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一生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与我们萍水相逢,过后便相忘于时光的流逝;而有的人一生都与我们缠绕,或成为两肋插刀的友人,或成为摆脱不了的对手,甚至成为相濡以沫的爱侣。为什么会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关系呢?这会不会就是人们彼此之间的“缘份”造成的呢?内中的道理还真是无法用现代科学来解释清楚。所以当我们感叹人生的聚散离合时,又常常提起一个词,就是“缘份”。
那么“缘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而其中最重要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夫妻之缘又是如何安排的呢?这个缘就是月下老人手中的红线吗?月老为什么要给这两个人系红线呢?
近年来,不知您听说过没有,一种叫前世回溯疗法在世界上逐渐流行起来,这个疗法的依据是人们今生的心理疾病和长期疼痛的根源往往来自于前世。通过让患者在催眠入定的状态下重新经历前世的伤痛同时解读宿世的因果,今生的顽疾往往神奇地不治自愈。受试者在这种入定状态下体验的前世栩栩如生,逻辑连贯,绝非想象所能达到的真实。其实,这种前世回溯疗法已经为我们打开了通往过去世的一扇门。
二十多年前的一本畅销书《前世今生》的作者魏斯博士,就是这个领域的大胆探索者。魏斯博士在他的另一本书《真情永驻》里记述了一个关于“缘份”的“现在进行时”的案例。素昧平生的一男一女同时找到魏斯博士进行回溯治疗,两人分别回忆出两千年前在耶路撒冷的共同的前世,那时他们是对父女,父亲遭到罗马士兵的折磨,死于女儿的怀里。他们两人在魏斯的诊所有过一面之交,但魏斯因为职业纪律不能告诉他们对方的回忆。可是在他们的疗程结束后,命运之手展开了它巧妙的安排——两人“偶然”地同乘一次班机,得以相识并最终相爱。
很多人可能都认为自己与配偶的相逢纯属偶然,那么上面的故事中,两位男女主人的偶然结识,难道不正是两千年前的缘分的延续吗?
在研究人员进行的大量前世回溯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很多现世的夫妻在很多的前世就已经演出过各种类型的爱情故事。不管当世的故事中演绎的是怎样的情感:幸福的、痛苦的、悲惨的还是刻骨铭心的,其中也不是所有的婚姻都琴瑟和谐,但是双方在其中有了清偿彼此的相欠、变得更加无私关爱的机会,这也许才是两个人能结为夫妇的目的。
吉娜-瑟敏纳拉博士的《生命多世》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女主人公和丈夫结婚时是一位23岁的美女,经过十八年的岁月磨砺,她依旧有着迷人的容颜。她的丈夫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可是在他们18年的婚姻里,他的丈夫完全没有性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它可以成为离婚的理由。但这个女子不忍心这么做,她爱她的丈夫,她不忍心伤害自己的丈夫。
在婚姻最初的几年中,她难以忍受欲望的煎熬也曾有过外遇。但逐渐地,她通过宗教学习和静坐,在青灯古卷中克服了这种欲念。似水年华就这样静静地流淌,直到有一天一个以前的追求者又重新回到她的生活中。这个男子在少年时代就爱恋她,可是当他有经济能力成家时,她已经嫁与他人。两人重逢,几乎都不能自持。但这个女子还是斩断了这种关系。她不忍心离开自己的丈夫,她的丈夫是一个好人。她也不忍心伤害那个男子的太太。她不想伤害任何人。
通过前世回溯,原来这个女子和他的丈夫在两个前世之前的法国也是一对夫妻。丈夫在当时的宗教狂热下加入了十字军东征。但在临行前,他为了确保妻子不和别人有染,强迫她穿上贞操带。这使得妻子在其后一直在愤怒中度过,她决心将来一定要报复他。
于是他们又在这一世相遇成为伴侣。丈夫失去了性能力显然是咎由自取。但是为什么妻子又要再一次遭受类似的烦恼呢?因为这个女子在那一世对丈夫充满了仇恨和报复的欲望。她在今生有如花的容貌,她有足够的能力让丈夫感到妒忌、耻辱,直到离婚,以达到报复的目的。但是这个生命在精神上提升了自己,她不忍心伤害任何人。为了对婚姻的忠诚,她牺牲了自己的欲望、美貌和青春。
人们往往都觉得自己只活这一世,所以对很多事情看不开,对于情,更是不想割舍。可是对一个生命来说最为重要的是他是否在俗世的迷和苦中学会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一个人被自己的情和欲操纵而所思所言所行时,应该想一想自己这样做对自己和他人会造成什么伤害?应该设想一下:假如自己的配偶也像自己一样如此想、如此说、如此做时,自己会感觉如何?
