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因失去朋友而感到孤独、寂寞时;当你和父母拌嘴、因夫妻吵架而郁郁不乐时;当你的人生受到各种挫折、不幸而悲叹自己命运不佳、世态炎凉,感叹这个世界对自己不公平时;当生老病死不期而至,你感到人生无常时,你真的以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不可改变的吗?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同时也是必然的结果,而我们往往忽略了它们的内在联系。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并付之行动,愿诸位各有所得。
解决人生一切烦恼的智慧――镜子的法则
这是关于一个受欺负的孩子,和烦恼的母亲及心理咨询师之间的真实的故事。
幸子(家庭主妇,41岁)近来非常烦恼。
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武志在学校受欺负了。
说是受欺负,好像也没有挨打,就是同学们都不理睬他,凡事都责怪他。
幸子追问时,儿子却矢口否认说:谁也没欺负我。
看着儿子的孤独,幸子感到一阵阵心痛。
儿子喜欢棒球,因为没有朋友找他玩儿,放学回来后,只能一个人去公园对着墙练习投球。
但二年前,儿子曾经经常和朋友们一起玩棒球。
有一天幸子买东西回来,路过小学校时,看到儿子在和朋友们玩棒球。
由于儿子的一个失误丢了分,遭到朋友们的大声责难。
“你这家伙,怎么这么笨呢!”
“都怪你,咱们丢了3分”
“如果输了的话,全是你的责任啊”
幸子想:儿子确实运动神经方面差点儿,但儿子有他自己的优点啊,他心地非常善良呀。
幸子看到儿子的优点得不到大家承认,感到很懊恼。
并且,看到队友们对儿子说话这么刻薄过分,儿子却在笑嘻嘻的道歉,幸子感到心里酸酸的难过。
那以后,儿子再没有朋友们找他玩棒球了。
听说大家都说他“你拖了全队的后腿,不带你玩了”
对儿子来说,没人找他玩棒球,是最难过的事情。
幸子能感觉到,儿子最近跟自己发脾气的事情明显增多。
但是儿子绝对不向幸子讲他自己的难过和孤独。
对幸子来说最难过的是,儿子不和自己说心里话,总是固执的说“我没事儿”。
幸子曾试图教儿子如何与朋友相处,儿子每次却总是说“烦不烦呢,你甭管我”。
幸子还曾经商量地问儿子:“要不咱么转校吧?”,儿子却急眼了:“你如果这么做,我恨你一辈子!!!”
有一天,放学回家后的儿子才去公园玩了没一会儿,就又气乎乎地回来了。
“怎么啦?”幸子问。
“什么事儿都没有”。儿子不想说。
一个电话让幸子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当天晚上,要好的邻居家的太太打来了电话。
“幸子,武志君跟你说了吗?”
“什么事儿?没有啊”
“今天在公园,我带我家老小在荡秋千,看到武志在对墙练习投球,这时来了7、8个好像是武志的同学,对武志说:靠边儿,我们要玩砸接球游戏。而且,其中一个孩子还故意将球砸向武志,武志当时就回家了,我当时愣在那里,什么都没为他做,觉得很对不起武志,这才给你打的电话”。
幸子愕然了,发生了这种事,武志怎么什么都不和我说呢?。
孩子内心那么难受,却不和自己吐露半句,幸子感到无名的悲伤。
当天晚上,幸子连追问儿子事情经过的气力都没有了。
第二天,幸子下定决心给某个人打电话了。
他是丈夫的学长,叫铃木。
幸子以前没和铃木先生说过话,只是一周前,丈夫把铃木的名片给了自己。
铃木是丈夫高中时代剑道部的前辈。
丈夫也有20年没过他了,丈夫说一天在路上走,偶然相遇。
老同学难得相见,进了咖啡馆聊了2个多小时。
他说铃木在做咨询工作,擅长心理学,经常为企业及个人解决问题。
那天丈夫和铃木谈到了儿子的事,铃木说可以帮上忙。
丈夫当天回来后说:“你直接给他打电话吧,我和他打过招呼了”并给了幸子铃木的名片。
幸子曾不满的问:“为什么要我打?我又不认识他,怎么咨询,你直接咨询多好”。
丈夫却说:“我担心的是你呀,你不是一直在为武志的事情烦恼吗,因此我才和铃木咨询的。”
幸子:“你是说我有问题???我当然烦恼了,我是孩子的母亲呀,你整天开着卡车在外边,什么都不管倒是清闲呀,可是教育武志的却是我,你当然不和我一起烦恼啦。我才不去和什么铃木咨询呢,他绝对不懂如何教育孩子”。
幸子这么说后,当时就将名片扔到了桌子上。
但是,出了昨天的事情后,幸子完全消沉了,她像一个落水者一样想抓住一切救命的稻草:“救救我吧!!!不管是谁,我这样下去的话太痛苦了,太难受了”,这样想着,她想起了铃木先生,并马上找到了那张名片。
儿子上学1个小时后,她把心一横,拨通了铃木的电话。
当时的幸子对那天即将发生什么事情,连想都没有想到。
前台小姐将电话转给了铃木。
幸子说了自己的名字后,却感到铃木的声音非常的开朗,“这种事应该和他咨询吗?”幸子内心有一些茫然。
铃木:“您是小田君的太太吧?”
