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总实际上不太善于辞令。让他谈判去,他也没有学过西方营销啊,也没有高学历,但是他能够挣到四个亿,可能以后还更多。
那有人就问了,这么一个人我跟他学什么呢?他怎么赚来那么多钱?我也想得到钱,钱从哪里来啊?各位,《大学》里面讲了一句话,财富是怎么来的,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是真理。我们出去给这些家产上千万,上亿的大老总做汇报,他们听了之后,深以为是。
那我们的先祖他们说的是什么话呢?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我在第一天就拿讲台上这个鲜花给大家做比方,我说它三天之后,你看,它真枯萎了。什么原因呢?它没有根啊。你那个钱财赚到了,你那个房子、车,名也好,利也好,拿到了手里之后呢?它不是你的,你只是替人家保管,或者是暂时有这么两天拥有,几天之后它就走了。“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什么意思呢?财富福报是结的果实,你有了根,这个财富它自然就来了。
我们今天人就没弄明白,天天去找这些花朵,苹果,桃子来摘,结果你什么都得不到。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苹果树,没有桃子树啊,谁让你去摘呢?谁让你去无偿地占有呢?各位,财富是自己的德行长养出来的。
我们明白这个就会知道,《大学》里面讲,有德才有人啊,什么意思呢?你有了德行啊,你才能有人。人是什么呢?就是跟随你创业的这些员工啊,你手下有人跟着你走啊,你有人脉,什么原因呢?你有德行。有了人之后怎么样呢?“有人此有土”啊,那个土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市场。“有土此有财”,自自然然这个市场,你的客源就来了,你的财富就来了。大家看,在德行和钱财之间,还有两个什么呢?一个是人,一个是土啊,不是前面德行、我们的人才、加上我们的市场这三个都不管,直接就想要那个钱,怎么可能呢?
《了凡四训》上说了一句话,我们一定要记得,百金财富必是百金人物,千金财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在古代有一个县官,人家污辱他,骂他,旁边有本事的人看出。这个县官了不得,他面不改色,那真是如如不动。有人就讲,这个人能够受得起污辱,承担得了这种责任,他绝对不仅仅是当县官的料,至少他能够当巡抚啊,用我们现在话叫省长。后来,果然很快就升迁了。
你看他的福报往上走,这个地方装不下,他福报大啊。这个人当了巡抚之后,又受到别人的污辱,他还不动,反过来皇帝给他加官进爵,给他鼓励啊,哎,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呢?他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所谓宠辱不惊啊,污辱,没什么感觉,你夸我,也没什么感觉,这个人啊,他福德太深了。有学问、有眼光的人一看这个人将来是宰相,了不得,后来果然是宰相。曾国藩说,这个人太厚重了,不是一般人,心胸开阔,容得下!
我们再看今天的人,挣了点儿钱,马上就不行了,人就横着呆着了,说话也不像个人了。孩子一毕业,笑话爷爷奶奶,你没文化,看不起爸爸妈妈,他的灾祸就要出现了。
另外,中国古人还讲“相由心生,境由心转”,这是真理啊。你仔细去看,你看我们张总,他往那儿一坐就不像个要饭的是吧?为什么呢?你看他心宽体胖,你看他说的那个话,270万,还不了,就算了,不要了。你听听这个话,多大的心量,所以他有四个亿,那是他的心量感召来的呀,他受得了啊。
像咱们,一百块钱,岳父岳母啊,你爸你妈跟咱们借了一千块钱,现在还不还咱们,你斤斤计较,你要是想发财致富那是做梦啊!
我们今天钱少,怎么来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啊。你天天斤斤计较,打个比方吧,咱们先看现在这个西医,医院里的,你看他,愁眉苦脸,脸色铁青,看着你没好气,“什么病?快说!”,然后给你开点儿药,你有病去找他看,你仔细看,他好像比你那个病还重,这能是个好医生吗?
上一次我们给一个企业去做汇报。我说,你们的业务员,业务经理呀,我跟你这么讲,你的产品再好都卖不出去。为什么呢?我说,你看看他们那样子,愁眉苦脸,刚回家骂完媳妇儿、打完孩子,出来之后呢又恨爸爸妈妈家里穷。他那个样子啊,真是脸色铁青,拿着你们这么好的产品,跟人家皱着眉头说,你快买吧,特别好啊!他怎么可能卖得出去呢?这不莫名其妙嘛!
