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为何要拜佛呢?是佛需要我们拜吗?还是我们需要拜佛?
佛就是觉者。是对一切事、理都明白清楚的人。他了知宇宙中千千万万种事物,各种相似与不相似,相同与不相同的生命形态。因为佛对于他们的生活、身体和心灵的习气全部了解,所以能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只要众生肯学习,肯依照他的话去做。
其次,佛还完全了解宇宙间一切生命形态的来龙去脉。也知道生死之间到底是怎么转换?如何转接?因此他能帮助一切众生从各个生命形态转换成另一种他们所企盼的生命形态,让他们能在一种理想的情况下生活。
复次,佛还能印证一切,包括花草树木乃至山河大地,甚至星球、宇宙,一切没有感情、无痛觉、无思考能力、我们称之为无情众生的东西。它们的成住坏空是如何形成的?佛无一不知,无一不晓。
至于无情众生与有情众生之间的关系,无论微细或巨大的、直接的或间接的,何者在先何者居后,以及彼此的依存、互动,他都了然于胸。
佛本是众生之一,经过累劫修行然后成佛。佛的基本条件有三;第一,他能确实了解众生平等,所以他对自己很有信心,却丝毫没有优越感。其次,有很伟大的成就,所以能了解一切宇宙的真相。他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学习、修行、印证。‘劫’是佛陀时代当地人计算时间的一个单位;一个阿僧祇劫,大概是十的后面再排五十个零,用这样长的时间来学习、修行及印证,所以他能从众生转为佛。
佛有很大的成就,但决不执著于已有的成就。当因缘具足时,他还可以放弃他的成就,所以正法明如来,放弃了佛位,退归菩萨位,以寻声救苦的观世音大士身分,来护持法藏比丘,成就西方极乐世界。第三,该他做的,他会当仁不让,但没有丝毫的支配欲。他并不期待别人服从,只是一切尽其在我,尽其所能去成就别人。
既然佛没有丝毫的优越感,所以一定不需要我们拜他。那么,我们佛教徒为什么还要拜佛呢?拜佛是一种运动吗?如果是的话,我们看一看,日常生活中所做的运动,到底有什么目的?大概不外乎是为了身心的健康吧!那要怎么来运动呢?所谓运动就是运用各种方式来活动我们的身体、四肢,以及内脏,乃至身体的任何部分,让它帮助我们去除疾病,达到身心安宁,这是运动的最终目的。
可是,我们如果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有很多运动并不能使我们获得极大的利益,因为这些运动的本身没有具备圆满、方便、安全的条件。譬如游泳,虽然是一种很好的运动,但是皮肤功能不好,对空气中的湿气、细菌、病毒、花粉等抵抗力不足的人,当他游泳时,很容易得到风湿关节炎、结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中耳炎、喉咙痛等疾病。如果是妇女,正值生理期间,一下水,身体下半部的热能较低的话,还容易得到妇科的感染,所以游泳有这些方面的缺失,我们必须要注意。
慢跑有一段时间很流行,因为它很方便。穿运动鞋也好,穿普通的球鞋也好,甚至穿拖鞋也可以,只要跑得动就行;但不适宜于曾经摔过跤、出过车祸、扭伤、产后失调或脊椎骨先天性构造较弱的人。
慢跑,通常可以让我们的心脏比较健康,如果跑的方法和呼吸的方法正确,心肺都会得到好处。我们的脊椎骨节间天生便夹了一片软垫,好让脊椎避震,如果这些结构不好,慢跑就容易形成脊椎骨剌;关节曾经扭伤过的人,容易得到关节炎;妇女生产多又缺乏调养、身体虚弱,身体下半部的能源不够者,如果慢跑,容易形成子宫下垂;有疝气的人就容易脱肠,有的人甚至肛门会下垂脱落,有氧舞蹈更是如此。