幸子:“是的”
铃木:“啊,真是您啊,初次见面,情多关照”
幸子:“那个……,我先生和您说了吧?”
铃木:“是的,他和我说了一些情况,好像您在为儿子的事情烦恼是吗?”
幸子:“我能向您咨询吗?”
铃木:“现在我有1个小时的时间,可以的话,您就电话里和我说吧。”
幸子把儿子受欺负的事情,受孤立的事情,以及昨天发生的事情简单地说了一遍。
铃木听完后开口了:“看来您真是非常痛苦,作为母亲,没有比这个更痛苦的事情了”。
听到了这句话,幸子禁不住热泪盈眶。
铃木感到了幸子开始哭泣,他一直等到幸子平静下来后才又开始说:“夫人,你如果真想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应该不难”。
“应该不难???”幸子简直难以相信这句话。
这可是困扰了自己几年都无法解决的事情呀。
“如果能够解决,我什么都愿意做,我说到做到,但是,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解决呢?”
铃木:“好吧,让我们来看看。首先,显而易见的是,你在责备你身边的什么人”。
幸子:“啊?什么意思啊?”
铃木:“可能我说的话跨度很大,照理我应该先从理论上说明的,但那样需要时间,现在我的时间也不够,所以就从结论说吧。从理论上讲,我这么说完全是有根据的,稍后我会介绍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看看,现在我先说结论:你的心爱的儿子受人责备你感到烦恼,是因为你应该感谢的人你没有感谢,而是一直在责备他们造成的”。
幸子:“孩子受人欺负,和我个人的私事有什么关系呢?怎么听着像宗教啊?”
铃木:“一般来说,大家都会这么认为。因为我们在学校所受的教育,都是关于物质科学的。我现在说的是很久以前发现的心理学的法则,你可以认为这和宗教所说的一样,这样好理解。但我事先说明,我本人没有加入任何宗教”。
幸子:“那你告诉我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事情吧”
铃木:“现实中发生的事情,是一个『结果』,有『结果』一定有其『原因』,就是说你的人生当中的现实,是照出你心灵的镜子。比如说,你看着镜子会注意到:“啊,今天发型有一点乱”,或者“哎呀,今天我的气色不好啊”,没有镜子,你就不会注意到自己的形象对吗?所以,要把生活当中的每一件事当作一面镜子,有了这面镜子,我们才能注意到自己,才能懂得如何改变自己,人生就是使自己的心灵不断成长而精心设计的”。
幸子:“那么我的烦恼,照出了我的什么呢?”
铃木:“你身上发生的结果是『你心爱的儿子遭到别人的责备,你感到痛苦』,可以考虑的原因是,你『应该珍重的人,你却责备了他』,应该感谢的人,你身边的人,你是不是一直在责备他呢?比如说,你的丈夫,你对你的丈夫是怎样的呢?”
幸子:“我在感谢我丈夫呀,他是卡车司机,由于他的劳动,才让我们全家能够生活呀。”
铃木:“那再好不过了,那么,你珍重你的丈夫吗?你尊敬他吗?”
听到“尊敬”这个词,幸子心里咯噔一下。
从幸子看来,性格乐观的丈夫,是一个没有『深谋远虑』的人,也是一个『没有素质的人』。
确实,幸子是4年大学本科毕业,丈夫却是高中毕业。
不仅如此,丈夫语言粗糙,也不喜欢读书,也就看看大众杂志。
对喜欢看书的幸子来说,心里一直想:儿子长大后千万别像丈夫这样。
幸子将此想法如实的告诉了铃木。
铃木:“你认为人生的价值是由素质,知识,深谋远虑等决定的吗?”
