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教科书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第三册 菩萨行证 第四册 佛教史 第五册 宗派概论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八课、三论宗

  第八课 三论宗

  三论宗以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与提婆菩萨的《百论》开宗立派,宣扬空、无相、无所得、八不中道等义理,是具有浓厚印度传承特色的宗派。以其着重阐扬诸法性空,故又称法性宗,别称空宗、无相宗、中观宗、嘉祥宗、提婆宗、般若宗等。

  公元三世纪初,龙树菩萨作《中论》、《十二门论》,倡导中道正观要义、缘起性空之旨,而开本宗之基,即中观学派。龙树之后有二支派,一是龙智,一是提婆。龙智下传清辨,清辨传智光,智光传师子光。提婆传罗睺罗多,罗睺罗多传须利耶苏摩,须利耶苏摩传鸠摩罗什,鸠摩罗什于姚秦时代传译三论入中国。

  中国三论宗思想的形成,溯自早期般若思想与玄学结合,形成六家七宗格义之学,开启本宗思想发展契机。继由罗什大师译三论,奠定我国三论基础。罗什门人僧肇作《肇论》,确立空有无碍的般若思想体系,开中国三论宗思想的先河。罗什门下僧叡等多弘法江南,僧肇等则宣教关中,形成三论宗南北二大学派。南朝刘宋时期(四○一-四八○),北派因法将欠缺而渐趋消沈,南派亦受成实宗的影响而未能发展。

  六世纪时,高丽僧朗以其卓越识见评破《成实论》,得梁武帝敬信,稍振三论之势。僧朗之后,僧诠继起,门下有法朗、辨公、慧勇、慧布等四哲,其中尤以法朗为俊杰,奉陈武帝之诏,驻锡京都兴皇寺,大张讲席,常随众千余人,门下有二十五杰出传人,以嘉祥吉藏最为特出。

  吉藏精研大小二乘玄旨,三十三岁驻锡嘉祥寺,大阐三论,著《中论疏》、《百论疏》、《十二门论疏》、《大乘玄论》、《二谛义》、《三论玄义》等重要钜著,融摄《涅槃》、《法华》大乘要旨,建立「不著二边」,「即假即空」的中道理论体系,三论宗思想由此建构完成。 吉藏以后,虽有智凯、知命、智实、寂师、慧远等高足继起,然因思潮变迁,法相宗、禅宗盛行,唐代中叶以后,本宗遂告沈寂。近代研究三论特出者为印顺长老,他对于中观缘起性空思想有深入的阐扬。

  三论宗的教义主要有破邪显正、真俗二谛、八不中道等三科。

  一、破邪显正:依《大乘玄论》所示,「破邪」即破除「有所得」的见解,「显正」即彰显「无所得」的中道空理。破邪即显正,意即破邪之外,别无他立。

  二、真俗二谛:为令众生领悟「无所得」中道的理体,于无名相中,强设名相,而说「真俗二谛」。「真俗二谛」乃诠显无所得理的「言教」,以破除二边的执取。

  三、八不中道:所谓八不即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以此四双八计破除「生、灭、常、断、一、异、来、出」八计有所得的邪迷,以诠显无得正观,即是八不中道。

  本宗破除一切「有所得」执见,以「无所得」为宗旨,故不于佛陀一代圣教立权、实、真、假,或分深、浅、优、劣,然而为因应众生根机,仍立二藏、三轮的教判。二藏,即声闻藏、菩萨藏;三轮,即根本*轮、枝末*轮、摄末归本*轮。

  修习三论者,首先须摒弃物我表相的种种对待,化否定为肯定,从出世到入世,变消极为积极,却玄义而重实践,从否定中建立「有」,从肯定中了悟「空」,方能照见万法实相。在三论空观思想里,可以体悟身心、自他都是相依相待的存在,从而发菩提愿,展现出深切的入世关怀,为一切众生广行菩萨道,而不急于求解脱

  空观的建立,对于现实人生实有积极向上的正面意义。星云主张建立与「空观」相应的人生观:「以退为进、以无为有、以空为乐、以舍为得、以众为我、以教为命」,从体证解脱、承担中,彻见「同体共生」的生命价值,才是圆满自在的人生观。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