不管我们的缘分是如何形成的,这世的缘是好还是不好,都要好好珍惜当下这份缘,有恩报恩,有怨还怨。当我们在生命的轮回中,善解了更多的恶缘,延续了更多的善缘,了却了该了结的各种因缘,在未来的生命过程里,剩下的不就是更多的福报之果了吗。
当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去看待我们眼下的生活,是不是会有不同的感受呢?真心希望您能得到生命的提升和长久的幸福。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表面上佛家是从惜缘的角度,劝世人要珍惜人与人之间难得聚合的缘份。但真正的涵义却是提醒世人,世间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果报定律丝毫不差,欠什么还什么,一点都不由人的。
相传是明末清初《聊斋》作者蒲松龄所写的《醒世姻缘传》,描写的是冤冤相报的两世因缘故事。历史背景从明代英宗正统年间到宪宗成化以后,全书头22回为前世因缘,主角晁源射杀了一只得了灵气的狐狸,又娶娼妓珍哥为妾,之后晁源纵妾虐妻,以致妻子计氏不堪虐待上吊而死。
23回以后为今世因缘,晁源托生为狄希陈,灵狐托生为狄希陈的妻子薛素姐,计氏托生为狄希陈的妾寄姐,珍哥托生为其妾的婢女珍珠。因果报应,珍珠最终被寄姐逼死,狄希陈则倍受素姐、寄姐凌虐,而素姐的酷虐尤为异常,她对狄希陈囚禁、针刺、棒打、火烧无所不用其极。
正是人生最怕负欠感情债,而因缘之线冥冥之中早有安排,万般哪得由人!狄希陈未娶素姐前,素姐是个大家闺秀,个性温柔婉约、沉静少言,狄希陈一见就爱上了她。岂料婚后没多久素姐就性情大变。素姐自言:不知怎么,婚后一见狄希陈就气,就宛如变了个人似的,见到狄希陈非骂或打不能消心中之怨气。说也奇怪!一副纨绔子弟模样的狄希陈,见到素姐就好像老鼠见了猫,任素姐百般折磨也不敢逃跑更别提还手,只有吓得发抖的份。
或许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想想能结为朝夕相伴、共同生儿育女的夫妻,能没有任何前生或前几生的累世因缘吗?欠钱还钱、欠命还命、欠感情债自然要相还了。然而人类的道德与良知如江河日下,更加重了人与人之间的负欠与纠葛,于是来报恩的渐少(恩爱的夫妻还是有的),来报仇的却渐多了,反映在现代人的婚姻型态上,离婚率的急剧增加是否即是此因?
用道德因果的角度诠释离婚率攀升的原因,正提醒世人如何速还负欠且不再造做新的业债,就如同为自己未来的命运选择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一样重要。
佛家言:“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要看到苦果才会害怕,而菩萨连可能导致犯错的起因都戒慎小心,因为无因自无果。故若了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的真谛,就应更加戒惧现世所为,因为“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学习多看对方的好处,少看对方的短处,人无完人。毕竟挑剔是婚前择偶时要做的事,既然婚已结,那还挑剔什么!婚后应升起的智慧是宽容,是懂得感恩与惜福,一夜夫妻百日恩!