幸子:“不,我从没那样想,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铃木:“那么,为什么你对你丈夫觉得他『没有素质』,而看不起他呢?”
幸子:“嗯~,这个~,看来我内心有矛盾是吧?”
铃木:“你和你丈夫的关系怎么样呢?”
幸子:“我对丈夫的言行,经常生气,有时和他吵架。”
铃木:“关于孩子的事,你和你丈夫详谈过吗?”
幸子:“孩子受人欺负之事,我经常抱怨丈夫。只是我不能接受丈夫的意见,所以没有好好和他谈过。可能在我看来,丈夫是最难以接受的类型。”
铃木:“是这样啊,看来你还有一个根本问题呢,在接受你丈夫之前,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
幸子:“根本问题?”
铃木:“是的,首先必须找到你无法接受你丈夫的根本原因,请你告诉我,你感谢你的父亲吗?”
幸子:“啊?我父亲?那当然是……感谢啦”
铃木:“在你的心里的某个角落,你对你父亲是否抱有“绝不原谅”的想法?”
幸子被“决不原谅”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
确实,自己也许还没有原谅父亲。
虽然想着应该感谢父亲,但内心深处怎么也无法喜欢父亲。
结婚后,虽然每年的盂兰盆节和元旦都带家人一起回娘家看望父母,但对父亲也就是寒暄几句,并不怎么说话。
想一想的话,从高中时候开始,与父亲的关系就好想行同陌路一样了。
幸子:“我想,我是没有原谅我父亲,因为我觉得,我的父亲不可原谅!”
铃木:“果然是这样,好吧,今天就到这里吧。如果你觉得我没帮上你什么忙的话,我表示歉意,或者,咱们做点什么吧?”
幸子:“我烦恼的原因,真的和我父亲有关系吗?”
铃木:“这个嘛,咱们试试你就明白了。”
幸子:“好吧,请您告诉我应该怎么做。”
铃木:“好吧,首先请按我告诉你的话去做。请你将你对父亲“决不原谅”的心情一股脑地用力写在纸上。就像发泄怒火一样的话也可以,如“混蛋~!!!”,“你这混蛋~”,“我恨你~!!!”,这种话都可以。如果想起了什么具体的事情,也把它写出来,比如说“当时我的心里是多么难受呀”,把你的悔,你的恨,你的难过心情全部毫无保留地写在纸上,直到你解气了为止。解气了之后,你再给我打电话,我告诉你我的手机号码。”
对幸子来说,这样做,对解决自己孩子的问题真能管用吗?她有些怀疑。
但是幸子想,与其心怀疑虑什么都不作,只要有一点点可能性,我就要试试。只要能解决眼前的烦恼,什么事情我都愿意做。
对铃木的话,她虽然搞不懂根据何在,但却感到有种不可思议的说服力。
幸子挂断了电话,拿出草稿纸,开始写她这些年来对父亲的感觉,想法。
自己小的时候,总觉得父亲一点小事就说教个不停,很烦人。
晚饭的时间,多是听父亲的教训。
而且,只要孩子们(幸子和弟弟)不按父亲的意愿去做,便遭到父亲的大声呵斥怒骂。父亲就是这样的人。
幸子小时候经常想“看来,父亲才不在意我的感受呢”
幸子也不喜欢父亲喝了酒后,总是抱怨工作中的事情。
并且,在建筑公司当现场监督的父亲,经常是一身灰土的衣服都不换就开始吃饭,这也令幸子厌恶父亲。
幸子把这些对父亲的讨厌心情全都写到了纸上。不知不觉中,她将“畜生”,“你没有做父亲的资格”等等相当过激的言词也写到了纸上。
幸子想起了一件事。
那是自己上高中的时候的事情,一个星期天,幸子和同班的男生约会,一起在遛马路时,偶然被父亲看到了,其后受到父亲的严厉追问和训斥。
幸子事先和父亲撒谎说,去找班上的女同学玩,看来父亲无法原谅这种谎话,当时父亲的话现在幸子还记忆犹新。
“你竟敢跟父母撒谎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长大了你肯定是个坏女人”
幸子想起这些事情,禁不住流出委屈的泪水。她把这些委屈也写了出来。
“爸爸,你这样的性格,我怎么能不扯谎,你不觉得原因在你身上吗,还说什么长大了我肯定是坏女人,太过分了,你不知道这多伤我的心呀。你才是个坏父亲!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会和你说心里话了,你这是自作自受!”
