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教科书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第三册 菩萨行证 第四册 佛教史 第五册 宗派概论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十二课、禅宗

  第十二课 禅宗

  禅宗的「禅」,溯源自印度释迦牟尼佛灵山会上的「拈花微笑」,发扬光大于中国唐朝的惠能大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禅」,由此逐渐形成为「五家七宗」的庞大宗派--禅宗。其后再陆续传到日本、韩国、越南,乃至近代普遍传至欧、美、澳、非等世界各地。

  禅宗尊奉北魏时来华的菩提达摩为始祖。达摩以四卷《楞伽经》传给二祖慧可、三祖僧璨,令人从「藉教悟宗」澄观静虑、止息杂念的「理入」,或从以德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的「行入」,以求得精神解脱。四祖道信「择地开居,营宇立象」,接引道俗,举扬禅风。其禅法以一行三昧、五门禅为特色。五祖弘忍的东山法门是依道信的一行三昧为基础发展而成,东山法门承继道信的「入道安心要方便」,重视达摩的领宗得意,形成中国禅学的主流,在当时佛教界有崇高的威望。

  此后禅宗分为两派,弘忍的弟子神秀及其弟子以长安、洛阳两京为中心的北方传法,称为北宗,禅法主张渐悟;惠能及其弟子在南方传法,称为南宗,禅法主张顿悟。唐中期以后,南宗逐渐成为禅宗主流,北宗逐渐衰微,乃至湮没无闻。惠能的革新顿教禅法思想,主要是《坛经》中所叙述的:(一)强调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性,皆可自修自悟的「无相戒」;(二)主张顿教法门,说「一悟即至佛地」;(三)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为实践理念。

  惠能门下,主张惠能传南宗正统性的人是荷泽神会。他曾于七三二年于滑台大云寺与北宗论辩,争取南宗的正统性,并极力宣扬南宗禅。四祖道信傍出的牛头法融一派,在江东润州牛头山勃兴,对南宗门下有极重大意义。此外,继承惠能法嗣的是唐末五代青原行思、南岳怀让两大弟子系统下产生的五宗七派。青原行思门下,分别流出云门宗、曹洞宗、法眼宗。南岳怀让门下,马祖道一以「平常心是道」体现他禅法的特色,从日常生活行事中认识「起心动念、弹指瞬目」皆是佛性之用的禅旨。其弟子百丈怀海依此精神建立僧堂的禅院规制,有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马祖的禅法经百丈而分出沩仰、临济二宗,临济门下日后又分出黄龙、杨岐两派,宗脉相承,至今不绝。

  北宋是五宗七派的全盛时代,南宋则是看话禅与默照禅分立的时期。曹洞门下宏智正觉提倡默照禅的禅观功夫,而临济杨岐派门人大慧宗杲,以参公案的方式,引导行人起疑情、看话头,力求彻然大悟。

  元明以后,禅法渐微,其间虽有海云印简、万松行秀、破菴祖先、无准师范等一代宗师相继崛起,毕竟已呈儒释调和、教禅一致的定局,渐失其独立风格。近代禅宗大师首推清末民初的虚云、来果二位硕德,绍隆宗风。

  随著时代的迁移,现代无论是西方世界、东方世界,乃至十方世界,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纷乱,心里无法得到安宁,因此,每一个人更需要禅的力量来安顿浮荡不定的身心。目前台湾及世界各国正掀起一股「禅学热」,多数学佛人士热衷于禅坐冥思,讲说撰述。佛光山属临济法脉,秉承菩萨道思想、人间佛教精神,因应时代之需,开创出「人间生活禅」禅风;并于世界五大洲分设僧信二众禅堂,以合乎现代思潮的规约,来接引禅修行者,找回自家的本来面目。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