各位,身心和谐是一切的根本啊,身心怎么和谐呢?你得有德行啊,你天天缺德,都是恶的能量,你怎么可能赚的到钱呢?那有德行的人,我那天跟他们开玩笑,我说垃圾他都卖的出去啊。为什么呢?让人生欢喜心啊,和气生财,真理啊。
所以,你看张总讲的这个话,他的样子,他的行为,都是跟天地的德行吻合。这话是什么意思呀?
看天地有一个最大的德行,老子在《道德经》里讲得非常的清晰,儒家也讲“天地有好生之德”。
什么叫“好生之德”呢?这个人,他走到哪里,他帮到哪里,就像太阳,它只要是出来,永远是普照万物啊,给万物都带来光明,温暖,生长。太阳的德行啊,它没有任何私心,它绝对不会说,我不喜欢这儿,我绕过去,没有啊,太阳是普照啊。
所以,你看看张总刚才讲那个话,穷苦人包括那些急需钱财的人,这个钱是我的,那我也给他。太阳也是,热量是我的,那我也给你,天天给呀。天地的德行有一个特点,生长万物。
故宫西北角楼对面有一个南牌坊,那牌坊上写着四个字,我每次从那儿过都受一次教育,“大德曰生”,天地之间最大的德行是什么呢?生,生养万物。
你跟任何人在一起,你不伤害人家,你还帮助人家,那个福报,那个心量啊太大了,你的心量如果要是能跟天地一样,天地的财富不止四个亿呀,那四个亿太少太少了,所以说我们今天才明白,古人所谓“与天地合其德”,跟天地的德行吻合,你说,我做不到,你稍稍靠近一点儿,心胸打开一点儿,你那个财富就了不得呀。
我们今天为什么得不到财富?我们不但是达不到这个,而且还相反,跟父母都斤斤计较,跟亲人都斤斤计较啊,什么给得多了,给得少了。各位,太缺德了,要给予啊。所以中国古人讲,舍得,舍就是种子,得呢,就是果实。舍,作用力;得,就是反作用力,这是真理,牛顿第三定律啊。
我们要知道,舍,先舍什么呢?刚才张总讲了一句话,大家听到了,张总讲,我们要舍财呀。你说我没有钱财,我舍什么?
各位,比这句话还要在基础的,你舍什么呢?把我们的自私自利要舍掉啊,把你那个小的心胸,那是障碍啊,先把它们舍掉,你能把心胸阔开,先让自己变成一个百金人物,你的百金自然就来了。然后再变成千金人物,千金就来了。
一切财富福报的根源是什么呢?是我们的心量,这是真的。
此话怎讲呢?我们只要有了这个大心量,好心量,保证你说的话,别人说不出来,你绝对是讲大善人讲出来的话,你做的事情,绝对是大善人才能做出来的事情。
你的言语,你的样子,你的行为都是大善人的那种样子。大善人没有一个是穷光蛋,有人说了,你这么做汇报你不就是个穷光蛋吗?你现在把你的财富捐得差不多了,没人给你开工资了,你不就没钱了吗?
各位,对,我现在是不需要钱,我跟各位讲,我做义工这几年,我所到之处,那些老板、老总跟我说一句话,说:“你只要说你要多少钱,你说吧,说个数,马上就给你。”我不缺钱啊!有时候,我们出去做汇报,主办方很客气,派很好的车来接我们,让我们住好地方。
有的老师说,我们要不要朴素一点?我说咱们随缘吧,这也是人家东道主的热情,再有这也是教育啊!