幸子一边写,泪水在不停的流。
写完时才发觉已经过了中午了。从开始写已经过去了2个多小时了,草稿纸也写了十几张了,篇篇都是仇恨的语言。
可能是毫不留情的发泄,或许是自己尽情的哭泣吧,幸子感到心情轻松了许多。
中午1点过后,幸子拨通了铃木的电话。
铃木:“准备原谅你父亲了吗?”
幸子:“说实话,还没有准备好,但只要有可能,我准备做任何事情,这样才能变得轻松些。”
铃木:“好吧,我们来试试吧。
原谅你父亲的目的,不为别的,是为了你自己得到解脱和自由。
现在请准备好纸和笔,请在标题上写:『感谢父亲的事情』
好了,你可以感谢父亲的都有什么事情呢?”
幸子:“首先,应该是,他的辛勤工作养育了我吧,由于他辛勤的劳动,才使我们一家人能够生活,我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铃木:“把这些写在纸上,还有其他的吗?”
幸子:“嗯~,我上小学时,父亲经常带我去附近的公园玩。”
铃木:“好,把这个也写上,还有吗?”
幸子:“可能就这些吧”
铃木:“那么,现在再准备一张纸,题目写上:『请父亲原谅的事情』。
那么,有什么事情想请父亲原谅吗?”
幸子:“我想不出什么特别的,一定要说的话就是:我心中一直在与父亲对着干,只是,我内心里并没有道歉的意思呀。”
铃木:“没有真实感觉也没有关系,先从形式入手。请先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幸子:“先从形式入手,应该做些什么呢?”
铃木:“听好了,现在是拿出你的勇气的时候了。也许,这是你一生中最需要你拿出勇气的时刻,我现在要求你做的,可能对你来说,是最不情愿的事情,做与不做由你自己决定。
现在,给你父亲打电话,告诉他感谢他的话和希望他原谅的话。
没有真实感觉的话,就念你刚才写好的话也行。把你刚才写的『感谢父亲的事情』和『请父亲原谅的事情』那两张纸念给他听,念完后马上挂断电话也可以,想试试吗?”
幸子:“……这个,我活这么大,确实从来没需要这么大勇气呀。但是,只要对解决我的烦恼有帮助,我觉得拿出勇气,值得。但是,这太难了呀……”
铃木:“做与不做,你自己来决定吧,我也认为,在你的一生当中,这次值得你拿出勇气来。
好吧,我还有其他安排,我先挂了,你如果付诸行动了的话,给我打电话,我告诉你下一个步骤。”
让幸子感到唯一的希望是『先从形式入手』,『道歉』并不是自己真实的想法。在她的心中真实的想法是『错的是父亲』,让自己道歉,有没有搞错呀?。
但是,将写好的东西照本宣科的话,自己好像能做到。她认为肯定做比不做强。
“打电话”幸子想好了。
看到想打电话的自己,幸子感到不可思议。
如果没有这次的事情,幸子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给父亲打电话。
结婚后不久,幸子第一次给娘家打电话时,是父亲接的,幸子马上说:“是我,叫妈妈听电话”。那以后,每当打电话时,幸子才说“是我”,就会听到父亲高声喊母亲“喂,老太婆,幸子找你”,父亲知道:幸子打电话来不会有事找自己的。但是,今天打电话却要和父亲说话了。
“再犹豫下去的活,这个电话就越来越难打了”,幸子把心一横,马上拨通了电话。接电话的是母亲。
幸子:“是我”
母亲:“是幸子呀,都好吗?”
幸子:“嗯,还行。……妈,我爸在吗?”
母:“什么,你爸,找你爸有事情吗?”
幸子:“嗯,是,有点儿事”
母:“是吗?这可真少见呢,幸子,找你爸什么事儿啊?”
幸子:“那个……那个,有点难说的事儿,解释起来很麻烦,您还是叫我爸听电话吧”
母:“好吧,知道了,稍等啊”
在父亲来接电话之前的几秒中,幸子的紧张程度达到了极点。
她一直讨厌父亲,内心里拒绝和父亲说话,对这样的父亲这次却要说感谢,道歉的话,要是在平常,简直是天方夜谈。
但是,现在对幸子来说,儿子的事情已经使她烦恼不堪,这种烦恼越来越大,现在只能采取这样平常难以想像的行动了。
如果能从这种烦恼中解脱出来,哪怕是根稻草我也要抓住它,我什么事情都可以做,这是让幸子采取行动的初衷。
父亲:“什,什么事啊?找我有事情吗?”
