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诚敬与学佛

净土经论 | 作者:印光大师 [投稿]

印光大师

至诚心为《观经》上品上生三心之首,印光大师对至诚心作了多方阐发,开示了诚敬的利益、亵慢的过患以及诚敬观修的方法。大师在《复永嘉某居士书一》中言简意赅地说:“心若至诚,法法皆灵;心不至诚,法法不灵。”(《增广·卷一》)

1、诚敬是学佛的秘诀

永嘉居士周孟由读王耕心着作,误以为念佛有口传心受的秘诀,印光大师对他开示说:“若有暗地里口传心受之妙诀,即是邪魔外道,即非佛法。然印光实有人所不得而己所独得之诀,不妨由汝之请,以普为天下之诸佛子告。其诀唯何?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印光由罪业深重,企消除罪业,以报佛恩,每寻求古德之修持懿范,由是而知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故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持经利益随心论》虽发其端,未明其概。拟续一二万言,历引古德诚敬之迹与其感应之道,并参己芜语,发挥评论,俾阅者法戒分明,知所取舍,自不至以巨因而获微果,与夫以善因而招恶果耳。斯言已与徐君说之。须知诚与恭敬,非唯学佛宜然。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欲得精一,莫不以此而为基本。观盂子奕秋诲奕一事,可以知矣。”在《与吴璧华居士书》中,大师也开示:“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所谓《持经利益随心论》发其端,就是该论提出这样的论点:佛所说大乘经道符实相,若能竭诚尽敬,礼诵受持,则自他俱蒙胜益,幽显同沐恩光。但以众生志愿狭劣,与夫致诚未极,不能直契。但没有展开论述。

大师说拟续一二万言进一步阐述,就是后来所撰的《竭诚方获实益论》。第一段举汉魏昭师郭林宗和程门立雪故事,说明“学无大小,皆当以诚敬为主”。第二段赞叹如来恩德,启发报恩之心。“此恩此德,过彼天地父母,奚啻百千万倍。纵粉身碎骨,曷能报答!唯有依教修行,自行化他,方可少舒春草仰晖、夏葵向日之微忱而已。”第三段说亵慢佛经的过患,依《金刚经》和《涅盘经》说竭诚恭敬尊重。接着举古德恭敬经典之事迹利益六则,供学人效法。

2、诚敬是学道的根本,摄心的前提

弘一大师刺血写经之前向大师请教法则,大师开示:“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7)高邵麟居士请教心难归一的问题,大师开示:“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8)大师在《慈悲道场忏法随闻录序》中开示:“余惟修行之要,敬为第一。人能主敬存诚,则一切凡情无由而起,本具圣智自然发现,凡一切人我是非、无明贡高以及懒惰懈怠、因循委靡之习气,皆悉消灭。”

3、学佛利益决于诚敬

大师的《持经利益随心论》和《竭诚方获实益论》都是阐明这一点。大师在《复高邵麟居士书二》中开示:“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为主。诚敬若极,经中所说功德,纵在凡夫地,不能圆得,而其所得,亦已难思难议。若无诚敬,则与唱戏相同,其苦乐悲欢,皆属假妆,不由中出,纵有功德,亦不过人天痴福而已。”大师《复马舜卿居士书》说:“泥塑木雕之佛,作真佛敬,小则消灾增福,大则超凡入圣,其利益在自己之诚否,不在佛像之真假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