从“结善缘莫结恶缘”,到基督教笃信的“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再慎思今生不了债(离婚正如躲债),来生还更多之理,我们真该好好珍惜好不容易建立的家庭,并学习菩萨畏因的智慧,从《醒世姻缘传》中领悟婚姻的真谛,让所有的婚姻,最后都能走向幸福圆满的结局。
很多时候人们会发现,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就是拿两个人的八字去合婚,从理论上看可行,但事实上他们俩人并没有此缘份,因而谈不拢。亦有明知俩人八字不合,但偏偏谈成了,其后结果当然不会好。这说明一个问题,婚姻的确是靠缘份的。
当然,这缘份包括善缘和恶缘,反正该是你的,就是你的,明知不好,也会莫名其妙的谈成,这就是背后的缘份在起作用。事实上,不只是婚姻,连其它的人生事业、功名、际遇、失败等等,亦是早已定下。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众多的人轮番上场表演,每个人在舞台上好像是为所欲为,随意做着自己爱做的事情。事实上,在舞台的背后,在一层看不见的帷幕后面,早已定好了每个人将要表演的剧本。
一个人到了那一步了,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会遇到什么人,会和谁结婚,都是早已定好了的。只是人们迷在舞台上面,自顾自的表演,不自知而已。那么,是谁定下的?这就是命运的力量了,它是根据你自己的前世、前多世的善因与恶业而定。
例如,有这么一个人,她被人借了好大一笔钱不还,这笔钱是她平时节衣省吃,十分辛苦打工赚来的。于是她一辈子内心痛苦、悔恨不已,到死仍难忘此事。百年之后,他们俩人又再转生了,于是她看着那人转生到什么地方,她也跟着追下来,其后俩人都长大了。
当然,每个人转生时,都经过洗脑这一环,所以极大部分的人已记不起前世的事了。那么,在茫茫人海中,如何能找到他讨债呢?这就是背后的缘在起作用了,就凭这种缘,使她俩人神差鬼错地相识、恋爱和结婚。婚后双方才原形毕露,长年累月的为一些小事争吵不休,为了钱财而大打出手,这就是为了报他当年欠她的业债。
但是亦有善缘的,有人救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女子,这女子内心十分感恩,发誓下辈子要来报答他。因此百年之后,二人又再转生了,那女子便成了他今世的妻子,对他百般恩爱,而且还助他事业与生意成功,这是来报恩的。社会上不是常见这样的家庭吗?那么,这种背后的缘,是否可看出来或感觉出来呢?有时的确是可以从那无形的帷幕背后,透出一些讯息过来,这就是常人所说的一些预兆了。
例如,大陆过去一些地方,当女子嫁人从娘家被男方接走时,老人们都吩咐她千万不要回头看,因为“回头看”,从预兆中看,就等于嫁出去的人,又将回到娘家里来,当然不是好事了。亦有人在结婚的晚上,掉了戒指或打破什么东西,这都是从另外空间透出来的一些讯息,暗示此段婚姻的不幸福。
再有一例,在七十年代的中国,物资供应比较紧张,我有个同学的朋友结婚,托熟人在烟厂买了一批红双牌香烟,准备结婚请客用,谁知香烟买回来后,全都变成白双牌了。
原来烟厂防止职工拿内销烟出去炒卖,便将烟盒纸掉转过来包装,于是从外面看,红双牌烟就变成了白纸包装的白双牌了。后来他又托人买了黄历初七的机票,准备飞去桂林旅行结婚。
他母亲知道后说:“好拣唔拣,拣黄历初七外出结婚,那是三娘煞日呀!”当时机票难求,不是随便就可以买得到,结果仍照计划进行。后来就真的应了飞机失事,全机无一人生还,真的红事变成白事了。
更有一例,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亦是在七十年代中期,我有位同学结婚,我当伴郎。婚礼后,当晚大家都到一酒家参加喜宴,就在我们一起上二楼时,刚好一群办完丧事的人,亦在酒家二楼吃饭。
吃完饭下楼,个个戴着黑纱、黑袖章,和我们正好面对面,碰个正着。我的心不由得一缩,暗叫不妙,同学的喜事碰上了丧事,怎么这么不巧?当时不敢声张,过后亦不敢明言。唯多年后,同学真的得了绝症,死于中壮年,岂不哀哉!
其实婚姻的预兆,不只常出现在结婚前后,亦出现在谈恋爱或相识时,都有强烈的预兆的。早年自己被人看过命相,说三十六岁前一事无成,当年自己谈了八年的同窗女友,亦阴沟里翻船,其实事前亦有多次预兆。
记得有一次女朋友从农场回城探亲,她母亲邀我过去吃饭,我私下思量:“准岳母请吃饭,当然得隆重一些。”隔天,便买了二瓶葡萄酒,正待出门赴约,谁知一手开门,另一手拿葡萄酒,竟毫无知觉的摔了一瓶,直摔到玻璃四射,酒流满地。
我心中一紧,暗叫不妙,如此关头,实为不好之兆头也。其后果真应了分手之下场。
后来,自己被介绍过多位女朋友。有一次,朋友介绍一个小自己十岁的女朋友,我们一起到公园拍照,整卷底片冲洗出来后,张张都很好,唯独我和她俩人合照的那张底片全是黑的。当然冲洗出来什么也没有,这亦是天意,过了不久,她说母亲反对,嫌我年纪太大,也就不了了之。
再有一次,熟人介绍一位宾馆的副总经理,出来后她交给我一张名片,我随手接过来,接着不自觉的顺手将名片一折,才放进口袋,但当下感觉很奇怪,名片这么小,根本无须折过才放进口袋呀!为什么会有这个无意识动作呢?