现在推行各式各样的运动,希望大家得到身心的安康,所以就有奥林匹克世运会。它的宗旨本来是很好,但参赛者为了好胜,慢慢就变了质,成了商业化,更糟糕的是,有些选手在有意无意或无奈之下,服用药物来促进兴奋,终于伤害了自已。所以我们推广运动这么多年,正式医疗系统中就增多了一个科目─运动伤害科。
大家都知道运动必须要有肌肉,没有肌肉就不能运动。身体那些部位有肌肉呢?脸部、颈部、四肢、腹部、背后都有肌肉。内脏当中,如心脏就有很强壮的肌肉;胃肠、子宫、膀胱都有肌肉,可是它不听我们支配,所以称作‘不随意肌’。肺脏、肾脏和肝脏都没有肌肉。
刚才我们谈到,运动就是要运用各种方式来活动我们的身体,让心脏也动,肠胃也动;可是有些内脏,因为没有肌肉,所以不能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大脑,它也没有肌肉,到底我们那些运动可以运动到这些地方呢?游泳、有氧舞蹈、慢跑,这些都是间接的运动。欲达到运动的最佳效果,就要运动到那些不动的地方。因此,前面略为介绍的那些间接的运动都不是很好的方法。
那么拜佛有什么好处呢?刚才谈到内脏中有不随意肌,即不随著你的意志来控制,所以叫不随意肌。幸好我们还有两组肌肉是随意肌,是那两组呢?横隔膜和腰大肌。横隔膜上面是肺和心脏,下面是胃肠、胰脏、肝脏、肾脏、膀胱、子宫、卵巢、小肠等。还有两条很粗很壮的肌肉,叫做腰大肌,它约在脊椎骨中间,横隔膜后面的地方,它黏在脊椎骨,斜斜的往前下方走,走到骨盘的中间附近。
从侧面看横隔膜就像把我们的身体切成上下两半,腰大肌它是从下半部斜斜的横切我们的身体。如果这两组肌肉可以运动,那就相当理想,因为当横隔膜上下运动的时候,它就可以按摩我们的肺脏。为什么横隔膜上下运动对我们的肺脏有这么重要呢?因为从气管下来,直到心窝的地方,这里有一个穴道,中医叫做檀中。气会檀中,因为它从这里分成两条支气管跑到肺脏里去。我们呼吸时,气体的进进出出,都要经过总支气管。
妇女讲话,细声细气,呼吸也很温柔。一般来讲,她们换气,只在肺脏的中间部分,所以肺脏中,上面有废气,下面也有废气,可是换来换去,大部分都是在这里换;所以有人开玩笑说,这就是女众比较‘小器’的原因。的确如此,因为这种方式只换了三分之一的气。
横隔膜如果得到很恰当的运动,就可以帮助肺脏下面的三分之一废气、脏气排出来。氧气可以下到肺脏的下面三分之一。横隔膜的上下运动,活动量够的话,连肺部上面的三分之一都可以换气。所以横隔膜对肺脏很重要。它恰当的上下升降,就叫做腹式呼吸。横隔膜的上下运动还可以按摩心脏、肝脏(因为肝脏就在它的下面)胃、胰脏和脾脏。
再下面一点的的子宫、卵巢、膀胱、小肠、大肠等怎么办呢?那就要靠腰大肌了。腰大肌与脊椎骨相连,刚好靠近肾脏动脉的后方。当我们手握紧,肌肉就会鼓起来,显出它的弹性和硬度,这叫肌肉收缩。例如用力捏住橡皮水管,让它的出口变小,此时,水流便喷射而出。因此,腰大肌运动就是腰大肌在收缩,因为它的前面还有内脏,这时一运动,它就绷紧,所以肾脏的动脉和静脉就好像给夹住了。一松一紧形成了运动,一夹一放,因此血就会冲进冲出,肾脏好像被冲洗一番。沿此而下,此肌旁边有很多血管,分别延伸到内脏、肠子里去。
因为腰大肌是斜伸进到骨盘的前方附近,它很长,所以通常分开两段来运动。上半段与下半段运动是不一样的,当下半部运动时,就可以按摩,使得血液冲洗下面的子宫、卵巢、膀胱、大肠、摄护腺等。因此横隔膜与腰大肌的运动是多么重要啊!
