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的意思

华严经 | 作者:如瑞法师 [投稿]

如瑞法师:净行品偈颂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的意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净行品》偈颂第七十六愿:

见无忧林 当愿众生

永离贪爱 不生忧怖

此偈的大意是:

  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人)在乞食途中,经过无忧树林的时候,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永离贪爱,远离一切忧怖苦恼。

见无忧林:

  “无忧林”,就是无忧树林。经中记载,悉达多太子当年就是在蓝毗尼园中的无忧树下诞生的。所以,在印度文化中,无忧树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永离贪爱:

  “贪爱”,指对五欲境界深生贪着而不能舍离。“永离”,谓究竟彻底地离开。

不生忧怖:

  “忧怖”,指忧愁怖畏种种苦恼。人们之所以会有“忧怖”,是因为内心对于各种五欲境界,如名誉、权势、财富、地位等,产生种种贪爱和执着,且追逐不舍,得之则喜,失之则忧。正因为这样,《四十二章经》中佛才会教导世人说:“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对于凡夫来说,如果不懂得修行佛法,贪欲烦恼是很难断除的。甚至到死亡的那一刻,也会为其所累。

  《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形象地揭露了“守财奴”严监生,临死前为财所累的样子:

  他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家人们问: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没见着?是不是还有两笔银子未交待清楚……严监生却只是把两眼睁得溜圆,狠狠地摇头,两根手指一动不动。

  见此情形,他的小妾——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说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完,连忙去挑掉一茎。众人看见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虽然这是文学作品当中的情节,但也足以见得悭贪习性给众生带来的痛苦生活中,穷人常羡慕富人的财富,对自己的贫穷感到忧虑。殊不知,富人也有富人的恐惧。尽管他们衣食无忧,得享荣华富贵,但仍然免不了老、病、死等苦的威胁。一旦无常来临,不仅不能永享快乐,终究还会随着自己的业力在六道生死轮回流转

  《华严经》云:“不起凡夫染污心,必成寂静菩提果。”这正是在告诉我们,如果能够不起凡夫染污贪着的心,不仅内心“不生忧怖”,最终还将证得寂静涅槃的菩提佛果。

  实际,不管是钱财,还是五欲中的其他,当我们拥有的时候,也不见得会快乐。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学佛。学佛能让我们增长智慧,知因识果,对世间的一切都看得开。我们不胡思乱想,不非分贪求,坦坦荡荡,少欲知足,内心自然无有忧怖。正是:“不得不失自坦然。”

  可谓:

生老病死无量苦,

娑婆处处生忧怖。

转眼百年眨眼过,

君须觉悟念佛

  注:

  “当愿众生”即为所有众生祈愿的意思。

原文标题:学习《净行品》七十九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瑞法师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