什么意思呢?我舍掉自私自利,我舍掉了一切,很多人都说,你穷光蛋,你能得到什么呢?你看,我是这里面最穷的穷光蛋,我一出门奥迪在门口接着我们,那是首长坐的车啊。
我本人不需要坐这个车呀,我好多东西我都舍掉,你为什么还坐呢?我就是要告诉给那些不相信的人,穷光蛋照样有好车坐呀。
大家要相信,你只要是舍,你一定能得。
各位想一想:他没还我那二百块钱,我就老惦记着,告诉你,你就二百块钱的命,你不要想着四个亿,你听了也白听。这个绝对不是讲笑话,这是真理,只不过我讲得通俗一点,好懂。
张总刚才讲了,270万不要了,还不了,算了,给他们了。各位,你学不来。为什么学不来?不是你没有那270万往外舍,而是你现在200块钱你都放不下啊。你不要天天羡慕人家张总怎么这么有钱,没什么想不明白的,人家的心胸就这么大,“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处在那种人生的困境,你不愿意帮别人。你不愿意帮别人,别人绝对不愿意帮你。
为什么呢?孔老夫子讲“己欲达而先达人”啊,“己欲立而先立人”。什么意思?你自己要想先发达,你自己要想竖立起来,你先得让别人发达,先让别人竖立起来,这是真理啊。
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范仲淹从小就有那种救天下的心,宰相不让他当,让谁当啊?
人有善念,天地佑之,那个“天”是什么意思?就是自然规律。你说怎么就给了他呢?你仔细去看,这么好的一个果实啊,把它剖开,这里面有一个种子。
你仔细观察,张总的说话、他的言行,他有一个好的种子在里面藏着呀,就是那颗心。所以大家就知道了,身心和谐,修身,《大学》里讲,修身的前面是什么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前面四样是修心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全是修这颗心的。心好了,心的力量是无量的,《孝经》里面讲,“光于四海”,真的是“光于四海”。
我们明白了这个,才知道财富是这么来的。
张总有一个最好的特点,五伦关系里面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而他这个人最讲信用。
那你说,讲信用?现在不讲信用不是能赚钱吗?讲信用不就赔钱了吗?
各位,他曾经跟我们讲过,他张选的信用啊,你给我拿一个亿,拿多少个亿来呀,都不换。咱们能不能试验一下?能试验。
张总拿起来电话,说,你那边给我发价值两千万的货,人家一听张总的声音,对方马上就给他发,不要钱,过后再付。那他为什么呢?他相信张总。这就叫诚信的价值啊,我相信张总再打个电话,说再给我发多少,整个打了一圈电话,一分钱没花,价值10个亿的货都能发过来。为什么呢?大家都相信他,所以他这一句话是他的信用的代表,他是张选啊,一听他说的,我们信。
他值多少钱呢?10个亿、百个亿都不止啊。我们就知道诚信就这么重要,就这么值钱。
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让人感动。“恶语伤人心,良言利于行”。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阴险;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伤人以言,甚于刀剑。
人有时候,真不知要谋求什么?往往把最值得维护和珍贵的东西忽视了,却不知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现在好多人都在透支健康,燃烧生命,经常借口工作忙、应酬多,不注意生活方式,不重视锻炼和爱惜自己,过早处于亚健康状态。一般都是撑不住了才去看医生,身体有毛病了和退休了才去保养和锻炼。往往都是等到健康状况不行了,才想起去珍惜和维护。其实,如果我们过早地把自己身体都搞垮了,要再多的身外之物又有何用? “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世界上再富有的人,往往也无法买回自己的健康。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话,我就不成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西方净土中的天人(指带业往生的凡夫)寿终之后不再堕入三恶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1、《梵网经》中的五荤 《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 2、《楞严经》中的五荤 《楞严经》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内容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学习舍弃悭吝之私念,但布施的来处,必须是清净的,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同时施者心不骄慢,受者心怀感恩,是「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的清净布施。
未来佛弥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虽然他被称为是佛,但是实际上却是菩萨。那弥勒佛为什么被称为未来佛呢? 从他出家为僧开始一直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它是慈悲、宽容、乐观的化身,他总是一副笑呵呵的
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觉悟之时,最先观察到的就是这“十二因缘”,众生为何在生死轮回中不得自由?正是因为没有看透这“十二因缘”之间的关联。“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有支、十二缘起,说的是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这十二个“环节”环环相扣,就像一条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锁链”,将众生困在生死轮回之中。
在社会上,确实有很多贡高我慢之人。有一点点学问的人,就认为自命不凡。其实学问多了又怎么样呢?徒增分别念而已。有一些人长得漂亮,就目空无人,其实你长得再美,青春都会老去。有些人,有钱有势就盛气凌人,其实这只是今天的努力。有些人哪怕是出家了,也很傲慢
