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开化寺

寺院大全 | 作者:网络 [投稿]


 

\
四川成都开化寺
 

  地理位置

  位于大邑县城北雾山乡境内,距县城25公里、成都80公里。位于北纬36o42′,东经1O3o21′

\
四川成都开化寺


  寺院简介

  开化寺始建于公元73年(东汉永平十六年),是印度高僧摩腾、竺法兰来雾中山(原大光明山)创建的,叫大光明山普照寺,仅比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洛阳白马寺建成晚六年。东晋时改名天诚山显应寺,唐高宗时又奉旨复还雾中山普照寺原名。明宣宗时,始更名开化寺,一直沿用至今。明代是雾中山佛教的极盛时期,庵寺很多,其中,开化寺为寺庙之总持,负责管理各庵寺。不幸的是,明末清初,雾中山的一百多座庵寺大都毁于兵燹。当时尚存有明永乐十三年重建的大雄宝殿等建筑数十间,铜铁佛像、铁钟等文物。清初曾修复部分殿宇。

  雾中山是我国古代四川至印度古道上(南丝绸之路)的一座佛教胜地,原名大光明山,又名天诚山、雾山,位于大邑县城北雾山乡境内,距县城25公里、成都80公里。位于北纬36o42′,东经1O3o21′,东连青龙,南接大坪,西邻瓦窑(即白虎山),北界龙窝,主峰海拔1638米。其地北有九龙山、金刚山,西有红岩山等,方圆数十里,号称72峰,因常年被云雾覆盖,故名雾中山。大邑古八景之一。

  雾中山极盛时期,两河口以北,龙窝以南,方圆数十里都是栋宇错落、绝无杂居的寺庙,僧众达几千人。杨慎在《雾中山记》曾载:“开化寺者,雾中之丛林,禅教之总持也”。雾中山寺庙后毁于明末张献中之乱。清代曾大部分恢复,但“文化大革命”时期又遭破坏。尽管如此,目前石建文物和古建殿堂仍有不少存世。1985年成都市政府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批准为佛教活动点。有“中国佛教圆明园”之称。

\
四川成都开化寺


  寺院历史

  开化寺雾中山寺庙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仅晚于京城洛阳的我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六年。始名大光明山普照禅寺;晋代永和年间(345~356年),西域高僧佛图澄到此住持扩建,敕名天诚山显应寺;唐高宗时(650~683年),王子僧伽、僧护住锡,又奉敕复还雾中山普照寺原名;直至明宣宗时(1426~1435年),始更名为开化寺,沿用至今。

  雾中山极盛时期,两河口以北,龙窝以南,方圆数十里都是栋宇错落、绝无杂居的寺庙,僧众达几千人。后毁于明末张献中之乱。清代曾大部分恢复,但“文化大革命”时期又遭破坏。尽管如此,目前石建文物和古建殿堂仍有不少存世。1985年成都市政府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批准为佛教活动点。有“中国佛教圆明园”之称。

  雾中山是古佛弥陀的道场,其寺庙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仅晚于京城洛阳的我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六年。始名大光明山普照禅寺;晋代永和年间(345~356年),西域高僧佛图澄到此住持扩建,敕名天诚山显应寺;唐高宗时(650~683年),王子僧伽、僧护住锡,又奉敕复还雾中山普照寺原名;直至明宣宗时(1426~1435年),始更名为开化寺,沿用至今。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