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教科书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第三册 菩萨行证 第四册 佛教史 第五册 宗派概论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十课 佛教与会议

  第十课 佛教与会议

  孙中山先生在《民权初步》中,对会议的定义为:「凡研究事理而为之解决,一人谓之独思,二人谓之对话,三人以上而循有一定规则者,则谓之会议。」简单的说,会议就是三人以上,循一定的规则,研究事理,做有效的沟通,达成协议,解决问题,以收集思广义,群策群力之效。

  这种注重条理、程序、制度的会议方式,早在佛陀时代就已经实行了。根据《中阿含经》记载,佛陀指示一个国家富强康乐的条件之一就是「数相集会,讲议正事」,可见佛陀对会议的重视。不但如此,佛陀还为僧团制定会议的程序、制度,僧伽会议可以说就是今日民主会议的鼻祖,其形式可略分为以下四类:

  一、布萨:僧团每半个月举行一次布萨仪式,请精熟律法的比丘说戒,凡在一定区域内居住的僧众,都有义务参加布萨会议。若因病或其它重要事故不能出席会议,必须事先如法请假,并委托同住的比丘向大众表示,自己对布萨大会所举行的一切僧事决议,无条件赞同。比丘在这半个月里有违法的行为,于大众面前告白忏悔后,僧团中不得再私自议论是非。

  二、羯磨:僧团用于授戒、说戒、忏悔、结界及各种僧事处理的会议法。分为单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三种。僧团的羯磨犹如现代议会的三读,发挥高度的民主精神,以大众的意见和力量圆满解决僧团里的各种事情,成就大众过六和敬的生活

  三、灭诤:僧团中为解决争议事件,佛陀在戒律中制定七灭诤法,即:现前毗尼、忆念毗尼、不痴毗尼、自言毗尼、觅罪相毗尼、多人觅罪相毗尼、如草覆地毗尼,以公正、平和的原则处理大小诤事,不但保障个人的权益,且情、理、法兼顾,使僧团得到清净和乐。

  四、说法:佛陀成道后,住世说法四十九年,从佛教经典的记载可知,佛教的传播非常注重集体创作。例如佛陀说法时,有时以反问弟子的方式,为听众晓以大义;有时透过当机众发问,应机解惑;也有闻法者现身证道,提供见解看法。因此,佛教的说法会场俨如学术研讨会,透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增长智慧,而佛陀就是一位最善于掌握会场气氛及与会者心念根器的主持人。

  此外,佛经本身就是非常完整的会议记录,一般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又有所谓的「六成就」,与现代会议记录的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

  佛陀入灭后,僧团遵循佛陀所制定的会议法,并配合时代演进的需求,渐渐发展出许多不同类别的会议。不但对内召开僧团会议,达成僧事共识,并且举行僧俗会议,四众弟子皆得参于。以下略举四类:

  一、结集:佛陀入灭后,佛弟子为了让正法久住,先后召开四次的经典结集会议,经过大众共同审核通过,佛教经典得以完整而有系统的流传后世。由此可见,即使佛陀不再住世,佛教的会议仍然是采取大众决议的原则进行。

  二、传戒:指传授戒法予出家僧尼或在家居士的仪式(会议)。授戒程序依次为讲戒、演礼、请戒、忏摩、正授等。正授时,羯磨和尚开导受持戒法的意义,并行三番羯磨,一一问以「尽形寿能持否」,受戒者答「依教奉行」,始为证盟受戒。由此可见传戒的过程十分严谨慎重,乃至佛教对重大决议的审慎态度。

  三、辩经:佛教徒远自印度时代,就经常以辩论会议的形式提出论题,接受他人的质询、驳斥,借以增进对教义的真确认知与思惟能力。此中显示,佛教徒相互切磋,追求真理的精神,诚乃所谓「真理愈辩愈明也」。

  四、译经:佛教从印度弘传世界各国,端赖经典的翻译流通。中国古代的译经事业,大都由朝廷护持,设置译经院,并设置种种职别。根据《佛祖统纪》卷四十三记载,译场所置的译官有译主、证文、书字梵学僧、笔受、缀文、润文、证义、参译、刊定等九职。通常在翻译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文法相异、重复语、夹注语、修饰语的增删等,都需要与会者互相讨论,达成共识,方能顺利进行翻译工作。译经会议的举行,充分发挥佛教各尽职能,集体创作的精神。

  随著时代潮流的演进,今日社会事事讲求公开、公正、公平。佛教在上承佛陀尊重民意的理念下,配合时代的需要,举办各种现代会议,或集合教界人士共同研讨佛教法义或布教方针。今后,佛教仍需透过各种会议的举行,而且不分种族、地域、宗派,大家本著尊重包容、欢喜融和的心,让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地区的代表,经过不断的交流研讨,建立共识。如果大家都能抱持宽大、平等的心态,按照议事程序,开放交流,广泛讨论,许多棘手的问题必能圆融解决,增进全世界的和平安乐。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