幸子慌得自己不知道该说什么,大脑一片混乱。
幸子:“那、那、那个我,原来没有说,我,我想应该说一声,所以打电话来,……那个,爸,我觉得,您过去工地的工作很辛苦,爸爸那么努力地工作,才养育了我们。还有就是,那个……,我小时候,您不是总带我去公园玩儿吗?怎么说呢……,我一直没有说过类似于『谢谢』之类的感谢的话,所以…我想…我应该…说一次。
还有就是,我内心里一直在和您对着干,我想…也应该…道声歉。
幸子没能真正说出来『谢谢』,也没能说出来『对不起』。
但是该说的,也算都说了。
她想,听到父亲的答话后,就马上挂断电话。
但是,父亲没有答话。
“你到是说一句话呀”,幸子想:“你不答话我怎么挂断电话呀”,这时,话筒里传来了母亲的声音:“幸子,你…你和你爸爸说什么了?”
幸子:“啊?”
母亲:“你爸爸哭得都快崩溃了,你到底和他说什么过分的话了?”
话筒中隐约可以听到父亲呜咽的声音。
幸子惊得目瞪口呆。
幸子长这么大,从没看到过父亲流泪。
父亲一直是一个铁铮铮的汉子。
但现在,幸子却听到老父亲在哽咽。
自己只是形式上说了几句感谢的话,这么铁骨铮铮的父亲却是泣不成声了。
听着父亲的哭声,幸子也不由得眼中浮出了泪水。
爸爸,我多希望您多多的,多多的爱我呀……
那样,我一定会有很多父女俩之间的话要和您说呀……
但我却一直,一直拒绝您的爱。
您一定很孤独,很孤独吧?。
工作上无论发生什么,都坚强地忍耐过来的铁骨父亲,现在却崩溃了。
原来无法向女儿表达自己的爱,是这么痛苦的事情。
幸子的眼泪也变成了哽咽。
过了好一阵,又听到了母亲的声音。
母亲:“幸子,你没事吧?跟我说说怎么回事?”
幸子:“妈,您再叫爸爸听电话好吗?”
父亲拿起了电话。
父亲:“(泪声)幸子,爸爸对不起你,爸爸…不是个…好爸爸。让你…受了…这么多苦。呜…呜…呜…(又开始呜咽)”
幸子:“爸爸,对不起,我才不是个好女儿,还有,谢谢您的养育之恩,呜…呜…呜…(幸子又开始呜咽)”
隔了一会,再次听到母亲的声音。
母亲:“到底发生了什么呀?幸子,等会儿你安静下来后再跟我说啊,我先挂了啊。”
幸子挂上电话后,很长一段时间就在那里呆呆的发愣。
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让人感动。“恶语伤人心,良言利于行”。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阴险;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伤人以言,甚于刀剑。
神奇四句话,人生大哲理人有时候,真不知要谋求什么?往往把最值得维护和珍贵的东西忽视了,却不知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现在好多人都在透支健康,燃烧生命,经常借口工作忙、应酬多,不注意生活方式,不重视锻炼和爱惜自己,过早处于亚健康状态。一般都是撑不住了才去看医生,身体有毛病了和退休了才去保养和锻炼。往往都是等到健康状况不行了,才想起去珍惜和维护。其实,如果我们过早地把自己身体都搞垮了,要再多的身外之物又有何用? “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世界上再富有的人,往往也无法买回自己的健康。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话,我就不成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西方净土中的天人(指带业往生的凡夫)寿终之后不再堕入三恶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1、《梵网经》中的五荤 《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 2、《楞严经》中的五荤 《楞严经》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内容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学习舍弃悭吝之私念,但布施的来处,必须是清净的,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同时施者心不骄慢,受者心怀感恩,是「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的清净布施。
未来佛弥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虽然他被称为是佛,但是实际上却是菩萨。那弥勒佛为什么被称为未来佛呢? 从他出家为僧开始一直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它是慈悲、宽容、乐观的化身,他总是一副笑呵呵的
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觉悟之时,最先观察到的就是这“十二因缘”,众生为何在生死轮回中不得自由?正是因为没有看透这“十二因缘”之间的关联。“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有支、十二缘起,说的是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这十二个“环节”环环相扣,就像一条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锁链”,将众生困在生死轮回之中。
在社会上,确实有很多贡高我慢之人。有一点点学问的人,就认为自命不凡。其实学问多了又怎么样呢?徒增分别念而已。有一些人长得漂亮,就目空无人,其实你长得再美,青春都会老去。有些人,有钱有势就盛气凌人,其实这只是今天的努力。有些人哪怕是出家了,也很傲慢
我们人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一个选择向善向上,就是走向光明;一种就是走向堕落。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是增上的,要往上走。所以我们就要找到一些方法来让我们的生命往上走。佛教把引导我们生命往上走的第一个基础就讲到五戒,五戒是通往人天的护照。如