那么,我们如何让横隔膜与腰大肌来运动呢?就是拜佛。拜佛的时候,第一个动作,上身前屈,这时上半身与下半身形成九十度,头也是水平的,既不垂也不仰。身体形成这个姿势时,腰大肌下半部便收缩,这时它就把横隔膜拉下来,再配合身体前面的腹直肌,后面的背肌放松,人就是九十度鞠躬,此时横隔膜运动与腰大肌下半截运动,跪下去五体投地后再起来时,主要就是要运动腰大肌的上半截。
如何能让腰大肌的上半截收缩放松呢?这时必须要用脚大趾,用它踮起来使臀部提高,如此腰大肌上半截收缩,就能把下半身提起来。
拜佛含有很深奥的道理,拜佛务必注意细节,需要有人好好指导。当五体投地拜下去时,脚掌与地面若是呈九十度的话,这种姿势就无法达到前面所讲的效果,正确的姿势应该是脚背贴著地面:站起来时,则用大脚趾尖一踮,臀部提高(身体不可往后退),然后站起来。
我们拜佛如果身体往后退,用脚跟站起来的话,就无法达到运动的目的。为避免犯这个毛病,所以拜佛最好能穿海青。为什么要穿海青呢?因为海青很长,拜下去后,当要站起来时,身体若往后退,则脚跟会踩到海青的后摆,这时便知道自已的方法有误。
所以我们应该要知道如何运用脚趾,及腰大肌上半部的力量把臀部提高起来,使我们的内脏得到运动,这是直接的运动而不是间接的运动。
单靠体表肌肉的活动来间接运动内脏是‘事倍功半’;而用直接运动内脏的方法是‘事半功倍’,两者都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
再谈到如何运动大脑?因为大脑没有肌肉,它既松又软,像嫩豆腐一样,我们能不能使它运动?它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和智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有头骨特别保护它,整个紧密的把它包起来。打电动玩具,填字游戏,你以为这是运动大脑吗?这是运用大脑,而不是运动大脑。所谓运动,就是让大脑能够动,才叫运动。你怎么运动它呢?如果有一桶水,不能直接碰到水,你要如何才能让水动呢?晃动桶子或旋转它,可以使桶内的水动荡;如果想使桶里的水动得很均匀的话,司用一枝木棍在桶边一敲,就会形成一个共振的同心圆,既然是同心圆,就表示里面的运动量很均匀。但是这些办法不能用来运动大脑,因为容易造成头昏脑胀。
大脑里边有一个很小的器官——内分泌腺,其中对人类特别重要的,叫做脑下垂体。它关系到我们的免疫系统。年轻时,它还影响到个人的身高和身材。它是内分泌的总司令,包括甲状腺、肾上腺等许多种,都由它统领。最奇妙的一点,脑下垂体是我们寿命的闹钟,它把我们叫醒,因为它既然掌管免疫系统和内分泌,也就如同一个国家的国防和经济首长,因此,甲状腺和肾上腺的机能,全受它的调度。
最奇妙的一点,脑下垂体是我们生命的闹钟,它会给我们一些提醒。科学家研究过,为什么人的身体常常在生命终结前的最后两年迅速衰败,百病丛生?原因是脑下垂体在此时机能错乱。所以,这时候的脑下垂体,简直成了催命符。脑下垂体的血液循环得不好的话,我们就会提早一点往生。所以如何运动脑下垂体是非常重要的。但总不能叫我们去做撞墙运动啊!所以佛教就教我们要五体投地。
五体投地与用头去撞墙壁,或用头去磕地板有什么不同呢?当然不同,记得小时候玩风筝,小孩子在下面拉著线,放得很高很远,只要在地面轻轻地扯动一下,上面的风筝就会兜圆圈了,活动量便很大。人体的经络就好比风筝的线,而我们的每根手指和脚趾各有不同的经络,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解释,经络就是人类不同频率的能量场。
古代为什么说十指连心?因为每一根手指都有经络,经过四肢直接通到脑袋去,所以称十指连心。我们运动手指时,就可运动到大脑里不同的中枢。透过各别的经络,对大脑里不同的范围、深度,产生不同功能的运动效果。
经过人类几千年来的试验考证,我们知道大拇指和大脚趾的腹面,就是我们脑下垂体的反应区,所以拜佛时脚趾尖踮高,把身体撑起来,就可以刺激到脑下垂体。如果去过南美洲巴拿马运河的人,就知道在巴拿马运河上航行,不能从这一端直接通到另一端。必须分成三段,经过第一段,闸门关起来,把水位提高,然后闸门打开,通行到第二站,第二站通过后,闸门又关起来,水位升高,才可通过全程。
我们这个脑下垂体,很难直接碰触得到,外面有很厚的头盖骨保护著,只好经过经络去刺激它。就好比小孩子,透过手中的线来操纵风筝一样。所以拜佛时,五体投地。首先是大脚趾收到讯息:皮肤底下的神经接受到压力,传达到脑下垂体。然后,弯腰、头著地、翻掌。起身的时候,用手指尖的力量把上半身撑起,这三段式的动作完成之后,好比通过了巴拿马运河的三道闸门。
为何有如此体会呢?有人头痛多年,吃药罔效,问他那里痛?他说有时这边痛,有时那边痛,有时那边痛,有时头顶痛,有时前面,有时后面,有时全部痛,有时又不如那里痛,说不痛又像痛。这种情形,可能是脑下垂体附近的一个血管周围出了问题。那个地方如果充血,血液循环不好,这种痛就很难治。如果是脑出血、脑中风、爆血管时,那就麻烦大了,因为它在大脑的深层,像在地底里的水沟,碰不到也摸不著,非常麻烦。如果因缘具足,碰到一位高明的针灸医生,他很可能就会在大脚趾的脑下垂体穴道反应区上放血或扎针,这样很快就治好头痛。几滴血被放出来,头就不痛,所以‘一针见血’,被形容为马上见效。只是现在的人治病,要求快好、又要不痛,药又要像巧克力糖,真是难为医生。
脚趾放了血、扎了针,如果效果还不够明显,可能要用到手的大拇指,更严重一点,就要在眉心(印堂)下针,(这里是脑下垂体几何图形的投射区,这样三针齐下,头痛大概就不成问题了。)
学佛女众六禁忌 不少学佛的女众,是在现实遇到困难或感受到苦痛以后,才来学习佛法的。在学法初期,由于不懂佛理和戒律,在亲近法师或其它男众的过程中,往往发生思想和行为的颠倒和错位。举例表现如下: 1、把师父当精神病医生,不是为求解佛法,而是偏离成
