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行般若?

佛学常识 | 作者:灯云法师 [投稿]

灯云法师:如何修行般若?

  佛经常讲到般若空性道理的时候,喜欢用虚空来打比方,告诉菩萨们要修虚空三昧,让自己的心空空荡荡,如同虚空一样,既能清净无染,又能包容宇宙万象。

  虚空三昧,在这里就叫般若空观,专注观察诸法空性的道理。修般若空观的入门方法无量无边,我们可以简单了解几种。

  第一种,观无常,知万法终归于空。

  世间万物,生灭无常,没有一样事物恒常不变,一切事物终归于空。

  就像《楞严经》里,波斯匿王与释迦牟尼佛对话,国王说,我小时候身体非常健康、又白又嫩,成年后虽然没有那么白嫩了,却也非常高大强壮,

  但到中年,发现自己开始经常生病,进入了老年后更麻烦,眼睛也老花了,牙齿也慢慢掉了,耳朵不听使唤了,手脚也不够麻利了。

  波斯匿王通过这么一观察就发现,生命是无常的,虽然现在还没有死,但是终究肯定会死。

  按照古印度的风俗,人死了之后一般都拿去火化,在旷野上放一堆柴,尸体搁在上头烧成灰,灰被风一刮,飞得到处都是,给花草树木做了肥料。

  那么这个“我”在哪里呢?波斯匿王说,这样一来,整个“我”都没了,空了。你也可以和波斯匿王一样,通过观察万法无常,领悟到般若空性的道理。

  第二种修般若空观的方法,是观察缘起无自性而入空。

  什么叫缘起无自性?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灭,所有事物都必须因缘具足才能存在。

  比如,大家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来到这里听课,聚合在一起,教室满了,这叫缘聚则合;两个钟头后,下课了,大家都各回各家,教室空了,这叫缘散则灭。

  一个根器猛利的人,只需要坐在这个课堂里,看着大家一个个来了,教室坐满了,再看着大家一个个走了,教室里空荡荡,他就能开悟,能通过观察缘起,了悟到空性,这就是从缘起当中悟入。

  第三种方法,是观察无相而入空。

  “无相”,就是《金刚经》里面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相,其实就是不执著。

  《金刚经》说,不执著于我相,不执著于人相,不执著于色声香味触法,什么都不要留恋,只要认认真真地去对待就好,我们的心因为不执著而得解脱

  观察现代人常说的词汇,你就会发现,“看重”是一种执著,“在意”也是一种执著,“在乎”还是一种执著,“担心”仍是一种执著。仔细观察你就会明白,人的烦恼基本上都是因为执著。

  我过去曾问过大家,世上最折磨人的东西是什么?答案就是,你最在意的东西。这个在意,就是执著。你越是在乎他,你就越挂碍他,越为他牵肠挂肚,越为他哭笑不定,一切喜怒哀乐一切爱恨情仇都因此而起,都是因为你太在意。

  在意生爱,也生恨,为什么?因为你在意的东西,得不到,瞋恨;得到了,贪爱。凡人,真烦人啊。所以佛教导我们,放下执著,一切烦恼就断掉了。

  但放下执著并不是放下工作,更不是放下家庭,也不是放下学习,你的工作家庭学习等等都要认真去做,只是在做的过程当中,不执著、不留恋。

  这就是菩萨修行的关键,凡事认真而不当真的道理。做任何事,认真负责,尽心尽力,但是从来不当真、不计较。

  菩萨修行就是这么修,所以他念念得解脱,念念生智慧。《金刚经》就是一部破相的经典,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除对色香声味触法的这六相的执著,就是整部《金刚经》的主要内容。

  第四种方法,是观察万法唯心而入于空。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整个唯识论的道理,归纳起来就是这一句。

  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宇宙万物亦是人心变化而来。科学家认为宇宙里的一切都是从虚空中来,本来无一物,后来慢慢地聚集了众多肉眼不可见的能量,旋转、碰撞、聚合,最终爆炸,分散的能量逐渐产生星球。

  科学家很厉害,能观察到宇宙是从虚空中来,但有一个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最初虚空里的那一股强大的能量是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科学家目前还搞不懂,但佛经上已经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那是众生共同的业力感应而来,因为有共业的力量,所以无量的微细物质凝聚在一起,形成了这个宇宙,尔后形成了我们的地球,所以大家仔细想想,地球是不是唯心所变?

  《楞严经》里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我们继续体会,如果宇宙万物,唯心所生,那么一个人修定,断掉了烦恼,没有了心相,整个宇宙便归于虚空,这个人就是悟道的人。

  他能以自己的神通力变出一个崭新的宇宙,新的宇宙就不再是五浊恶世,而是清净的佛国土,这样的国土叫净土

  因此,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是哪里来的?是阿弥陀佛悟道以后,从他的心性里变现出来。万法唯心的道理要是观察透了,你也可以悟入空性。

  还有一个最直截了当的方法,直接观察一切万法当体皆空,如梦幻泡影。

  如《金刚经》末后的偈子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要想入般若空性,大彻大悟,就应该如是观——观察一切万物都是如梦幻泡影,这个在《圆觉经》里面叫修“如幻三昧”。修如幻三昧其目的也就是要让你证得般若空性的道理。

  这是我们简单地归纳修般若空观的五大方法,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方法,都是因人而异,可以从六根入手而证得空理,可以从六尘入手而证得空理,

  也可以从六识入手而证得空理,甚至从十八界当中证得空理,这些如果有机缘,还可以更广泛深入地去了解。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灯云比丘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