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分为根、尘、识三大类根,合称十八界,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根界、耳根界、鼻根界、舌根界、身根界、意根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尘界、声尘界、香尘界、味尘界、触尘界、法尘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
什么是幽冥菩萨戒?“幽冥菩萨戒”是在世人给过世亲人、祖先、冤亲债主等一切亡者,及孤魂所受持的菩萨戒律。由于他们生前曾造作恶业,现在堕落在恶道中受苦无尽,如果没有阳上亲人代他们超度,并受持菩萨戒律,就会永无出离之期。所以,受持幽冥菩萨戒就是阳上亲
弟子问:顶礼法师!请问法师第七识是什么?把阿弥陀佛名号和第七识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一如法师解答:这个问题第七识是末那识,是什么识呢?他是一种我执的根本,就是我们凡夫众生生死的根本就是坚固的我执,但是坚固我执的根本原因就是第七木那识……
最初,梁武帝并不信仰佛教,但是当他登上了王位以后,他就改奉佛教了。当时,他下旨“舍道事佛”,并且要求群臣百官都“返伪就真,舍邪入真”。梁武帝推崇佛教可谓是不遗余力,在他的倡议下,佛教很快就进入了繁盛时期。在南朝时期,全国的寺院、僧尼数量也迅速增加起来,仅建康这个地方,就有五百多座寺院,十多万僧人。
在中国历史上,法显是第一位前往印度巡礼佛迹,求取经律,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就的中国僧人。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他从长安出发,向西前行到达了巴连弗邑,他在这里停留了三年,求得了大量的经律论梵本,包括《萨婆多部律抄》、《摩诃僧只阿毗昙》等,后来,他又将这些经本传到了斯里兰卡。
简单地说,修行就是按照佛法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要反思自己曾经的过错,要修正自己的心、口、意等。佛教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但最终的目的都是破邪显正,去妄存真。因为佛教认为,众生遭遇的苦难都来自于贪爱,如果希望能够离苦得乐,就必须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修正。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居住在东欧和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开始从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高原入侵恒河流域,占领印度,并且创立了野蛮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把人分为了四等,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悉答多王子得道成佛后,就动身去寻找侨陈如等五位侍者,他在鹿野苑里为他们开示说法,佛教史上将这称为“初转*轮”。
“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成了人生的关键词。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总结过去很焦虑,计划未来更焦虑……也许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抱怨与逃避,而佛陀却早已教给我们,直面问题的智慧与勇气。
“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成了人生的关键词。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总结过去很焦虑,计划未来更焦虑……也许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抱怨与逃避,而佛陀却早已教给我们,直面问题的智慧与勇气。
一、口德。得饶人处且饶人:1、直话:可以转个弯说。2、冷冰冰的话:可以加热了说。3、批评人的话:一对一的说,要顾及别人的自尊。二、掌德。赞美别人,学会鼓掌:1、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2、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3、给别人掌声其实是给自己掌声。
投子大同禅师与嵇山章禅师在室外品茶。大同禅师指着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说:“森罗万象,都在里边。”
僧璨禅师召集僧众,向他们宣讲佛法。有一小和尚,名道信,年方14,礼拜完僧璨禅师后问道:“什么是佛心?”禅师反问道:“你如今是什么心?”
道吾禅师带着弟子渐源到一信徒家诵经吊祭超度。渐源敲着棺木问师父:“棺木里的人是生?抑是死?”道吾:“不说生,不说死!”渐源:“为什么不说?”
石巩禅师一天问他的师弟西堂智藏说:“你能不能抓住虚空呢?”智藏回答:“能!”石巩就要智藏示范一下,智藏于是向空中抓了一把。
从前,无德禅师面前来了三位信徒,他们为各自的事情烦恼不已,不知道如何才能使自己快乐。禅师首先问他们:“你们为了什么而活着?”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分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
一人问禅师: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 禅师不加思索答道:今天。 问:为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