一部分信众对受三皈五戒存在顾虑,怕受戒后行为受到约束,给日常生活带来种种不便。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明了佛教戒律的精神是“防非止恶,成就道业”。口渴见了水却不喝:过去有这样的一个人,在沙漠里走得非常口渴,很想弄些水来,以解除这个苦痛,看到远处热雾,当作是水,可是走过去一看,却又不是。后来东找西寻,终于给他找到一条河流,河水滔滔不绝地流著,而且很是清洁。然而,这个人却只是呆望著,并不下去喝水。别人看也很奇怪,问道:“你口渴找水喝,现在找到了,为什么又不喝呢?”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话,我就不成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西方净土中的天人(指带业往生的凡夫)寿终之后不再堕入三恶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1、《梵网经》中的五荤 《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 2、《楞严经》中的五荤 《楞严经》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未来佛弥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虽然他被称为是佛,但是实际上却是菩萨。那弥勒佛为什么被称为未来佛呢? 从他出家为僧开始一直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它是慈悲、宽容、乐观的化身,他总是一副笑呵呵的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内容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学习舍弃悭吝之私念,但布施的来处,必须是清净的,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同时施者心不骄慢,受者心怀感恩,是「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的清净布施。
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神咒——唵嘛呢叭咪吽。此神咒为观音菩萨的心咒,具有多重且深广的意义与功德,普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一说唵嘛呢叭咪吽就是“皈依莲华上之摩尼珠”的意思,为西藏佛教徒向莲华手菩萨祈求未来往生极乐时所唱的咒语。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第一、脱离病苦。受持八关斋戒,它就能脱离病苦,为什么?因为它的功德大。病苦来自于我们过去世的业障。就好比说,过去的我们,是一个会去伤害生命的人,因为我们不懂得爱护生命,所以这一辈子,我们的生命也就容易受到伤害,先天不良,后天又失调,那怎么去抵消?就是透过我们自己的功德,来稀释掉过去的恶业。当然,脱离病苦的方式就等于是减免我们的业障。
“沙门”是梵语,翻译成我们中国话,有勤息、勤行、勤劳等义。勤息指的是出家人勤修佛道,息灭诸烦恼。勤行是指的是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从而证得寂灭涅槃。勤劳指的是出家人应当精勤修道,修道有多种功劳。本师释迦牟尼佛在《阿含经》中讲到:舍离恩爱,出家修道;摄御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无所伤害;遇乐不欣,逢苦不戚;能忍如地,故号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菩萨成道,就是以度众生为愿,也以度众生为因。菩萨以四种方法摄受众生,令其生起亲爱心而引入佛道,以至开悟。1、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化导众生。2、爱语:善言慰喻,令其受教离恶。3、利行:身口意善行利益众生。4、同事:随众生所乐,同其所作,使其各沾利益。
我们每个人都想给身边有缘人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分为两种,一种是叫世间的利益,一种是出世间的利益。世间的利益就是给予身边的人名利,在世俗当中把它称为贵人,帮助身边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无非就是追求富贵雅三个字。但是这种利益是变化无常的有些人一时得到了名利,这个名利也不一定对他是好事情,因为名利它也是工具,这个工具可以把你带着往上走,同时也可以带着你往下堕。
八正道里的正命,是指赖以为生的职业,不但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犯法不违法,还必须合乎伦理道德和佛法的规范,合乎佛陀所教导的正命的工作生活。在家人的正命,就是合于五戒的工作。比如有的国家虽然允许经营赌场、酒吧,但在家居士不能从事这些行业。居士要有正当的经济生活和谋生方式,从事的工作、赚钱的方法,不能违犯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