我们人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一个选择向善向上,就是走向光明;一种就是走向堕落。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是增上的,要往上走。所以我们就要找到一些方法来让我们的生命往上走。佛教把引导我们生命往上走的第一个基础就讲到五戒,五戒是通往人天的护照。如
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分为根、尘、识三大类根,合称十八界,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根界、耳根界、鼻根界、舌根界、身根界、意根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尘界、声尘界、香尘界、味尘界、触尘界、法尘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
什么是幽冥菩萨戒?“幽冥菩萨戒”是在世人给过世亲人、祖先、冤亲债主等一切亡者,及孤魂所受持的菩萨戒律。由于他们生前曾造作恶业,现在堕落在恶道中受苦无尽,如果没有阳上亲人代他们超度,并受持菩萨戒律,就会永无出离之期。所以,受持幽冥菩萨戒就是阳上亲
弟子问:顶礼法师!请问法师第七识是什么?把阿弥陀佛名号和第七识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一如法师解答:这个问题第七识是末那识,是什么识呢?他是一种我执的根本,就是我们凡夫众生生死的根本就是坚固的我执,但是坚固我执的根本原因就是第七木那识……
最初,梁武帝并不信仰佛教,但是当他登上了王位以后,他就改奉佛教了。当时,他下旨“舍道事佛”,并且要求群臣百官都“返伪就真,舍邪入真”。梁武帝推崇佛教可谓是不遗余力,在他的倡议下,佛教很快就进入了繁盛时期。在南朝时期,全国的寺院、僧尼数量也迅速增加起来,仅建康这个地方,就有五百多座寺院,十多万僧人。
在中国历史上,法显是第一位前往印度巡礼佛迹,求取经律,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就的中国僧人。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他从长安出发,向西前行到达了巴连弗邑,他在这里停留了三年,求得了大量的经律论梵本,包括《萨婆多部律抄》、《摩诃僧只阿毗昙》等,后来,他又将这些经本传到了斯里兰卡。
简单地说,修行就是按照佛法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要反思自己曾经的过错,要修正自己的心、口、意等。佛教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但最终的目的都是破邪显正,去妄存真。因为佛教认为,众生遭遇的苦难都来自于贪爱,如果希望能够离苦得乐,就必须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修正。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居住在东欧和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开始从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高原入侵恒河流域,占领印度,并且创立了野蛮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把人分为了四等,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悉答多王子得道成佛后,就动身去寻找侨陈如等五位侍者,他在鹿野苑里为他们开示说法,佛教史上将这称为“初转*轮”。
“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成了人生的关键词。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总结过去很焦虑,计划未来更焦虑……也许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抱怨与逃避,而佛陀却早已教给我们,直面问题的智慧与勇气。
“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成了人生的关键词。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总结过去很焦虑,计划未来更焦虑……也许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抱怨与逃避,而佛陀却早已教给我们,直面问题的智慧与勇气。
一、口德。得饶人处且饶人:1、直话:可以转个弯说。2、冷冰冰的话:可以加热了说。3、批评人的话:一对一的说,要顾及别人的自尊。二、掌德。赞美别人,学会鼓掌:1、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2、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3、给别人掌声其实是给自己掌声。
投子大同禅师与嵇山章禅师在室外品茶。大同禅师指着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说:“森罗万象,都在里边。”
僧璨禅师召集僧众,向他们宣讲佛法。有一小和尚,名道信,年方14,礼拜完僧璨禅师后问道:“什么是佛心?”禅师反问道:“你如今是什么心?”
道吾禅师带着弟子渐源到一信徒家诵经吊祭超度。渐源敲着棺木问师父:“棺木里的人是生?抑是死?”道吾:“不说生,不说死!”渐源:“为什么不说?”
石巩禅师一天问他的师弟西堂智藏说:“你能不能抓住虚空呢?”智藏回答:“能!”石巩就要智藏示范一下,智藏于是向空中抓了一把。
从前,无德禅师面前来了三位信徒,他们为各自的事情烦恼不已,不知道如何才能使自己快乐。禅师首先问他们:“你们为了什么而活着?”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分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
一人问禅师: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 禅师不加思索答道:今天。 问:为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