随后一想,折者,断也。我立即意识到此次介绍不会成功。但后来我仍不受此影响,谈了九个月,最后她母亲知道了,担忧我俩身分不相配,引起高血压三天没睡觉,她亦犹豫不决,我知道后便自动提出分手,免得老人家为难。
那么,真正成事的预兆又是怎样呢?与上述宾馆工作的女友分手一个多月后,一天,有位同学中午来找我,拿了一封美国写来的信,兴致勃勃地对我说,有件好事等你了。
我问何事?他说一朋友的姐姐在美国刚离婚,想托人介绍对象,那朋友便立即想到我。因为我以前曾帮他看过命相,得知我当年仍未结婚,故托他来打听,想将他姐姐介绍给我。
我便问:什么时候收到信?同学说,是昨天八月十五下班时收到信,因为晚上过节吃饭晚,估计我已出去了,所以今天中午才将信拿过来。我一听,心想:“此事可成矣!”因为八月十五,月圆之夜,收到介绍婚姻之讯息,圆满成功之兆也。
后来几次通信,再合了八字,果然五行相配,便定了下来,不到半年,我便出来美国,开始另一新生活。可见婚姻之预兆,如易数中所说:“见圆物,事易成;见缺物,事终毁,非妄言也,皆有定数矣!”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话,我就不成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西方净土中的天人(指带业往生的凡夫)寿终之后不再堕入三恶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1、《梵网经》中的五荤 《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 2、《楞严经》中的五荤 《楞严经》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未来佛弥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虽然他被称为是佛,但是实际上却是菩萨。那弥勒佛为什么被称为未来佛呢? 从他出家为僧开始一直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它是慈悲、宽容、乐观的化身,他总是一副笑呵呵的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内容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学习舍弃悭吝之私念,但布施的来处,必须是清净的,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同时施者心不骄慢,受者心怀感恩,是「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的清净布施。
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神咒——唵嘛呢叭咪吽。此神咒为观音菩萨的心咒,具有多重且深广的意义与功德,普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一说唵嘛呢叭咪吽就是“皈依莲华上之摩尼珠”的意思,为西藏佛教徒向莲华手菩萨祈求未来往生极乐时所唱的咒语。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第一、脱离病苦。受持八关斋戒,它就能脱离病苦,为什么?因为它的功德大。病苦来自于我们过去世的业障。就好比说,过去的我们,是一个会去伤害生命的人,因为我们不懂得爱护生命,所以这一辈子,我们的生命也就容易受到伤害,先天不良,后天又失调,那怎么去抵消?就是透过我们自己的功德,来稀释掉过去的恶业。当然,脱离病苦的方式就等于是减免我们的业障。
“沙门”是梵语,翻译成我们中国话,有勤息、勤行、勤劳等义。勤息指的是出家人勤修佛道,息灭诸烦恼。勤行是指的是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从而证得寂灭涅槃。勤劳指的是出家人应当精勤修道,修道有多种功劳。本师释迦牟尼佛在《阿含经》中讲到:舍离恩爱,出家修道;摄御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无所伤害;遇乐不欣,逢苦不戚;能忍如地,故号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菩萨成道,就是以度众生为愿,也以度众生为因。菩萨以四种方法摄受众生,令其生起亲爱心而引入佛道,以至开悟。1、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化导众生。2、爱语:善言慰喻,令其受教离恶。3、利行:身口意善行利益众生。4、同事:随众生所乐,同其所作,使其各沾利益。
我们每个人都想给身边有缘人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分为两种,一种是叫世间的利益,一种是出世间的利益。世间的利益就是给予身边的人名利,在世俗当中把它称为贵人,帮助身边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无非就是追求富贵雅三个字。但是这种利益是变化无常的有些人一时得到了名利,这个名利也不一定对他是好事情,因为名利它也是工具,这个工具可以把你带着往上走,同时也可以带着你往下堕。
八正道里的正命,是指赖以为生的职业,不但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犯法不违法,还必须合乎伦理道德和佛法的规范,合乎佛陀所教导的正命的工作生活。在家人的正命,就是合于五戒的工作。比如有的国家虽然允许经营赌场、酒吧,但在家居士不能从事这些行业。居士要有正当的经济生活和谋生方式,从事的工作、赚钱的方法,不能违犯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