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障道因缘?

佛学常识 | 作者:星云大师 [投稿]

星云大师:什么是障道因缘?

甚么是「障道因缘」?

  佛教主张「解行并重」,尤其重视「体证」,所以学佛必须要修行

  说到修行,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修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魔考、一些障碍修行的因缘。根据《六祖坛经》记载,障道因缘有三:口说不行、心行歪曲、于法执著。

  另外,以现实社会而言,富贵、美貌、年轻等,都是障碍学佛的因缘。然而在障道因缘中最主要的是「心」,我们的心为甚么会形成障道的因缘,有如下十二点:

  1、心门不开:我们的「心」好像一扇大门,门不开,外面的人进不来。如果「心门」不开,凡事排拒,则「真理」、「智慧」的法水就无法流进心中。所以心门不开是学佛的障道因缘。

  2、心结不解:心里的结,往往来自猜疑、嫉妒以及对人我是非「执著」不捨,因此产生心结,成为障道因缘。

  3、心担不放:心里的「负担」,如金钱名利、恩怨情仇、家庭事业等放不下,因此产生烦恼,自然成为障道因缘。

  4、心妄不除:经云「妄念不起处处安」;相反的,妄想、杂念不除,不但无法心安自在,更是障碍佛道的因缘。

  5、心忧不喜:世间最珍贵的财富就是欢喜,一个人如果每天心里忧愁、烦闷,心里没有法喜,如何领略微妙的佛法,因此「心忧不喜」也是「障道因缘」。

  6、心暗不明:一个没有般若智慧的人,无法点亮自己的心灯,每天生活在「黑暗」里,自然难以见道。

  7、心狭不宽:心量狭小,不能包容、忍受别人的优缺点,也是「障道因缘」。例如「同行相嫉」、「见不得别人好」等,都是障道的因缘。

  8、心恶不善:七佛通偈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个心里充满恶念的人,自然无法与佛道相应。

  9、心邪不正:学佛首要皈依三宝、相信因果。一个人如果心中充满邪知邪见,例如「不信三宝」、「不信因果」,这也是障道的因缘。

  10、心贪不捨:一个人如果天天贪图别人给我,自己完全不肯喜捨布施,这与佛教的六度、四无量心等教义是背道而驰的,自然无法契入佛道。

  11、心迷不信:心里迷惑,不求觉悟,完全与真理「绝缘」,如何能够悟道?

  12、心有不空:《华严经》云:「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一个人如果自满、执著、成见不空,正如一个已装满茶水的杯子,再好的法水也流不进心里。

  因此,心要「空」,才能悟道,才能认识佛境界。

  甚么是「障道的因缘」?「三毒」、「五欲」、「六尘」;也就是世间的「金钱」、「感情」、「人事」、「观念」、「无明」等,都是障道的因缘。当初我们建设佛光山,立意就是希望借助佛法来净化社会、净化人心,希望到佛光山朝山拜佛的人,都可以受到佛法的薰陶净化。但是,偏偏有的人心里不能和佛光山建设的主旨相应,他只看到外观建筑,不但无法生起清净心、欢喜心,反而心生排拒,口出毁谤。所以,他虽然到了佛光山,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到过佛光山,这就是「障道因缘」。参禅学道的人,对「真理」、「佛法」,要能接受,我们要把「心门」打开,要解开「心结」,放下「心担」,那么,佛法才能进入我们的心中。

  在〈定慧品〉里,六祖大师一再指导我们各种修行的方法,所谓「修行」,就是要「修心」;所谓「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一切都根源于我们的「心」,如果我们「心正」、「心净」,则一切皆「正」,一切皆「净」。所以说「正人说邪法,邪法也成正;邪人说正法,正法也成邪」。「正」、「邪」只在于「心」的一念之间。

  摘自: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