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的障碍是什么?是懒惰

佛学常识 | 作者:网络 [投稿]

修行人的障碍是什么?是懒惰

  修行人,时刻不能懒惰,“青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天地间的事,没有不劳而获的,没有半分侥幸可言。懒惰是人最根深蒂固的劣性之一,所谓“不怕慢,只怕站;站一站,二里半”,修道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

  佛教所说的懒惰,指“于断恶修善之事不尽力也”。《菩萨本行经》上说:“夫懈怠者,众行之累。居家懈怠,则衣食不供,产业不举;出家懈怠,不能出离生死之苦。”

  佛教将懒惰分为三种:一、同恶懒惰:也叫推延懒惰,将要行持的善法一推再推;二、耽著劣事懒惰:即对世间八法和唱歌、跳舞等事无比喜爱,对于修行人来讲,这是一种懒惰;三、自轻凌懒惰:就是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不是修行的料,而自甘堕落。

  据《撰集百缘经》记载:

  在释迦牟尼佛化导众生的时代,舍卫国城里有一位富翁,拥有无数的财产和一个独生子——难陀。难陀非常怠惰不振,喜欢赖在床上睡觉,别说下床走走,就算起身坐一会儿也不肯。

  难陀虽然懒惰成性,却有聪颖绝伦的智慧,躺在床上听人讲解经书,就能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富翁看着儿子这么善解经论的道理,便邀请外道六师如富兰那这些人来家里教导难陀。

  在一顿丰盛美味的宴席之后,富翁便对富兰那等人说明自己唯一的儿子的情形,希望他们能调教这位生性怠惰的儿子。于是,几位外道师就随着富翁一起来到难陀的房间,没想到难陀躺在床上理都不理。

  富翁看着儿子这么不受教,苦恼地以手托住双颊,不知如何是好。

  释迦牟尼佛经常不分昼夜观察众生,只要发现有苦难的众生,便慈悲前往为其宣说佛法,使能心开意解,远离烦恼与痛苦佛陀遥见富翁正为孩子忧愁不已,便和比丘们一起来到富翁的家里。

  说也奇怪,难陀一见到佛陀,便立刻起身为佛陀铺设坐具,并至诚恭敬地顶礼佛陀。于是,佛陀为难陀开示种种法要,并且呵责他赖床、贪睡,又怠惰不振的种种过失。难陀非常尊敬、相信佛陀,因此对自己过去的恶习深深自责,并生起惭愧忏悔的心。

  最后,佛陀赠予难陀一根檀杖,并且告诉他:“你今后如果能够勤奋,那么你只要稍稍用心扣打这檀杖,它便会发出美妙的乐声,乐声结束后便能看见地底下所埋藏的一切宝物。”

  难陀听了佛陀的话,立刻试着扣击这根檀杖,果然听见了美妙的乐声,也看到了地底下所埋藏的宝物,欢喜得不得了,便在心里想着:“我现在不过是稍微努力一下,竟然能获得这么多好处,如果以后更勤劳,一定会获得无上的大利益。”

  从此时起,难陀一改赖床好睡的坏习惯,他甚至邀约众人一起去大海采集宝物,每次都平平安安地满载而归。更以种种饮食供养佛陀及诸比丘。

  佛陀因而再度为难陀宣说种种佛法的道理,难陀听得法喜充满、心开意解,立即五体投地礼拜佛陀,并且发大誓愿:“愿以此供养善根功德,作未来世迷愚痴暗众生之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解脱者,令得解脱;无安隐者,令得安隐;未涅槃者,令证涅槃。”

  难陀发完弘愿后,佛陀听了微微一笑,口中并放出五色祥光。这时随侍在侧的阿难尊者看见佛陀微笑,恭敬请问:“如来尊贵庄重,一向不随意笑,现在是什么因缘让佛陀微笑呢?”

  佛陀问阿难:“你可有看见懒惰的难陀入海采集宝物、满载而归,还以饮食供养佛及众僧?”阿难回答:“是的,看见了。”佛陀继续说:“难陀再经过三阿僧祇劫的未来世中,就能成佛,佛号‘精进力’,将会度化无量的众生,我因此微笑啊!”

  佛陀的众弟子,听闻佛陀此番开示后,个个都明白精进的重要性,个个欢喜,依教奉行,精进不已。

  所谓“春天不下种,何望秋来收?”不播种,如何有收成;不勤劳,如何有成就?一个懒惰懈怠的人,即使才华过人,永远也用不到自己的长处;如此辜负“天生我才”,岂不可惜可悲?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