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

六度

  菩萨修行

  修习大乘的人,发了菩提心之后,除了自利外,还要实践利他的誓愿,所以菩萨的修行方法,和小乘的便有不同。

  六度、四摄都是大乘修学方法,其中六度着重自利,四摄偏于利他。假若自己未能解脱,又怎能去救度众生呢?所以现在先说六度。

  布施的含义

  布施,就是把自己所拥有施与别人,可以对治内心的悭贪。因应众生的需求,布施可分三种﹕

  一、财施﹕就是任何属于物质上的施与,例如钱财、食物、医药等等,它可以救济别人的贫困和拔除别人的疾苦。

  二、法施﹕就是知识的传授。在行为上、思想上指导别人;或向别人讲解佛法,使人增加知识和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

  三、无畏施﹕就是用种种方法去护卫众生,免除他们的恐惧和不安。

  持戒的含义

  持戒,就是遵守戒律。我们以持戒来净化自己的三业,可以对治毁犯。具体的戒很多,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摄律仪戒﹕是远离一切杀、盗、淫、妄等罪,行使行为没有过恶,给别人作一个好榜样。

  二、摄善法戒﹕广做一切善事,积集种种福德和智慧,希望将来证得佛果。

  三、饶益有情戒﹕就是利益一切众生。例如帮助别人,教化别人,救助有苦难的众生。

  忍辱的含义

  忍辱,就是种种不如意的事,都能忍受,可以对治嗔恚。内容可分三种﹕

  一、耐怨害忍﹕即使受到别人威胁和伤害,仍然保持内心平和,不要想到报复,因为报复非但不能解除自己或别人的痛苦,反而会招致将来更大的苦报。我们甚至要怜悯对方,这样才可以消除彼此的仇恨。

  二、安受苦忍﹕对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的不足,要求不顺遂,都是过去的恶因积集而成的。坚持下去,就可以消除罪障;我们也正好藉此机会来磨炼自己,以期达到成佛的目的。

  三、谛察法忍﹕在修学过程中;遇到疑难或障碍,都不会就此放弃,并且更用心学习,增进自己的智慧,以期达到自利、利他目的。

  精进的含义

  精进,就是行上具备坚强的心志,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可以对治懈怠。内容可分三种﹕

  一、披甲精进﹕我们对治自的烦恼和恶习,要无所畏惧,如同战士披甲上阵一样。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烦恼根深蒂固,一定要意志坚定,勇往直前,才可以彻底断除。

  二、摄善法精进﹕ 在行善和修学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绝不气馁,更要积极进取。

  三、饶益有情精进﹕对一切有益众生的事,尽力去做,怀着信心和愉快的心情,绝不感到厌倦。

  禅定的含义

  禅定,就是使心意专注于所观察的对象上。我们修习禅定,可以对治散乱。它的作用可分三种﹕

  一、安住静虑﹕使心意集中在所观察对象上,使自己的烦恼不生,身、心调畅安乐;又可以抵受种种诱惑,并能引发智慧,乃至成佛。

  二、引发静虑﹕从禅定中引发佛说的种种功德。

  三、办事静虑﹕用禅定的力量去加庇众生,从事利益众生的工作。

  般若的含义

  般若,意译智慧。但般若和一般的智慧不同,它可以透彻地了解一切事物的性质和相状,可以对治愚痴。以程度的深浅,可分为三种﹕

  一、闻所成慧﹕听了佛法,或读了佛经,认识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能够减少思想和行为上的过错。

  二、思所成慧﹕把听闻、阅读而得种真理加以思考,融会贯通之后,使「信」和「解」都能增长。

  三、修所成慧﹕在禅定中把听闻、阅读和思考得来的真理加以观察和体验,从而证得我空、法空、我法俱空的道理。

  以智慧为主

  在六度中,以般若为最重要,有了般若,其他五度的修行,才能达到圆满的境界。

  六度具福慧

  我们要成佛,就必须修习六度,通过布施、持戒和忍辱的修习,可以获得福德;通过禅定和般若的修习,可获得大智慧;精进则是获得福、慧的必然条件。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