仁爱惠施的有漏善业,所熏成所收藏的种子,实在多至不可思议。我们以及其他生物,每一生的寿命终了以后,就由第八识挟持著,现在的或过去的,那强有力而先成熟的种子,去到某一道里去受生。当离开现在躯壳时,是第八识在最后,转生再托胎时,又是第八识在前。所以八识规矩颂上说:‘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就是说他投胎先来,脱壳后去,与乎受熏持种的证明。又说:‘界地随他业力生。’这是说阿赖耶识,不直接造善恶业,于三界九地中,都是随著前六识所造的善恶业力而受死受生。这里我顺便告诉读者一个经验;就是当一个将死的人绝气以后,固然不要哭叫,以增加他的离别之苦;同时也不要乱动,让他的八识从容不迫的去。要省察他何时去,或从何处去,你可轻轻摸他的周身,看最后的热,集在身上那一处。待到周身都无热气,这就是他已经离开这躯壳了。我们还应留心他最后的去处,可以测知他转生的善恶好丑。大约是俱舍论说的吧!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旁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就是最后的热在顶,这就有成圣的希望,在眼就可生天,如脚上最后冷,这就是堕地狱的现象了。说到这里,我再赘上一句,往返六道,受生受死的,就是第八阿赖耶识,有时叫他藏识,或识田,或识神,其实是一个东西,通常人也说他就是魂灵。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